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多少黨派

印度多少黨派

發布時間:2024-02-01 05:38:17

⑴ 印度有哪些政黨

主要政黨有: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國大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再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2)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現為最大在野黨。現任主席為尼汀·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普拉卡什·卡拉特(Prakash Karat)。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巴爾丹(A. B. Bardan)。

⑤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⑵ 印度有黨派之爭嗎,中國可以從中得到什麼

印度確實有黨派之爭,但是印度是民主社會,如果哪個黨出賣國家利益,肯定會失去政權,所以你可以看到無論印度是哪個黨統治,他們對外是一致的,保衛自己國家領土和國家利益(當然難免私人利益,但印度官員與中國不同,他們的高官是不敢隨便貪污受賄,越是高層越清廉,因為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你,印度媒體是獨立機構,不受政府和黨派的約束,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料都敢報,針針見血。中國呢,大家都明白,官越大,房子越大,錢卻多,子女移民的越多)。
中國對爭議領土的態度一般是口頭抗議,什麼「自古以來,某地方是中國的」,而印度、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在乎誰占就是誰的地方,原來中國一直聲明錫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印度實際佔領,並移民。中國於2005承認「錫金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邦」。俄羅斯占日本的島嶼,韓國占竹島/獨島,靠的不是軟綿綿的口頭抗議,而是實際行動,而中國政府呢,最後一般都把爭議領土送給對方,至少是默認,比如藏南地區(世界多數國家也承認是印度的邦,印度對其實際控制和管理,那裡的老百姓從來不知道中國對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⑶ 印度有多少政黨

印度1991年第十次大選後,有 7個全國性政黨,即:國大黨(I.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泰米納杜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黨(1920年成立)、阿薩姆邦的阿薩姆人民聯盟等。

⑷ 印度沒有總統么政黨制度呢有哪些資本主義國家制度

對世界各國政體形式進行歸納,有以下兩種政體。
君主專制政體:君主政體、二元君主立憲制政體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君主立憲政體
共和政體:總統制、議會制、委員會制
1 、二元君主立憲制,簡稱二元君主制
在歷史上,採取這種制度的典型國家是1871—1919年的德意志帝國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這種制度下,君主的權力雖然受到憲法和議會的限制,但是國家的權力中心仍然是君主。
2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簡稱議會君主制。
英國最早實行議會君主制,後來逐漸傳播到歐洲大陸。到19世紀末,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挪威、丹麥等國家先後採用這種制度。二戰後,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實行這種政體。
跟二元君主制不同,議會君主制具有以下特徵:第一,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第二,君主的權力受到限制,其職責大多是禮儀性的,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第三,作為政府或政府核心的內閣不僅由議會產生,而且對議會負責。
3 、議會共和制
議會君主制的君主是世襲的,議會共和制的總統則有選舉產生。在現代,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義大利、芬蘭、奧地利、希臘等國實行議會共和制。
一般來說,總統產生的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第二,由議會間接選舉產生;第三,由議會和各州議會選出的代表共同選舉產生;第四,由專門的總統選舉團選舉產生。
與議會君主制類似,議會共和制的內閣必須和議會保持某種協調關系。當議會對內閣表示不信任時,或者內閣辭職,或者解散議會。
4 、總統制
總統制是區別於議會制的另一種政體。在議會制下,議會是立法機關,內閣執行議會的立法。在總統制下,以總統為首行政機關獨立於立法機關之外,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互相分離。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總統制的國家。法國自從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國後,實行的則是半總統制半議會制的國家。
5 、委員會制
與總統制、議會制下最高權力掌握在個人手裡的情況不同,委員會制是由一個合議機構執掌最高行政權的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後一度實行這種制度,現在,瑞士是唯一長期實行委員會制的國家。
6.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和制政體,在形式上由蘇維埃制、大國民議會制、代表團制、人民代表大會制等許多具體表現。它們都是按民主集中原則組成,人民代表機關都在國家政權組織體系中占最高地位,其它機關由代表機關產生,對代表機關負責。

