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總共有幾個王朝
共經歷了五個王朝。分別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伽色尼王朝、德里蘇丹王朝、莫卧爾王朝。
1、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 (Mauryan Dynasty)(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月護王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帝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
阿育王死後,他的兒子據地獨立,原來在帝國內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在南部宣布獨立。孔雀王朝在恆河流域繼續維持統治約50年。
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該王朝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
2、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年~約540年)是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公元4世紀初,北印度小國林立,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據華氏城建立笈多王朝。沙摩陀羅笈多採取武力征服政策,統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陸並進南下征服奧里薩、德干高原東部。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時期北印度盡入笈多王朝版圖,笈多王朝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佛陀笈多以後(約500年)發生經濟危機。嚈噠托拉馬納和米西拉庫拉卷土重來,吞並笈多王朝大部分領土,嚴重破壞北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促使其瓦解為許多封建小國,北印度再度處於政治分裂局面,笈多王朝滅亡。
笈多王朝是中世紀印度的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時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興起。信仰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廣泛流行。
笈多諸王雖都信奉印度教,但為緩和民族及教派之間的矛盾,採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發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成為印度中世紀前期的宗教和學術文化中心。
笈多時期農業生產有了相當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表現在煉鐵、棉紡織業和造船上。對外貿易比較活躍。另外,在梵文文學、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3、伽色尼王朝(Ghaznavid Dynasty,a1-Ghaznawiyun,962~1186)是由中亞突厥人建立,統治中亞南部、伊朗高原東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伊斯蘭王朝,又稱「哥疾寧王朝」,「伽茲尼王朝」。
極盛時期為中亞帝國,占據著伊朗大部,土庫曼,烏茲別克部分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
中亞薩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隸(專指宮廷近侍奴隸和禁衛軍奴隸)出身的將領阿勒普特勤佔領加茲尼,其子薩布克蒂金建立加茲尼王朝。其因首都在伽色尼(又譯鶴悉那、哥疾寧、加茲尼,今阿富汗東南部的加茲尼)而得名。但名義上仍承認薩曼王朝的宗主權,直至999年。
伽色尼王朝仿效薩曼王朝的各項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各個地方。不過地方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對中央威權構成威脅,同時一些邊遠、偏僻地區由各個藩屬、附屬國、游牧部落頭人等代理統治。
4、德里蘇丹王朝
12世紀時,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52-1206年)從1175年開始不斷入侵印度。1206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
而統治印度的總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將,名叫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
5、莫卧兒帝國
莫卧兒帝國(波斯語: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烏爾都語: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裔巴布爾率軍入侵南亞次大陸建立莫卧兒帝國,帝國在其子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進入全盛時期,這一時期莫卧兒帝國內部實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寬容政策,但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賈汗吉爾時期因叛亂而被拋棄。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莫卧兒帝國空前強大,但由於沙賈汗大興土木和賦稅繁重而發生內部糾紛,1657年沙賈汗被其子奧朗則布推翻。奧朗則布時期的莫卧兒帝國領土達到最龐大的時候,但沙賈汗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莫卧兒帝國衰落。
莫卧兒帝國衰落後,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等殖民帝國在印度爭奪殖民地,最終英國勝利,使莫卧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卧兒王朝滅亡。
2. 印度歷史有哪個帝國強大
印度十六雄國時期(前600年前後)
印度十六雄國(Mahajanapadas)是十六個強盛的王國或共和國,其范圍涵蓋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其 印度十六雄國分布圖
實也有其他較小的國家,散布在這個范圍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國是:迦屍、憍薩羅、鴦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羅、支提、跋蹉、俱盧、般遮羅、摩差耶、修羅色那、阿濕波、阿盤底、犍陀羅和甘菩遮(劍洴沙)。在許多印度邦國之中,位於今比哈爾邦的摩揭陀國逐漸居於優勢地位。印度可信的政治史開始於頻毗娑羅(瓶沙王)統治摩揭陀的時期。往世書和各教派的典籍證明了這位君主的存在,以及他積極的政治活動導致摩揭陀的實力大大增強。頻毗娑羅之子阿闍世(未生怨王)執行擴張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確立了某種盟主地位;他並且支持佛教的發展,使佛教在王舍城舉行第一次結集。大約從前4世紀開始,難陀王朝統治了摩揭陀;這個王朝的建立人摩訶坡德摩·難陀是一個比阿闍世還要強大得多的統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區也服從他的王權。 波斯人與希臘人的入侵(前600年 到 前200年) 公元前6世紀末期,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區。這是有記載的印度雅利安人社會與其它發 印度十六雄國分布圖
達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觸。大流士一世將他的印度屬地建為一個省,並且可能是波斯帝國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個省。在大流士之後侵入印度的是古代歐洲最偉大的征服者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波斯帝國的衰弱導致他可以長驅直入亞洲,其兵鋒所及最遠之處就是印度。亞歷山大對印度西北部地區的侵略在印度文獻中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然而它可能對孔雀王朝的興起起了助推作用。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亞歷山大撤出印度之後不久,被稱為月護王的旃陀羅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難陀王室。旃陀羅笈多建立起印度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式政權孔雀王朝。他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亞洲最強有力的希臘統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孔雀王朝終於在阿育王時期到達顛峰,這位偉大的君主完成了對南方羯陵伽的征服,這樣除了極南端的一些國家以外整個印度都在形式上統一於帝國政權之下了。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廣泛進行傳教活動。但是,孔雀王朝的強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後即告終止。摩揭陀的力量退縮回它本來居有的地區,印度恢復列國時代的那種分裂狀態。
是孔雀王朝。
3. 印度歷史有哪個帝國強大
您好,印度歷史上最強大帝國:莫卧兒王朝。
莫卧兒王朝 (1526~1857) Mughal Dynasty 1526~1858年統治南亞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伊斯蘭教封建王朝。
莫卧兒王朝又名蒙兀兒王朝、莫卧兒帝國。是巴布爾建立的印度朝代。該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但是統治者是有突厥血統的蒙古人,是帖木兒(Timur Lenk)的後裔。
請您參考!
