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民用的錢的材料是什麼做的

印度人民用的錢的材料是什麼做的

發布時間:2023-11-26 04:19:28

㈠ 人民幣磁性油墨是什麼

人民幣的材料是什麼做桐答數的?
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並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油墨是鈔票盯制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局首
人民幣用的是什麼紙做的?
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油墨是鈔票印製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
人民幣表層塗的是什麼化學成分
油墨是印刷的主要媒介,用油墨顏色來反映技術和質量,大多數國家鈔票的墨色鮮亮而不濃,圖紋線條細,墨層薄,實在光潔,油墨和紙的親合性好,油墨色調配合十分協調。防偽油墨是在油墨連結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偽材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特種印刷油墨。油墨防偽實施簡單、成本低、隱蔽性好、色彩鮮艷、檢驗方便、重現性強,是各國紙幣、票證和商標的首選防偽技術。印鈔油墨是專門研製的,我國的人民幣在印製過程中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

(一)有色熒光油墨。這種油墨在普通光線下看是鈔票油墨的本來顏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會發出各種特殊的熒光。有色熒光油墨一般應用在鈔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或某種花紋圖案上。

(二)無色熒光油墨。這種油墨的印刷圖案在普通光下是看不見的,而在紫外燈下才可看見發出明亮的光。

(三)磁性油墨。磁性油墨的應用歷史悠久,但多是作為一項定性指標。現代鈔票多將磁性油墨作為一項定量檢測指標用於機讀,同時也增加了偽造難度。

(四)光變油墨。光變油墨是採用了一種特殊的光可變材料,印成圖案後,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圖案的顏色會出現變化,由一種顏色變為另一種顏色。

(五)防復印油墨。用彩色復印機復制鈔票時,這種油墨印刷的圖案會發生顏色變化,致使復印出來的色調與原來票面上的色調完全不同,如日元上就使用了這種油墨。

(六)紅外光油墨。紅外光油墨印刷圖案在普通光下,能看出來有顏色,但用紅外光儀器觀察時則無顏色。

(七)珠光油墨。珠光油墨印刷圖案隨觀察角度的不同會出現明亮的金屬光澤效果或彩虹效果,歐元和日元就採用了該項技術。
人民幣紙幣的製作材料是什麼?
人民幣紙幣的基本材料是短絨棉製作的棉紙,纖維較堅韌,浸水後不易斷裂。有些直接泡熱水飲用的茶俯,用的也是這種紙。
人民幣右下角的東西都代表什麼?
我國的人民幣紙幣上,「冠字」就是印在紙幣上用來標記印刷批次的兩個或三個字母,由印鈔廠按一定規律編排和印刷。目前流通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上使用漢語拼音字母作為冠字字母,已退出流通的第一、二、三套人民幣上則使用羅馬數字作為冠字。「號碼」則是指印在冠字後面的七位或八位 *** 數字流水號,用來標明每張鈔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順序。

依靠紙幣上的「冠字」與「號碼」,再輔以央行和印鈔廠的存檔資料,可以追溯任何一張紙幣的印刷時間、印刷地點、印刷人員、檢查封裝人員等等相關信息。

第五套人民幣某些面額的鈔票,採用磁性油墨印刷冠字型大小碼,可以用驗鈔機檢測出磁性信號,是一種防偽造措施。

人民幣號碼通常是將冠字(英文字母,也可以說是拼音字母)和 *** 數字組成,通常前兩位或三位為冠舉型字型大小,後面6-8位是 *** 數字,其冠字型大小是根據貨幣發行的量而變化,冠字型大小也是研究貨幣發行的一個重要依據。

第1-3三套人民幣採用的是羅馬冠字組成:

如今我們最常見的羅馬數字就是鍾表的表盤符號:I , II ,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 對應 *** 數字(就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數字),就是1,2,3,4,5,6,7,8,9,10,11,12。 *** 數字其實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由 *** 人傳入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 *** 數字。
人民幣是什麼材質做的
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並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油墨是鈔票印耽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
人民幣是用什麼紙做的
人民幣紙張伐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並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油墨是鈔票印製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
人民幣上的無色熒光油墨圖案 會不會被造假? 20分
大陸現在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上的防偽標志主要有下列四種,只要不具備防偽標志的人民幣極可能就是假的人民幣:

1.水印。人民幣的水印是在造紙的過程中通過特殊工藝製造而成,將鈔票迎光透視,可發現輸廓清晰、立體感較強、具有浮雕立體效果的固定水印。正確的水印圖案是:1980年發行的10元券上有扎白羊肚毛巾農民頭像圖案的水印;5元、2元、1元券上有古幣圖案的水印。1987年起發行的100元券上有 *** 側面頭像浮雕圖案的水印;50元券上有鋼鐵工人頭像圖案的水印。

2.無色螢光油墨。無色螢光油墨印製的圖案在陽光下並不呈螢光反應,只有通過紫外燈光觀察才能清晰地看到,1990年版50元、100 元券採用了螢光暗記,100元券左側是漢語拼音YIBAI,右則是 *** 數字"100"字樣;50元券左側是漢語拼音WUSHI,右側是 *** 數字"50"字樣。

3.安全線。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均有固定金屬安全線。金屬安全線是通過特殊工藝在造紙過程中夾進紙張可以看到一條暗黑色金屬安全線貫穿於票面右側鈔紙中,通過裝有白熾燈的驗鈔機則更為清晰可見。

4.明顯的凹印痕跡。鈔票正面、背面主景及裝飾花邊、花球、面額字樣都普遍採用凹版印刷,其效果是著墨厚、圖像層次豐富,有立體感,用手觸摸有凹凸感。

我國當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中主要票券在印製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徵如下:

(1)人民幣用紙的防假特徵。印製人民幣用的紙張,是特製的紙張,一般叫做鈔票用紙。這種紙張,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①紙的質地高超。製造這種紙張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絨,比一般的造紙原料貴重得多。造紙原料配方,有著嚴格的固定比例。造出來的紙,質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著鈔票在空中抖動,或者兩手拿著鈔票的兩端一松一緊地拉動,或者用手指輕彈紙的表面,都會發出清凌明脆的聲音來。而普通印刷紙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麥桿、破布等,紙的質地綿軟粗糙,韌性和張力不足,極易拉斷。如果在空中抖動,它的聲音發悶。

②無熒光反應。這種紙張所選用的原材料都是純凈清潔,不含雜質,白度很高,不添加熒光增白劑,呈自然的潔白色。如果在紫外線的光照下,沒有的熒光反應。而普通的印刷紙,一般都要添加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就會發出明亮的藍白熒光來。

③水印。人民幣的鈔票用紙,較普遍地採用了水印技術。第三套人民幣元券以上的鈔票紙內,都有五角星圖案的滿版水印。其中10元券鈔票紙內採用的是天安門圖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幣鈔票用紙,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採用的是人物圖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鈔票,用的是古錢圖案滿版水印。

④安全線。人民幣的部分鈔票用紙,在造紙過程中採取了設置安全線的措施。如第四套人民幣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鈔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設置了安全線。這些鈔票日常將它平視時,是看不見安全線的。如果將這些鈔票迎光透視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鈔票紙內有一條立體感明顯的暗色安全線,在票面的表層即可用手觸摸到,線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別是流通過一個時期的鈔票,此特徵更為明顯。

(2)人民幣採用油墨的防假特徵。印製人民幣的油墨,是特製的油墨,與市場上賣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這種油墨的原材料構成比較復雜,其中顏料、填充料、乾燥劑等都是特殊製造的。各種原材料的調制和配伍,都有專門技術。針對不同的印刷設備,油墨的調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套人民幣是在凹印機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著力強的凹印油墨。這樣印出來的鈔票畫面,油墨在紙上的堆積層比較厚,立體......>>
人民幣的紙和一般紙有什麼不一樣
印製人民幣用的紙張,是特製的紙張,一般叫做鈔票用紙。這種紙張,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①紙的質地高超。製造這種紙張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絨,比一般的造紙原料貴重得多。造紙原料配方,有著嚴格的固定比例。造出來的紙,質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著鈔票在空中抖動,或者兩手拿著鈔票的兩端一松一緊地拉動,或者用手指輕彈紙的表面,都會發出清凌明脆的聲音來。而普通印刷紙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麥桿、破布等,紙的質地綿軟粗糙,韌性和張力不足,極易拉斷。如果在空中抖動,它的聲音發悶。

