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明朝的印度怎麼叫

明朝的印度怎麼叫

發布時間:2024-02-07 07:11:08

『壹』 世界上的地名在明朝時叫什麼

亞細亞——亞洲

琉球國——琉球群島(日本國沖繩縣)

亞尼俺峽——白令海峽

韃靼——蒙古、內蒙古地區

韃而靼——中國西北、中亞、西伯利亞地區

回回——回教(伊斯蘭教)世界之統稱

亞瑪作溺——亞馬孫、亞馬遜(即女兒國,亞洲西部古國,今南美洲亞馬遜河同,初歐洲殖民者涉亞馬遜雨林,遭遇強悍的土著女兵,甚懼之,故以此名之。)

印弟亞、天竺五印度、身毒——印度

安日河、安義河——恆河

榜葛剌——孟加拉

則意蘭、錫蘭——斯里蘭卡

馬兒地襪、北溜、溜山國——馬爾地夫群島

滿剌加——馬六甲,馬來亞

蘇門答剌——蘇門答臘

渤泥島、婆羅洲——加里曼丹島

呂宋、小呂宋——菲律賓呂宋島

『貳』 中國古代把古印度叫成什麼

秦漢時稱「身毒」。
唐宋時稱「天竺」。
明清時稱「印度」,直至今天。
其實「身毒」和「天竺」都是「印度」的諧音。
對印度人來說,恐怕除了「身毒」不好聽外,其他的隨便中國人怎麼稱呼。

『叄』 印度在古代叫什麼

印度古代叫身毒(依照古語發音接近"sindo"或"shindo"),直至今日在中國南方一些方言(例如閩南語)仍保留了這種發音。這是華夏文明古代對印度地區的稱呼之一,見於《史記·大宛傳》。

唐初將印度統稱為「天竺」,天的讀音是唐古音"xien",和「身(sin)」音相似。此外還有「賢豆」的稱呼。始見於《史記》,為中國對印度的最早譯名,原文為梵語Sindhu,古波斯語訛為Hindhu,古希臘語更轉為Ins。

其後中國古文獻中亦作申毒﹑辛頭﹑信度﹑身度﹑天竺﹑賢豆﹑印度等,皆同音異譯。

印度的相關歷史簡介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 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南亞國家)

『肆』 古代把印度稱為什麼

古代把印度稱為天竺。在中國歷史上,對天竺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天竺是唐朝時期大國,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去西天取經(即西天取經)此地為西天。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

『伍』 古時候的朝鮮,日本,印度叫什麼

秦朝時稱呼日本為東瀛,好像是因為當時已知傳說海上三座神山,瀛州、蓬萊、方丈,而日本島在中國的東面所以這么叫。扶桑也差不多也是東面的意思。
需要說明的是東瀛和扶桑都不是正式的官方稱呼。

從秦漢到南北朝官方一般稱日本為「倭」,可以見於文獻的有《山海經》、《論衡》等,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

至唐代,中國始稱「倭」為「日本」。在《舊唐書東夷傳》中,「倭」與「日本」分列並敘,《新唐書東夷傳》則單敘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並對改「倭」為「日本」作了如下的說明: 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或雲日本乃小國,為倭所並,故冒其號。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朝鮮比較復雜,漢朝時候是完全屬於中國的,三國時候脫離出來,南部主要稱為辰國。
公元4世紀,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後來新羅聯合唐朝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統一了。所以唐朝時候稱為新羅,到九世紀又再次分裂成這三個國家,當時都是分別稱呼的。

宋朝的時候高麗再次統一,稱高麗
明朝初年朝鮮王朝建立,稱為朝鮮,一直到現在

印度在漢朝被稱為身毒,唐宋時候叫天竺

『陸』 古代中國人怎麼稱呼印度

印度 在中國古代被稱為:身毒、賢豆、天竺、印度

1、身毒。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
2、賢豆(xiándòu)
古印度的別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3、天竺。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首創根據In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臘India(國名),Ins(河名),新稱印度,印特伽,譯曰月。Sindhu->Hin->身毒、天竺。Hin->In->印度。總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來自Sindhu。
4、印度。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

