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被哪個民主國家統治

印度被哪個民主國家統治

發布時間:2022-01-14 21:51:17

A. 印度是民主國家嗎

如果你問,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嗎?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如果你問,印度是一個冠名民主制度的國家嗎?我可以說是!印度的政治體制具備民主國家的框架,印度也具備資本主義的特徵,採取總理選舉制,並實行議會共和制,這些貌似民主國家的特徵。而實際上印度社會有著固有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一個歧視制度,印度社會貧富差距巨大,有兩個不同體系的社會體制。印度歧視女性,而且是合法性質的存在,印度何來民主一說。如果非要給印度搞一個定義,應該是民主與封建共存,而且是一個各自獨立的體系,所謂民主只存在於對外標榜上。

印度曾經是一個地理概念,並非是國家概念,印度沒有歷史,它所謂的歷史不過是外來入侵者的歷史。印度大陸被大英帝國統治後,才有了一個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國家概念,但這個概念和今日之印度並不是一個意思,而是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在內的。需要說明的是,印度是把大英帝國的殖民史做自己的輝煌史的,這也是印度和周邊領土糾紛不斷的原因。大英帝國把印度大陸上的眾多土邦、部落、王國等一盤散沙劃歸自己的殖民地。1947年印度獨立,有了今日之印度這個國家。由於長期受大英帝國的殖民,印度的一切都英式化,它有一個象徵意義的總統,實行議會共和制,搞總理選舉,然而,從印度獨立到現在,印度所謂的總理選舉的主要力量依然是傳統的尼赫魯•甘地家族與新興的政治利益集團,以及眾多黨派之間的爭奪。印度的政治體制有突出的傳統保守勢力的影響,有宗教信仰的左右,印度的政治體制中也有不民主的一面,總理是實際權力人物,他可以直接任命和部長等官員,這顯然和西方式的民主不同。

政治家族在印度勢力龐大,掌控著印度的政局,宗教同樣以封建形式存在印度社會,並且影響深遠。印度黨派眾多,印度議會就像一個博弈的舞台,都是為自己謀利益,對下面的人並不關心,印度13億人,參與投票的有8億人,這也是印度極力標榜民主制度的招牌。在印度的人口佔三分之二的廣大農村,投票就是幌子,並不是選民想投誰,而是土邦,地方資本者、大地主操控,不投就扣工資。印度的選舉低種姓族群那有資格平起平坐的去參與國家大事,又何來民主?看看印度的民主選舉是怎麼回事,印度大選花費巨大,普通人並沒有興趣,誰當權他們都是一日兩餐,為地主、資本家打工,但是,印度各勢力集團卻送票到家,不惜跋山涉水,很多地區都是這樣選舉的,印度很多貧民連選票都搞不明白,代筆投票,印度大選,被某個勢力陣營打死的貧民並不少,各勢力千方百計的去拉票,搶票,哪個是干凈的?這樣的民主意義又在哪裡?

印度的種姓制度依然在印度固化

B. 印度並非真正的民主國家

印度是個邦聯國家,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後就沒有大規模的資本階級革命或者是無產階級革命了。在甘地領導下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下,印度獲得了獨立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迅速蔓延至印度各邦。革命並不徹底。直到如今印度的很多個邦仍然還是由舊王公、封建主以及上等種姓的統治者所統治的。歷史遺留問題、種姓問題的遺留仍然非常嚴重。

C. 印度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世界上這么多人,說啥的也有。印度種姓制度你覺得是民主的話,那就民主好了

D. 印度是個民主國家嗎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1979年和1989年~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以來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本屆政府於1999年10月第十三屆人民院選舉產生,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獲勝,瓦傑帕伊為總理。
全國民主聯盟政府較前幾屆政府穩定。政治上謀求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經濟上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外交上加速推進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

【憲 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 會】 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聯邦院共244席,議員由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立法院議員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現任聯邦院議長帕伊隆·辛格·謝卡瓦特(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19日就任。人民院為國家主要立法機構,其主要職能為:制定法律和修改憲法;控制和調整聯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對聯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並有權彈劾總統。人民院共543席,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五年舉行一次大選。第13屆人民院於1999年10月產生,印度人民黨及其盟黨獲301席,組建政府。2002年,人民院組成為:印度人民黨及其盟黨306席,印度人民黨181席,為第一大黨;國大黨(英)及其盟黨123席,國大黨112席;左翼政黨及盟黨63席,其餘政黨50席。人民院議長馬諾哈爾·喬希(Manohar Joshi),2002年5月10日就任。

【政 府】 本屆政府於1999年10月13日組成,是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政府。現主要內閣成員有:總理阿·比·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德瓦尼(L..K.Advani)、外交部長亞施旺特·辛哈(Yashwant Sinha)、財政部長賈斯旺特·辛格(Jaswant Singh)、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現任第34屆首席法官V·N·卡爾(V N Khare),於2002年12月就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現任總檢察長S·J·索拉伯吉(Soli J.Sorabjee)。