4. 印度王朝順序一覽表及君主印度歷史王朝順序表
說到印度很多人或許會想到什麼呢?其實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的,但是問題不大的,小編想到的就是阿三,恆河水治百病,但是其實這些也都比較片面了,真正的印度也還是有很長的歷史的,今天我們就簡單的來說說印度王朝吧,看看印度這一塊神奇的土地到底有著什麼的過去,感興趣的一定別錯過了。5. 印度曾經有十六雄國時期,這十六雄國分別是哪十六國
首先,十六國之一的犍陀羅雖然定都於呾叉始羅,但國土包括部分的傳統旁遮普地區。傳統的旁遮普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旁遮普邦、喜馬凱爾邦、哈里亞納幫和德里地區。
在其後的漫長歷史中,希臘人、大夏人、大岳人、斯基特人/聖人、巴達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阿富汗人、亞歷山大率領的蒙古人先後從興都庫什口進入印度,佔領旁遮普或更廣闊的印度領土,在印度歷史上寫下了自己的篇章。
所以這個地區是印度通往歐亞大陸的西北門戶,是戰爭頻發的戰場。客觀上,這也導致了各種文化的融合,犍陀羅藝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並傳播到中亞和中國。
6. 印度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為什麼還自稱是大國
印度人確實普遍認為自己是大國。這種民族自豪感,其實和印度教、印度的歷史有很大關系。
印度這塊土地確實是建立超級大國的坯子,
但不是孕育大國的坯子,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美國,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美國的成功,不是那塊土地原生孕育文明的結果,而是英國資本主義在北美大陸實踐的結果。如果把印度的十三億人請走,換上相同數量的中國人、日本人、德國人或者英國人,肯定會成為超級大國。為什麼印度人不行?因為印度的歷史文化並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而且歷史文化慣性太大,在現在的印度建國之前,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概念,是一個純粹的文化范疇,歷史上印度人沒有統一的想法,因為他們從來就不是一個整體
7. 印度最統一,領土最大的時候是不是大英帝國時期
歷史上,印度在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貴霜帝國、笈多王朝、戒日王朝、莫卧兒王朝時都有鼎盛的帝 王統治。
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一個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月護王)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這位月護王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在位後期又擊退了當時亞洲最強有力的希臘皇帝塞琉古一世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孔雀王朝是第一個統一印度的政權。孔雀王朝最鼎盛時除印度半島南端以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都並入了帝國版圖。
8. 印度是怎麼分裂為印巴和孟加拉三國
印度的最後一個王朝莫卧兒王朝戰敗後,三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被英屬東印度公司所統治。1947年6月3日英國的蒙巴頓勛爵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獨立,1971年印度通過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東巴基斯坦獨立,即為現在的孟加拉國。
1、從統一到分裂
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時,巴基斯坦的領土由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組成。東巴與西巴相距兩千多公里,中間還隔著一個印度,而且兩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也不盡相同。
雖然東巴的面積比西巴小得多,可人口卻比西巴多。由於中央政府的大權長期控制在西巴人手中,東巴人憤憤不平,東巴與西巴之間的隔閡日漸加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舉行首次全國大選。以拉赫曼為首的人民聯盟主張東西巴完全平等,得到大多數東巴人的擁護。仰仗東巴人口上的優勢,人民聯盟在選舉中獲得了國民議會的多數席位,成為議會第一大黨。面對大選結果,東巴人欣喜若狂,西巴人則憂心忡忡。拉赫曼與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商討東巴自治問題,以期改變東巴長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對待。可是雙方分歧太大,會談最終破裂。