『柒』 中國古代對它國的稱號

伊朗——大食,波斯,安息
韓國——新羅
印度—— 天竺
朝鮮——高麗,高句麗
日本——東瀛,扶桑,倭
印度——身毒,天竺,忻都(元朝時)
俄羅斯——羅剎,西伯利亞
羅馬——大秦
鹹海、裏海之間——奄蔡
鹹海以東——康居,烏孫,月氏,碎葉
蒙古——匈奴,突厥,回紇,韃靼,瓦剌
越南——占城
泰國——暹羅,暹國
柬埔寨——五個
印尼——三佛齊,爪哇
阿拉伯半島——天方
菲律賓——蘇祿
歐洲——大西洋國

『捌』 中國在古代是如何稱呼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與哪些海上貿易

一、中國古代對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稱呼:

一)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二)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泰國」泰語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三)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四)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後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

五)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於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

六)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七)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八)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於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

後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恆河流域,漸漸的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九)孟加拉國:Bengal

曾用名:East Bengal 東孟加拉 / East Pakistan 東巴基斯坦

來源:本是印度的一部分。Bengal 是印度最大的民族之一,聚居在恆河下游,於是就把這片區域稱為 Bengal,首府加爾各答。Bengal 的宗教信仰極其復雜,西邊的多信印度教,東邊的多信伊斯蘭教。於是變一分為二,東西分治。

十)尼伯爾

中國古稱:泥婆羅

來源:在當地的尼瓦爾語中,Nepal 意為「崇山之中的國家 」。

十一)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丵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

十二)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聖」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

二、中國古代海上貿易:

中國的海外貿易歷史悠久。早在秦漢之前,中國已同近海國家有了貿易往來。漢代商船已遠達印度東南海岸,並同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貿易關系。

魏晉時期,北方曹魏同日本、江南孫吳同印度支那半島諸國也經常有貿易往來。南北朝時期,中國同沿中印航線各國的貿易更為頻繁。

隋唐時期,中國商船的遠航已由印度半島延伸至波斯灣。中國同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等國的貿易頗為發達。唐代同日本、朝鮮的貿易也十分活躍。宋元時期,海外貿易更加繁榮。

明代,鄭和七次出使「西洋」,遍及今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包括孟加拉灣及其沿岸,印度半島,阿拉伯海及其沿岸的30多個亞非國家,中國船隊直達東非海岸。這一壯舉,使中國古代官方貿易達到高峰。明中葉後至清代前期,中國海外貿易因「海禁」和「遷界」而走向衰落。

(8)明朝的印度怎麼叫擴展閱讀: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2017年04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牽頭城市,聯合南京、寧波、江門、陽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麗水等城市進行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工作。

閱讀全文

與明朝的印度怎麼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芒果什麼時候才能出國 瀏覽:419
漢朝時期的中國是哪個國家 瀏覽:618
去越南入境能帶多少錢 瀏覽:972
印尼一方沙子多少錢 瀏覽:87
印度的瑜伽術怎麼來的 瀏覽:569
英國皇室錢哪裡來的 瀏覽:1000
辦中國信用卡多久能審核通過 瀏覽:39
越南dunk怎麼辨別真假 瀏覽:533
義大利語gratis是什麼意思 瀏覽:518
印度政府為什麼治理貧民窟 瀏覽:932
中國同印度交界是哪個省 瀏覽:471
印度疫情怎麼傳入廣州 瀏覽:208
印尼炒飯英文怎麼說 瀏覽:988
去越南販牛到中山需要多少關稅 瀏覽:228
蚌埠市中國印總共多少戶 瀏覽:948
印尼野生白花膠是什麼魚 瀏覽:164
申洲為什麼要選擇越南 瀏覽:329
印尼虎是什麼科 瀏覽:315
當下的印度應該怎麼做 瀏覽:625
越南人說中國話是什麼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