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開發了哪些工程

印度開發了哪些工程

發布時間:2023-12-23 17:10:41

A. 印度薩爾達薩羅瓦調水工程

1 印度水資源及跨流域調水工程概況
印度是世界上第七大國,國土面積297.47萬km2,人口近10億,由22個邦和9個直轄區組成,可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5%,農業產值占國民總收入的50%。全國年平均降水量1100mm,總降水量37萬m3,蒸發量約占降水量的1/3,地表水年徑流量約17萬m3,7.9萬m3入滲補充地下水,其中約2.7萬m3可以被利用。印度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勻,喜馬拉雅山東部和西海岸的山脈年降水量為最大可達4000mm,東部阿薩姆地區為1000mm,在中部和南部的高止山脈背風坡面不到600mm,最乾旱的西北部拉賈斯坦和塔爾沙漠以及孟買北部固賈拉特年降水量不足100mm。印度的河流水源有兩種:一種是雪水補給的,在北部和西部經常引起洪水;另一種是季風雨補給(印度降雨量的90%集中在6~9月的雨季),在中南部造成短暫的洪水,這些河道旱季乾涸,雨季暴漲,很有規律。
印度現有灌溉面積2200萬hm2,占可耕地面積的15%,僅占預計潛在灌溉能力的一半。據粗略估計,印度的1/3地區水量有餘。1/3地區缺水,1/3地區水量時多時少。因此,開發印度水利資源最好和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把季風雨徑流貯存在水庫中,並用於作物需水期灌溉。由於水庫庫容與年徑流相比根本談不上實現有效控制和最佳利用,所以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就成為開發印度水利資源恰當而重要的方式。
長距離大流量調水在印度已有五個世紀的歷史,如西珠木那運河和阿格拉運河從喜馬拉雅山調水至遙遠的旁遮普、烏塔普拉德西和拉賈斯坦。20世紀開始,特別是印度獨立以來調水工程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如北方邦的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從卡克拉河-薩爾達河送水到恆西平原,供水渠長260km,設計流量650m3/s,灌溉面積約160萬hm2,拉牟剛嘎河供水工程,灌溉面積約60萬hm2;巴克拉-前加爾調水工程,灌溉面積約133.33萬hm2;那珠那沙供水工程,灌溉面積約80萬hm2;唐巴德拉供水工程,灌溉面積約40萬hm2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拉賈斯坦運河工程,從喜馬拉雅山輸水到拉賈斯坦的沙漠地帶,供水渠長178km,設計流量685m3/s,灌溉面積約120萬hm2。
20世紀90年代印度國家水文研究院提出的2000年及2025年全國需水量預測見表1。
表1 印度2000年、2025年需水量預測表