⑸ 印度有哪些主要政黨

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就是人民黨和國大黨。一般也是這兩個交替執罩盯芹政。
另外也有一些只在某些地區保持有長期影響力的政黨:
僅次於上述兩大黨的第三大黨是長期在南部泰米爾則鏈人佔主導的泰米爾納德邦執政的德拉維物畢達進步聯盟。
第四和第五則是主要在西孟加拉邦活動和執政的草根國大黨和印共(馬)。

⑹ 印度的政黨有哪些

主要政黨有國大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

1、印度人民黨

印人黨全稱印度人民黨(BharatiyaJanata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2004年敗給國大黨,2014重新奪回政權,並於2015年黨員已經破億,成為世界第一大黨。

印度人民黨的根源可溯及印度人民同盟〔BJS〕,一個1951年由慕克吉創立,當時是印度教准軍事團體「國民志願部隊」〔RSS〕的政治派別,鼓吹要依據印度教文化重建印度,並且呼籲組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

1977年,在瓦傑帕伊領導下,結合其他3個政黨組成人民黨,並掌握政權。但因黨派之爭與內部不和,政府於1979年7月垮台。在1980年重建並正式成立。

他們主要遵循印度教價值觀與整體人文主義,以印度教作為思想武器。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是遵循這一指導。在經濟方面實行較現實的政策,如經濟自由化政策和實行實用主義。教育上貫徹宗教主義。

2、印度國民大會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國大黨或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為印度現存歷史最長的政治組織,也是印度主要政黨之一。

1918年發生分裂為英迪拉派與社會主義派,英迪拉派脫離該黨,建立印度全國自由聯盟,1981年10月,印度選舉委員會承認國大黨(甘地派)為真正的國大黨。目前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

19世紀中葉,印度逐漸出現近代工業。英國當局對其採取扼殺策,實行殘酷的壓迫與掠奪,導致印度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民族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漲。為防止革命爆發,英國鎮壓工農運動,竭力說服印度上層社會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立一個改良主義的政黨。

經過積極活動,成立改良主義政黨一事進展十分順利。1885年12月2日,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成立大會在孟買舉行,國大黨正式成立。

(6)印度多少黨派擴展閱讀

在印度大選期間,一組極簡主義的-通常是手工繪制的-標志和候選人的名字一起出現在電子投票機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選舉。這些符號幫助數十個參政黨彼此區別開來,同時也使選民更容易在一個人口約四分之一是文盲的國家做出選擇。

盡管政黨符號代表價值觀或意識形態是很常見的,但印度的制度在一個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政黨必須從選舉官員控制的預先存在的名單中選擇,而不是自己設計徽標。

2019年3月11日,在印度新德里,一位穿著印地安國民大會(Inc)黨標志的服裝出席者

印度選舉委員會(ECI)目前擁有數千個符號庫。這些圖片代表了印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堆輪胎和一部留聲機,到一輛自動人力車,甚至一名板球運動員。

締約方必須按偏好順序選擇三個符號,然後由ECI分配一個符號。一旦一個圖像被「預留」,它就不能被其他任何一方使用,讓新進入者從「可選擇」符號列表中挑選。

⑺ 印度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印度的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體: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
印度的立法權歸議會所有。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稱為聯邦院,下院稱為人民院。
聯邦院議員不超過250人,其中,議長由共和國副總統擔任,有12人由總統指定,其他由各邦議會選舉產生。聯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選1\3的議員。
人民院有議員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選民直接選舉,13人由中央直轄區選出,有2人由總統指定。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議員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機構由總統、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總統由上下兩院和各邦議會的選舉團選出。總統名義上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但沒有實權。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掌握實權。總理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總統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印度國大黨。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曾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
(2)印度人民黨 (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再次贏得人民院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該黨成員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
(5)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

