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是指哪裡人

印度是指哪裡人

發布時間:2022-03-07 21:56:01

㈠ 印度人主要是什麼人種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屬於尼羅格人種)、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歐羅巴人種與尼格羅 -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印度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㈡ 印度人是什麼民族

印度民族的定義是很含糊的,印度國度的主體民族普通以為是印度斯坦族,占總人口的40%以上。但還存在許多其他民族,著名的如錫克族,阿薩姆族,泰米爾族等等。
因而在這里,我用一個籠統的概念「印度民族」來概括他們能夠共通的一些東西吧。
印度民族也是一個有光芒文化的民族,但是這種文化就是影響他們的最大罪魁禍首,由於這種文化是一種軟性文化。

之所以說是軟性文化,是由於它短少一種強有力的文化中心,由於印度的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使印度民族的共同文化成為了一種含糊的東西,從甘地開端的許多印度指導人,經過調和來保證國內的穩定,但同時也使得文化的中心愈加含糊了。

㈢ 印巴人是指哪裡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主的人。

印巴指亞洲南部地區,又有一種說法叫南亞以北地區,介於東南亞與西亞之間。位於0°―北緯40°,東經60°―100°之間,陸地基本在北緯10°―30°之間。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之間。印巴大約共有8個國家,其中尼泊爾、不丹、泰國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和克什米爾地區同中國相鄰。南北和東西距離各約3100公里,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人口10億以上,使用200餘種語言

㈣ indian到底指印度人還是印第安人

indian既指印度人也指印第安人。

Indian:

英 [ˈɪndiən] ; 美 [ˈɪndiən]

n:印度人;(非因紐特人或米提人的)加拿大土著;加拿大印第安人

adj:印度的;印第安人的

片語短語:

1、indian ocean:印度洋

2、american indian:美洲印第安人

3、indian corn:玉米

例句:

1、.

印度人的皮膚比美國人或義大利人的皮膚衰老得慢得多。

2、WehikedtheGrandCanyon,exploringIndiancliffdwellings.

我們去大峽谷徒步旅行,探究印第安人的崖居。

(4)印度是指哪裡人擴展閱讀

習語:

1、too many chiefs and not enough Indians

n:將多兵少;官多兵少

=used to describe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telling other people what to do, and not enough people to do the work

2、(in) single file=also old-fashioned (in) Indian file

=(in) one line=one behind the other

n:一路縱隊;單行

例句:

They made their way in single file along the cliff path.

他們一個接著一個沿懸崖小徑前進。

㈤ 印巴人是指什麼地方的人

印巴人,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人民的統稱。兩個現代國家,為什麼會被混合一起統稱為印巴?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原本就是一體的。作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印度,在獨立之時曾面對非常嚴峻的宗教信仰的紛爭,當時的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為徹底解決此斗爭,採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將一個原來完整的國家進行分拆。信仰印度傳統婆羅門教的區域保留在印度,而信仰依斯蘭教的區域則拆分出來獨立建國,即今日的巴基斯坦,並限定日期讓當時的人民隨自己的宗教信仰意願遷移。另外順帶提一提,當時建國的巴基斯坦,還因為宗教信仰區域劃分,國家成為兩大塊,中間必須穿越印度領土,即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其中的西巴基斯坦因為政治上難於統一管理,隨後再行獨立建國,即今日的孟加拉。

㈥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首先,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所以說今日印度人大部分是白種人,只有印度南部分布著少量黑種人。

可見,認識人種,既要看外表特徵,更要看內在特徵及原居地。不然我們將會簡單地從外表膚色說印度人是黑種人。

同樣,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雖然膚色較黑,卻都是白種人。

有10個大民族和幾十個人數較少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有以下人種:尼格利陀人(Negrito),原始澳大利亞人(Proto Austaloid),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種(Mongoloid)

尼格利陀人--這部分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

原始澳大利亞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進入印度,

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在赤道以南,從前有個大國,東到爪哇,西連非洲,這個國家稱為"萊茂里亞",是達羅毗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沒。一部分進入印度。

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中亞向南,越過興都庫什和喀喇昆侖兩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與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戰的游牧民族,進入印度後,同在此居住的達羅毗荼人時常發生激烈爭斗,後來逐漸征服他們。達羅毗荼人大部分被趕往南方,一部則淪為奴隸。

蒙古人種-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地入南亞次大陸.

