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安達曼村為什麼全村只有一個人穿鞋
別說出門在外了,就連在家的時候我們都會經常穿著拖鞋,眾所周知腳底的穴位很多,避免腳與地面直接接觸也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但大家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村莊,他們整個村不管男女老少都不愛穿鞋子,並且也已經習慣不穿鞋子了。
也正是他們不穿鞋的風俗,所以也引來了很多周遭國家的遊客特地過來一探究竟,雖然當地村民不是特別喜歡與外來人相處,但他們也嘗試並且願意與外來人溝通。驢友還發現在安達曼村女性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她們往往承擔了家中沉重的勞務,還總是不被男性尊重,這也算是這個村子還處於落後一個反映吧。大家對這個不愛穿鞋的村子有什麼看法嗎?換做是你你能忍受嗎?歡迎留言評論。
⑵ 英國留給印度的重要遺產:海上飛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在遠離印度次大陸的地方,有一列散落在東印度洋上的美麗群島——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由於這片群島離印度本土太遠,同時離東南亞反而更近,因此很讓人驚訝為什麼此地屬於印度而不是印尼、緬甸或者泰國。說來也有趣,此處海外「飛地」竟然是曾經的英帝國留給印度的一處意外的「遺產」。
遠離印度本土的海上飛地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無論從地理、人種還是歷史文化上都與印度次大陸沒有多少關系,與近在咫尺的中南半島倒是頗多瓜葛。
從地理上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距離印度本土最近處約為800公里,距離印度大部分地區都超過1000公里(可參考北京到上海的直線距離1000公里左右)。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反而只有約150公里的距離(相當於北京到唐山的直線距離),距離緬甸本土也僅僅250公里左右(大致相當於北京到石家莊的直線距離)。因此純粹從地理上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應該屬於東南亞地區而不是南亞地區。
從人種方面看,北部的安達曼群島原住民屬於矮黑人種,使用語言系屬未定的安達曼語 ,平均身高1.2-1.5米,非常矮小。他們的臉比較大,鼻子比較直,有著漆黑的皮膚和白白牙齒,與非洲黑人很像但也有很多區別。南部的尼科巴群島的原住民是馬來人與緬甸得楞人的混血後裔。尼科巴人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約1.60米,身材矮小但十分強壯、長壽。他們有著黝黑的膚色、較高的顴骨和小而平的鼻子,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他們使用的尼科巴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總體來說,歷史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南北部的人種相對比較單一,而印度次大陸上的人種則比較復雜,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及棕種人都有而且一定程度上經過混血,不易分辨和歸類。
從歷史上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被發現較早,古希臘、阿拉伯和中國文獻均有記載,由於地處熱帶以及原始文化,島上的原住民基本不穿衣服,因此在古籍中被稱為「裸人國」。印度大陸由於歷史上大多處於分裂狀態,少有大一統政權,加上地理距離遙遠,因此一直並未對該地實行有效統治。反倒是西方國家在航海時代開始後實際佔領並控制了這片群島。
從語言上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原住民使用的語言是南亞語系裡非常獨特的語言。尼科巴島上通行的澳斯特羅亞細亞諸語言。原被視為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中的一個語族,更近的資料表示這些向來所知甚少的語言屬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分支。而印度本土的語系則非常復雜,主要有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德拉維達語系等。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30%人口使用,英語則作為第二官方語言使用。
日不落帝國留給印度的意外遺產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的原住民一直處於原始社會形態,大航海時代開啟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先後被葡萄牙、丹麥、英國(1857年)、日本(二戰期間)佔領,大部分時候用於關押罪犯。1945年日本投降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重新被英國接管。由於在二戰中大傷元氣的大英帝國再也無法維持龐大的殖民地統治,巴基斯坦、印度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15日分治、獨立。其中印度接管的部分就有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日不落帝國留給印度的一份意外遺產。
當然,英國留給印度的不止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樣的「優質遺產」,還有宗教問題、克什米爾問題、藏南問題、斯里蘭卡等「負資產」,畢竟英國不會樂見南亞地區統一和強大。
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
不過無論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歷史上屬於哪裡,目前該地屬於印度確實是鐵板釘釘的事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而重要,因為它是通往印度洋的一扇難以繞過去的大門,無論是馬六甲海峽還是未來可能建成運河的克拉地峽,實際上都被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牢牢看住。
由於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重要的戰略位置,加上有布萊爾港這樣的深水良港(水深3.7-45.7米),印度近年來已大幅加強在該群島上軍事基地的建設。1999年初,印度海軍開始在該群島組建「遠東海軍」艦隊。21世紀以來印度海軍提出「海洋威懾」和「遠海殲敵」的戰略思想,已在該地建立了印軍歷史上第一個三軍聯合司令部。據報道,印度將耗資20億美元,在島上增加部署6艘戰艦、10架海上偵察機,修建完善其他軍事設施。大有將整個東印度洋變成印度「內海」之勢。
不過,由於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在地質上處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很容易發生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如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就導致了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島7000多人死亡,上萬人失蹤,是整個印度洋海嘯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⑶ 印度古老村莊,無論男女都不穿鞋,傳說穿鞋會死亡