由此表可見,印度全國年需水量將由1990年的5520億m3增加到2025年的10500億m3,增加190%;其中灌溉用水由4600億m3增加到7700億m3,增加167%。其增長速度是十分驚人的。
盡管近幾十年對灌溉水源做了大規模的開發,但印度政府和各邦政府對長距離大流量調水問題仍在進行認真的規劃和調查研究。這些調水規劃有:哥達瓦利河-克里西那河-蒲那河調水計劃;那馬德河高水運河;西流河水東調計劃;恆河建高壩蓄水計劃;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調水計劃以及開發拉賈斯坦沙漠計劃等。印度政府已經認識到大規模調水對於開發水利資源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可以期望,再過一、二十年這些規劃中大部分將變成現實,那時印度大部分地區的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將會面貌一新。
2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設計、運行和管理
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建於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已經正常運用20餘年。調水工程位於印度北方邦,從發源於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卡克拉河和薩爾達河取水,水源充沛。在兩條河上各建一座低攔河壩和進水閘組成的引水樞紐。在兩河之間建一條連接渠,長14.5km,設計流量為480m3/s,從卡克拉河調水入薩爾達河,以上為取水首部工程。輸水總乾渠自薩爾達河引水,全長260km(其中自26km至104km為雙線並行輸水,其餘均為單線輸水),設計引水量650m3/s,灌溉面積160hm2。灌區內主要作物為甘蔗、水稻、小麥、蔬菜和果樹,主要灌溉期為6月至11月;11月至3月用水較少,一般維持在400m3/s左右;3月至6月為非灌溉期。總乾渠基本處於平原地區,地形平坦,村鎮稀疏,渠線比較順直,渠道多為填方或半挖半填,設計水深7.0m~6.8m,渠道底寬48m~23m,設計邊坡為1/2.0,縱坡為1/10000。總乾渠渠道輸水部分採用混合襯砌,襯砌結構自下而上為素混凝土墊層(厚10cm)-磚(厚12cm)-塑膜防滲層-磚(厚12cm),襯砌段長度合計130km。總乾渠共設節制閘4座,分水閘12座。為保證輸水安全,每隔40km~60km設退水閘一座,退水流量為相應總乾渠設計流量的1/2,總乾渠與現有河渠交叉處共設大型建築物2座,其中渠渡槽1座、河涵洞1座。由於總乾渠兩側村莊較稀疏,公路橋間距約為2km~4km左右。
調水工程仍實行政府行政管理的事業體制。總管理機構為北方邦灌溉管理局,並在樞紐工程和重要建築物處設管理處。灌區的農作物灌溉定額為1m水深(摺合10005m3/hm2)。灌溉水費按作物類型以hm2計征,如:小麥為287盧比/hm2;甘蔗為474盧比/hm2。水費由地方政府徵收,工程管理、運用和維修費用由政府撥付。工程運用方式也比較簡單,渠道一般不按灌溉需水量輸水,而是常年維持大流量輸水,多餘的水量送入下遊河道。
3 戈麥蒂渡槽的設計、施工和管理
戈麥蒂渡槽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渡槽之一,位於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總乾渠163km處,是總乾渠跨越戈麥蒂河的大型交叉工程。總乾渠設計流量357m3/s,戈麥蒂河設計洪水流量4530m3/s,渡槽總長473.6m,其中:進口漸變段37m,槽身段381.6m,出口漸變段55m。過水槽寬12.8m,高7.45m,由9.9m高的預應力混凝土縱梁、加勁肋和橫梁、上連桿組成的框架系統支承。左右縱梁頂部均設有5m寬的公路橋連接戈麥蒂河兩岸交通。渡槽下部結構空心槽墩和基礎沉井,槽墩長18m,寬3m,高9m;沉井長27m,寬12m,深35m。
戈麥蒂渡槽的工程設計、施工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增加盲跨,減少岸墩沉井深度
戈麥蒂河設計洪水流量4530m3/s,經河道水利計算渡槽設10跨,每跨31.8m,即可滿足行洪要求。但按此進行沖刷計算,河槽部位沉井埋置深度為35m,兩岸沉井埋置深度達58m,不僅造價太高,施工難度也太大。因此,設計時在兩岸各增加1跨31.8m的盲跨,兩岸況井按埋置式設計,不再考慮沖刷影響。渡槽設計總長為12跨,每跨31.8m,共計381.6m。
3.2輸水槽與承重框架各自獨立,解決槽身抗裂問題
戈麥蒂渡槽上部結構採用預應力承重框架支承非預應力輸水槽身的布置形式。這種結構受力明確,跨度31.8m的承重框架不直接擋水,不必進行抗裂計算;而輸水槽身三面支承在間距為1.95m的橫梁和肋板上屬於密肋板結構,容易滿足抗裂安全要求。由於採用這種結構,輸水槽身可以分節布置,設計為每跨三節,每節10.6m,以增強槽身對沉陷、位移、溫度、地震等變化的適應性。
3.3承重結構採用預應力箱型框架,承載能力強
戈麥蒂渡槽承重結構採用預應力箱型框架,框架由縱梁、橫梁、豎肋和拉桿組成,為增強框架的剛度,底部縱梁和橫梁之間還設置了十字交叉的系梁。框架的每一個部件均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每根縱梁設有38根縱向預應力鋼絞線,每根橫梁設有12根橫向預應力鋼絞線,每根豎肋設有3根豎向預應力鋼絞線,每根拉桿設有4根橫向預應力鋼絞線。這個由三向預應力構成的高9.9m,寬14.6m,跨度31.8m的箱型框架具有很高的承載能力,經20餘年的高水位運用,未出現任何問題。
3.4 採用兩段鋼槽連接段,選用合理的支座及分縫止水結構,適應地震、溫度、伸縮、沉降變形
為了消除槽墩沉陷和地震時縱向位移對結構和止水的影響,戈麥蒂渡槽採用了非常規的連接段、支座、接縫和密封止水形式。經計算和現場實驗槽墩沉陷7.2cm~13.4cm,對應的漸變段側牆頂端位移可達30cm。為此,在岸墩與漸變段之間設置了一跨長1.2m的簡支滑動鋼槽,鋼槽支承在一側固定,一側可以滑動的圓柱鉸支座和滾動圓柱鉸支座上,能在滾動鉸支座側承受30cm的滑動位移。為便於滑動並保證密封止水,在支座的墊板上增加一疊10mm厚的鉛片,並將帶皺折的止水銅片焊接在鋼槽和支座鋼板上,使之能適應水槽的位移,保證渡槽不漏水。在漸變段內,將水槽分段與沉井布置相適應,即每段水槽放置於一個沉井上,並在沉井之間設置較小的水槽段。水槽支座採用特製的切線橡膠支座,相臨水槽間設30cm的分縫並採用Ⅴ型橡膠止水。這種止水表面用鋼板覆蓋,鋼板一邊固定在一節水槽上,另一邊搭接在另一節水槽上,鋼板下鋪設鋁片並安裝P型密封橡膠止水,防止泥沙進入。漸變段是渡槽沉陷、位移最嚴重的部位,採取以上措施保證了渡槽的安全運行。
3.5 漸變段採用沉井基礎,減少與主槽段之間的不均勻沉降
戈麥蒂渡槽上部荷載很大,主槽部位全部採用沉井基礎。沉井為雙D型斷面,長27m,寬12m,井壁厚2.25m,隔牆厚1.5m。漸變段位於兩岸槽身坐落在原狀土上,如不進行處理將在主槽和漸變段之間產生很大的不均勻沉陷,造成結構破壞和渡槽漏水。為此,設計時特別重視兩岸漸變段的基礎處理,對漸變段的槽身也採用沉井基礎。漸變段的基礎沉井長26m,寬14m,比主槽沉井尺寸大,上游漸變段設3個沉井,下游漸變段設4個沉井,除與岸墩相臨的兩個為雙D型斷面外,其餘5個均為矩形斷面,矩形沉井壁厚為1.7m。為使設計更加符合實際,在戈麥蒂河左岸做了一個直徑5m,壁厚1.25m的實驗井,經詳細觀測得到:井壁摩阻力為1.9t/㎡;井底容許承載力為4.5kg/cm2以及荷載強度5kg/cm2時的總平均沉陷量。這些實測資料為沉井設計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3.6 梁系結構採用工字型斷面,受力條件好
戈麥蒂渡槽的主要受力構件均採用工字型斷面。縱梁梁高9.9m;上翼緣寬5m;跨中部位腹板厚350mm,下翼緣寬600mm,高1.5m;兩端各5.55m長部位腹板厚600mm,下翼緣寬1650mm,高1.5m;跨中部位與兩端部位之間設600mm長的過渡段。橫梁高1.5m;腹板厚350mm;翼緣寬均為1m,上翼緣厚150mm,帶有高90mm的45°的梁腋;下翼緣邊厚150mm,帶有高150mm的30°的梁腋。拉桿也為工字型斷面,截面高600mm,腹板厚350mm,上下翼緣均為450mm,厚150mm。主要受力構件採用工字型斷面雖然給施工帶來一定困難,單具有斷面經濟合理,便於配筋等優點,特別適用於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3.7 戈麥蒂渡槽工程量
戈麥蒂渡槽於1973年10月開工,1978年竣工,總工期5年。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35000m3,沉井土方開挖180000m3,混凝土和普通鋼筋混凝土140000m3,預應力混凝土8000m3,鋼筋7500t,鋼模板和鋼支架3500t。沉井開挖採用10t起重機加1.5m3抓鬥,每口井使用兩台。由於沉井自重很大,一般不需另加壓重便能自行下沉,但是工地也准備了混凝土壓重塊,施工中有一個沉井就在使用加重塊後一個月未沉陷,而在一次偶然情況下突然下沉10m,所幸未造成任何破壞。上部結構施工順序為:縱梁,每根縱梁分3次澆築;橫梁;內外肋板;拉桿;輸水槽以及其他小項工程,如護欄、耐磨層、連接裝置等。縱梁施工由於河床土壤承載力很低,不能在地面安裝腳手架和模板,為此製造了一台帶滾輪的特種鋼拱架梁,架設在槽墩上,一次可施工4跨。縱梁採用定型鋼模板,分三層澆築混凝土,一旦縱梁澆注完成並施加完第1期預應力後,鋼拱架梁就移可至後面4跨,澆注後面4跨縱梁。橫梁、肋板、拉桿、輸水槽的模板均支承在從縱樑上緣懸掛下來的腳手行架上。由於輸水槽的側牆非常薄,側牆混凝土分4層澆築,並採用模板振搗器振搗壓實。為防止漏水,輸水槽底板和側牆均塗刷了兩層環氧樹脂。預應力的施加程序為縱梁(先垂直後縱向);橫梁;拉桿。縱梁澆築完5天後開始施加垂直預應力,從縱梁中部向兩端對稱施加,在縱梁頂部載入,在底部灌漿封孔。縱向預應力分兩期施加。第1期在混凝土澆築完7天後開始對26根鋼絞線施加預應力,梁底6根鋼絞線的預應力足以承受縱梁自重,此時可拆除底部鋼模板;第Ⅱ期預應力於縱梁混凝土澆築完21天後施加,各縱向鋼絞線均從縱梁兩端施加預應力。縱梁預應力由縱梁向跨中對稱施加,為減少附加應力對縱梁的影響,分三步進行:第1步,先對每根橫梁的2根鋼絞線施加預應力;第2步,對另外2根鋼絞線施加預應力;第3步,用千斤頂將整跨框架頂升並將縱梁支承在只允許橫向位移的滾住軸承上,再給橫梁中的其他鋼絞線施加預應力。所有橫梁預應力均由一端施加,施工時左右交叉對稱進行。拉桿施加預應力從縱梁兩端1/4跨處開始,向跨中和兩端對稱進行。每根拉桿的預應力一次施加完成。所有的預應力鋼絞線穿孔均採用混凝土泵進行灌漿,以確保漿體注滿整個空間。該渡槽的其他部位施工均採用常規的方法。
戈麥蒂渡槽設有管理處負責運用管理和養護維修等工作。運行20多年來渡槽經常在高水位下運行,未出任何事故。通過檢測未發現工程有明顯的位移和沉降,也未發現渡槽常見的漏水現象。這些充分說明戈麥蒂渡槽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水平都是很高的。

