1. 佛祖釋迦牟尼是哪裡的人專家:可以說是中國人,但印度為何不會同意
作為我們世界現存的三大教之一,佛教在我們國家也得到了極其漫長而又快速的發展。大家都知道,雖然我們國家很早就已經有了佛教,而且有很多信徒,但是佛教並不是起源於我們中國。然而,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卻被很多專家認為是中國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釋迦摩尼,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佛教的創始人。中國人尊稱他為「佛祖」,釋迦摩尼生於公元前565年。他生活的那個歷史年代,與我們國家的孔子出於同時代。
阿木漢松還說,其實釋迦摩尼當時是在中國的雲南傳播佛教的,作為佛學文化的學習和傳播著,大家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領悟佛學經典。
2. 如來佛祖在哪裡
如來佛是居住在西天靈山的大雷音寺中的
佛是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梵文:ā kyamuni,意為「釋迦牟尼的聖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巴利文:悉達多瞿曇;;梵文:悉達多喬達摩(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出生於今天的尼泊爾南部。稱佛(佛,意為「開悟者」)、佛等。被後來的佛;中國尊稱他為佛,即「佛教的創始人」。被世人奉為神。
有了這個誓願,釋迦牟尼就在釋迦牟尼的世界裡成佛了(詳見八相道),是佛教的開創者。
釋迦牟尼(公元前623年-公元前543年)是古印度北部卡匹羅威(今尼泊爾)王國的王子,屬於剎帝利種姓。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19歲時,感受到生老病死等諸多煩惱。他放棄了皇室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在菩提樹下開悟,於是開始了佛教,之後在印度北部和中部的恆河流域傳教。1980年,他在那迦城展示了涅槃。
3. 佛陀的出生地
兩千六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藍毗尼(今尼泊爾境內)。
佛陀出生在尼泊爾藍毗尼花園的無憂樹下。太子出生後,回到了迦毗羅衛城,並在這里成長一直到17歲逾城出家。
4. 釋迦牟尼佛誕生地,成道地,涅槃地是哪個地方
其出生地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藍毗尼園,位於現在尼泊爾的蒂萊,太子的母親按照當時當地的習俗,回娘家待產,在路經藍毗尼園的時候,誕下了釋迦太子。
後太子出四門,見到生、老、病、死四事,生起了出家求道的心,而後舍離王位出家修行;其成道地是:古印度的菩提伽耶,位於現在印度的巴特那。
涅槃地點:拘屍那迦的沙羅雙樹林中,在沙羅雙樹下示現涅槃,位於現在印度的卡西亞。
(4)印度佛祖在哪裡擴展閱讀:
思想綱領,佛陀的思想學說,通常歸納為四諦:苦、集、滅、道。
苦諦:人生一切的苦,歸結成「五陰盛苦」,五陰(五蘊)是有情身心的總稱,因其和合的存在而有苦,身心和合相續又分析為蘊、處、界三方面:心理方面的五蘊;生理方面的六處;物理方面的六界,這一切是無常、無我、苦。
集諦:集是苦的構成因素。苦是因為愛欲而有的,愛是「顧戀過去」、「欣求未來」、「耽著現在」;愛又以對自我(常樂的我)的愛著為根本,又染著外界的一切,欲愛的活動──業,有善惡的,也有苦樂的,這也導致了苦。
滅諦:滅是苦的徹底解脫。因為苦的根源是愛欲,所以「斷除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就能「究竟苦邊」,也就是涅槃,涅槃即苦與集的消散。
道諦:道是苦滅之道。指正確的修行方法——八正道,這總括了一切實踐,佛講的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與五力、七覺支等修行方法,都不出於八正道。
佛陀學說的關注點是人的身心,一切圍繞著「苦」來展開,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四諦中,「苦」、「集」屬於他的認識論,「滅」屬於理想論,「道」屬於方法論,而貫穿所有的是「緣起」,即緣起的苦生、緣起的苦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釋迦牟尼
5. 佛祖是哪國人,當年玄奘取經是去哪裡取的
應該是尼泊爾那邊,古代邊界劃分不清晰,佛教初期往印度那邊發展,玄奘去的是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記》詳細記錄了當時印度的歷史
6. 釋迦牟尼的出生地在哪裡
釋迦牟尼的出生地在藍毗尼園,位於現在尼泊爾的蒂萊。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6)印度佛祖在哪裡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的思想:佛陀的思想學說,通常歸納為四諦:苦、集、滅、道。