印度古老村莊,無論男女都不穿鞋,傳說穿鞋會死亡?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奇葩村莊才能有這樣的規矩?其實檸檬也蠻好奇的,所以搜索了很多的視頻以及網文去看,最終找到了答案,你想了解的話一塊來看吧。
最終,腦子靈活的人選擇了不穿鞋。有一部分富人的腦子非常的靈光,看到窮人不穿鞋子也沒有生病,所以就效仿,慢慢的,他們的病也好了,也沒有人死亡,但是那些繼續穿鞋子的人卻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從此這個不穿鞋子的現象就成為了一種習俗。
心理作用佔了絕大部分。自從這個傳聞傳開之後,這個習俗被公認之後,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時候都喜歡光著腳,所以導致很多遊客在進村之前必須要脫鞋,因為他們太怕自己發生不幸,而就是因為這個習俗也給村民帶來了很多財富。
⑷ 安達曼群島人為什麼可怕
原因如下: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非常異於我們的認知。安達曼人由於住地遙遠,極端排外。他們平均高度不到1.20米,一般男子的身高也不超過1.5米。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全都不習慣穿衣服。而是赤裸著身體。他們的臉長得比較大,鼻子直直的,頭發黑而且長不長,皮膚像漆一樣黑。
《諸蕃志》「海上雜國」條,稱「晏陀蠻國,自藍無里去細蘭國,如風不順,飄至一所,地名晏陀蠻,海中有一大嶼,內有兩山,一大一小,其小山全無人煙,其大山周圍七十里。山中之人身如黑漆,能生食人,船人不敢艤岸。山內無寸鐵,皆以硨磲蚌殼磨銛為刃。」
簡介:
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是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十度海峽之北的一組島嶼,長期以來,人們把北安達曼群島、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統稱為大安達曼群島。其它還有蘭德法耳島、韋斯特島、小安達曼島等主要島嶼。
安達曼群島、十度海峽和尼科巴群島統稱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是印度的海外領地。
⑸ 印度國家禮儀有哪些
一、社交習俗
印度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印度禮儀印度國民多「種姓」,不同宗教多規定;
民族繁雜多信仰,性格一般多穩重;
綠色吉祥多偏愛,白色懊喪多忌用;
講究禮貌多敬語,禮節方式多注重;
厭倦食物多種類,待人接物多禁令。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印度教徒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可以譯為「種姓」。即把人分成四個不同等級;「波羅門」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剎帝利」為「二種姓,地位稍次;「吠舍」為平民,是第三種姓;「首陀羅」為所謂的賤民,為第四種姓,其地位最為低下。他們的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一種被排除的「不可接觸的賤民」,被稱為「哈里真」。他們是最受歧視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貴賓時,主人要向客人敬獻花環,並親手將花環套在客人的脖頸上。花環的大小,要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一般很粗大,其長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國花,倍受印度國民的青睞。因其「出淤泥而不雜,濯清漣而不妖」,故人們常藉以贊美人的氣節與風骨,又被贊譽為「花中君子」。印度人普遍昵愛綠色,認為綠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徵著春天和新生。印度婦女民間傳統都喜歡在自己的前額正中點一顆指頭般大小的圓形痣,人們都稱其為「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或紅色、或黃色、或紫色、或綠色,黑色痣雖有,但較少見,一般都依衣著顏色而定。
印度人對藍孔雀十分崇拜,並將其視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徵。印度是個極為尊重牛的國家,印度教徒把牛奉為神明。按他們的習慣,每逢飯前都要首先敬牛。還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他們的形體動作語言豐富,不過一些動作所示的意思與我們區別很大。如:表示同意的意軸,他們總要先把頭稍歪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不同意,他們反倒點頭示意。
二、禮節禮儀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裡還要叨念著:「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鍾,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發。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約會與准時遵守時間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與饋贈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裡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三、信仰忌諱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他們忌諱白色,認為白色表示內心的悲哀,習慣用百合花當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的圖案。他們把1、3、7視為不吉利的數字,所以總要設法避免這些數字的出現。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也不願見到有人使用雙手與他們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諱眾人在同一盤中取食,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也忌諱使用豬製品。由於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們也禁食牛肉。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殺生,忌食肉類,忌穿皮革和絲綢的民間習俗。他們甚至把飛蟲等都列入不能誤傷的忌項,就連地里種的蘿卜,胡蘿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薩姆邦的居民,對來訪客人不接受、品嘗他們敬讓的檳榔果是極為不滿的,認為這樣是對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錫克教人禁止吸煙。印度人不愛吃蘑菇、筍、木耳、麵筋、烤夫等,也不喜歡旺火爆炒而成的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