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奶茶的文化歷史背景
奶茶的文化歷史背景: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最早飲用奶茶的是喜瑪拉雅山兩側的原居民,在中國的西藏、新疆等區域也有飲奶茶的習慣。印度是世界公認的奶茶發源地,其特點是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的香料,例如肉桂、丁香、姜、胡椒等,因此印度奶茶特別的辛辣。
隨著印度被殖民者征服,印度奶茶也被英國人帶回歐洲,進而對其進行了改良,除去了香辛料並加入本國的特色。典型如荷蘭將高品質的鮮奶融入奶茶中,大大中和了茶水的苦澀味,這種具有香醇奶味的新式奶茶迅速被歐洲國家所接受,形成了歐洲特色的奶茶,這也是現代奶茶的雛形。
1、印度奶茶:台灣1624至1662年間成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人在台灣販賣茶葉的同時也將奶茶帶入了台灣,成為台灣奶茶最初的原型。之後台灣又被日本殖民,日本人向印度引進了阿薩姆茶種,並且將本國的炒菁綠茶和蒸菁綠茶技術傳授給了台灣。很意外吧!大家每天喝的台灣珍珠奶茶,並非中國原創,現在流行的抹茶更是典型的日本特色。
2、台式奶茶:港式奶茶也跟殖民有關:英國是近代史上重要的殖民國,壟斷著世界大部分的茶葉和香料資源。
英國皇室和上流社會都特別喜好茶飲,各種經典的奶茶都源自於英國上流社會,例如:皇室奶茶、伯爵奶茶、花果茶等,因此英式奶茶本來就帶有高貴典雅的氣息,結合英式下午茶變成了當時英國上流社會非常時尚的一種生活方式。
3、英式下午茶:港式奶茶是在英式奶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保留了英式奶茶精細的製作工藝,卻將英式奶茶發展成為一個平民得以享用的飲品,真正地普及了奶茶,這也是港式奶茶的重要貢獻!
(1)印度怎麼介紹中國的奶茶擴展閱讀:
品嘗奶茶的優劣也以茶色、香氣、形態和味道四個方面進行,而且需要細細品嘗,才能夠體會到其味道之美。首先將奶茶吸入口中,停留幾秒;享受一股清涼或熱呼呼的感覺。最後再緩緩咽入喉;直抵脾胃。
一杯好喝的奶茶其奶香味與茶香味搭配的非常好。而不是一入口就是滿口茶味或奶味,更甚至又甜又膩,飲用時或飲用後有種糊喉嚨的感覺。但凡這種口感的奶茶都不是一杯正宗的奶茶。
要熬出一壺醇香沁人的奶茶,除茶葉本身的質量好壞外,水質、火候、和茶乳不中也很重要。一般說來,可口的奶茶並不是奶越多越好,應當是茶乳比例相當,既有茶的清香,又有奶的甘醇,二者偏多偏少味道都不好。
還有,奶茶煮好後,應即刻飲用或盛於熱水壺以備飲用,因在鍋內放的時間長了,鍋銹影響奶茶的色、香、味。在多數地方喝奶茶要加少許食鹽,但也有的地方不加食鹽,只是把鹽碟放在桌上,喜歡喝鹽味的就加鹽,不喜歡鹽味的則不加鹽。
㈡ 印度奶茶的「拉」是精髓
奶茶,印地語叫Chai,發音源自廣東話的茶,按中國的茶分類,當屬發酵型的紅茶,與中國傳統紅茶不同的是加工時將茶葉切碎,飲用時加奶加糖。奶茶本身也有貴賤之分:貴的稱為Masala Chai,新鮮水牛奶中加入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和胡椒等多種香煙雨迷朦,恆河飛珠濺玉,你坐在茶棚里,看主人點燃枯枝。剛煮好的茶滾燙,給了你足夠的熱量和膽量,天色已暗,到野花山谷的住宿地還有三公里,此時的山路上只剩下你、一個苦行僧和這茶棚,還有這茶棚。喜馬拉雅山中,這天你一共走了三十三公里,記憶中的里程碑是每兩公里一杯的奶茶。
因著氣候的不同,燒奶茶的方式有兩種,南方講究個「拉」,兩個杯子間牛奶和釅茶倒來倒去,在空中拉出一道棕色弧線,以便茶乳交溶;北方則說的是「煮」,將牛奶倒入鍋中,煮沸後加入紅茶再小火煮數分鍾,加糖過濾裝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