1、苦諦:人生一切的苦,歸結成「五陰盛苦」。五陰(五蘊)是有情身心的總稱,因其和合的存在而有苦。身心和合相續又分析為蘊、處、界三方面:心理方面的五蘊;生理方面的六處;物理方面的六界。這一切是無常、無我、苦。
2、集諦:集是苦的構成因素。苦是因為愛欲而有的,愛是「顧戀過去」、「欣求未來」、「耽著現在」;愛又以對自我(常樂的我)的愛著為根本,又染著外界的一切。欲愛的活動──業,有善惡的,也有苦樂的,這也導致了苦。
3、滅諦:滅是苦的徹底解脫。因為苦的根源是愛欲,所以「斷除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就能「究竟苦邊」 ,也就是涅槃,涅槃即苦與集的消散。
4、道諦:道是苦滅之道。指正確的修行方法——八正道,這總括了一切實踐。佛講的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與五力、七覺支等修行方法,都不出於八正道。
7. 佛陀八大勝地在哪裡
佛陀八大聖地是:
一、佛陀誕生的聖地【藍毗尼園 】
古印度之佛教遺址。為釋尊之誕生地。今為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 藍毗尼,意譯花果等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
二、佛陀苦行證道的聖地【菩提迦耶】
位於印度比哈爾邦伽耶城南10公里的菩提迦耶(Bodhgaya),距印度東部最大城市加爾各答607公里,是佛祖釋迦牟尼悟道之處,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傳說當年悉達多王子拋妻別子,逾城出家,開始了追求真理的旅途。坐在一棵參天的菩提樹下發下宏願:不悟得大道,誓不起身。在5月的一個月圓之夜,悉達多王子在菩提樹下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成就佛果。
三、佛陀初轉法、侖的聖地【鹿野苑】
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侖處,原始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四、佛陀成立比丘尼僧團的聖地【毘舍離】
佛陀弘法的另一主要地點是毗舍離。毗舍離是古代梨車毗部族的國名和首府名,今屬印度比哈爾邦,在佛陀時代是一座大城,現在卻是印度最貧困的地區。
五、佛陀講說《法華經》的聖地【靈鷲山】
靈鷲山,坐落在印度恆河平原、比哈爾邦那蘭陀和菩提伽耶之間,是印度佛教的聖地。靈鷲山山勢奇特非凡,峰巒眾多,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幾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頂矗立著一塊岩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 山頂上有一座古平台,是當年佛祖與諸弟子結集和講經說法之地。相傳,如來曾在這里講過著名的《法華經》。
六、佛陀講說《阿彌陀經》的聖地【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遺址在印度境內拉布提河南岸的塞特馬赫特。始建於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第六年,是給獨孤長者和祇陀太子共同發心建造的,故稱為「祇樹給孤獨園」,和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一道並稱於佛教最早的兩大精舍。佛世尊在此居住約二十五年,宣講了許多著名的經典,如《楞嚴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勝鬘經》等。
七、佛陀為母說法返回人間的聖地【尚卡西亞】
位於印度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附近。佛陀當年上忉利天為佛母摩耶夫人宣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後重返人間時的聖地。
八、佛陀涅盤的聖地【拘屍那羅】
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是佛教聖地之一。拘屍那羅,意為釋迦牟尼涅槃處。拘屍那迦為釋加牟尼圓寂地。這里也是佛陀生前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處。
8. 印度有哪些佛教聖地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七葉窟---第一次佛經結集處及阿難開悟處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跡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泰姬陵及阿格拉紅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蟬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組織專業印度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