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要撐傘

印度為什麼要撐傘

發布時間:2023-12-23 10:50:09

① 為什麼印度北部百餘農民遭雷擊究竟是天災還人禍

因為印度大部分處於熱帶地區,這個雷暴容易發生的地方,這屬於天災而不是人禍,因為人為沒有辦法去控制這個雷暴。

印度雷暴發生的當天,因為這段時間正值農作物耕種時間,所以田間會有很多勞作的農民,而且,因為人類的一些行為和方式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增多了,印度就會受影響,而且印度抗災能力比較差。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誰能夠控制自然天氣都發生,所以說這個雷暴不可能是人為的。如果要說是人為的話,那也只能是因為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些不正當的行為,導致整個地球的氣候變化非常大,從而影響了一些地方,尤其是像印度這樣地理位置剛剛在那個地方。

② 傘最初的功能不是遮雨嗎

現在,人們用的傘五花八門,無論是遮陽傘還是雨傘都成了人們生活必備的用品。可是在歷史上,傘曾經是高貴的象徵;而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竟然不知道傘可以用來擋雨!

【傘:貴族身份的象徵】

在西方社會,傘最初的功能不是用來避雨而是用來遮陽的。在古希臘,傘狀遮陽板是奴隸主們在節日里必不可少的陪襯,通常是由奴隸站在自己主人背後打傘,所以為了方便當時的傘把在傘的側面。在少雨乾旱但是日照強烈的西亞,亞述人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為阿卡得國王薩爾貢修建的勝利紀念碑上,雕刻著薩爾貢帶領這他的軍隊大步前進,一名隨從緊緊跟在他的後面,手舉一把遮陽傘。

由此可見,在古代的許多社會里,只有身份高貴的人才可以用傘,而且是由別人在背後為其撐傘,傘可以說是貴族們的特權,亞述王和印度貴族出行的時候也有人在背後為其打陽傘。後來,傘曾經是庄嚴和帝王的標志,中國的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稱其為「羅傘」,官階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也叫「華蓋」,表示「蔭庇百姓」,到了明朝,生產出了足可以用作傘面的絲織品,但是朱元璋規定只有皇室成員才可以使用。泰國國王外出,後面有人為他打金色羅傘;日本的天皇在公開場合露面時,總有一個持傘者陪同,直到現在,天皇澆花種草時還有持傘者站在他身邊。傘除了被視為王權的象徵,傘的數量也反映了統治者的勢力,緬甸君主的尊號是巨傘之王;16世紀時,曾有人上書遏羅的統治者,懇請其補加一個「二十四傘之主」的封號。

在中世紀的歐洲,傘還是宗教權力的象徵,教皇每次出場都有專人撐傘侍候,以顯示其庄嚴和鄭重。羅馬教皇所用的傘華美至極,傘面上裝飾著鮮紅色和金黃色的羽毛,傘把上刻著金色的天使雕像。

【雨傘在歐洲的波折】

傘的歷史如此悠久,但奇怪的是,在中世紀歐洲,人們竟然不知道傘可以用來擋雨。那時,歐洲人在戶外活動時如果碰上陰雨天,達官貴人們可以躲進馬車里避雨,而平民百姓大多隻能披一塊厚布擋雨了。直到17世紀時,法國才發明了雨傘,但是這種歐洲最早的雨傘卻只用於從家門口出來到乘上馬車這段路上。

1747年,英國一位叫漢威的商人到中國廣州辦貨,他看見當地人們在下雨時撐著黑布傘在雨中行走,並且雨停後把傘還能收起來隨身攜帶,覺得非常方便,所以他就帶了一把回倫敦。1750年,當他在倫敦鍾塔下撐開中國雨傘遮雨時,被過路人視為怪物加以嘲笑,婦女們發出尖叫,年輕人競用石頭打擊「怪物」,漢威險些喪生。因為按當時英國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同樣,雨傘於18世紀末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紐約時,也在街頭引起一片混亂,人們認為這個既能撐開又能收縮的東西是個嚇死人的怪物,小孩子們也不停地朝打傘的人扔石頭。