㈦ 古印度指哪

古印度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2002年12月,中國與印度簽署了關於中國公民組團赴印度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在踏足這一古老神秘的土地之前,我們不妨先神遊一番。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泥爐碳火烹調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多姿多彩的旅遊選擇

駱駝之旅

徒步旅行能讓你更近距離地體驗印度的風土人情,但如果你懶得走路,不妨乘著「沙漠之舟」走一趟。駱駝之旅一般在幾小時到幾天不等,非常隨意。在Jaisalmer和Pushkar附近的沙漠都有駱駝出租。這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節目,如果你剛好又在10月到2月間來到印度,可千萬別錯過當一回「駱駝騎士」的滋味哦。

雪山之旅

1月到3月,是在印度滑雪的最佳季節。Narkanda和Auli都是當地著名的滑雪勝地。雖然滑雪在印度是比較新的旅遊項目,還沒發展成熟,但這只會令你的旅程更貼近自然,有更多的樂趣。在享受滑雪帶給你動感十足的興奮之餘,你不妨嘆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薑茶,再來一塊香噴噴的印度薄餅,然後在透藍的天幕之下靜靜欣賞。

博物館之旅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文化遺產到今天依然魅力四射。在全國的很多地方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古建築遺址,斷斷續續地告訴你印度的昨天。不過如果你要想一次看盡印度五千年歷史,就一定要到博物館了。

英國在19世紀統治印度時就為印度的文化而驚嘆,於是大力收集各種文物,並於1875年在加爾各答建立起第一所博物館。如今,在已經獨立的印度,博物館發展得更為多元化。有科學博物館、博物學博物館、民間藝術博物館等等。博物館的藏品豐富,記錄詳盡,從平民到帝王的物品都應有盡有,保證讓你大飽眼福。

喜馬拉雅山之旅

相對於尼泊爾境內遊人如鯽的喜馬拉雅山,印度境內的那部分喜馬拉雅山更為安靜平和。如果你想在這世界第一山上靜聽大自然的聲音,不妨作一次徒步登山之旅。登山旅程最適合的季節是4月到11月,不過每個登山點的開放時間都不一樣,在計劃你的行程之前最好先查清楚。

㈧ 為什麼叫印度人叫做印度啊三

《辭海》對「巡捕」一詞的注釋是:「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租界』內設置的警察,是壓迫人民和維護其特權的重要工具。」但未對為什麼把租界設置的警察叫作「巡捕」作出解釋。

在《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後,上海開埠,上海道為避兔「華洋雜居」而引起華洋之間的沖突,與英國領事簽訂了《上海租地章程》,劃出一塊地皮作為英國人的「居留地」。該《章程》共23條,其中第十二條中講: 「更夫之僱用得由商人與人民妥為商定。惟更夫之姓名須由地保、亭長報告地方官查核。關於更夫規條當另外規定。其負責之更長,須由道台與領事會同進派。」「更夫」是中國特有的行當,其由地保委派,負責夜間敲更巡視,提醒居民火燭小心和關閉門窗,而英文中無與「更夫」對等的詞,於是英文本《章程》中意譯為Watchman,而Watchman再轉譯成中文時,其除了有夜間巡視的更夫之義外,還有衛士的意義。於是英國領事阿禮國就根據《章程》在英租界組建了一支由20人組成的Watchman隊伍,設更夫兩人,除了夜間巡視外,還負責白天的地方治安。1853年小刀會起義爆發後,上海租界面對這一突發事件,感到為保衛租界之安全必須建立更強的治安力量。英、美、法三租界未經中國政府之允許,擅自修改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推出了經篡改的1854年《上海租地章程》,其中有關更夫的條款被篡改成「watch or police force」,變成「建立更夫、衛士或警察力量」,租界當局就為在租界里建立police找到了依據。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1854年7月11日,租界的租地人在英國領事館召開大會,決議成立「工部局」,同時由工部局組織設立Shanghai police station,police直譯為警察,但在漢字中沒有與police對應的警察一詞。當時租界的police是維護租界治安的警力,而在中國的京師有一種專門維持京師治安和保衛京師安全的「巡捕營」,於是人們就把police譯為巡捕,把police station譯為巡捕房。這就是為什麼把租界警察叫作巡捕,把警察局叫作巡捕房的原因。