B. 印度最頂尖的四大招牌產業


一、印度軟體服務業


印度的軟體出口僅次於美國,佔比達到全球軟體出口的20%,印度在IT外包行業是世界第一名,竟然佔到了5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中國軟體總量要比印度要大得多,中國一年的軟體總量大約在5000億美元之上,而印度的軟體產能大約在1500億美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軟體主要是用來出口創外匯,而中國的軟體主要是為本土經濟所服務的,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印度軟體業的確厲害,包括著名的波音公司,它的大飛機使用的飛行軟體都是交給印度來編程的。比如著名的Windows 10軟體,大部分印度人做出來的,甚至於比美國人搞的Windows 7要好用一些。


印度被稱為IT人才的矽谷。根據之前統計,在美國超過18%的微軟員工,16%的IBM員工,17%的網路人才和超過10%的醫生,21%的護士曾經在印度接受過教育。甚至於美國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通用電器、捷運公司包括具有重要定位的美國五角大樓都採用印度的軟體。在矽谷的各大電腦公司里,有大量的印度人擔當研發的重任,即使發達國家領頭羊德國也曾經表示要從印度引進軟體人才。


印度軟體業一度占據世界軟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印度軟體產品大多是輸出到美國,然後是歐洲。印度的軟體公司大量承攬了美國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飛機運行軟體,以及英國倫敦地鐵的運行軟體,印度的設計技術堪稱一流。


世界銀行之前有一份調查稱,80%的美國公司把印度作為全球軟體來源的首選市場。微軟比爾蓋茨曾經在之前訪問印度時驚呼:「21世紀的軟體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可見,印度的軟體業在全球的地位。


印度主要是IT外包服務,比如服務呼叫中心,還有一個就是軟體外包,依靠的就是印度人的編的軟體通俗易懂。


嚴格地講,印度的軟體業並不發達,發達的是印度的「軟體外包產業」。


印度軟體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表現在外包服務上——就是給歐美大的IT公司做軟體代工。類相當於富士康和蘋果的那種合作關系,因此,軟體的核心技術及品牌都不掌握印度自己手中,類似於中國之前的「外貿加工」模式,所以,印度的軟體外包則是一種比較廉價的腦力勞動輸出。


印度軟體外包業崛起於上世紀90年代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軟體業實施「零稅賦」優惠政策,並享有銀行貸款的優先權。不僅如此,印度政府還對號稱「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在內的多個軟體園和出口加工區實施了優惠政策,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創造出有利於積極吸引外資、加快軟體業發展的法律生態環境。


疊加英語是印度官方語言之優勢,使得軟體人員在與跨國公司的交流上溝通無障礙,這是印度的軟體行業具有的先天優勢。



需要糾正的是,雖然英語是印度的一個語言優勢,但是並非英語是印度語言交流的全部。因為在中國人的普遍印象中,印度是說英語的國家。事實上,根據人口統計顯示,印度真正說英語的人口數量大約僅占總人口的5%,當然,在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里,說英語的人口數量已經不少了,畢竟英語人口擁有5000萬,比起6648萬人口的英國只少1000多萬,可見印度英語人口比例雖然區區5%,但人口基數非常大。

英文是印度的全球商業交流及政治領域的工作語言,同時也是一門外語。比如在印度街頭翻閱報紙雜志,在酒店裡打開電視瀏覽各個頻道,會發現英語只佔有所有媒體一小部分,而且還是歐美主流媒體頻道,而印度本地的英語頻道並不多。在印度大城市公共圖書館,印度管理人員曾經說過,英語書籍只佔所有圖書的8%,92%以上的圖書是各種印度語言的圖書,而且英文圖書的價格是印度本地圖書的幾倍。

除了英文作為工作語言外,印度最普遍使用的語言是Hindi(印地語),占總人口的66%。另外還有Bangla(班哥拉語)等1 8種語言。印度語言中分10種不同文字,其中,語言使用人口佔5%以上的語言文字有7種,這些語言在發音、語法、書寫上是各不相同的。

在印度,中學生除了學習本地語言,往往還要學習英語及印地語,假如畢業去外省工作,還要學習當地語言。因此,一個印度人要想在全國找工作,至少要會講4-5種語言。

由於印度在語言交流成本比較高,為了降低語言交流成本問題印度實施了兩次大的規定:一次是印度獨立後,決定在國會繼續使用英語作為法律工作語言,這個決定大幅減少了政府的翻譯成本。在全球商業領域和 科技 領域,印度將繼續使用英文,保持與全球交流的低成本化。另外一次,是1976年,印度決定採用技術的手段,解決6-7種不同語言的溝通問題,其語言翻譯軟體也由此出現。



一開始,印度的軟體外包公司承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軟體開發代工,在2000年,印度軟體業軟體開始迅速發展。記得當年「千年蟲」的擔憂讓全球各國一度恐慌,同時,也給了處於低端產業鏈的印度IT公司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讓印度接到了大量的代工訂單,比如美國軟體公司運行中的數百萬條代碼修復工作。


另外,日本的軟體公司與美國公司的競爭,迫使美國大幅削減軟體代工成本,在低端的軟體解決方案上與印度IT公司展開合作。印度的很多IT公司也「借力使力」提升自己的軟體技術,並且改善離岸業務模式流程,在獲取專業軟體知識上打造高價值的IT服務。


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盧比開始的長期貶值,間接支撐了印度軟體公司競爭力,讓印度一度成為「世界軟體工廠」,號稱」世界辦公室「。


在軟體代工高速發展時期,成千上萬人的軟體公司不在少數,比如Infosys、 HCL、Wipro等,這些都是印度軟體外包領域的巨頭,軟體代工總收入都做到了千億美元的級別,並佔領了世界軟體市場約20%的份額。統計數字顯示,印度超1000人的軟體公司就有上百家,並且軟體外包公司前五名的公司員工數都在5000人之上。

印度獲得軟體技術人才有幾個方式 :首先是依靠吸收印度的大專院校人才。印度有400餘所大學設有計算機專業,每年能夠培養軟體畢業生1萬餘人,印度政府特別為250餘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學經費。


