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嗎為什麼後來又分開了呢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就是印度。是由於長期的歷史發展和英國的殖民統治而形成的。印度獨立的時候,國內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派不願意接受多數派印度教的統治,提出分治。就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佔多數的地方另外建立巴基斯坦國,就是清真國。於是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❷ 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什麼分裂
英國殖民者把統一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以便殖民統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英屬印度人民反英斗爭高漲的形勢下,英殖民者於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頓方案>,對印度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規定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為兩個自治領,即主要分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權決定參加前者或後者,但不能自治.當時印度的主要政黨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別成立自治領,正式實行分治.其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於1950年和1956年先後宣布為獨立共和國.
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主義迫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壓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
主要內容:根據居民宗教信仰,英屬印度分為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分別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構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權」後享有獨立地位,可分別談判加入印巴任何一個自治領。這個方案為當時的主要政黨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國把在印度的政權分別移交給印度國大黨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從此告終。英國在印度的經濟利益基本未受影響,而印度獨立法規定的內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形成了一些爭端,其中最嚴重的是克什米爾問題,為印巴日後的長期沖突埋下了伏筆。
❸ 歷史上英國對印度分而治之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印度畢竟是個很大的國家,而英國是殖^民者,它不希望看到印度太過強大,必須找個對手牽制印度,所以把印度分裂是最好的選擇。
印巴分治是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果,在殖民統治期間,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防止印度人太團結,英國故意挑動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教徒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去解決分岐。
使仇恨越來越大,發生了許多的宗教沖突事件,死傷人數眾多(嚴重到甘地都受傷和無法制止的地步),最終,英國只有同意印巴分治。
(3)印度巴基斯坦為什麼要分治擴展閱讀:
印巴分治前,卡拉奇的印度教徒要多於穆斯林,印度教徒的餐館、酒吧鱗次櫛比,很多卡拉奇人經常到孟買和德里去打工、求學,而在孟買的印度人也經常到卡拉奇經商。
從印度移居至巴基斯坦的大多來自北方邦、中央邦、旁遮普邦、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這些移居過來的人在巴基斯坦被稱作穆哈吉爾人,就是移民的意思。
在印巴分治初期,人們其實還沒有很強的國籍意識,民間相互走動也比較常見。然而,後來印巴發生戰爭,每發生一次,敵視會增加幾分,簽證就會卡得更嚴。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巴居民要獲得對方的簽證難上加難,有的甚至要拖上一年,雙方的走動因此就很少了。
❹ 印巴分治是怎麼回事
印巴分治是指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 歷史 事件,那麼你知道印巴分治是怎麼回事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印巴分治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印巴分治是怎麼回事
印巴分治指的是發生於1947年8月14日的印度次大陸解體事件,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國家,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第二次大戰之後,英國受傷慘重,連自己都自顧不暇,沒有財力繼續維持對南亞次大陸的殖民行動,所以只好宣布兩個國家解體,這就是印巴分治。大英帝國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殖民統治起源於上個世紀的工業革命前期,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國家,為英國提供廣闊的 國際 市場和原料產地,但是英國由於暫時放棄了這一殖民地,使得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宣布獨立,英屬印度解體。
但是印巴分治簡介只提及了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劃分問題,沒有提及南亞次大陸更進一步的領土問題,漢語中常稱這次解體為印巴分治,就是因為這次分裂解體事件只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誕生了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新國家,從此兩個新國家跟英國再無關系。雖然印度和巴基斯坦自此以後變成兩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兩國的獨立直到現在都在繼續,兩個國家在崛起之後經歷了長達30年的戰爭,跟英國的關系非常錯綜復雜,彼此之間也經常作戰開火,使得南亞次大陸一點都不安寧,印巴分治剛剛開始遭受了戰火戰亂,也經歷了宗教清洗事件和大屠殺事件,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印巴分治指的是發生於1947年前後的印度次大陸解體事件,後代 歷史學 家對於印巴分治的原因一直討論不休,其實印巴分治的原因非常復雜,不僅包括宗教矛盾,還有經濟問題,甚至中間還有孟加拉國和英國的矛盾問題。印巴分治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問題,由於宗教信仰導致兩國國民常常對立仇視,印度人素來信仰佛教,巴基斯坦素來信仰伊斯蘭教,教派的劃分使得兩個國家精神面貌不一樣,經常因為宗教問題相互仇殺,英國人迫於無奈之下只好宣布兩個殖民地獨立,從此再無關系。