幸好幾十年之後,羅馬教皇對雨傘產生了興趣,他以上帝的名義為雨傘洗刷不白之冤,於是到了19世紀雨傘不僅為人們所接受而且還進入到了黃金時期,它成為時髦女性和紳士們的必備雨具,而且用傘也成了英國人的一種榮耀。

③ 印度的風俗和禁忌

一、風俗:

1、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2、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二、禁忌

1、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的人草食者越少(也吃雞蛋、黃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魚。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盤中取食,伊斯蘭教進飯館就餐時,應按照菜譜食豬肉、牛肉,印度有許多素食飯館和旅供給肉食。

2、按照傳統觀念,10歲至50歲女性不得進入神廟朝覲,原因是這一年齡段女性有經期,會「玷污」神廟,這一傳統禁忌1991年獲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3)印度為什麼要撐傘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的印度: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布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公元前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並用時代,或稱為紅銅時代,但金屬也已經進入人類生活。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主要發現於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以及拉賈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④ 印度的雨季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暖花開,夏日炎炎,秋高氣爽,冬雪皚皚。在出國之前,一直認為其他國家的氣候也是這樣劃分的四季,其實並不然,比如印度就沒有春夏秋冬。

印度的氣候可分為三類:熱季,雨季和涼季。每年的三月到六月是熱季,是印度氣溫最高的時候,可達到45攝氏度的高溫;

從六月至十月為雨季,這個時間段的印度,幾乎天天都在下雨,有時候會持續一周甚至一個月;

十月至次年三月,是涼季,最低氣溫在十度左右。

描寫一下印度的雨季,一是因為之前沒有經歷過雨季,二是第一次來印度的開始是在雨季,結束也是在雨季!

印度的雨季,天氣變化無常,空氣潮濕,悶熱,體驗感感極差。雨來的沒有任何規律,一旦看到天空的雲有凝聚現象,就趕快找地方避雨吧。

起初並不喜歡下雨,因為雨季的雨幾乎都是暴雨,傾盆而下,不似國內的春雨綿綿,秋雨清爽。地面很容易形成積水,深可沒腳,再深可沒膝。

在雨季,被淋濕是常有的事情,衣服鞋子濕了就要換洗,洗過後又要好久才幹,因為沒地方晾曬,屋內潮濕,屋外在下雨!

一次偶然,下班略早,便撐傘在小區晃悠,穿著拖鞋短褲,踩在雨中,發出呼啦啦的聲音,覺得甚是有趣。走至小區的池塘邊,看到岸上積水裡有雞蛋大小的生物佇立,靠近觀察,是螃蟹!

兩只碩大的蟹鉗,橫行霸道。之前雖有見過螃蟹,不過是在盤子中、魚缸里、電視里,第一次看到野生的螃蟹,頗為好奇。下手去抓,螃蟹橫向閃躲,迫於其雙鉗的威脅,不敢步步緊逼。因撐著傘,穿的是拖鞋,動作不甚敏捷,與之斗爭一番,無果,遂放棄,繼續前行。發現另一隻鴿子蛋大小的螃蟹,觀其雙鉗稚嫩,隨即彎腰,一把將其撈起。感覺手中有輕微騷動,是小螃蟹在進攻,皮厚,不疼!

打開手掌,仔細觀察小傢伙的英姿,背部蟹殼呈棕色,微微透明,其足也是如此,蟹鉗端部略有質感,末梢有些許倒刺凸起。之後用戶脖子夾著雨傘,騰出手拿出手機,對小螃蟹一番狂拍,隨後放生。小螃蟹眨眼間沒入水中,不見蹤影。

繼續前行,發現更多的螃蟹,或大或小,在淺淺的道路積水裡若隱若現,似海里的礁石群。雨還在下,但天色漸暗,於是返程回家,心中頗感滿足。到家後向印度朋友描述所見所聞,並因此牢記一個單詞Crab(螃蟹)。

之後每逢雨天並且下班早的時候,我都會撐傘到池塘邊去尋找螃蟹,不是為了抓了吃,只是想看看這小精靈。

在印度的次年六月,又一輪雨季來襲,我試圖向去年那樣去池塘邊尋找螃蟹,不過小區的池塘已逐漸被填平,只剩中間很小的范圍內仍有積水未乾,池塘的岸邊很難再發現螃蟹的蹤影了。

在雨季,還很容易見到另一種生物,蛇!蛇在雨季出現的很頻繁,雨季期間聽到印度朋友說,XX家裡晚上來了一條大蟒蛇,有碗口般粗細,好幾米長,其實我沒見過。到目前為止,只見過一次野生的蟒蛇,我也不是很想見到這種爬行生物,尤其是它們昂著頭對著你吞吐蛇信子的時候,心裡發毛!