【政 黨】 (1)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5月大選至今一直保持議會第一大黨地位。現任黨主席為奈杜(Nai)。
(2)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該黨現為最大在野黨,現任主席索尼亞·甘地(Sonia Gandhi)。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組成。近年來發展較快,黨員增至70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哈·辛·蘇吉特(H.S.Surjeet)。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於1920年。有黨員54萬。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A·B·巴爾丹(A·B·Bardan)。
(5)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重要人物】
阿卜杜爾·卡拉姆:總統。1931年10月15日生於泰米爾納杜邦,穆斯林,無黨派。早年就讀於蒂魯奇聖約瑟夫學院和馬德拉斯技術學院,分別獲得理學士和航空技術博士學位。自1958年起,先後在印國防部下屬的空軍技術開發和生產理事會、航空發展局、印太空研究委員會從事科學研究。是印空間研究組織的締造者之一。1982年起擔任國防研究和發展研究所所長,負責實施印度導彈綜合發展計劃,研發了大地、烈火、三叉戟、眼鏡蛇等自產導彈,被譽為印度的導彈之父。1981年、1990年和1997年分別獲印度三級、二級和最高榮譽一級勛章,出任印政府首席科學秘書。著有自傳《火之翼》和《印度2020--新千年藍圖》等書,希望通過科技治國,印度在2020年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總理。1926年12月生於印度中央邦瓜廖爾一個教師家庭。獲文學碩士學位。1951年參加人民同盟創建工作(該同盟為印度人民黨的前身)。自1957年起,多次當選印度人民院和聯邦院議員。1977年,英·甘地實行緊急狀態期間被捕入獄。出獄後,他領導的人民同盟與其他黨派共同組建人民黨,並在當年的大選中獲勝,建立了印度獨立後的第一個非國大黨政府,瓦任外交部長。1979年訪華。1980年,人民黨分裂,以瓦為首的原人民同盟脫離人民黨,另外組建印度人民黨。瓦先後出任該黨主席、議會黨團領袖。1996年大選後,印度人民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瓦曾出任內閣總理13天。1998年3月再度擔任總理。1999年10月,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在提前進行的第13屆人民院大選中獲勝,瓦第三次出任總理。

E. 印度是民主國家么

跟中國一樣,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同,所以人們的認為也不同,就像我認為中國也是資本主義一樣

F. 印度曾經有沒被哪個國家統治過

G. 印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H. 歷史上印度曾被哪些民族統治過

(約前321年-前324年至約前187年)以前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統治過 也被蒙古人通過.比如元朝時,還有印度的莫卧爾王朝。 就知道這些了

I. 印度歷史上曾經被多少民族入侵並且統治過

印度基本不存在土著居民
從公元前6世紀起,波斯人、希臘人對印度進行了長達200餘年的入侵並一度建立政權。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許多波斯人和希臘人留在印度生活,成為如今印度眾多民族的一部分。到了公元50年左右,曾經一度在河西走廊活躍的月氏人被匈奴趕到印度北部,隨後建立了與大漢並稱於世的貴霜帝國。
其實月氏人的仇敵——匈奴人也在印度建立了政權。早在公元前495年,一支匈奴部落就占據了印度的旁遮普地區,其統治維持了近千年。在6世紀中葉,匈奴王國才逐漸衰亡,那些匈奴人也逐漸被北印度居民同化。
在接下來的時光里,印度又迎來了許多不速之客。阿拉伯人在8世紀初征服了西北部的信德地區,突厥人則在13-16世紀建立了著名的德里蘇丹國。16世紀上半葉,巴布爾又率領大批突厥化蒙古人前往印度定居,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兒王朝。

