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GDP創紀錄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第二季度GDP暴跌24%,遠遠低於,之前預期的18%,造成印度GDP暴跌的主要原因,無非有三點,疫情的影響,印度自身產業鏈的問題,和印度窘迫的國際環境。
印度是近年中新興起的大國之一,他有龐大的人口和投資市場,但印度卻沒能很好的把握這些良好的發展條件和機遇。對外來市場不夠包容,自身又有很嚴重的經濟隱患,只有戰勝疫情和改善這些不利條件,印度才可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經濟大國。
② 印度經濟竟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趨勢,是怎麼回事
各種危機當頭。是因為前幾年印度經濟增長特別迅速,但是他經濟增長迅速的背後吧,全是那種經濟脆弱,金融領域都是巨額不良貸款,還有金融危機什麼什麼的東西他沒有注意他的內在,只是在意了自己的表面。
根據讓人覺得恐怖的是,莫迪採取了的行動,就是把所有大面額紙幣通通不進入流通領域。就把養這個全國四分之三的人的企業搞垮了,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數以百萬的印度人失去工作,農民的收入就一直下降,從而導致國家經濟發展不前了。所以印度的經濟想要發展,關鍵還是在國家政策方面了。
③ 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的經濟發展為何如此迅速
首先是該國家對經濟發展實行全面、嚴格的監管。為了監管經濟,印度政府設計了一套非常復雜的許可證制度,幾乎可以涵蓋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生產一雙襪子,就必須申請一系列的許可證。眾所周知,與其他國家一樣,計劃經濟也難逃失敗的命運。在繁雜牌照的打壓下,印度經濟發展緩慢,失去了應有的市場活力。
要知道的是從世界歷史看,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了奇跡。短短40年,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迄今為止無人能超越的超級大國,是世界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國家。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的是,印度現在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比我國還快。
④ 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企業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國際交流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體系方面。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沒有完善的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六)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社會基礎設施要比中國落後幾十年,這也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⑤ 「連續6個季度不斷下滑」,印度的經濟究竟怎麼了
印度的經濟「連續6個季度不斷的下滑」。那是因為之前印度的總統莫里為了能夠連任,在經濟數據方面摻雜的水分太多了,還有就是印度的人口太多,窮困人員太多,教育抓不上去,導致國家整體的人員素質比較低,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很大。
而印度的經濟之所以會下滑的這么厲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莫迪政府推出的「廢鈔令」。他們為了能夠打擊腐敗實行了「廢鈔令」,讓很多印度的老百姓大額鈔票都變成了廢紙,對印度的經濟更是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印度的工業基礎還處於一個落後的階段,不足以支撐經濟增長的幅度。而且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很多人生活的還是非常的貧困,甚至上不起學校,抓不好教育,國家的基本就不夠穩定,這也影響到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⑥ 印度經濟現狀2022年
2022年印度經濟出現逆增長現象。
,2022年,印度卻出人意料地成為了全球經濟的亮點,數據顯示,印度出現了逆增長現象,印度2022年前三季度GDP約為2.54萬億美元,增量接近300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經濟增速達到了7.7%。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⑦ 印度計劃,在5年內把GDP提高到5萬億,現在的狀況如何
印度計劃,在5年內把GDP提高到5萬億,現在的狀況就是印度正在努力之中,畢竟該5年計劃是印度總理莫迪在2019年提出的,但根據有關機構預測,印度在2023的GDP將會達到4.5萬億美元,2024年就能夠實現超過5萬億美元的預期目標。但是,印度追求的也只不過是一個GDP數據而已,他們並沒有將這5年內的通脹率考慮其中,若是將通脹率考慮其中,那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演算法了,當然,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在計算GDP時大多都沒有考慮這些因素,畢竟面子上過得去還是很重要的。
顯然,不出意外的話,印度的5年目標還是能夠實現的,盡管其追求的僅僅是GDP數據,但有一事實也不得不承認,印度的GDP一直在增長且增長的態勢良好。
⑧ 印度經濟發展歷程
印度經濟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1947~1956年,即從印度獨立到「一五」計劃結束,是經濟恢復時期。印巴分治不僅造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大仇殺,而且打亂了本來就不平衡的國民經濟。分治後大城市和大工業均分布在印度境內,而原料產地和糧食產區卻大多分布在巴基斯坦。據統計,91%的大工業如鋼鐵、黃麻、造紙等工業幾乎全部留在印度,而巴基斯坦卻生產38%的棉花和80%的黃麻。這就使獨立初期的印度花費巨額外匯進口黃麻、棉花和糧食。