②無熒光反應。這種紙張所選用的原材料都是純凈清潔,不含雜質,白度很高,不添加熒光增白劑,呈自然的潔白色。如果在紫外線的光照下,沒有的熒光反應。而普通的印刷紙,一般都要添加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就會發出明亮的藍白熒光來。

③水印。人民幣的鈔票用紙,較普遍地採用了水印技術。第三套人民幣元券以上的鈔票紙內,都有五角星圖案的滿版水印。其中10元券鈔票紙內採用的是天安門圖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幣鈔票用紙,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採用的是人物圖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鈔票,用的是古錢圖案滿版水印。

④安全線。人民幣的部分鈔票用紙,在造紙過程中採取了設置安全線的措施。如第四套人民幣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鈔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設置了安全線。這些鈔票日常將它平視時,是看不見安全線的。如果將這些鈔票迎光透視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鈔票紙內有一條立體感明顯的暗色安全線,在票面的表層即可用手觸摸到,線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別是流通過一個時期的鈔票,此特徵更為明顯。

人民幣的紙張原料是短棉絨,所以紙張挺括、結實耐用,抖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由於經過特殊工藝處理,沒有熒光反應,就是說在紫外燈下沒有熒光。

人民幣的紙張大多有水印(現在只有1、2、5角的沒有水印),是在抄紙的時候印上的。

第五套人民幣中加入了無色熒光纖維,在紫外燈照射下會發熒光,還加入了紅藍彩色纖維

㈡ 每年都貿易逆差的印度,為什麼還有錢滿世界買買買

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區,每個國家都會有貧富差距。像印度這種發展中國家,即使有貿易逆差,但是並不妨礙印度政府在全世界范圍內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且印度買的這些東西並不會一次性付清。

當然,印度每年也會減少自己的貿易逆差,印度一直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而努力。但是印度不得不每年都在世界范圍內購買武器裝備,因為印度人自己做的武器並不實用。而且印度直接購買武器,還可以節省研發費用,吸取他國的高科技經驗,為自己發展做准備。

㈢ 印度假酒致98人死亡,每升九毛錢的假酒,到底是用啥做的

酒精兌水。印度假酒為了節約成本,直接用了酒精對上大量的水直接販賣,導致很多人死亡。

㈣ 黃麻是什麼

椴樹科黃麻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名絡麻、綠麻、莢頭麻。長果黃麻起源於中國;圓果黃麻原產印度、巴基斯坦。主產國孟加拉、印度和中國,次為巴西、尼泊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中國主產區為廣東、浙江、台灣等省。黃麻屬約有40個種。有栽培價值的是圓果黃麻和長果黃麻。黃麻主根入土深1米左右。莖高2~5米,粗1.5~2厘米,青、紅或紫色。葉卵圓至披針形。聚傘花序,花黃色。蒴果。長果黃麻為圓筒形蒴果,長5~8厘米,種子墨綠或灰黑色。圓果黃麻為球形蒴果,有縱棱和疣狀突起,種子褐色。黃麻系熱帶或亞熱帶的短日照作物。長果黃麻對日照反應更為敏感。南種北引種植,可延長營養生長期,提高纖維產量。黃麻適於20℃以上高溫多濕氣候,發芽最低溫度13~14℃。喜土質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種子頂土力弱,應創造好播種出苗土壤環境。苗期生長慢,怕旱、澇,應勤中耕除草,排水防澇,早間苗、定苗。麻莖韌皮組織含初生纖維(來自原分生組織,束長、柔軟、品質好)和次生纖維(由形成層分化、品質差)。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纖維比重,提高品質。植株半花半果時,即開花後半月時為工藝成熟收割期,收後漚麻脫膠清洗。用原株留種或現蕾時切梢扦插留種,蒴果變褐時收種。病蟲害有炭疽病、根線蟲病和小地老虎、黃麻夜蛾等。黃麻纖維白而有光澤,吸濕性好,散水快。供製麻袋、麻布、造紙、繩索、織地毯和窗簾。麻骨制活性炭、纖維板。

㈤ 印度的稻草空調到底是啥真的好用嗎

印度的稻草空調到底是啥?真的好用嗎?