印度高等教育享譽世界,印度在高校的師資力量、教材及教學管理其實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很多著名大學幾乎差別不大。特別是班加羅爾大學、韋洛爾 科技 大學等著名大學,他們的師資力量、教材和教學管理與全球名牌大學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印度在師資力量和學校規模、學科設置等方面是與全球全面接軌的,並且人才輸出也堪稱世界一流,印度的畢業生在全球人才市場上炙手可熱。


很早以前,印度信息技術部長在美國就曾經說過,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國輸出20萬名IT人才。印度事實上已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人才的大國」。當時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德國等,這些發達國家都十分渴望獲得印度的信息技術人才。


其次是依靠民辦或私營機構來培訓人才。這類機構在印度有大約700餘家,每年可培養數萬名學員。再次是軟體企業自己開立的培訓機構。印度政府還在全國250個機構開設電腦培訓課程,並在大約3000所中學推出「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因此,印度多渠道發力軟體培訓,為軟體企業提供了持續不斷的「軟體藍領」人才。
雖然在過去20多年來印度軟體外包業稱雄世界,但已經成為過去式。由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技術更新迭代較快,特別是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數字化轉型、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印度外包產業和模式開始遭遇技術寒流,產值大幅下滑,員工大批失業。



由於印度眾所周知的軟體幾乎都是外包業務,因此,印度軟體業基本上掙的是外國人的錢。印度軟體代工的模式是根據國外公司的需求進行軟體編寫,但自己的硬體條件很差,所以,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內部環境,軟體發展後勁不足,尤其是軟體外包技術含量相當低,加上外國公司不斷控制人工成本,利潤越來越低。

印度《經濟時報》,早在2017年印度IT產業裁員就高達5.6萬人,並且IT公司在印度校園的招聘也大幅減少了50%—70%。報道稱,裁員僅僅是剛開始。研究表明,在未來數年,印度數十萬的就業機會可能會消失。在印度班加羅爾,心理醫生」生意興隆「,原因是來咨詢的人很多,大部分往往都是被解僱的軟體工程師。
印度IT公司由於極少在技術開發、產品研發上大幅投入,因此無法進入軟體的高端領域。自始至終,印度軟體外包產業沒有走出低端產業鏈的循環格局,印度軟體外包維持的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勞動力套利」模式。


因此,印度IT公司始終在延續這種低成本代工模式,並擁有十分龐大的入門級勞動力隊伍,而缺乏資深的軟體管理者和高端的軟體開發者,讓印度IT公司在面對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數據流量等新的模式面前,在軟體高端產業鏈開發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力。

印度為何不進行軟體行業產業升級呢? 由於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約達13.4億,再加上它的教育體制限制,缺乏充分的高端人才供給,使得印度基於外包模式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印度的教育走的重視重高等教育,輕視基礎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可以」直追「咱們,但基礎教育卻停留」非洲水準「。比如2013-2014學年,印度小學階段輟學率高達21%,小學到初中階段高達39%。


《經濟學人》稱據一份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大約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級學生看不懂提供給二年級學生的課文,另外,僅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級學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識字率上也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基礎教育輟學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規模卻擴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5年已經到了26.88%。



雖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這樣的頂級學府(錄取率不到3%),但早已經成為了向美國矽谷輸出人才的後花園。


印度IIT畢業的天才學生幾乎都移民去了美國,成為了印裔矽谷高管,比如谷歌和微軟的CEO往往是美籍印度人。

印度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畢業生會選擇離開印度,是全球軟體人才外流人數最多的國家,這些外流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國。印度的工資水平低、工作環境差,讓印度的高 科技 人才紛紛流向歐美發達國家,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導致了本國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因此,如果真正讓軟體業領獨領風騷,必須吸引軟體核心高技術人才,或者培養孵化類似於微軟及谷歌這樣的軟體公司,打造軟體業的高端產業鏈及技術把控能力。


印度的優勢是軟體業比較團結,特別是在美國,印度人和印裔很團結,往往喜歡抱團作戰,是其一大優點。


印度頂尖的軟包公司


1、印度軟體外包公司:塔塔集團(TCS)


TCS在全球有100多個分支機構,向55個國家提供軟體服務。TCS雇員超過2萬名,客戶數有近千名, 提供IT和商業咨詢服務。除印度本土外,公司在美國、英國、匈牙利、巴西、烏拉圭和中國擁有多個交付中心



2、印度軟體外包公司:Infosys


Infosys是印度 歷史 上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總部位於印度信息技術中心—班加羅爾市,在全球擁有雇員超過100,000 名,分布於全球27個國家, 56個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或分公司。 Infosys股票市一度達629億美金


3、印度軟體外包公司:威普羅公司wipro


Wipro Limited是印度領先的完整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也是印度領先的有價值的信息 科技 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企業。在亞太和中東市場,Wipro為國際公司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


4、印度軟體外包公司:薩蒂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Satyam

Satyam位於印度,在美國、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拿大、匈牙利、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日本與澳大利亞的薩蒂揚開發中心為全球提供服務,其中152 家為財富全球 500 強與財富美國 500 強企業。


5、印度軟體外包公司:馬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Tech Mahindra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前5的IT公司,在全球90個國家擁有近12.2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高達46億美元。


二、印度的生物技術產業


印度處於熱帶,在一些葯用植物上,印度的天然條件能夠獲得更好收成。古時印度的香料業就強於我國。


印度被稱為「世界的葯房」,也被稱為「全世界窮人的葯房「。印度曾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出口葯品,印度葯品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20%左右。據統計,印度有近3000家仿製葯企業,2017年全球七大仿製葯公司中印度就佔了兩席。因此,印度的仿製葯品不僅能滿足了本國窮人看病的基本需求,而且每年還大量的出口,並成為印度重要的支柱產業。



全球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仿製葯出自印度,主要有幾方面原因:首先印度的制葯業比較發達,制葯企業研發能力較強;其次是相關政策比較寬松,甚至不惜頒發強制許可證書,為國內仿製葯亮綠燈,事實上,沒有仿製葯,大多數印度窮人根本無法承擔高昂的醫葯費。


特別是一些抗癌類進口葯物,價格十分昂貴,比如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由瑞士諾華製造的格列衛,如果摺合成人民幣,每月僅葯費支出就要2萬多人民幣,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無法承擔。


格列衛在世界很多國家都被授予了專利葯物,但印度政府並不授予格列衛專利。原因是: 一是印度為了適應世貿組織規則,修改了《專利法》,早在2005年就開始生效。印度的《專利法》規定,在葯物領域只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葯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葯物提供保護,不支持衍生葯物專利。由此,格列衛就被印度視為衍生葯物,因此也不受專利保護,印度國內的葯企就可以仿製,因此,印度製造的格列衛價格十分便宜。二是為讓國內葯企仿製一些葯物,印度政府還對一些葯物實施「強制許可」,從而為國內一些葯企生產仿製葯去掉了專利約束限制。


