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的軍事實力與印度相比,誰更勝一籌有何依據
論越南和印度的軍事實力,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印度在武器裝備方面完勝越南,越南在戰斗意志方面稍強於印軍。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越南是東南亞地區僅次於印尼的第二大國,但越南的整體實力和印度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越南面積僅有32萬平方公里,大城市也就只有胡志明市、河內市、海防等極少部分發達城市,如果印度把全部的150枚核彈頭都發射出去的話,越南還能招架得住嗎?他沒有俄羅斯那樣廣闊的戰略縱深,尤其是他的「小蠻腰」地形,東西跨度僅為50公里,還沒有北京長安街的長度長,受核導彈打擊的影響非常大。
所以,越南的綜合軍事實力與印度軍隊相比,當然是印軍更勝一籌,越軍幾乎沒有任何勝算。
2. 當年中印戰爭印度為什麼輸給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現代史中經歷了很多次戰爭,諸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戰爭在那個年代一直持續不斷。中國的軍隊在戰爭的勝利和失敗中得到洗禮,從指揮到單兵戰鬥力都是最好的。反觀印度軍隊,沒經歷過真正血與火的考驗,和解放軍比,戰鬥力和經驗都很差。印度軍隊里只有錫克族等少數民族的士兵有點戰斗意志,其他民族的士兵就是一盤散沙。
3. 中印戰爭時印度損失到底多大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4. 印度眼中的解放軍到底有多恐怖
不是恐怖而且敬畏,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的親身經歷讓他對中國陸軍產生敬畏的心理。
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有記者訪問前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他說:「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以前被譽為遠東之王,但在朝鮮戰爭中為他的軍事生涯抹上了帶有濃重墨跡的一筆,被撤換遠東司令。
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由於朝鮮戰爭帶來的尷尬結果,急需要在軍事領域方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展美國在中亞戰略位置上的'主導'地位。因此在蘇聯援助第3天,由英美等北約成員國組成'亞洲軍事發展態勢委員會'。決定對印度援助18個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裝備。其中一些裝備是來自英國2戰期間剩餘軍事物資。
由於美蘇聯合支持,並且蘇聯軍事顧問專家親自進行整訓印度武裝部隊。這些使得當時的印度首腦尼赫魯,產生了'超級亞洲人'的可怕思想。趁我國持續了3年的西藏農奴主叛亂剛剛平息,4月新疆又發生了邊境暴亂。此時中蘇關系實際上已經破裂,中美由於在台灣和越南問題而繼續嚴重對立。因此,尼赫魯在當年撕毀了與中國簽署的'和平邊境互不侵犯條約'。以3個'王牌'主力旅為先遣,越過 '麥克馬洪線',在西藏、青海地區對中國實施武裝入侵。
而中國軍隊在初期,僅有少量邊防軍駐扎在這里。總兵力約2-3個連人數不足500人。而印度先期抵達的第1旅,則是擁有6000人的主力旅。中國開始逐步失去很多哨所(不過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是中國人自己主動放棄的)。
北京政府當時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印度人在'歐美+蘇聯武器援助'的趨勢下極度自大,'中國人不敢還手' 一直是戰前尼赫魯的口頭禪。
因此,中國偉人毛澤東,果斷命令中國軍隊對印度進行'教訓型'打擊。隨即,中國軍隊開始了速度驚人的戰爭部署。短短12天中國軍隊就集結了1個軍(陸軍第18軍,約3萬人)。並且引導印度軍隊3個旅進入中國軍隊預設的伏擊陣地。快速的消滅了其中1個旅的大部。其餘印度部隊開始向後撤退。而中國軍隊1支快速分隊,翻越了根本不可能翻越的大雪山(作戰時間巧妙的控制在戰場上主要河流洪水期之後與12月大雪封山之前),在氣候極其嚴寒的冰河河谷內,攔擊了印度軍隊的退路。
在此時,印度軍隊依然陷入中國軍隊合圍之中。面對如此局面,其指揮官竟然沒有在中國快速分隊截擊自己的身後部時,給予馬上的打擊。而是錯誤地認為,可以依靠全新的蘇美裝備的極大優勢火力,進行反突擊反包圍。印度軍隊一名少校軍官,在對其國內家人電報稱:我們只要依靠先進的武器,完全可以擊敗全部中國軍隊。
但是,當時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
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