印度一年四季的高溫並不新鮮,但就厄爾尼諾現象而言,氣候更奇怪,高溫更可怕。據印度當地廣播電台報道,印度西部沙漠州拉賈斯坦邦的丘魯鎮將迎來罕見的50.8高溫,其他地區氣溫也接近50。

印度50攝氏度的高溫怎麼過?自製「秸稈空調」賣完了,真的有用嗎?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減少外出、呆在家裡或在辦公室吹空調。但是對大部分印度人來說,空調是什麼?他們沒有我們中國空調的概念對經濟落後的印度人來說,空調是指「稻草空調」。

是的,我沒看錯。印度人口的空調就是指這種秸稈空調,不僅是印度普通家庭,連他們重要的公共部門,建築物外一排的空調都是這種秸稈空調。

沒想到啊。印度人的秸稈空調是「土」,但意外地有用,還解決了在野外吹空調的問題。樂觀的印度人甚至把這種空調命名為Cooler,COOLER也為這種空調的使用感到驕傲。

不得不說,這種空調確實很適合印度。因為天氣熱,經濟比較不好,所以大家都喜歡騎摩托車在街上轉悠。這種秸稈空調來回移動並不麻煩。不拆,去哪兒,都很方便。

㈥ 大家快來幫幫我啊!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發達的創造性思維,具有發明的光榮傳統。例如龍和鳳。鳳是用雞頭和孔雀身軀及其羽毛組合而成的神奇動物。龍更具有創造性,龍是由馬頭、鹿身、蛇軀、鷹爪、麟體、魚尾組合而成的神奇動物。再者,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對我國古代的科學和技術成就進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寫出世界聞名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化》(中譯文書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史》)。羅伯特·坦普爾在李約瑟博士指導下,於1986年出版了《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一書,以簡明通俗的文字介紹了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下面按發明先後順序介紹給大家。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製成了一人高的圓鼓,鼓身還繪有圖畫。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用的大銅鼓,17世紀時開始為樂團採用。1692年蒲塞爾為「仙後」所作的配樂中就用上了。這種鼓現在叫定音鼓,19世紀有了低音大鼓。鼓聲可使節拍鮮明,粗獷有力。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就是五經之一的《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周易》相傳是由約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辭,並經過孔丘修訂而成為《易經》。當代的電子計算機用的不是十進制而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誰發明的?《周易》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制。換句話說就是伏羲發明了二進制,伏羲就是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才有五穀,我國才有原始農業。伏羲對我國社會的進步可謂大矣!我國北京的先農壇就是為了祭奠神農(即伏羲)而建造的,這里表達炎黃子孫對他的敬佩之情。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我國人民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年開始用人造纖維製造繩索,直徑約2毫米的馬尼拉繩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會折斷,而同樣粗的尼龍繩則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黃帝用指南針,在大霧中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公元前3世紀的《韓非子》中說,戰國時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針)。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對此記載更詳。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了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針製成指南針。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區指南針的磁製已裝在有度的卡片上面,並以中央旋軸保持平衡。

16世紀時把指南針鑲在帶平架上,在船上發揮作用。19世紀鐵船用指南針要裝上一片弗林德斯頓鐵,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誤差。20世紀製成的船和飛機用陀螺羅盤儀指南針。根據旋轉頂點穩定姿態與星體有關的原理,陀螺羅盤有兩大優點:既不因接近金屬而偏轉,雙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國製成世界上第一台此類實用儀器。最優良的指南針是美國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號船上試驗成功,很快就被美國海軍採用。總之,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後來傳遍全世界為全球航海業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8、印刷術:

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術是世界上第一種傳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資料信息傳播出去。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們中國人從古時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銜。印章本來是官銜的標職,到公元 前1324年,又開始用來加蓋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紀才開始用紅色印泥。中國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國人認為,有印章為憑的文件書信和票據經簽字更可靠。現在的印刷書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剛經》,由中國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軸,用多塊長91厘米,寬36厘米的刻版印的。後來落在英國人手中,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1040年代中國刻字工人畢升在北京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泥六面體活字模,加熱變硬,按韻排在轉盤上。印時把活字鋪在有松脂、臘等粘合物的鐵板上,周圍用鐵框扎緊,放在火上加熱使粘合物熔化,冷卻後活字就粘在鐵板上了。印完後烤熱鐵板取出活字,以備日後再用。1403年朝鮮的李太宗創辦了最早的金屬鑄字工廠(當時朝鮮也用方塊字),又過了30年朝鮮參照古印度的梵文,創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塊字。現在的朝鮮文有40個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國梅茵茲城古騰堡居住的根弗第謝(德國人)創造了一套澆濤金屬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屬雕出凸模字,再用錘字把凸模字壓在軟銅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紀時大概已開始採用鉛錫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歐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書――《多納托斯拉丁文法》。約在1453年開始印刷拉丁文聖經。他的印刷機是用普通的螺旋壓榨機改裝的。把一頁為一個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鋪上紙張,用裝在螺旋下的壓印板加壓。一天才能排一頁,每小時只能印16張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奧佛發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雙色書――拉丁聖詩。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與活字印刷結合起來,印出第一本有插圖的書――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張插圖。1470年法國人讓森在威尼斯設計出第一批羅馬活字。1477年托雷米繪制了《世界地圖》,用凹版印刷術印出,共26幅銅版印製。不易仿製,紙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點較多,易辨真偽,所以仍用於印刷鈔票、郵票和有價證券等。1501年義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體字;1561年他把這些字縮小印出袖珍本書籍。(西方的斜體字主要用於強調字句。)1620年,荷蘭的伯靳奧發明了收字方便印刷術,每小時可印150份。1642年德國的賽根發明了鏤刻凹版印刷法,最適於印畫,首幅畫是德國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600多年後,1719年,德國的勒布朗設計的彩色印刷機取得了專利權。印出第一部書是《油畫色彩之調和》。1727年英國蘇格蘭金匠格特發明了澆鑄鉛版法。1775年法國人迪多制訂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單位。1798年德國的遜納菲爾德發明平版印刷法,最適於印插圖。1875年英國首先使用膠印法,把圖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後正式印到彈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國的斯坦賀製成第一台鐵架印刷機代替了木製印刷機。每小時可印250張。1810年德國 人在倫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機的專利權(機械化的手動印刷機),每小時可印400頁。1812年德國人哥尼格和鮑爾設計出滾筒式滾壓印刷機。《泰晤士報》賣了這台機器,每小時可印1100張。後來哥尼格還設計了每次能印兩面的印刷機。

1839年英、美、俄三國分別發明了電鑄版。用電鑄金屬板來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紐約的荷奧取得了第一架實用輪轉印刷機專利。費城的《紀事報》購買了這台機器。1848年倫敦《泰晤士報》的工程師阿普斯和考珀設計了一台輪轉印刷機,在此報運用,每小時能印8000張。1861年美國荷奧採用紙型制出的曲面鉛版,從此有了完全圓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國照相技術先驅塔爾博特發現了鋼線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採用這種辦法在紐約《畫報》上復印一張照片,標題是「紐約貧民窟一景」。1886年德國人默根索勒在美國工作發明了高速自動排字的策諾整排機,此機用於《紐約時報》。兩年後正式投產,每小時可排字模6000個左右,速度是最熟練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國公務員蘭斯頓發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諾鑄排機,此機於1897年正式投入生產。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們就知道雕刻銅凹版印刷法;1895年奧地利人克利克發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許布約在美國發明了照相排字機。從此印刷商不要金屬活字,並改用平板印刷代替傳統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繼投射到照相紙上面,然後沖洗出來,貼到一頁樣本上。這張拼好的版用照相機轉拍在金屬板的感光膜上,經過酸蝕,使這塊印版具有1798年遜納菲爾德發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著於版上有圖形的地方。現在,照相排字法已經取代了絕大多數傳統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國發明了電子照相排字機之後,開始了用電腦控制排字時代。先進印刷廠是整頁版面可在電腦屏幕上設計,設計者一頁版面編排妥當之後,就用電腦記憶裝置把全部內容存貯起來,包括文字、標題、圖片位置等等。然後,由電腦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紙上掃描,把整個版面的圖像印出來,再用照相法製成印版進行印刷,這叫激光照排法。當今世界上很多大型報刊都用先進方法進行排印,例如我國的《科技日報》、《中國電視報》和《北京晚報》等,都採用了此先進的印刷技術。