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為實現讓普通百姓能夠看得起病、促進本國制葯行業發展兩項基本目標,親自主持了對《專利法》的修訂。



從此,印度對食品及葯品等民生必需品只授予工藝專利,而不授予產品專利。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印度放棄對葯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上的寬松讓本國企業能獲得大量仿製葯生產許可,從而為印度仿製葯提供了快速擴張的空間。


印度生態品種豐富,擁有森林、濕地、海岸、草地、海洋、沙漠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擁有千差萬別的生態多樣性,從而為印度的生物資源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條件,讓印度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佔世界生物多樣性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


從記錄的野生物種來看,印度擁有世界上6.5%-7%的野生物種;在已記錄的物種中擁有植物4.5萬種、動物8.1萬種。從栽培物種來講,印度是世界上八個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有166種作物和320種作物親緣種起源於印度,因此,印度作物基因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已馴化飼養的動物方面,印度仍然具有豐富多樣的基因資源,且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醫學院、理工學院等很多都設立了生物技術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已將生物技術列為重點發展學科。印度每年畢業的生物技術專業的碩士一度達6500人,博士達1500人。生物技術人才的大量涌現促進了印度生物技術研發的領先地位和生物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



印度的生物技術產業,在資源、人才、設施、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從80年代開始,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設立了1000多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還建立了10多所合乎國際標準的幹細胞培養實驗室,成為世界胚胎細胞菌採集最先進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生物技術信息系統網路的國家,處於生物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領先地位。


三、印度的太空技術


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早在2009年,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1)「衛星運載火箭3(SLV-3)」;2)「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3)「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4)「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印度早在40年前就發射了第一顆遙感衛星,印度還是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之後又一個將火星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



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


印度目前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其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將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是繼中國、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印度一箭十星成為當時第一。此後,特別是1箭104星發射成功最為著名,並且創造了世界之最,一直被印度國民津津樂道。


印度之前進行了一次反衛星試驗,其反衛星試驗其實也意味著,印度將會成為繼中國、美國、俄國之後,全球第4個全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


四、印度的電影業


印度電影產量世界第一,平均年產量大概超過一千部,根據統計,2018年其電影平均產業規模約合158.27億人民幣。據畢馬威的預測,到了2023年印度電影產業規模將增加到約合227.9億人民幣。


寶萊塢(Bollywood)是寶萊塢製片廠外景的簡稱,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 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寶萊塢是印度最美麗的一張名片,表現出印度人獨特的魅力。 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全球名流的圈子裡風頭強盛,很多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在印度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


印度電影在電影產業中創造了巨大經濟價值。作為不發達國家,印度為什麼能夠電影行業發展到與好萊塢媲美的程度?


一、金融資金支持。早在1999年,電影業就成為印度政府官方認可的產業,意味著電影從業者可以獲得合法的銀行貸款。2001年,印度工業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家為電影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銀行。大量資金的支持讓印度電影業開始發展壯大。


二、印度電影民族特色極為鮮明。印度電影在歌舞元素及印度民族風光特色的基礎上,非常注重電影節奏、意象表達和敘事抒情。把歌舞轉化為表達人物 情感 和思想的工具,並與全球市場接軌,並且融入搖滾等 時尚 元素。



三、印度政府對電影產業的大力支持。在1948年,印度政府廣播新聞部內設立了電影處、1953年設置國家電影獎、1960年建立電影金融公司、1961年創辦浦那電影學院、1964年建立國家電影館。1952年,印度官方舉辦印度國際電影節以促進印度電影與世界電影行業的交流。不定期舉辦,從197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


印度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最早的A類電影節之一,至今已成為亞洲極具影響力的電影賽事。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本土市場是印度電影的重要消費地。由於各地語言差異性明顯,印度電影為了服務好本土觀眾,採取根據拍片語言進行了市場劃分。據統計,印度電影中有15種當地語言。


據拍片語言的不同,印度電影總體上形成了三大製片中心:孟買(印地語)、加爾各答(孟加拉語)、馬德拉斯(泰米爾語),其中位於孟買的「寶萊塢」聞名遐邇。



印度電影本土化的重要措施就是採取平民票價。尤其是印度影片收入與影片成本及檔期無關,全國電影票價一律保持在超低水平,目的就是讓平民百姓能夠看得起電影。2017年印度推行GST修正案後,印度國內票價又再度大幅降低。持續穩定而價格低廉的票價,讓平民階層成為電影院的常客,形成印度全民觀影熱潮。

C. 二十冶在印度承包的什麼工程,在印度什麼地方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金結公司參建的印度佳凱德燃煤電廠工程2×600MW機組1號鍋爐鋼架安裝完畢,佳凱德燃煤電廠業主愛莎電力公司對金結公司鋼結構質量與製作能力予以高度贊許。
印度佳凱德燃煤電廠工程位於印度佳凱德邦TORI地區,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新建2台600MW亞臨界空冷機組,業主為印度第二大私營電力投資公司的愛莎電力有限公司。其中金結公司負責2×600MW機組1號、2號鍋爐鋼架製作任務,每台鍋爐鋼架共分六層,主要由鋼柱、鋼梁、垂直支撐、水平支撐等結構組成,工程量8000多噸。

D. 印度的可燃冰開發情況如何了

20世紀90年代初可燃冰的研究開發活動也在印度開展,印度政府成立了一個由技術顧問、開采指導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負責擬訂研究開發計劃,開展了相應的海上調查工作。印度在天然氣供需矛盾加劇,與進口天然氣價格相對昂貴的情況下加快可燃冰研究發的步伐。根據近年來初步海上調查,印度東、西近海海域確實存在可燃冰地震反射層。印度從2001年到2005年投入5600萬美元,在印度洋進行勘探,2007年正式打鑽,打了32個鑽,39個孔,其中有一個孔取到天然氣水合物樣品。

印度政府根據專家委員會提出的研究開發計劃建立了包括地質學家、工程師組成的工作組。在已有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震資料的基礎上,對印度大陸架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的初步調查。

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根據已有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震資料,編寫了一份綜合性報告,選取具有遠景的天然氣水合物靶區。

(2)在印度東、西近海域對應於「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的水域內確定了海底模擬反射層特徵。

(3)對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進行評估,並對印度大陸架內天然氣水合物中氣資源量進行了排序。包括天然氣資源(有機碳和微生物資源量)的評估碳氫化合物生成與圈閉時間;有效氣體運動概率的評估;對含天然氣水合物多孔性岩石產狀概率及潛在儲層相的評估。由於所持的樂觀或保守態度不同,評估資源量差別非常大,但無論如何與傳統天然氣資源量相比,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的規模絕對是非常大的。

(4)制定商業性開采天然氣水合物的必要步驟,包括根據已有地質、地球物理資源編制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圖;圈定大陸架內天然氣水合物遠景區;開展地震調查,選擇3~5個遠景區進行勘探;進行地層劃分並確定含天然氣水合物層位(岩心鑽進和記錄);試打3~5口測井;對天然氣水合物儲層進行模擬研究;對開發計劃的各階段的技術經濟進行評價;深水生產系統和管線的設計。

