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農業的印度介紹
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半島上,東北部和西北部與我國接壤。國土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居亞洲第2位。總人口9.6億(1997年),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長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約佔26%。印度在獨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當時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國家之—。貧富差別懸殊,社會條件極差,全國有54.1%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均壽命只有41歲。印度政府為了盡快改善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和社會條件,於1951年起,制定和實施了發展經濟的計劃。在過去的40年裡,印度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已從1950/51年度的1746.9億盧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46582.7億盧比,平均增長率為4.5%,居世界第12位。人均壽命延長到59歲,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和社會條件明顯好轉。 1993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00美元。
印度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印度的耕地面積數量居亞洲之首,多達1.43億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16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北部喜馬拉雅高山區,約占國土面積的11%;中部恆河平原區,約占國土面積的43%;南部德干高原區和西部塔爾沙漠區、台地和緩丘陵、丘陵約占國土面積的36%。在國土面積中,耕地面積約佔47%,森林面積約佔22%,草地約佔4%。印度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年降雨總量為39300億立方米。全國36%的地區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33.5%的地區750—1150毫米,33.5%的地區為750毫米。印度境內河流眾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恆河,全長2700公里,支流10餘條,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馬普特拉河,戈達瓦里河,訥爾默達河,克里希納河等。充沛的雨水和眾多的河流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灌溉提供了有利條件,全國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32.8%。印度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為涼季,3—5月為夏季,6—9月為西南季風雨季,10—12月為東北季風期。北方氣溫最低為150C,南方氣溫高達27℃,幾乎全年都是無霜期,全年均可生長農作物,熱量資源相當豐富。
Ⅱ 印度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是什麼
恆河流經中部平原地帶,入海口處形成恆河三角洲,是印度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Ⅲ 印度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它發展的區位條件是什麼
印度的恆河中下游平原生產水稻
德干高原的西北部為棉花主要產地
東北部產黃麻。
農業地域類型也要從不同的側面進行分類呀。
按生產對象分類:水稻種植業
按投入多少分類:密集農業
按產品用途分:自己農業。
Ⅳ 印度有哪些名勝其農業經濟如何
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泰姬陵、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
Ⅳ 印度中下游以什麼農業發達
印度的兩大河平原是最適合發展農業的區域.印度河中下游為灌溉農業,恆河中下游為水稻種植業 原因:印度河中下游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全年高溫少雨,利用印度河水源發展灌溉農業;恆河中下游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降水豐沛,適宜種植水稻.印度的農業歷史悠久,耕地面積比例大,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農產品中稻米,小麥,棉花,黃麻,茶葉等在世界占重要地位.區位因素除了上文提到的還可以參照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
Ⅵ 古印度有哪些農業(簡說)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Ⅶ 印度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和什麼主要經濟有什麼什麼
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葉和黃麻.
故答案為:水稻;小麥;棉花;茶葉;黃麻.
Ⅷ 印度農業主要分布在哪兩個地區
印度主要位於印度半島,地形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南麓,中部為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糧食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半島沿海平原,降水多;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的恆河上游,降水較少。經濟作物黃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半島沿海平原,降水多;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的恆河上游,降水較少。
Ⅸ 古代印度什麼農業發展較快
古印度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麥、大麥、香蕉、胡麻、棉花等,個別地區還種植有水稻。
至於發展較快的應該是棉花,根據目前的史記資料料,在舊大陸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棉花種植技術,並用棉花紡線織布。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棉布殘片,雖然做工還很粗糙,但從棉布上的各種顏色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織染技術已經有所發展。古印度的棉紡織技術到孔雀王朝時已非常發達,大量的手工紡織者和紡織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一。後來,古印度人從中國學到了養蠶和絲織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他們已經可以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品了,並配有各種色彩和圖案。
Ⅹ 印度的主要農業部門是什麼
水稻和小麥、以及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