公共租界的巡長大多由英國人擔任,低級巡捕則大多來自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法租界的巡長大多由法國人擔任,巡捕則多為安南(越南)人,上海人叫他們為「安捕」。巡長制服的袖子上有三道杠標記,於是上海人又把他們叫作「三道頭」。公共租界的印度巡捕被省叫作「印捕」,但上海人又常背地裡叫他們為「紅頭阿三」,這一稱呼的出典釋法不一,但均很有趣,不妨作一介紹。

據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上海諺語》中講,在上海當巡捕的印度人大多數是印度錫克族人,他們雖是白種人,但面孔黝黑,同時他們習慣在頭上纏紅頭巾,於是上海人叫他們「紅頭黑炭」(上海人一般把皮膚黑的人叫作黑炭),以後又訛讀作「紅頭阿三」。還有一說認為英文中「先生」通常講作Sir,滬語音讀如「三」,而「三」是單音節詞,滬語(包括江南大多數地方方言)一般在單音詞前置「阿」(或後置「子」、「頭」等)組成片語使用。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於是洋徑浜英語稱「Sir」為「阿Sir」,音讀如「阿三」,是市民對巡捕客氣的稱呼,而「印捕」頭纏紅巾,於是被叫作「紅頭阿三」。聯想起今天的香港人也叫警察為「阿Sir」,所以此說是比較合乎道理的。還有一說是這樣解釋的:印度巡捕每天須在長官的指揮下出操,他們在表示對長官指令理解和執行時常齊聲高喊:「Yes Sir!」最初上海人不明白「Yes Sir」是什麼意思,就把巡捕叫作「阿三」。也有的人認為,初來上海的印度巡捕不會講滬語,他們在執行任務時經常要和上海市民打交道,由於語言不通,雙萬交談十分困難,「印捕」常反復講:「I say」作為語言停頓,而上海人見他們老是講「I say」,便把他們叫作「紅頭阿三」。

以上是上海流傳的關於「紅頭阿三」出典的幾種釋法,至於哪一種釋法最接近事實,就由讀者自己去理解了。

曾經在上海生活過的人一定還記得,以前上海街頭經常可以看到耍猴戲的。耍猴者劃地為圈,手敲銅鑼把過路行人吸引過來看,於是猴子在耍猴者的指令下作各種表演。在觀看猴戲時,經常會有人大呼:「阿三!老鷹來了!」上海人都知道,這喊聲是嚇唬猴子的。當時來上海耍猴戲者大多來自山東、河南等地,並大多不會講上海話;而猴子又大多購自雲南、貴州一帶,肯定聽不懂上海話,再講上海城市裡也很少能見到老鷹,那麼「阿三!老鷹來了」到底表達了何種意思呢?原來「阿三」就是「紅頭阿三」,因為印度巡捕的頭是紅的,猴子的屁股也是紅的;「老鷹」不是天上飛的老鷹,而是「老英」——老牌英國人的諧音。「紅頭阿三」是租界的巡捕,他們趾高氣揚,耀武揚威,處處欺侮中國人,而他們又是亡國奴,在英國人面前是奴才,所以上海人喊的「阿三!老鷹來了!」只是借觀猴戲時發泄對印度巡捕的不滿和反抗情緒而已。

㈨ 是印度人非洲人哪裡人

服飾是西亞那邊的,感覺有點像以色列人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指哪裡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寬頻是多少兆 瀏覽:601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錢1斤 瀏覽:243
英國啟蒙運動包括什麼文學 瀏覽:52
英國交通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1
中國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416
英國博士生是什麼簽證 瀏覽:959
伊朗為什麼不改動伊核協議 瀏覽:848
越南辦護照和簽證需要多少人民幣 瀏覽:774
去義大利機票在哪個網站買 瀏覽:42
中國電信的機頂盒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706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瀏覽:145
印尼主要信逢什麼教 瀏覽:503
今天的英國氣候溫度是多少 瀏覽:774
不丹被印度吞並聯合國為什麼不管 瀏覽:427
印度米哪裡批發 瀏覽:785
伊朗海軍到底怎麼樣 瀏覽:557
古代印度還有什麼文明 瀏覽:796
英國和平變革使人類進入什麼時代 瀏覽:773
印度人在美國收入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757
怎麼看伊朗女孩的社交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