那天剛下完雨,在公司後面逛,聽到有同事說有蛇,頓時化作吃瓜群眾,飛奔過去,順著它們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條有青色花紋的蟒蛇,約一米五長,粗細如甘蔗,在草叢上緩緩遊走,大概是我們的到來驚動了它,不一會便竄進一片灌木叢,不見了蹤影。

在雨季,有時因為雨水量實在太大,會發生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下了一整夜的暴雨,第二天去上班時,看到整個小區都淹沒在水裡,水深沒腳。

公司前面的一條路,兩側是一米多深的小水溝,由幾座小型的橋梁互通往來,我們到那條路時,放眼望去,白茫茫的全是水,根本分不清哪裡是路,哪裡是水溝,哪處是橋梁!無奈返回。

路上聽朋友說其鄰居家的趣事,鄰居家的車,車型小而輕,底盤低,停靠地點地勢略低,因雨水太大,直接浮起來了,飄了好遠才擱淺在地勢高的方位!還有一家公司的地勢太低,雨水直接把整個一樓辦公司淹沒了……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氣候環境,也正是由於環境的多樣性,造就了多種多樣的生物,以及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

⑤ 印度高溫為什麼沒人打傘,而穿防嗮服

第一,絕大部分印度人買不起傘,買個廉價的服裝自己改改勉強穿了。
第二,婆羅門,剎帝利之類高種姓不需要自己打傘,而且高溫天人家呆在家裡玩。
第三,印度熱天溫度太高,輻射太大,污染太重,打個傘根本沒用,浪費,傘上的塗料都會被曬化。
第四,人家膚色本來就黑,多曬曬顯得健康

⑥ 1951年印度大飢荒,我國援助66萬噸糧食,鄰國卻占據我國9萬領土

疫情的陰霾遮蔽了晴朗的天空,帶來無數黑暗的掙扎。我國作為抗疫大國,對國內防範嚴格,醫療到位,不給世界添麻煩。對他國,積極援助,遣人捐物,承擔責任。正應我國那句古語「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國向來是禮儀之邦,情義之邦,以和平包容面對世界各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縱觀 歷史 ,這可謂是我國常態。



1951年,鄰國印度爆發飢荒,餓荒遍野,我國就因為建國之初人家的一句承認,便舉國之力, 匯聚66萬噸糧食, 這個當時於中國而言的天文數字,快速運達印度, 拯救幾百萬印度人於水火

並非每次善行都會得到善報,「毒蛇」可是個向來冷血的動物,所以,我國的援助之行不僅沒有溫暖它的心靈,反而喂大了它的慾望。居然恩將仇報,待飢荒度過, 侵犯我國邊疆領土達九萬平方公里,實在令人唏噓。

1949年,我國建國,百廢待興,本欲專心修正內部,奈何天不遂人願,邊疆紛爭遍地。1950-1952年,我國一方面要國內宣傳教育運動,增加新興 科技 工業實力,進行土改,鎮壓反革命,開展城市工作,整黨建黨等,一方面國外要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進行半島戰爭,著實焦頭爛額。

災難災難,不在乎天災人禍,二戰剛歇的情況下,1951年,印度在自然災害加持下爆發了大飢荒,面對國內餓災遍地的情況,印度束手無策,把希望寄託在了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身上。

印度本身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就該明白,資本主義向來以利為先,都是戰後恢復時刻,沒有多少存儲,自己尚且自顧不暇,怎會救援他國,尤其是目前看來,無利可圖之國。

印度自然沒有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援助,本已心灰意冷,沒想到,中國這位尚在休整,半斤八兩的同行者伸出了援手, 66萬噸糧食,運到了印度,解決了這燃眉之急,成功救助幾百萬人口。