有關天然氣水合物定量解釋需要的技術問題,除了常規的地質沉積(物源、厚度、速率)、地球化學(有機物質含量、間隙水鹽度、地熱梯度)、構造特徵(水深測量、構造類型)和地球物理(地殼反射)研究外,還特別需要加強二維地震(2DES)、高解析度地震(HRS)、淺拖側掃描儀(STP)、海底下側掃描儀(SBP)的研究。在天然氣水合物遠景區進行三維(3D)高解析度地震調查、深拖陣列地球物理調查、水聽儀和地質測聲儀的調查等。

岩層中天然氣水合物的含量或孔隙體積、反射層以下是否存在游離氣帶及其滲透性的確定,需要引進「地震波反演技術」,它能提供在反射層以上或以下的詳細波速特徵。這種技術是朝著量化反射層之上沉積物中現存的天然氣水合物和反射層之下的游離按需分配滲透性邁出的重要一步。

關於深水開發的工藝問題,對天然氣水合物的開采,要進行開發成本的技術經濟評價,包括鑽井(垂直井和水平井)、水下生產系統、水下近岸設施、操作與維持水處理和氣處理系統等成本評估。

深水開發技術及工藝(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生產與安裝)必須選擇可靠的生產技術,使其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保證。此外,為防止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氣體突然釋放而造成環境危害、溫室效應等,應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熱動力相行為加強研分。

考慮到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的高風險和高回報特點,印度1996~2000年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開發計劃的實施經費由國家投資5600萬美元,用於開發前期的調查研究,並選擇有遠景的區域進行鑽探,為商業性開采做好准備。

E. 印度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近年來,印度明顯加快了空間技術研究與發展的步伐,在航天領域取得許多成就,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和日本之後的第六個航天大國。印度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發展航天技術,70年代前主要是興建探空火箭發射場並研製自己的探空火箭,為研製運載火箭打下基礎;70年代後主要是發展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和運載火箭。1975年第一顆人造衛星「阿里亞巴塔」號研製成功,印度開始逐步掌握了衛星設計、研製、測控等方面的技術。1980年7月18日,印度使用自行研製的第二枚SLV—3運載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成功地將一顆「羅西尼」試驗衛星送入400公里高的軌道,從而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F. 印度不惜貸款搞開發,想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能成嗎

近年來,我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基建方面的成就,讓同屬亞洲的印度,既羨慕又嫉妒,更多的還有恨,於是他們也想要效仿我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基建狂魔。

印度雖然人口數量和我們差不多,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便卻被中國甩出幾條街去。印度的鐵路到現在開的還是跟我們老式的綠皮車一樣的火車,民眾開掛式的掛在火車上。

印度的火車

印度的 高速公路里程僅為942千米,不到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的1%。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抬頭往上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式的 電線。我就佩服印度的電話修理工,電話壞了他是怎麼找出壞的那條電線的。

密密麻麻的電話線

印度政府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應該講莫迪是一個運氣極好的印度總理,他從一開始上台就自帶主角光環。他執政的初期正趕上國際油價的大跌,而印度當時飽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困惑,印度的石油完全靠進口,一直是印度的輸入性通脹的主因, 他一上台,國際油價立馬大跌,國內的通貨膨脹戛然而止。更為神奇的是老天爺也在幫忙,自從莫迪上台後,印度風調雨順,以前的印度不是洪澇就是乾旱,導致印度的糧食產量忽高忽低,這下可好了,莫迪上台後,農業大豐收,印度人民開始吃飽飯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印度總理莫迪

但是莫迪作為男主角,肯定不會滿足於溫飽層次,他還要帶領印度走向富強之路,於是他把 目光瞄向了東方,他發現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度,只要經濟速度放緩,立馬防水基礎設施,經濟馬上就會起色,基礎設施建設簡直成了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葯。莫迪一想為什麼我們也不能搞基礎設施建設呢?於是莫迪發誓要把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而這時候不幸卻來了,國際石油開始上漲了,但是莫迪鐵了心的要搞基礎設施建設,為此 他不惜貸款,加大財政赤字。

印度真能成為基建狂魔嗎?

我是不看好印度,主要原因如下:

一 是印度缺少大一 統 的基礎, 在英國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個地理名稱,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英國過來後將這個地方的大大小大的各個小國家,整合為一個印度。因此, 印度到現在很多邦還各自為政,地方的分裂勢力很強。而要搞基礎設施建設,難免要牽扯到各個邦之間的利益協調,但是因為 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全國大范圍的修建鐵路、公路都成了問題。

二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 印度和我們的體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是土地國有制,而印度幾千年來土地私有的格局並未改變,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大規模搞基礎設施建設,肯定要牽扯到很多私人的土地, 如不一一加以協調解決,路很難修成。

三是缺少完備的工業體系。 人家都是先發展第二產業,再發展第三產業,而印度恰恰相反,先發展第三產業,再發展第二產業,導致印度的 的工業體系極為落後,突出表現在以軍工為代表的重工業體系方面,印度號稱「萬國武器庫 」 ,別國的武器應有盡有,就是沒有自己國產的。

印度決堤的大壩

四是缺少一支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印度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大量中下階層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印度現在還有30%以上的文盲率。沒有一批受到過高素質教育的工人隊伍,怎麼來修路架橋。光有人當民工,沒人看圖紙,能行嗎,我們看印度的很多橋梁大壩,建了不久就垮了,這可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設計質量不過關。

結論:這個世界上一些東西不是中國行,印度就行的。

印度也有一個「基建夢」。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項萬億基建計劃——將砸600億美元(約4.3萬億盧比)在未來10年到15年內建100座新機場,這可能成為其經濟增長的助力。然而,隨著這一大型基建計劃箭在弦上,印度對於基建的執念也越變越深,已經到了「寧願到處借錢,也要爭當第二個基建狂魔」的階段。

為當「基建狂魔」,印度不惜借錢搞基建!

高居不下的財政赤字一直是印度政府心裡的痛。印度財政部日前提交的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提案顯示,該國政府預計總支出將超過24.4萬億盧比,財政赤字目標被設定為GDP的3.3%,高於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標(3%同時也是一國財政是否安全的警戒線)。大規模的超支早已讓印度政府捉襟見肘,再面對龐大的基建項目的支出,印度只能通過借錢來維持自己的「野心」。

由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投行似乎成了印度的一大幫手。亞投行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在成立的頭兩年裡,亞投行批准了43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為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其中印度獲批的貸款總額達到17.69億美元(約1258.9億盧比),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藉此,印度也成為亞投行最大借款國。

援助成印度打響「基建狂魔」名聲的途徑?