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奇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公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中印雙方的傷亡比例為1:6。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5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美國美聯社新聞紀錄局曾經拍攝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關於美國派駐印度戰地記者拍攝的一些中印局部戰爭的資料影片。雖然,當時美蘇處於冷戰期間。但是,作為同為印度後台的兩大軍事強國的美蘇,此次也是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以及資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戰爭,可以說等於處於中國1:3的絕對劣勢局面。表面上中國打贏的是印度。但是,事實實質是打贏印度就等於中國一同擊敗美蘇當時的兩大軍事世界強國。
美國遠東情報軍事中心原派駐官員霍華德本傑明是這樣評述那場戰爭的:"那是一場印度最為愚蠢的戰爭。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前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十分尷尬的"中美韓戰"結果,急需要軍事領域裡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這次戰爭,中共等於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同時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的聯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說:中共同時在當時擊敗了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軍事行動。
5. 印度拉多少同夥抗衡中國
印度拉16同夥抗衡中國,這國罕見不給面兒太意外。
挑事!印度即將在靠近南海的地區,主導一場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海上軍演,其主旨還是為了應對「中國威脅」。
令人意外的是,以往米蘭軍演的「忠實擁躉」菲律賓,這次卻一點也沒給印度的面子。
不同尋常的站隊
印度創立的「米蘭」系列軍演,自1995年起首次舉辦,兩年一度,2005年和2011年的兩次軍演曾中斷過。
這個系列軍演,是以為印度東道主的為數不多的軍事演習。創建初期,只有四個國家參與,主旨是討論印度洋區域共同關注的議題,並與各國海軍建立深入合作關系。
隨著時間推移,參與該軍演的國家越來越多,主旨也變成了「應對中國威脅」。
印度《經濟時報》26日稱,「米蘭-2018」軍演將於3月6日起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海域舉行,為期8天。除印度外,參與此次海上軍演的國家還包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緬甸、紐西蘭、阿曼、越南、泰國、坦尚尼亞、斯里蘭卡、新加坡、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肯亞及柬埔寨等至少16國。
上述受邀國家中,印度洋「域外國家」越來越多。
眾所周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分界線之一是馬六甲海峽。因此這個主旨「建立印度洋區域海軍合作」的軍演,有超過1/3的國家不屬於或勉強屬於印度洋沿岸國家。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越界,更是越洋了。
其實,在曖昧的行動中,他們的心理活動表露無遺。
首先,莫迪要證明自己的存在,維護在印度洋的「老大」形象。為此,印度積極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搞破壞行動,甚至威脅周邊國家不要和中國走近。
而與此同時,印度又太需要中國了,不想真正撕破臉皮,因此也有了上述印度高層互相矛盾的表態。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表示,盡管去年經歷過洞朗事件,但中印政治高層交往渠道暢通,經貿關系表現強勁,印度發展同樣需要和平的周邊環境,中印不會陷入西方所說的冷戰。印度如果把自己綁在某個域外大國的反華戰車上,受損的將是印度的根本利益。
莫迪政府十分清楚這層內容,因而所謂的「存在感」,不過就是一筆事關生存的買賣,與一場事關臉面的表演罷了。
6. 為什麼說印度軍隊不堪一擊
大家需要正視這么一個問題。印度軍隊,尤其是在中印邊境上的山地部隊的實力並非如此不堪。在軍事武裝上,好久之前印度陸軍就開始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在山地打擊部隊的培養和發展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花重金從美國采購了多種軍事設備。同時,對本土裝備的研發與升級,就像拉莫斯巡航導彈這一類的裝備,印度也花費巨大資金進行建設。
至於兵力實力問題上,印度軍隊並不如我們認為的那樣不堪一擊,而且,一部分軍人,例如旁遮普、海德拉巴等地方的兵員,戰鬥力上表現的極為優異,戰斗意志也頗令人欣慰。
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我國軍隊所面對的,並非是像媒體呈現的那樣,是一支群龍無首的軍隊。與我們想當然的不同,印軍實際上是一支有著專業與技能,素質良好的精銳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