9、漆――世界第一種塑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在古代中國,油漆業的組織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國家的製作中心。巴黎東方藝術博物館存有一隻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銘文除說明該杯製作於公元四年外,還刻有參加製作的七名工匠和製作中心的五位官員的名字。這個木酒杯表現了中國人兩千年前就有對製造工藝的看法;另一方面,這個杯子還表明當時的生產很可能已使用現代的工業生產的流水線那樣的工藝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已發現了漆的重要化學性質,發現了通過漆的蒸發過程使其變質的方法,發現了通過在漆中放幾只螃蟹殼,漆就會保持液狀,不會變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書和公元12世紀的李氏都提到螃蟹殼能使漆保持液態的特殊功能。現代科學家化驗證實,甲殼體組織內確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動的化學成份,其中一種酶就是漆變硬的酶。漆可以通過化學作用保持長久的液態,這使中國的這項生物化學工藝具有不衰的工業雛形模式。

10、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於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到1932年,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鏡是世界上最奇異的物品之一。魔鏡有何奇妙之處呢?在魔鏡的反面鑄有青銅圖案――圖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線的一面為凸狀,是由經拋光處理的青銅製成用作鏡面。在大多數照明情況下,這種鏡子看上去與其它的普通鏡子無異。但是,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魔鏡時,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鏡面將陽光反射到暗色的牆上,人們就能從投在牆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鏡面的圖案或文字。堅實的青銅製品變得透明了,這種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現象使中國人給魔鏡取了透光鏡名稱。青銅是不透光的,然而實際使人感到透光,這是為什麼?這奧妙之深讓中外學者探討了幾百年,中國的科學家沈活和外國科學家威廉·布萊格爵士都發表過高見。威廉·布萊格爵士於1932年發現這一奧妙時說:「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圖案清楚地顯現出來。」李約瑟正確地將這一切稱為「是在通向掌握金屬表現微細結構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11、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以前一直只有陽傘,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傘面,才製成雨傘。1750年,英國的漢威到外國旅行後帶了一把傘面回倫敦,轟動一時。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區的金屬拉絲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鋼質傘骨的專利權。有了此傘骨,傘可以收緊,從此成為英國紳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發明了伸縮傘。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2、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德克薩斯州演員科迪「上尉」,曾利用風箏拖動折疊式小艇,橫渡英倫海峽;1901年再接再勵,乘坐雙箱形風箏飛行,使英國陸軍部大感興趣。不久,飛機取代了軍用風箏,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駕駛他的新雙翼飛機時失事遇難。1970年,美國太空計劃設計了各種「飛行翼」,使風箏再次成為成年人的玩意兒,例如羅格樂樂折疊飛行翼,本是專為水星號太空船倉安全著陸而設計的,後來被降落傘取代了;但這種折疊翼,結果成為今日懸掛式滑翔機的機翼。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國人已發明了弩弓。它主要用於打仗和狩獵,可卧射、立射、騎射,威力甚大。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機器人的,是我們中國人。我國制出的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持賺錢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等,應有盡有。

會跳舞的機器人。我國唐朝的段安希說:西漢時期,漢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單於冒頓圍困。漢軍陳平得知冒頓妻子閼氏所統的兵將,是國中最為精銳驃悍的隊伍,但閼氏具有妒忌別人的性格。於是陳平就命令工匠製作了一個精巧的木機器人。給木機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並把它的臉上擦上彩塗上胭脂,顯得更加俊俏。然後把它放在女牆(城牆上的短牆)上,發動機關(機械的發動部分),這個機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優美,招人喜愛。閼氏在城外對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誤把這個會跳舞的機器人為真的人間美女,怕破城以後冒頓專寵這個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閼氏就率領她的部隊棄城而去了。平城這才化險為夷。

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更為精巧神奇,唐朝人張騖在《朝野全載》中說:洛州的殷文亮曾經當過縣令(相當於「縣長」),性格聰巧,喜好飲酒。他刻制了一個木機器人並且給它穿上用綾羅綢緞做成的衣服;讓這個機器人當女招待。這個「女招待」酌酒行觴,總是彬彬有禮。

