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古印度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古印度文明:不屬於今天的印度,主要位於巴基斯坦
一直以來,四大文明古國被認為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在中國,大多數人都以為古印度文明是在現在的印度版圖地域上。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古印度文明」不屬於現在的印度,而屬於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
呾叉始羅古城是原始佛教的聖地,釋迦摩尼佛最初曾在此地布法。阿育王為太子時,曾為此國首領。據說在前6世紀時,此城是佛教十六列國之一的犍陀羅國的都城。
在佛經中,呾叉始羅和原始佛教緊密聯系在一起。傳說佛陀釋迦牟尼早年曾經求學於呾叉始羅。大乘佛教形成於這里。護法阿育王登基之前,曾是呾叉始羅城的總督。從此,在這片與佛結緣的土地上,數不清的僧尼築起數不清的寺院弘道傳法,數不清的信眾刻下數不清的佛像頂禮膜拜。
在呾叉始羅博物館里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佛教造像。其中最美的是一尊佛像,世尊雙目微垂,嘴角若抬,好像在冥思,又好像在微笑。
佛經說,阿育王皈依後,大興佛法,廣築堵波(佛塔)八萬四千座,供奉世尊舍利八萬四千枚,其中一座著名的寶塔就在呾叉始羅。因是供奉世尊的,所以稱為「法王塔」(Dharmarajika)。
在呾叉始羅眾多佛教遺址當中,法王塔是相對保存最完好的。周圍殘留的數處屋腳,和虯勁的古木幾株,映襯著塔身,在旁遮普寶石藍般的天空下顯得高大宏武,令人心生敬畏。
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到過此地。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有關呾叉始羅詞源的傳說謂:「竺剎屍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以為名。」
唐初玄奘到此時,古城已荒廢。百年前的英國殖民地時代,英國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爵士根據《大唐西域記》,在呾叉始羅進行了一系列考古探查,發現了眾多古代藝術品和寺廟遺跡,震驚世界。於是這座古城遺址於19世紀乃被重新發現。
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J.H.馬歇爾和M.惠勒在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6.佛教健陀羅藝術起源於巴基斯坦地區
據《大唐西域記》卷三記載,呾叉始羅是北印度地區的古佛國(大正51·884b):「呾叉始羅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酋豪力競,王族絕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並學大乘。」
《大唐西域記》雲大城西北七十餘里存有醫羅缽呾羅龍王池,池之東南三十餘里有無憂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處有月光王舍頭之勝地及經部拘摩羅邏多撰諸論之僧伽藍。城外南山也有無憂王子拘那羅抉目之故地等歷史名勝。
我曾經考證指出,所謂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印度只是近代西方編造的偽歷史神話。因此根本沒有什麼希臘化的運動。我們在巴基斯坦的原始佛教雕像上發現的獨特造型藝術風格——即所謂健陀羅藝術風格,絕非來自蠻荒希臘和歐陸,是原創於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佛教古文明藝術,後來逐漸西傳向君士坦丁堡,文藝復興時代這種造型風格傳布到達歐洲。另一個傳播方向則是中國的西域和北魏以及隋唐。也就是說,所謂希臘風格的健陀羅佛教藝術風格,實際原創起源於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的古佛國。
可惜的是此地出土的大量的原始佛教藝術珍品多數已經被英國人掠走。但是此地建有呾叉始羅博物館,陳列出土的一些珍貴文物,使我們仍然得以管窺這個古代偉大的佛教國度的遺跡。
㈡ 印度為什麼會有熱帶黑土地
印度地理位置好會有熱帶黑土地。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印度靠近赤道,陽光充足,印度境內的土質為肥沃的熱帶黑土地以及恆河沖刷出的沖積土質,肥力充沛,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印度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㈢ 印度屬於什麼洲他的膚色是什麼顏色
印度屬於亞洲南部,他的膚色是白顏色。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世界消餘人口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其主拿旅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拿敏滾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