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竟然喜歡把菜做成「漿糊」,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有三。一、因為印度人一般來說不太喜歡吃草葉,他們更喜歡吃根莖類的蔬菜;二、做成「漿糊」類更方便他們吃飯的時候能夠來個「全家福」,什麼都沾一點,大滿足;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如果把菜做成「漿糊」輔以調料的話,食物的保存時間能夠適當延長,不會那麼容易腐爛。
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
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熱帶,氣候也是熱帶季風性氣候,特點是濕潤雨水多,一個地方濕潤雨多又熱,東西就很容易腐爛。如果幹放著食物很快就會變質,但如果做成「糊糊」再加以調料,食物的存放期限就會稍微加長一些。
『貳』 抗發炎、抗氧化首選!韓柏檉教授抗癌餐盤必備「姜黃」
【韓柏檉(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
抗癌餐盤
我很認同大衛‧賽文─薛瑞柏所提出的「抗癌餐盤」理論,他開的清單與我喝的蔬果汁成分幾乎完全雷同,包括:蔬菜類、水果類、辛香料類與堅果種子類,也就是說,這些食材是防癌、抗癌、甚至養生、回春、逆齡每天必須大量攝取的食物。 過去幾年裡,我不斷飲用蔬果汁,至今已喝超過200萬c.c,這些大量的營養素、抑癌物質,肯定在我的身體內發生了效果。加上前面所提的大蒜、青蔥、洋蔥、花椰菜、芥藍菜等含有高硫化合物,能讓癌細胞休眠或凋亡的食材,若能每天持續大量食用,必然會對身體產生保護作用。 我把大胃‧賽文─薛瑞柏著作中所提到的重點歸納如下:首先,每天一定要喝3至5杯的綠茶或檸檬水、1至2杯的發芽豆漿,若可以的話兩者混合一起更好。其次,要吃一匙姜黃粉、半茶匙橄欖油以及一些黑胡椒粉,攪拌在菜或湯內一起吃。
姜黃的主要成分為姜黃素(Curcurmin)、去甲氧基姜黃素(Demethoxy curcumin)、去乎者告二甲氧基姜黃素(Bidemethoxycurcumin)三個成分嫌賣,合稱為類姜黃素(Curcuminoids)。近百年來有超過1700篇相關的科學論文發表,屬於多酚類化合物的姜黃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護等作用。 姜黃素本身是一個很強的抗氧化劑,其抗氧化能力更大於維生素C、維生素E、綠茶素與茄紅素等,因此它可以有效的保護身體及細胞免受自由基之破壞,維護身體機能。 姜黃素可促進谷胱甘肽琉轉化酶(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GST是肝臟內活性最高的解毒酵素之一,因此具有保肝能力。另外,大鼠試驗中發現,在飲食中添加類姜黃素可增加肝乙醯輔酶A(acyl-CoA)活性以及預防高油脂飲食的油脂在脂防組織及肝臟的累積。 研究發現,酒精在動物肝臟會造成脂肪堆積、組織壞死,及發炎現象,但是若動物餵食了姜黃素,從組織切片就會發現肝臟損害的程度可大幅降低,這個結果顯示姜黃素對於減輕酒精對肝臟所造成的傷害和脂肪代謝的負擔有很大的功效,確有保護肝臟免於受損的功能。 姜黃粉這類平常人較少接觸的辛香料,是所有食物內抗發炎、抗氧化第一名的食材,姜黃粉內的姜黃素具有抑制發炎效果,有助於預防與治療許多癌症,它還能增加乳癌與大腸癌等治療過程中化療葯物的敏感性與療效。例如大腸癌患者化療時同時服用姜黃粉,可以增加化療成功率。 印度人癌症發生率偏低,約為美國人的1/8~1/4,經研究發現可能來自於印度人常食用辛香料與咖哩所的姜黃與其他辛香料成分,這也引發科學界對姜黃的研究興趣,我現在每天都食用姜黃。 某天朋友給了我一包姜黃粉,感覺它的顏色不同於市售姜黃粉,後來才知道姜黃是一種類似姜的根莖類植物。在印度稱為姜黃,在中國與日本稱為鬱金,不同品種所含的姜黃素百分比略有不同,我現在食用的姜黃粉有三種,其一是台灣姜黃博士本土種植研發的品種,所含姜黃素超過4%,一般市售姜黃粉的姜黃素大部分僅有0.3%~0.4%,一比之下才知為何姜黃粉價差如此之大。 我有一位胃癌朋友,它也賣姜黃粉,原產地在印度與緬甸交界的原始森林,姜黃素含量可達5%以上,品質也很棒,我也輪流吃。最神奇的是,當他胃癌切除3/4的胃,且轉移到腹腔腹膜,整個腹水腫脹,眼看生存希望渺茫,此時間開歲明始化療,他自己也大量吃薑黃粉,每天10克,並配合魚油,竟然在一周之後,腹水退盡,至今活得的好好。 於是我又學到了,原來看似同種類的食物、食材,成分與來源不同,人體吸收後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要多了解吃下肚的食物營養素成分比例,再考慮是否符合金錢效益。增加姜黃的食用量,若無特殊狀況是可以的,方法之一是入菜、入飯、泡水,或者直接生吃都可以。 本文摘自《降癌18掌:抗衰逆齡也可以》/韓柏檉(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白象文化
『叄』 印度為什麼把洋蔥當主糧
印度位於北緯8—34.5度,北側的高山峻嶺擋住了北方的冷空氣,加之國土廣闊,三面臨海,因此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季風帶,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從生理上來看,氣候的炎熱導致人的食慾下降,因此,印度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重口味國家,辣椒、大料、洋蔥等等開胃 食品從古至今都是印度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印度人無論窮富,做菜時都要加入大量的香料和辣椒等開胃食物,否則便難以下咽。
或許是天熱的緣故,更或許是信佛的原因,印度人半數以上不吃葷,窮人的飲食結構中不包括雞鴨魚肉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甚至很多富人,尤其是上層人物、開化的精英,也從來不開葷。因此,蔬菜類食物成為印度人的主菜,作為易種、高產、便易、開胃的根莖類蔬菜洋蔥,便與印度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卻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印度也因此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洋蔥種植國。此外,全世界人都知道,印度人十分愛吃咖喱,而作為製作咖喱的重要材料,洋蔥便理所當然地佔據著印度人餐桌的重要位置。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印度人的精神支柱是佛教,而生活需要則要拜託洋蔥和香料。
『肆』 印度人的祖先是什麼人
格利陀人。
印度人的祖先分為三支,分別是尼格利陀人,是最早的原住民,還有原始澳大利亞人和晚於他們出現的達羅毗荼人。脊游而現有的我含槐們常見的那些高大俊美的印度人是印度雅利安人,他們是印度最早一批的侵略者。印度人雖然屬於典型的黃色系人種,但是其祖先的血緣較為復雜。在印度人體內有很深厚的格利陀人的血緣,這一種族的人的典談野友型的體貌特徵就是身材不高,印度人顯然也繼承了這一傳統。與波斯雅利安人不同的是,他們屬於同源而不同地域遷徙。
而後期征服印度的則是阿拉伯國家,與波斯無關。另外,就是後期遷移至印度的蒙古人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