會賺錢的機器人。唐朝時,我國杭州有一個叫楊務廉的工匠,研製了一個僧人模樣的機器人,它手端化緣銅缽,能學和尚化緣,等到缽中錢滿,就自動收起錢。並且它還會向施主躬身行禮。杭州城中市民爭著向此缽中投錢,來觀看這種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為主人撈到數千錢,真可稱為別出心裁,生財有道。

會捉魚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還用於生產實踐。唐朝的柳州史王據,研製了一個類似水獺的機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魚以後,它的腦袋就露出水面。它為什麼能捉魚呢?如果在這個機器人的口中放上魚餌,並安有發動的部件,用石頭縋著它就能沉入水中了。當魚吃了魚餌之後,這個部件就發動了,石頭就從它的口中掉到水中,當它的口合起來時,它銜在口中的魚就跑不了啦,它就從水中浮到水面。這是世界上最早用於生產的機器人。

此外,在《拾遺錄》等書中,還記載了古代機器人登台演戲、執燈伴瞎等機巧神妙。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大約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達米亞平原農夫發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類早期開始耕地的農具,中國人大約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鏵。公元前500年,歐洲農夫造出了鐵犁,犁前有二個輪了和一個犁刃(即犁鏵)。中國戰國時期在木犁鏵上套上了V形鐵刃,俗稱鐵口犁。犁架變小,輕便靈活,更可以調節深淺,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歐洲人於1700年代開始用先進的羅瑟蘭犁、蘭塞姆金鐵犁和播種機。1830年美國移民開始用迪爾銅犁,其他各大洲也開始用銅犁。總之,犁的發明、應用和發展,凝聚了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各位發明家的心血,並顯現了他們的智慧。

18、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用於計算,也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到20世紀前蘇聯和遠東地區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盤,生塑算盤代替木竹算盤。目前世界上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有代替算盤的趨向,但因為算盤價格低廉,所以,用電子計算機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盤,至少還需要十年。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於公元前五世紀的中國和伊朗。1606年,法國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織機編織的地毯。現在的地毯變為人造纖維和羊毛編織而成。

22、雙動式活塞風箱:

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缽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

24、空位表零法:

中國人在公元四世紀以前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國的算盤就是這樣表示的。按照西方的傳統說法,用符號「0」來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九世紀發明的,它出現在公元870年瓜摩爾的碑文中。但是,實際上,符號「0」的出現要比這早得多。在公元683年柬埔寨和蘇門答臘的碑文中,以及在公元686年蘇門答臘附近的邦加島上的碑文中,均出現這一符號。一些專家認為,這些國家出現的零的符號,是由中國傳過去的,而他們又將這符號傳到印度。零非常重要,如果忽視了零,那麼現代技術就會瓦解。當然用空位表示零這是中國人的一項發明,然而我們並不是說使用「0」符號的絕對優先權屬於我國,因為直到1247年「0」符號才第一次在我國印刷品中出現,盡管我們確信至少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使用這個符號了,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表示零的符號中國人在何時、何地首先使用的,這是需要進一步考證的。

25、化學武器:

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關於利用風箱把在爐子內燃燒的芥末釋放出來的氣體,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塹壕芥子氣早2300年。中國人化學武器有下列幾種:「糞彈」,這是毒氣彈的雛形。「飛砂彈」,它是將一管火葯放在陶罐里,火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這種武器從城牆上放下去,隨即炸開,致命毒物四散。「催淚彈」,公元二世紀中國人便使用催淚彈,它所產生的煙霧很快地使人淚如泉涌。海脈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會使敵人聲音嘶啞。我國有的毒物能使敵人肌肉腐爛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著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貝林古西奧所著的《煙火葯學》一書中說,火矛被燃後,就吐出「熾熱地火舌,有兩三步遠,使人毛骨悚然」。在歐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為一種深受歡迎的東西,但在17世紀它被汞煙球所代替,這是當時中國奉獻給世界的禮物之一。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紀換馬的惟一手段是「項前肚帶換具」。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方法,因為皮帶勒在喉部,意味著馬一旦使出最大力氣就會立即窒息死亡。我國發明的馬胸帶換具克服了這一缺點。我國的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