J. 印度被哪個國家統治過

英國。
時間1600--1775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中世紀末西方國家熱慕印度的富庶,千方百計想到印度發財致富。發現好望角(1488)和繞過好望角直達印度西岸卡里卡特(1498)的都是葡萄牙人。他們收購印度的香料 (胡椒、生薑、肉桂、豆蔻)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但葡萄牙國弱民貧,只能佔領印度海口,不能深入內地,不能成為殖民主義強國。繼之而起的是荷蘭。荷蘭商人壟斷了香料貿易,抬高了產地收購價格,降低了西方的銷售價格。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英荷兩國商人劍拔弩張,武裝沖突一觸即發。到了1623年,英荷才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80年後,1689年孟加拉、馬德拉斯、孟買3 個管區形成。1651年東印度公司被允許在胡格利通商(見彩圖孟加拉胡格利港-葡、法、英殖民者先後在此建立商站)。1698年買下3個村子的包稅權,實際上等於買下3個村子的領土,其中的一個村子就是加爾各答。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就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其中清除法國勢力和培植親英勢力是主要因素。加爾各答原是偏僻荒村,從18世紀初起,商業開始繁榮。當地商人和錢商都大發橫財,出現了一股強大的親英勢力。這股勢力的存在為英國取得孟加拉政權創造了條件。普拉西戰役(1757)開創了英國統治印度的時期。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印籍人員負責辦理事務,但無實權。史書稱之為「雙層統治」。當時,統治者是一夥強盜,人民深受痛苦。從 1772年起情況有所改變,但「雙層統治」的格局卻持續很久。過去,東印度公司要從英國撥款來印度購買貨物運往國外銷售。自從1765年以來,他們就用孟加拉的稅收購買印度貨物,運銷國外,牟取厚利。但英國政府每年迫使東印度公司向政府交付40萬英鎊。當時英國殖民勢力霸佔市場,盛行強制買賣,生產者往往被迫按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產品,因此英國大量收購印度貨物並沒有刺激印度的工業生產。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工業革命迅猛發展。英國工業資本家不遺餘力地迫使東印度公司增加英國工業品的出口。他們認為東印度公司壟斷貿易是英國工業發展的障礙。從1793年起,英國工業資本家對東印度公司及其商業特權發動猛烈攻擊。 自從東印度公司成立以來,英國新貴族海陸軍軍官為帝國擴張領土立下了□馬功勞,新貴族資本家在東印度公司的名義下積聚了大量財富並且集中了巨大權力。自從工業資本取得優勢以來,新貴族在東印度公司的權力和財富就逐步被轉移到代表英國資產階級總體的英政府手中。1773年,英國議會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法》。其目的是使政府管理東印度公司在倫敦和印度的事務,使政府取得對英屬印度的政治指導權。1784年英國議會又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領地行政法》(即《印度法》),使政府享有政策上的管理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 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在52 年內(1766~1818)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定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最有成效的兼並方法是同土邦締結「補貼金聯盟條約」。這是利用盟國的經費供養英國軍隊。它把精兵駐扎在盟國要地,控制它的防務和外交。巨額的「補貼金」往往超過土邦的承受能力,迫使土邦財政破產,割地抵債。 1798年英國同海德拉巴簽定第一個「補貼金聯盟條約」,土邦解散原有的法國人訓練的軍隊,每年出24萬多英鎊給英國人並由後者訓練6個營的軍隊,要英國保證它不受馬拉特勢力的侵擾。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 和旁遮普(1849)。英俄兩霸的角逐遍及亞洲。19世紀的戰爭大多是為了侵略殖民地或是爭奪殖民地。英國慣於利用印度的人力財力對鄰國進行戰爭。除前一時期侵略尼泊爾戰爭(1814~1816)外,其他重要戰爭如兩次侵略緬甸戰爭(見英緬戰爭)、第一次侵略阿富□戰爭(見阿富□抗英戰爭)以及侵華鴉片戰爭(1840)都發生在這個時期。經過對錫克教徒兩次戰爭(1845~1846,1848~ 1849)占據了旁遮普以後,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它們的被兼並,與英國的紡織工業有關系。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19世紀30、40年代印度大興鐵路,50年代電報暢通。英國自信實力已經強大,可以不再依靠舊勢力的協助,用自己的力量單獨地統治印度。在這個時期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那格浦爾(1853) 和詹西(1854)。
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 1857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行政制度不斷強化。《帝國立法參事會的法案》規定,印度由英王通過印度事務大臣進行管理。印度事務大臣接管了原屬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及印度事務管理局的全部職權。印度事務大臣是內閣成員,對議會負責。有一個顧問性質的印度委員會協助印度事務大臣管理印度。印度委員會的人員不超過15人,不少於10人,任期7年,由印度事務大臣任命,其中至少有 9人曾在印度任職(或居住)10年。

閱讀全文

與印度被哪個民主國家統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卡龍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959
印尼花貓的故事怎麼編 瀏覽:31
義大利有什麼是中國沒有的嗎 瀏覽:868
6月26日波黑vs伊朗一共有多少個角球 瀏覽:234
古代中國又有哪些優點需要保留 瀏覽:429
阿馬爾菲在義大利哪個地區 瀏覽:358
蒙台梭利是什麼上半葉義大利 瀏覽:106
亞得里亞海抵達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瀏覽:204
怎麼移民到伊朗 瀏覽:12
義大利牌子的奢侈品有哪些 瀏覽:699
義大利直飛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292
伊朗獲獎短片父親講的什麼 瀏覽:566
英國皇室吃什麼 瀏覽:492
印尼巴士模擬器皮膚怎麼弄上去 瀏覽:994
印度為什麼叫西遊記 瀏覽:131
中俄為什麼會保伊朗新聞 瀏覽:167
伊朗文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499
印度主要有哪些特產 瀏覽:677
印尼第一高樓叫什麼名字 瀏覽:140
印尼展示廠是干什麼的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