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為什麼不加入東Ǜ
印度不加入東盟是因為印度是南亞國家,並不是東南亞國家。東盟螞首山全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宗旨和目標是本著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促進本地區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為建立一個繁榮、和平的東南亞國家共同體奠定基礎,以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印度與東盟是對話夥伴關系,東盟國芹拆家每年與對話夥伴(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歐盟)舉行對話會議。
(1)印度合作精神是什麼擴展閱讀
東盟的成員國: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總面積約449萬平方公里,人口6.54億。
東盟的目標:
東盟成立之初只是個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系的聯盟,其活動僅限於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強調聯盟各國協調一致的《巴厘宣言》。
此後,聯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並採取了悶中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
⑵ 印度這次不得了!幫了中國一個大忙,網友直呼:乾的漂亮。怎麼回事呢
據我了解是由於美國開始在世界上打貿易戰,使國際貿易市場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當美國要求印度增加對華商品關稅,減輕對美國商品關稅後,印度不僅一反常態拒絕了美國的這一要求,還宣布下調了中國等五個亞洲國家的進口關稅。甚至還直接提高了美國的進口關稅,而印度的這一做法,讓我國商品更好的進入印度,
隨著美國的不斷發展,其的野心也是逐漸增加,近年來更是和很多亞洲國家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就比如越南,就是在近幾年來十分親美的一個國家,美國也是對其進行了不少的軍事援助。此前更是以1美元的象徵意義,將本國的一艘退役軍艦售賣給了越南,以此提高越南與美國的交際關系。
而說到與美國走得比較近的亞洲國家,就不得不提及印度,此前印度想要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時,莫迪還曾向特朗普拋出了價值幾十億的軍火大單,以此表示本國的誠心,而美國也是如期所願的在聯合國會議中表示出了對印度的支持。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印度是幫了中國,減少了中國與印度之間貿易關稅,但同時,中國也將會加大對印度的貿易往來,到時印度本國也將會在此基礎上獲得巨大的利潤,只能說是互利互助罷了。
⑶ 第一次萬隆會議的精神和意義。
會議精神被概括為「團結、友誼、合作」。
歷史意義
萬隆會議的成功召開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結晶。會上共同倡導了處理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形成了以「團結、友誼、合作、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等為核心的萬隆精神,為亞非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提供了指導原則;
為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和國際爭端指明了有效路徑,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並遵循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基本准則。
萬隆會議有力推動了亞非國家的聯合自強,鼓舞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開啟了南南合作與不結盟運動的序幕,推動了國際秩序的深刻演變。
國際關系風雲變幻,從獨立自主、反帝反殖,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亞非地區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萬隆精神也歷經一個甲子,正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萬隆會議
當時成立五年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了本次會議,代表團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率領。代表團搭乘的飛機被炸彈炸毀,代表團3人遇難,周恩來由於臨時改變行程而倖免於難。
會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又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為了化解各國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在會議中,伊拉克的法迪爾·賈馬利稱共產主義是「新式殖民主義」,還有錫蘭總理科特拉瓦拉也聲稱,亞非人民當前的任務不是反對殖民主義、爭取獨立,而是同美國聯合起來,反對共產主義。對此,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
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他還強調會議應該求同存異,並呼籲亞非各國撇開分歧,加強團結,為會議成功而努力。周恩來的講話獲得了比利時外交大臣斯巴克等多數國家代表的贊同。
在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秉持「求同存異」的方針,從而減輕了其他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疑慮,對會議的成功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此外,會議期間,周恩來還同日本代表團團長高碕達之助(日本經濟審議廳長官)舉行兩次秘密會談(第三次因美國反對而未舉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日本的首次正式接觸。萬隆會議結束後,中方代表廖承志與日方代表高碕達之助經過多次談判,促成中日兩國在1962年簽署《中日貿易綜合協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萬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