自1975年雜交水稻研製成功,我國糧食產量「一夜飛升」,這66萬噸糧食自然不在話下。可在1951年,可就完全不同了,我國當時雖仍為農業國,可也是「落後」農業國,農業產量於國內尚且有些自顧不暇,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產量更是差了一大截兒。

況且,我國當時在外還有戰爭,糧食的充足,也是行軍必備。可就算這樣,中國還是選擇救下印度。當然,我國如此做也有自己的考量。

於國際,二戰過後,美蘇爭霸,兩方勢力不斷擴張的情況下,那些曾經被帝國主義侵犯過的國家,有些不願站隊,不願再受帝國主義擺布,便一起組成了「第三世界」,在這里,所有國家,友好相處,抱團取暖,中國與印度也在其中。於公,友國受難,應當相助。

況且,當時,我國建國之初,西方國家處處刁難,許多拒絕與我國建交,對我國實行封鎖的外交政策,這樣的情況下,印度仍是承認了我國,是第一個承認我國的非 社會 主義國家。於私,應當相助。

「這世間錦上添花者多如牛毛,雪中送炭者,鳳毛麟角。」可就算再怎麼珍貴的東西,終究比不上情勢所迫,利益所趨,終是有那農夫與蛇,真心餵了狗肺。

大量糧食送達,印度的燃眉之急很快得到緩解,不至於當街餓死,生活也步入正軌。本身這救死扶傷的「義士」行為,應該會讓兩國關系更進一步,萬萬沒想到,反而適得其反。

有的人會因為自己曾淋過雨,就會為別人撐傘。而有的人,會因為自己淋過雨,會想讓所有人都淋一遍。

顯然,印度是後者,曾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不但不憤恨殖民掠奪,反而感謝英國帶來的殘缺進步,他們看來,是英國的掠奪讓他們見到了新的文明,所以,掠奪便為合理,實在偏頗。

但他們還是想成為「大英帝國」那樣的國家,這樣的結果需要兩個條件,世界威望和版圖面積。從版圖上看,印度周圍其他小國,要麼侵略過了,要麼沒有侵略的必要,他們便把眼光投向了中國。

一方面,中國建國之初幾場戰役打出了國家威嚴,世界是承認了這個國家實力的。另一方面,中國當年的糧食援助,在他們看來是國家軟弱可欺,討好他們的象徵。於是,當美蘇兩國向它伸出橄欖枝時,它便心甘情願地做了「打手」木偶,任人擺布。

要知道,尼赫魯曾在上世紀發動過「不結盟運動」,收到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最終印度還是走上了不歸之路,還真是諷刺。

1952年開始,印度一點點侵犯我國藏南地區,威脅阿克賽欽,我國本來秉持著和平共處的原則,希望他們好自為之,及時收手。奈何,這種態度,在他們眼裡便是怯懦,更點燃了他們猖狂的氣焰。

1959年, 印度已經侵佔我國9萬平方公里土地 ,甚至仗著美蘇撐腰,公然自己擬定了一份協議,要求中國簽字,同意他們所侵佔的土地,讓這些地方「合法」。

真是喪心病狂,異想天開,中國是不願放棄彼此的情義,才暫時忍讓,既然,不知好歹,那就接受風雨的洗禮吧,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中國直接開打。

「重武輕文,非百姓之福,重文輕武,非社稷之福。」我國向來重文而不拘泥於文,「槍桿子里出政權」,是我國歷來所認可的。

1962年,我國發動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以為中國一貫的態度是沒有實力的證明,剛開始甚至有些輕敵,待反應過來,早已沒有了反擊之力。

戰爭中,中國軍人,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打得印度落花流水,也重新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事實力,讓那些因為印度而虎視眈眈,心裡癢癢的西方國家,徹底斷掉了侵略中國的幻想。

這場戰役,給印度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以至於,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聽見中國軍人還是會瑟瑟發抖。

印度也終於認識到自己幾斤幾兩,乖乖退回去守好自己的國家領土,安安生生過日子去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若在犯,斬草除根」。這是這次中印沖突中,我國的做法,即有大國的包容又有大國的狠絕。不得不說,這次侵犯,倒也是提醒我們,國家之間交往,雖有情義,終究還是利來利往,發展才是硬道理。

⑦ 印度人雨天為什麼不打傘

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人們在暑熱後盼望雨季的到來,這關繫到印度農業生產的問題,也是印度的糧食問題。