⑻ 印度是什麼政體,有首相主席嗎

印度的國家政體為聯邦共和制。憲法稱印度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

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政治結構

政治結構

印度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的、政教分離的民主共和國印度聯邦 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政府體制 基於全體成年人均有選舉權的議會民主立法機關 國會,由總統及兩院組成,兩院分別是聯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機關 由總統、副總統及由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組成司法機關 獨立於行政機關。

政治體制

印度是一個聯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教分離的、具有議會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政體是由憲法的條文所規定的。該憲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憲會議正式通過,並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總統是法定的聯邦行政首長。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一個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憲法規定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總統則行使其職權,按照提供的建議採取行動。部長會議集體向人民院負責。在各邦,作為總統代表的總督是行政首長,但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領導邦部長會議的首席部長。邦的部長會議集體向該邦民選的立法會議負責。憲法規定了國會和邦的立法機構之間如何分享立法權,而其餘的權力則歸屬於國會。修訂憲法的權力也屬於國會。聯邦的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部長會議組成,部長會議在總理的領導下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

總統

總統由一個選舉團的成員選出,選舉團包括選出的國會兩院議員和各邦立法會議成員,他們的選票有適當的加權。總統的任期為5年。除了其他權力而外,當總統認為整個國家或者領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於戰爭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裝叛亂而受到威脅時, 可以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當某個邦的憲政體制受到破壞時,總統可以將該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職責收歸他本人行使。

總理

部長會議的組成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獨立任命的或非獨立任命的)和副部長。總理將部長會議有關管理聯邦事務的所有決定和立法建議傳達給總統。一般情況下,每個部都有一位官員被指定為印度政府的秘書,就政策問題和一般管理事項向部長提出建議。內閣秘書處對於最高層的決策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並在總理的指導下運作。聯邦的立法機關稱為國會,由總統、聯邦院和人民院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國會的兩院通過。但是,對於有關經費的法案,則人民院的意願總是佔主導地位。

國會

聯邦院

聯邦院由245位議員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轄區,12位由總統任命。聯邦院的選舉是間接選舉,議員由各邦的立法會議選出的議員來進行選舉。聯邦院不能被解散,每兩年有三分之一的議員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體制與聯邦政府的體制非常接近。全國有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

中央直轄區由總統通過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員來進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轄區都是由中央政府通過一位由印度總統指定的行政官員來管理。根據國會的一項憲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轄區現在稱為德里首都特區。

政黨

政黨分為全國性政黨和邦政黨。如果一個政黨在4個以上的邦得到認可,它就被視作一個全國性的黨。

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人民黨、印度共產黨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是國內主要的全國性政黨。主要的邦政黨則有:安得拉邦的 泰盧固國黨、阿薩姆邦的阿薩姆群眾黨、比哈爾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陳線、果阿邦的馬哈拉施特拉果阿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國家會議、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聯盟、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濕婆軍黨、旁遮普邦的阿格立黨、泰米爾納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納特卡則伽馬和德拉威穆納特卡則伽馬、北方邦的群眾社會黨和社會主義黨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團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關系

根據憲法,國會有權為印度的全部領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訂法律。 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邦的法律。可以制訂立法的事項在憲法的第7個一覽表中規定。對於出現在第一清單(稱為「聯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國會有權立法。這個清單的范圍包括國防、外交、貨幣、所得稅、消費稅、鐵路、船運、郵政及電報等。

對於出現在第二清單(稱為「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法律。這些事項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農業、博彩業、娛樂和財產的捐稅、銷售稅及貨物入市稅等。對於出現在憲法第三清單(稱為「共同清單」)中的事項,國會和邦立法機構都有權立法。這個清單包括的項目如:電力、報紙、刑法、結婚和離婚、印花稅、工會及物價控制等。

印度的競爭優勢

當許多經濟制度企圖改革時往往就會有資金和專家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將是國家要達到目標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許多領域尋求投資者,稍後將予以詳述。對於潛在的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而印度則可以提供許多這樣的優勢,包括:

按購買力類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系之一。

英語是它的商業語言。

巨大而快速增長的消費品市場,3億人口構成品牌消費品市場。

大規模多元化的基礎設施遍及全國。

強大而成熟的私有經濟佔75%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

巨大的製造能力可適應製造業的所有領域。

完善的研究開發基礎設施及技術和市場基礎。

豐富的自然資源、豐富的礦藏及充分自給的農業。

發達的銀行系統,超過6.3萬家支行的商業銀行網路,它們由一些國家級和邦級的金融機構支持。充滿活力的國外投資者(FII)的資本市場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過20億美元。佔有價格優勢訓練有素的人力和專業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師、管理人員、會計師、律師等。良好的外資投資環境,保證了諸如出入、投資、選址、工藝選擇、進出口等的自由。流動資金的可兌換,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可兌換。充分平衡的歲入激勵機制。穩定的民主環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級法院的獨立司法系統,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場

吸引外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國內市場的規模和它的發展潛力。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電子媒體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長的國內外旅遊,這些標志性的社會變化正在改變著消費性質和構成,其增長偏重於品牌、質量、性能和方便。

廣大並正在成長的印度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工薪者、專業人員、經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隨著出現興旺的消費金融業務,這些導致於不斷增大有著銀行存款的消費者群體。90年代耐用消費品如洗衣機、冰箱、彩電有了顯著增長。私人消費如旅館、餐廳服務以及傢俱、家裝等家用產品,耐用消費品和個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穩步增長,使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電產品及快速換代消費品(FMCG)市場之一。印度同時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費品市場之一,如服裝、鞋襪、洗滌劑、烹調油等。在過去幾年大多數製造業產品市場也呈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農村地區,70%的印度人居住在這里,近年來也體現了高速的市場增長, 這是由於農業增長,收入重分配及音視媒體的興起。在最近幾年農村所佔的耐用消費品的市場份額也在穩步增長。印度的農村消費者不限於對基本商品的需求,他們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消費檔次,首先是惠顧那些大件家用電器,私用車輛也顯示著上升的轉折。印度有一個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估計有超過百萬人的市場經紀人、批發商、倉儲運輸商及零售商,他們從事各種消費品的流通。商家利用這個網路在大約3800個城鎮和50多萬個鄉村中經營。在城市地區有相當規模的配貨渠道,從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這些是本地供應網路的一部分,聯繫到印度幾乎所有的鄉村。

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得到幾乎同樣廣泛的銀行網路的支持。在印度消費的理財方式是消費品市場可接受的模式。參與租賃和借貸購物活動的非銀行的金融公司刺激著消費品的銷售。近年來信用卡市場也體現了巨大的增長。世界著名的信用卡公司產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國萬國寶通銀行,在印度到處通用,這些信用卡是通過幾家國內銀行提供的。

夠不夠就只是知道這么點了,也比較全面。

閱讀全文

與印度多少黨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白寇哪裡買 瀏覽:601
泰國物流到中國唐山多久 瀏覽:524
中國翼龍2有多少架 瀏覽:974
義大利飛地在哪裡 瀏覽:625
伊朗都上什麼樣的網 瀏覽:539
印度動物文化怎麼樣 瀏覽:124
越南來吳川怎麼弄身份證 瀏覽:989
哪些球隊適合中國人 瀏覽:230
越南東興酒店多少錢一晚 瀏覽:989
義大利最近傳染什麼病菌 瀏覽:559
印度燜鍋是什麼 瀏覽:545
浙江飛印尼機票多少錢 瀏覽:550
中國的2017gdp是多少 瀏覽:129
英國簽證一般多少次 瀏覽:654
1千萬越南盾合成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82
印尼盾能買到什麼東西 瀏覽:327
印度大g多少錢一輛 瀏覽:878
中國美術學院宿舍如何上教務網 瀏覽:419
中國銀行起訴多久會執行 瀏覽:13
英國領事館簽證要什麼證件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