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印度網民拿出「108名中國軍人陣亡名單」,結果卻是水滸人物排行
印度急於證明自己沒有在邊境沖突中吃虧
從高層角度而言,國民志願服務團和印人黨內部必然有野心家要趁機對魔笛老仙逼宮,畢竟印人黨以強硬派姿態上台,就必須一直強硬下去,局勢可變,強硬不可變。
因為他沒有把自己吹出去的牛幣圓回來的本事,所以只能靠胡編亂造把眼前局勢對付過去。
反正大多數印度人不見得對中國的了解能達到知道《水滸傳》的程度。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不見得讀過《羅摩衍那》和《尤哩濕婆》一樣。文明之間的隔閡宛如鴻溝。
在印度,對華非理性強硬是有極為深厚的群眾基礎,印度民間社會無法容忍對華任何形式上的退讓妥協,印人黨和濕婆神軍黨在馬哈馬施特拉邦的日常嘴戰基本上就是圍繞誰比誰更強硬展開。
務必要警惕印度可能在邊界挑起新的沖突,挑起這種沖突是印度內部的基本政治需求,印度的所謂「前進政策」的本質,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保持抵近接觸和常態化摩擦,印度內部對這種強硬姿態的政治需要,不是外交努力或者經濟利益能交換的。
Ⅱ 二戰各國士兵陣亡人數
二戰各國軍人陣亡統計 (不計傷俘、不計平民)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人(國軍135萬,其餘為共軍陣亡)。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人。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人。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20,000 比利時: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人。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投降止): 60,000 日本: 1,850,000 人。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Ⅲ 中印邊境打架中國軍人想拿磚頭拍他,印度軍官對中國邊防軍大喊大叫好幾天,到底為啥
962年的中印戰爭,印度十三萬人,被中國三萬人打得狼狽逃竄。在肉搏戰中,雙方的傷亡率為8:1,印軍不是中國的對手。
Ⅳ 21年中印2國加勒河谷沖突中國特種部隊參與了嗎
你好,是2020年不是2021年,是解放軍。
下面是相關的新聞:有媒體報道稱,印度防長辛格星期二宣稱,6月15日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印軍給中方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他這樣說話是對印度民族主義勢力的鼓舞。對此,中國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社交媒體最新發文指出,據我向中方知情人士了解,在那場嚴重肢體沖突中,中國犧牲的官兵遠遠少於印度喪生官兵的人數,印軍在那場沖突中一共有20名官兵死亡,其中很多是受傷後得不到醫治凍死的。當然了,即使中方有一名軍人犧牲,也是重大人員損失。
Ⅳ 我國與印度邊境沖突,那麼印軍的戰鬥力如何呢
今年6月份,在加勒萬河谷附近,我方與印方爆發了邊境爭端,雙方發生肢體沖突,結果不出意外,印方被解放軍吊打,死亡20名邊防軍。那麼?印度的真實戰鬥力如何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向來都把中方視為頭號大敵,在軍事武裝方面,也多以應對中方力量為主。比如在印度陸軍部隊中,培養的山地部隊規模高達10個師,超過20萬的兵力,號稱全球最強山地作戰部隊。這些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煉,是“高原戰爭”中的一把利刃。
盡管印度的綜合實力不如中方,盡管我們應該藐視對手,但絕不能忽視印度的發展速度。
Ⅵ 反法西斯戰爭各國傷亡人數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隊傷亡情況
1、澳大利亞傷亡人數為23,400;
2、加拿大傷亡人數為37,500;
3、中國傷亡人數為2,050,000;
4、南非傷亡人數為6,840;
5、紐西蘭傷亡人數為10,000;
6、法國和解放法國隊伍傷亡人數為210,000;
7、美國傷亡人數為292,000;
8、英國傷亡人數為264,000;
9、巴西傷亡人數為943;
二、受襲擊國家傷亡人數
1、阿爾巴尼亞傷亡人數為20,000;
2、比利時傷亡人數為12,000;
3、保加利亞傷亡人數為1,000;
4、捷克斯洛伐克傷亡人數為46,000;
5、丹麥傷亡人數為1,800;
6、芬蘭傷亡人數為82,000;
7、衣索比亞傷亡人數為5,000;
8、希臘傷亡人數為88,300;
9、印度傷亡人數為24,300;
10、盧森堡傷亡人數為4,000;
11、菲律賓傷亡人數為27,000;
12、挪威傷亡人數為3,000;