雖說是借錢搞基建,但印度對於通過援助他國來打響自己「基建狂魔」的名聲可是絲毫不吝嗇。據日本共同社日前消息,印度在去年12月底提出向不丹提供450億盧比(約6.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以支持後者的水力發電及多項基礎建設。有分析指出,印度此舉主要是為了抗衡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影響力。去年11月,印度也表示其正在沙特價值5000億美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上尋找投資機會。

早些年,印度也計劃在伊朗南部城市恰巴哈爾投資5億美元,用於港口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在恰巴哈爾周邊投資160億開發一個自由貿易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還在去年12月表態將向馬爾地夫提供14億美元的援助,而其開出的條件是「疏遠中國」。

實力比不上野心?印度尋求中國協助建設鐵路走廊

除了不斷拉攏其他國家,印度還攢了一個「大招」。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印度將在不丹、尼泊爾、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這5個鄰國建立5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和500多個小型終端設施,用以接收通訊、網路、災害管理等衛星的數據。有國際專家就指出,印度為這5國建造地面基站其實是「截胡」了中國企業的訂單,畢竟此前這些國家的基建訂單基本都是交由中國方面負責。

盡管印度努力「追趕」中國,但這個野心滿滿的國家似乎還是逃不過活在基建狂魔的陰影之下。日前,印度就提出希望可以得到中國的幫助,以將班加羅爾-欽奈鐵路走廊的時速提高到所計劃的每小時150英里。此外,印度也再次強調了此前曾向中國提議的、重建阿格拉和佔西兩地火車站的計劃。

渴望能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的印度,最後卻不得不再次向中國求助。如此看來,印度空有基建雄心卻難有與其匹配的基建實力,其基建大國的美夢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

如果印度是在現今的這種政治框架,宗教,種姓一成不變,他永遠也成不了像我國這樣的基建狂魔。

想要成為基建狂魔,印度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改革政治框架,來場像我國一樣的全民大翻身。推翻現有的所有政治體系,不過好像不太可能。

二是宗教不能涉政,不能讓牛滿街走。

三是取消種姓制度,什麼年代還以姓分高低,不過也很難。

而我國之所以被稱為基建狂魔,一是文化價值觀不同,理念不同,最主要的是西方心虛害怕了。

只要印度還存在種姓制度,別說基建狂魔,就連最基礎的基建都不一定能搞好。


以《廁所英雄》這部片子為例,大部分印度人家裡都沒有廁所,一方面是裝不起,而最主要的是不想裝,因為印度教說了,家裡不能留污穢。該片有相當一部分鏡頭是引自紀錄片的,可以從中看到印度政府修的公共廁所大部分沒人用,有的甚至拿來住人,由此可見宗教和種姓制度對於印度基礎建設的阻礙非常大。



其次印度是聯邦制國家,本身就是各個土邦捏起來的,印度的聯邦政府無法整合各邦,所以執行的效率低,難度大。比如2000年印度政府就要喊著給農村地區修路,結果修了十年才不到30萬公里,而且基本都是碎石路,不是柏油路。在2011年曾經有份報告,說印度政府每年拿出3%的政府預算去修路,但是三分之二都被各級政府中飽私囊,最後雇不起建設公司只能讓村民們自己去修。


最主要的是,印度是民選政府,往往任期短,通常對於急功近利地項目非常歡迎,而對基礎設施建設這種長期回報的項目並不上心。再加上政績並不是印度地方官員強制考核績效,所以在基礎建設問題上投入少,不關心,直接導致發展緩慢。而且印度腐敗指數並不低,位列世界第81位,就連當初上戰場的印度軍隊都曾遇到過半路被印度鐵路員工勒索的事件,所以印度的基礎建設發展任重道遠。

「基建」是印度的軟肋,獨具咖喱味的「Make in India」一經提出,就包括要發展基建。 印度總理【莫迪】特別重視製造業,在拋棄「Made in India」的提法後,近些年來大手筆投資鐵路網、公路網、智能城市的建設。

現任印度商工部副部長艾米塔爾·康特,一再強調印度正在大興製造業,尤其是鼓勵基建領域的發展,因此特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為成為「基建狂魔」,印度政府的確是不惜貸款搞開發,一直在跟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等金融機構在接觸。

哪有隨隨便便的基建狂魔?中國人有錢、有技術、有人員,那是實至名歸的基建狂魔。印度就沒有這么簡單,世界銀行就曾拒絕過印度的基建項目,所以面對未來10年印度國內基建融資近1萬億美元的龐大缺口,莫迪老仙也是施法吃力。

印度瘋狂要搞基建,我們還是要謹慎看待,總覺得三哥是要挑戰世界和平。 印度跟鄰國的邊境沖突,常常由於當地的基礎設施不給力,導致兵力、軍備投送有相當苦難。假如,印度把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搞得很好,那麼跟鄰國發生的摩擦會更多?

這也不是聳人聽聞,前幾年看的視頻,印度的邊境道路破破爛爛。最近一次看到的視頻,6月底印度媒體報道有5萬增援印軍調往中印邊境,你可能也已經發現,印度運兵的道路是沒一點毛病。

經常有人會損三哥,其實三哥的發展趨勢不錯,特別是在一些新領域。如果說印度基建落後中國15年的話,那麼互聯網領域跟中國的差距就不到5年,現在印度的在線支付、國內物流等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不過,印度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各種 社會 弊端到也是集中呈現在吃瓜群眾面前。

也正因為印度基建落後,意味著印度的基建市場潛力巨大,眾多的海外資本都想搶佔先機。很多中國人也會跑去競標,不過你們來幫助印度建設普通道路、橋梁是沒問題,印度人既能偷學技術又能改善硬體,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你們要是觸及印度人敏感的項目,他們自認為事關國家安全。對不起,中國人靠邊站,會設置各種認為障礙,比如華為公司的投資被拒絕、印度高鐵建設放棄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缺乏中國人的參與,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還要走更長的路。 但是,中國公司不參與,或者少參與,並不見得就是壞事。

除去外部因素外,印度國內也有各種問題,要開開心心發展基建不容易。 主要有以下幾條:1、印度很分裂,各邦有著較大的獨立自主,基建工程往往要跨邦,各種利益糾葛導致紛爭不斷。2、印度土地私有,基建工程涉及到老百姓拆遷,一家一家談條件也是耗時耗力;3、印度基建人才缺乏,要短時間內培養出來並非易事,有些事還是要遵循「一步一個腳印」。

此外,印度政府體系的效率奇低,公務人員總體作風拖拉、貪腐嚴重。基建項目里的各種涉公事務,很容易被公務人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明裡暗裡要回扣、吃分紅也是司空見怪。

總而言之,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問題多多。不僅僅是貸款搞基建,還要解決技術的獲得、人才的培養,以及國內各種體制性弊端。 當然,印度要是成為基建狂魔,對印度的前程影響深遠,最顯著的是GDP就不會被扯後腿。然而,果真是如此,對鄰國很可能是一件大壞事。

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是沒有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體制原因,另一個是物質基礎。

首先,幾句簡單的話來討論一下印度的體制原因。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印度農民雖然大多數很窮,但很多人還有土地。而印度又從英國那裡繼承了議會制,搞選舉。因此,在印度搞建設,征地非常困難,最直觀的一個案例就是印度高鐵項目。當年日本費盡心思拿下印度高鐵項目,還以近乎倒貼的方式,按照0.1%的利率貸款給印度買日本技術修高鐵,結果因為征地困難,至今未能開工。要知道,印度人可是信誓旦旦地說要2022年建成通車的。