印度獨立初期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工業生產總指數從1948年的108.4下降到1950年的105。農業下降到1950~1951年度的95.6,糧食下降到90.5。為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政府擬訂了「一五」計劃(1951~1956年),其目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變印度停滯不前的經濟結構,以便為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經過努力,印度國民經濟在「一五」計劃結束時,平均增長率達到3.6%,超過原定指標的2.1%。5年內工業生產增長25%,農業生產增長22.2%。按1970~1971年價格計算,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7.4%,農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4.3%,國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長3.6%。
此間,物價比較平穩,工廠工人實際工資恢復到戰前(1939年)的水平。在「一五」計劃期間,還實行了取消中間人地主的土地改革,有40%耕地面積的土地轉移到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農村的階級矛盾,並促進了印度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第二階段:
1956~1966年,即實行「二五」和「三五」計劃的10年,是印度工業體系形成時期。根據尼赫魯的經濟發展戰略,印度「二五」和「三五」計劃在工業方面強調優先發展以機械製造業為中心的重工業。在這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集中力量投資在電力、冶金、礦山、采礦、機械製造、化工原料、採油、煤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等各種重工業和基礎工業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經過10年的努力,工業生產增長近一倍,總指數從1956年的136(1950的為100)上升到1966年的264.4。
工業產品增長最快的是為生產服務的機械設備和耐用消費品,其中機床增加21倍,內燃機增加7倍,動力水泵增加5倍,發電機增加4倍,家用電冰箱增加6倍。此外,食糖和食油分別增加14%和13%,機紡棉布反而減少15.2%。印度政府在積極發展國營企業的同時,也鼓勵私人壟斷財團以及同外國資本合作興建的新型工業。印度國營企業從21家增至74家,投資額增加29倍,從8.1億盧比增至241.5億盧比。
印度國內和國外壟斷組織在印度投資增加132.5%,從47.83億盧比增加到106.93億盧比。印度五家最大的財團資產總值從1958年的45.44億盧比增至1966年的131.94億盧比,增加近2倍。
在農業方面,尼赫魯的戰略是實行鄉村發展計劃和實行合作社。前者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合作社評議會制度,使其成為農村基本經濟行政單位,要求10年內把全部耕地納入廣泛的發展計劃,並在美國專家的建議下實行農業精耕計劃,集中使用高產品種、化肥、農業機械等現代化技術,以達到大幅度增產目的。但該計劃當時基本上未能實行。
1964年尼赫魯去世後,繼任的夏斯特里拋棄了尼赫魯的上述戰略。其間,工業增長一倍,而農業只增產14%,年平均增長率為1.5%。而且農業生產很不穩定,每隔二三年就出現一次減產,有時甚至出現大幅度倒退。如1965~1966年度的農業生產低於1958~1959年度的16.6%。1965~1967年連續兩年災荒,加上1965年的印巴戰爭和美援的中斷,形成了糧食恐慌、通貨膨脹、外匯短缺和工業減產為特徵的經濟危機。農業生產的停滯和倒退嚴重影響了工業的發展。
三、第三階段:
1966~1984年,即從三個年度計劃,經過「四五」、「五五」、「六五」計劃到英·甘地逝世,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著重發展農業。20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糧食恐慌,糧食庫存全部耗盡,配給制度基本上依靠美國進口小麥來維持,從而使印度對美國和世界銀行的依賴加深。為改變這種狀況,在美國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英·甘地開始實行所謂「綠色革命」,即農業發展新戰略。
在工業方面,給國內外私人投資提供新機會,開展放鬆工業許可證政策,將14家大銀行(存款總額佔全國56%)收歸國有,對壟斷財團新建和擴建進行審批等限制措施。在這個時期,對農業和能源動力方面的投資比例增大。農業投資比重從「三五」計劃(1964~1969)的20%,提高到「四五」計劃(1969~1974)的23%。工業企業的投資從20%下降到18%。
「六五」計劃(1980~1985)對農業的投資佔25.4%(「五五」計劃為21.7%),能源動力開支佔28.1%(「五五」計劃為26.2%),工礦業開支佔15.4%(「五五」計劃為18.7%)。「六五」計劃期間預計國民收入增長率為5.2%,人均收入增長率為3.28%。
四、第四階段:
1985年至今,經過「七五」、「八五」、「九五」三個五年計劃,即從拉吉夫·甘地執政後,印度各屆政府開始經濟政策的調整與經濟改革。進入20世紀80年代,英·甘地執政時,印度就開始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但調整幅度太小。
1985年拉吉夫·甘地執政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問題與困難較多。1991年拉奧執政後堅持改革,改革步伐加快,成績顯著,但仍存在問題與困難。
⑨ 印度十年後或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經濟發展快嗎
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這主要源於全球化的舞台中,印度人口以及勞動力較為廉價,從而讓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印度的人口眾多,勞動力較為廉價,很多公司和企業都會將工廠開設到印度,從而通過廉價的勞動力進行貨物生產,這就讓印度的經濟發展大大加快,並且印度也可以接觸到很多高新產業。
印度的勞動力,吸引了很多產業的進入,這也讓印度的電子產業快速發展,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讓越來越多的產業進入印度。
印度雖然有著自己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往往都是國家不發達而存在。
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價格也必然會越來越昂貴,而印度人口的增加,也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患,因此印度10年想要超越日本,還需要一定的機遇和改變。
⑩ 印度作為發展中的大國 經濟發展有哪些特點
國營與私營相結合;科技實力較豐厚,輕工業發達,農業經濟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