13、荷蘭傷亡人數為7,900;
14、波蘭傷亡人數為123,000;
15、南斯拉夫傷亡人數為300,000;
16、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傷亡人數為5,000;
17、蒙古傷亡人數為3,000;
三、軸心國傷亡人數
1、保加利亞(到1944年)傷亡人數為9,000;
2、匈牙利傷亡人數為200,000;
3、日本傷亡人數為1,850,000以上;
4、羅馬尼亞(至1944年)傷亡人數為290,000。
四、平民傷亡人數
1、阿爾巴尼亞傷亡人數為10,000;
2、奧地利傷亡人數為125,000;
3、比利時傷亡人數為76,000;
4、保加利亞傷亡人數為10,000;
5、中國傷亡人數為17,000,000以上;
6、捷克斯洛伐克傷亡人數為294,000;
7、丹麥傷亡人數為2,000;
8、衣索比亞傷亡人數為5,000;
9、芬蘭傷亡人數為2,000;
10、法國傷亡人數為350,000;
11、希臘傷亡人數為325,000;
12、匈牙利傷亡人數為290,000;
13、印度傷亡人數為25,000;
14、羅馬尼亞傷亡人數為200,000;
15、波蘭傷亡人數為5,680,000;
16、菲律賓傷亡人數為91,000;
17、挪威傷亡人數為7,000;
18、荷蘭傷亡人數為200,000;
19、南斯拉夫傷亡人數為1,200,000;
20、美國傷亡人數為6,000;
21、英國傷亡人數為92,700;
22、蘇聯傷亡人數為17,400,000以上;
23、日本傷亡人數為672,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
在這7000萬人中蘇聯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約佔1800萬人。
7000萬人按死因可分為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手);而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等的人數則在1500-3000多萬。
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
另外,軍隊所處的戰爭態勢不同,其損失的構成便有極大差別,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軍為例,蘇軍的歷年月均損失為:1941年71萬,1942年61.4萬,1943年65.5萬,1944年57.3萬,1945年70萬,相差並不太大,損失最慘的1941年與損失最輕微的1944年之比不過為1.24倍。
但其歷年損失中死、傷、俘構成比例卻有天壤之別,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蹤人員月平均為49.6萬,1942年為27.1萬,1943年19.2萬,1944年14.7萬,1945年18.6萬,其高低之差達3.37倍以上。
一般來說,處於進攻的一方其傷員所佔比例較大,而敗退的一方,由於其傷員無法及時撤出,或最終成為俘虜,或因得不到有效醫治而死亡,因此敗退的一方其損失中死亡、被俘人員所佔的比例一般都較大。
其中又尤以被合圍的部隊最為典型,如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28萬德軍,除了3萬多傷員空運出圍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所遇也有類與此,一個個的島嶼成了已喪失制海權的日軍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絕大部分守島日軍的歸宿。
Ⅶ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印度傷亡人數是多少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印度傷亡人數是二十人。
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020年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
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7)印度傷我軍人多少人擴展閱讀:
2020年6月1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再次向印方闡明中方嚴正立場,要求印方對此開展徹底調查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嚴懲肇事責任人,嚴格管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挑釁性舉動,確保此類事件不得再發生。
並盡快召開第二次軍長級會晤,解決現地相關事宜。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並根據兩國迄今達成的協議,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