這個案例就說明了,在印度征地是多麼困難和低效率的一件事情。那麼,要成為基建狂魔,在自家土地上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適用的土地,去哪裡建什麼基礎設施呢!這就是印度不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體制因素。

而印度無法成為基建狂魔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物質基礎。搞基建的物質基礎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原材料,比如鋼筋水泥。二是專用設備,比如工程機械、盾構機等。

我們一年的鋼鐵產量約在10億噸左右,而印度預計2021年鋼鐵產量達到1.2億噸。從規模上來看,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但是,和我們這個級別來比一比,還差得太遠。

2020年,我國水泥年產量為23.77億噸。印度水泥產量能夠查到2015年的數據,是產能4.1億噸,實際產量2.7億噸。雖然絕對數額也挺大了,但是和我們比一比實在是差太遠。

雖然普通的鋼筋水泥稱不上高 科技 產業,印度如果真想投資,那麼有的是企業願意賣生產線給他們。但是,印度的根本問題在於,因為印度未能建立自己完善的重工業基礎,使得自身未能具備工業自我造血能力,而最終不得不依靠進口工業產品和技術來維持本國工業體系的運行,從而消耗了太多寶貴的外匯。這是制約印度進行大規模基建的經濟瓶頸。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網上看過盾構機故事的文章。1997年,我們首次從德國引進了兩台盾構機,用於挖掘秦嶺隧道造鐵路。當年,一台盾構機的進口價格就是3億人幣。而且,外方對我們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連盾構機的維護過程,都不允許我方人員在場觀看。很多文章都說,盾構機的維護都要外國技術人員從本國飛過來,住五星級酒店,支付每小時幾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服務費。

目前,我們沒有看到關於印度國產盾構機的新聞。而根據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入圍的僅有一家印度廠商貝姆勒,排名第47位,年營業額3.16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印度如果真的變身基建狂魔,將需要消耗天量的外匯資金來進口工程設備,並且像曾經的我們那樣,花費巨額的服務費來聘請外國的技術人員。

這樣的經濟成本是不可想像的。這種條件下,印度造出來的公路、鐵路、機場、房屋、市政設施等,都將是成本巨高的、大多數人用不起的。如果印度官方承擔大部分的費用和成本,這將輕易地將其財政壓垮;如果印度按照市場化原則,讓使用者付費,那麼很顯然,價格將高到很少有人能用,最終導致這些項目虧損,進而使得沒有人敢投後續項目。

厚積薄發這個詞不僅僅適用於個人,同樣適用於一個國家。我們1988年才開始建設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現已變成一條城市快速路),2008年才擁有國產盾構機,基建狂魔這個名詞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講的。在這之前,是幾十年的物質積累和技術積累,才能使我們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能力和技術能力。

關於印度,開頭就說了體制問題,這個問題貌似要伴隨印度很久很久。目前看來,官方強人要樹立絕對的威信,只有戰爭這唯一的一條路。印度獨立就是英國人安排的,沒有經歷獨立戰爭就成功了,還被安排上一個議會體制。這就讓任何一個印度官方老大都不具備絕對的威信來改變體制上的弊端。就像現在莫迪要做很多有意義的改良體制的動作,總有反對派要站出來,為反對而反對,而並非站在印度民族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無論從體制來看,還是從物質基礎的角度來說,印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成不了基建狂魔。

所謂 基建狂魔 ,是屬於我們的專用名詞。意思是,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還拉動了經濟發展。具體特徵是, 數量多,速度快、質量高、難度大。

比如, 港珠澳大橋 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橋隧全長55千米,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1269億元。毫不誇張地說,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都屬世界第一。

相比較來說,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修一座類似的大橋,不現實。

對印度來說,雖然他們國家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升級,基建需求很大,但想達到 基建狂魔 水平,是不可能的。進而,也就無法實現靠基建拉動經濟發展的設想。

首先,從規模上看,印度沒錢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的數據,到2040年,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就在2019年,印度自己表示,將籌措1.39萬億美元,進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印度2018年的財政收入僅為0.52億美元左右,手中的錢不夠怎麼辦?印度一方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投行貸款,一方面爭取國際資金。

據統計,從2016年算起,印度累計從亞投行借走了41.5億美元,用作基礎設施建設。按這個情況看,印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數量也不會超過100億美元。但這點錢,與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同時,印度人也用其他方式爭取 國際資本 。比如,莫迪政府第一次上任的時候,就和日本簽訂了阿默達巴德到孟買的高鐵項目,但至今未開工建設。

總體算起來,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非常巨大,這種情況下,指望印度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達到基建狂魔水平,需要有強大的工業化水平作支撐

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有先進的機械做後盾,但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離中國差很多。舉個例子,印度在孟買和班加羅爾修建地鐵,需要應對玄武岩、角礫岩和頁岩等復雜地質條件,最終從中國購買了三台 盾構機

為什麼從中國買?印度一直排斥中國,不應該買中國的工程機械啊!關鍵是,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 盾構機 確實質量好,價格便宜。同樣,在機場和港口建設、高壓線布設等方面,印度的工程機械水平也不足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沒有先進的機械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就提不起來,也就達不到基建狂魔的水平。

再次,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也決定了基建工程的水平

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發現問題並隨時解決問題非常重要。而這,就需要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很高。

我曾經作為甲方代表,在施工工地呆過,施工經理的水平往往決定了工程進度。比如,施工機械出現故障了,小的問題,施工經理有可能就地解決了。大的故障,需要施工經理及時聯系維修。維修過程中,施工經理會利用這段時間,為下步工程做好各種准備,從而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可以說,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我們在視頻中,經常能看到印度工人慢騰騰施工的場面,這在中國的建設工地上,是不可想像的事。

感謝閱讀!

首先印度工業基礎不如中國,機械製造業明顯落後我們

其次:印度種姓氏制度非常根深蒂固,姓氏不好出身不好,階級流動差,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最後:印度土地制度嚴重製約發展,大規模建設太難

閱讀全文

與印度開發了哪些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話歌曲親愛的你在哪裡 瀏覽:382
辦理越南遊戲版號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380
印度為什麼叫文化樂園 瀏覽:844
有哪些食用油為中國的 瀏覽:783
印尼人最喜歡什麼動物 瀏覽:757
中國到義大利飛機怎麼坐 瀏覽:884
激光中國風冰箱貼有哪些種類 瀏覽:412
北海哪裡有印尼5號魷魚批發 瀏覽:689
越南大米604怎麼樣 瀏覽:264
印度洋一斤多少魚 瀏覽:139
越南商鋪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887
中國的多少人口是世界第一 瀏覽:169
越南升旗儀式是什麼 瀏覽:278
伊朗的氣溫現在多少度 瀏覽:965
越南河內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168
安來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663
養印尼虎配什麼顏色的燈光好 瀏覽:195
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哪個好 瀏覽:773
義大利面用什麼酒好吃 瀏覽:195
在哪裡買正宗的義大利小提琴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