雨季前的溽熱似乎把時間蒸發掉了,人都是失魂落魄的樣子,所以印度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無論誰統治印度,這個統治者都是短暫的,因為這個國家的真正統冶者是季風雨。印度人對季風雨的關注程度遠勝於政治。只要季風雨沒有按著推算的日子到來,人們都會焦慮地仰面朝天,猜測這個真正統治者何時會「上朝理政」,又擔心它犯路線性錯誤。只要晚到一天,人們就會在酷熱中多一天煎熬。只要方向稍有偏差,就會讓大半個印度處於乾涸狀態,全國人民的吃飯就成了大問題。印度人總以誠惶誠恐的心態迎候季風雨的大駕光臨。

夏日酷熱一直讓印度四處冒煙,人的皮膚如同裹著一層透明塑料薄膜一樣。暴雨恰似剝去了皮膚上的那層塑料薄膜,讓雨水與身體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印度人在本性上十分溫和,只要季風雨一到,那融化在血液中的狂熱就如同被點燃的宗教熱情,立刻興奮異常。

在瓢潑大雨中,很少能看到街上的人們在慌張地躲雨,而大都是喜笑顏開。而且,暴風雨的中撐傘,也會一下子就把雨傘翻轉過去。在印度街道上很少見到雨中打傘的人,晴天朗日中打傘者要比雨天中多出好多倍。趕上大雨時,人們都習慣躲在濃密大樹下,愜意地欣賞空中垂下的雨線。

⑧ 印度這個國家是不是被國內嚴重低估了為何都在貶低

並不是低估。其實大家拚命黑印度,就是因為印度是周邊鄰國中最強大的一個,對我國有很大的威脅。這就像美國人各種無腦黑中國一樣,尊敬你,把你當對手,才會黑你。不然都懶得看你。

巴基斯坦,和印度本質上是同一個文化圈,混得比印度還差,你瞧瞧有人黑它么?

中國人高估自己了,中國人的思維定勢是只有比中國強大很多的西方列強才能給中國造成麻煩,因而忽視弱於自己的國家。然而事實證明遠弱於中國的國家也可以很好地惡心中國中國還沒什麼辦法。

印度的可恨之處就是有賊心沒賊膽!美國的可恨之處是狼狽為奸不行了就來燒殺掠奪。這就是世界的現實!一個高層決策者都嚴重內斗、大佬之外還有各個地方勢力在掣肘的國家,沒有什麼希望。每個大佬都有自己的利益點,下層實施者抱有理想也是空有理想,會輕易被大佬們壓制而難以實現理想;地方勢力會竭盡所能和中央政府對抗,同樣牽扯印度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內部環境這么差,投資分布也會不均衡,更加引起貧富差距刺激經濟狀況,印度內部還有地方勢力在阻礙中央政府實施政策,貧富差距更加難以平衡。

莫迪老仙現在這樣也算是可以,手中的王牌只有印度教文化為核心的輿論導向才能暫時團結印度,除非大佬們突然找到了共同使力的方向,要不然就是——今天你拆我的台,明天我拆你的台,整個國家的動向像布朗運動一樣,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而無法預測。這就是為什麼教員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清楚印度為什麼要打中國的道理吧。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要撐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話歌曲親愛的你在哪裡 瀏覽:382
辦理越南遊戲版號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380
印度為什麼叫文化樂園 瀏覽:844
有哪些食用油為中國的 瀏覽:783
印尼人最喜歡什麼動物 瀏覽:757
中國到義大利飛機怎麼坐 瀏覽:884
激光中國風冰箱貼有哪些種類 瀏覽:412
北海哪裡有印尼5號魷魚批發 瀏覽:689
越南大米604怎麼樣 瀏覽:264
印度洋一斤多少魚 瀏覽:139
越南商鋪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887
中國的多少人口是世界第一 瀏覽:169
越南升旗儀式是什麼 瀏覽:278
伊朗的氣溫現在多少度 瀏覽:965
越南河內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168
安來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663
養印尼虎配什麼顏色的燈光好 瀏覽:195
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哪個好 瀏覽:773
義大利面用什麼酒好吃 瀏覽:195
在哪裡買正宗的義大利小提琴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