第二年的3月初,東巴各地掀起罷工和示威的浪潮,紛紛要求實行東巴自治,局勢一片混亂。3月25日,駐守吉大港的軍隊嘩變,佔領了全城。3月26日,人民聯盟宣布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為了阻止分裂,葉海亞總統急忙宣布取締人民聯盟,並且派遣大批軍隊開赴東巴,鎮壓人民聯盟的獨立運動。一時間,東巴火光沖天,槍聲震耳,拉赫曼和其他獨立運動領導人紛紛被捕。從此,東巴基斯坦的民族自治運動變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經過幾個月的戰斗,西巴軍隊雖然控制了東巴的局勢,但造成一百萬孟加拉人喪生,一千萬孟加拉難民逃往印度。
印度與巴基斯坦為了爭奪克什米爾的領土主權,已經在1947年、1965年兩次刀兵相見。現在削弱和分裂巴基斯坦的機會來了,印度哪肯放過。就在此時,印度與蘇聯簽訂了合作友好條約,得到了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更助長了印度對巴基斯坦大動干戈的決心。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布全力支持孟加拉獨立,好讓「不斷逃亡印度的難民重返家園」。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策劃,11月21日,印度軍隊向東巴發動了海陸空全方位的攻擊,一輛輛印軍坦克越過國界,旋風般殺向巴軍陣地;一架架印軍戰機騰空而起,呼嘯著撲向預定目標。印度陸軍迅速向前推進,直逼東巴首府達卡。12月3日,印軍又越過克什米爾軍事分界線,猛攻西巴,試圖牽制巴軍主力,不讓他們騰出手來支援東巴戰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了。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立刻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全力抗擊印軍的入侵。
印巴兩軍出動戰機你轟我炸,並發生了激烈的空戰。12月8日,印度的兩架蘇-7戰斗轟炸機企圖偷襲西巴的空軍基地,不料,被高度戒備的巴軍發現了。隨著三顆信號彈騰空升起,兩架中國製造的殲-6戰斗機沖入天空朝敵機撲去。駕駛殲-6的哈斯米中校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巴軍飛行員,當飛機爬升到兩千米的高空時,根據地面通報的情況,他立刻在機頭左方發現了敵機。哈斯米隨即來了個大坡度轉彎,繞到敵機後方,占據了有利的攻擊位置。印軍飛行員猛地發現自己被殲-6盯上了,慌亂之下,企圖加速甩掉殲-6。哈斯米十分沉著,死死咬住蘇-7,隨後按下導彈發射按鈕,一枚響尾蛇導彈直沖敵機而去,蘇-7躲閃不及,頓時凌空炸得四分五裂。另一架蘇-7見勢不妙,剛想掉頭逃走,這時另一架殲-6趕到,做了幾個漂亮的空中動作,迅速把敵機鎖定在射擊光環中。炮彈像雨點一樣射向敵機,第二架蘇-7戰斗轟炸機應聲落地。
雖然巴空軍的表現十分出色,但是巴陸軍卻不爭氣,在印軍的猛攻下,接連敗下陣來。葉海亞總統心煩意亂,趕緊派外交部長布托前往聯合國,要求安理會制止印度對巴基斯坦的侵略。12月7日,聯合國大會以一百零四票的壓倒優勢通過了要求印巴雙方停火和撤軍的決議。可是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拒不執行聯合國的決議,宣布印度將「打到孟加拉國獲得解放為止」。
孤軍奮戰的東巴守軍雖然從戰爭一開始就在數量上和武器上處於劣勢,但是他們頑強地抵抗著。印軍速戰速決的意圖受到了挫折後,立刻使出了撒手鐧,出動無數飛機,在達卡周圍空投了大批傘兵,使東巴守軍首尾不能相顧,順利完成了對達卡的合圍。與此同時,印度的海軍和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卡斷了東巴與西巴的任何聯系。
決戰在即,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十分清楚,失敗是不可避免了,他授權東巴指揮官尼亞茲中將「有權最後決定是否向印軍投降」。12月16日,印軍向達卡發起總攻。尼亞茲見大勢已去,決定無條件投降。他在達卡的賽馬場向印軍遞交了投降書,然後交出了軍旗和手槍。印軍攻佔達卡的消息傳來,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欣喜若狂,她趕到新德里的議會大廳,激動地宣布:「現在達卡已是一個自由國家的自由首都了。」12月17日,印度在西線宣布停火。葉海亞總統無可奈何,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議。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巴基斯坦的失敗而告終。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得到釋放的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