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

29、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這比在歐洲出現胸帶具後一百年出現的肩套換具要早一千年。中國人還發現,肩套換具可以用另一種更簡單的方式:換繩可以拴在肩套(項圈的兩側,直接套在車上)。正是這種形式的肩套換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採用。

30、硝石鑒別方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發現了硝。這比西方早2000年。在發明火葯之前,首先必須認識到並且獲得它的三種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紀以前不知有此物,歐洲缺少此物,而中國資源豐富,並且可區別於其他礦物而予以提純。鑒別硝石是根據顏色反應。硝石燃燒發出紫色火焰可證實鉀的存在。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就會用此法鑒別硝石的存在。中國人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葯奠定了基礎。

31、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

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體地圖: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就記過了一張公元前210年繪制的秦始皇墓地圖。書上寫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電訊》的一篇報導說:秦始皇墓地雖然還沒有打開,但是可能已經發現了。據說是墓入口處的地方發現了微量的水銀。考古學家猜測這可能就是上述立體地圖上所示的水銀。

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有名的蓬萊仙山的地圖就出現在罐子和香爐上。這對以後立體地圖繪制技巧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公元32年將軍馬援講到的軍事立體地圖,河谷山脈的模型是用糯米製作的。此外,還出現了木刻的立體地形圖,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述了這種地圖。1130年黃裳也製作了一張木刻立體地圖。此圖後來引了哲學家朱熹的興趣,他千方百計地收集木刻地形圖,以便進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時用粘土,有時用木刻製作立體地形圖。黃裳在一部《鶴林玉露》里,還講述了朱熹製作的一幅地形圖的情況:「(朱熹)嘗欲以木作華夷圖,刻山水凹凸之勢。合木八片為之。以雌雄榫鑲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負之。每出則以自隨,後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體地形圖的製作由中國傳到阿拉伯,後又傳到了歐洲。1510年,保羅·多克斯製作了歐洲最早的地形圖,繪出了奧地利的庫夫施泰因的鄰近地區。阿拉伯人伊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敘述了他在直布羅陀看到一張立體地形圖。中國以外的國家有關立體地形圖的記載沒有比這更早了。

33、吊橋:

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它總長為320米,有八個孔,整個結構中沒有一塊金屬材料。此吊橋上鋪了板便於人們行走。這種用竹了做的索橋是極有效的,整個纜索是以竹子為內芯,外邊包著從竹子外層劈下的竹條(蔑片)編成的「辮子」。編成辮子是因為蔑片把內芯纏得越緊,纜索的強度就越大,從而增加了安全因素。並且,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又發明了鐵吊橋。這橋可用於通行車輛。1655年到中國訪問的西方人馬丁·馬蒂尼曾描述過貴州境內一條河上的鐵索橋,並編在那個時期有名的巨著《中國圖集新編》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橋,即溫奇橋。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於英格蘭的提茲河上,它只有纜索而沒有橋面供車輛通行。由於歐洲人於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車輛的吊橋,因此在這方面中國人比西方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民用的錢的材料是什麼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東興和越南隔的什麼河 瀏覽:782
在印尼怎麼買中國的茶葉 瀏覽:652
印度的節奏叫什麼 瀏覽:888
中國什麼時候是世界老大 瀏覽:491
陽光的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601
印度甘蔗火車怎麼卸 瀏覽:385
為什麼甘肅人在伊朗的多 瀏覽:336
中國什麼時候普選 瀏覽:79
印度托運手續怎麼辦理 瀏覽:472
中國行業平台有哪些 瀏覽:894
為什麼伊朗少將在伊拉克遇襲 瀏覽:906
為什麼印度人最終選擇羅馬數字 瀏覽:506
中國郵政武陵源郵票多少錢一枚 瀏覽:9
印度人和大象哪個好 瀏覽:874
印度自主品牌汽車怎麼樣 瀏覽:32
印尼造紙企業有多少家 瀏覽:386
義大利足球鞋什麼品牌好 瀏覽:364
中國有嘻哈獎金怎麼分 瀏覽:604
巴勒斯坦和伊朗有什麼關系 瀏覽:350
英國的抖音怎麼登錄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