其實印巴分治的原因還應該包括經濟矛盾,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都屬於英屬印度這個國家,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無力再維持海外殖民地的開銷,也沒有 辦法 沒有能力繼續殖民統治,只好把這兩個國家宣布獨立,但是正是因為英國國內的經濟矛盾,使得兩個獨立後的國家國民經濟有所損失,國家之間以鄰為壑,為了向對方轉移經濟危機,開始有了矛盾。除此之外印巴分治的原因還包括其他第三方國家的參與,因為印巴分治中只簡單地涉及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而南部的孟加拉國和不丹也是英國的殖民地卻沒有被授予獨立權,這使得南亞次大陸的印巴分治困難重重。
印巴分治的後果
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則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獨立。 真納成為巴基斯坦總督,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則成為新生獨立印度的總理。然而,實現獨立的過程,以及獨立後兩國的歷史都並不平坦。許多宗教移民在來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後都面臨融入當地社會的困難。不同宗教教徒之間的沖突和種族清洗仍有發生。
印度的 印度教徒及 錫克教徒難民,以及逃往巴基斯坦的 伊斯蘭教徒難民大多集中在 德里、 孟買、 加爾各答、 卡拉奇、 拉合爾、 達卡等兩國的大都市。在這些大都市因此產生了巨大的 貧民窟,兩國產生了巨大的都市貧困階級,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互不信任,可說是對提倡兩者之間融合的甘地的一個反彈。民族義勇團等印度 民族主義 者認為甘地對伊斯蘭教徒和巴基斯坦太過讓步。終於在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熱的印度民族主義者在德里暗殺,提倡非暴力的甘地因而自己也在暴力中犧牲。
許多 土邦在當時印度副總理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的巧妙交涉下 決定 歸屬印度,然而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歸屬問題卻引發了 第一次印巴戰爭,兩國在之後仍爆發過多次 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的領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國家狀況並不安定。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孟加拉獨立戰爭和 第三次印巴戰爭, 東巴基斯坦獨立為 孟加拉國。1974年,印度進行了核試驗。巴基斯坦也與其對抗在1998年進行了核試驗。兩國的對立不僅是南亞地區,也是世界性國際 政治 的不穩定因素。
印巴分治的原因
在二戰使大英帝國國力衰落無法繼續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的前提下,在現代政治環境中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之間產生的一系列不可調和的政治、民族、宗教沖突所導致。
❺ 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本是一家,它們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分開
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本是一家,它們是因為英國的挑撥而分開的。
其實當初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屬於莫卧兒的領土,它們都是屬於莫卧兒這個國家的。但是到了莫卧兒晚期的時候,由於當時的君王非常的無能,所以使得國內的矛盾非常多,而且在外還有英國的入侵,可以說是內外都非常的混亂。後來英國開始加快了侵略的腳步,也使得莫卧兒徹底滅亡了。
就是因為英國統治期間的干預,使得這兩個地區的人的矛盾就更加突出,所以等到英國退出這個殖民地的時候,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人也已經無法和睦相處了。因此就分成了兩個陣營,所以它們的獨立也是必然的。如果沒有英國的參與,很可能巴基斯坦和印度依然是一個國家,但是現在卻不得不分開了。
❻ 印巴分治的原因
印巴分治的原因:
克什米爾問題——印巴沖突的由來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巴關系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紀中葉,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查謨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實際控制線的傑納布河上,民間團體「印度青年之聲」的一名成員在向河中投放裝有糖果的盒子,希望這個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們支持印巴對話和解的美好願望帶給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兩國總理會談後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克什米爾爭端應通過克什米爾公民投票來解決。然而,1965年6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問題爆發第二次戰爭。1971年12月,在因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而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又佔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克什米爾地區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為了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領導人和部長級官員數次舉行會談,但一直沒能達成協議。1989年後,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不斷發生交火,兩國均蒙受巨大損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總理賈邁利宣布,巴軍隊將從穆斯林的重要節日開齋節(26日)開始,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的巴方一側實現單方面停火。24日,印度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並於25日作出了積極回應。兩國軍方25日經磋商決定,自當天午夜起在克什米爾「國際邊境」、「實際控制線」和「錫亞琴實際接觸線」(印方稱為「實際地面位置線」)一帶實現停火。雙方同時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續下去。>>
2005年4月7日,載滿乘客的公交車分別從克什米爾的印控區和巴控區雙向對開,這是近60年來印巴克什米爾地區之間的首次通車,開啟了印巴和平進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巴印雙方在伊斯蘭堡達成協議,同意暫時開放克什米爾實控線5個檢查站,以允許兩邊的居民共同展開震後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