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古老祭神習俗將自己孩子進行「活埋」,究竟是何目的
印度古老祭神習俗將自己的孩子進行”活埋“,目的是為了祭祀兩位女神,據說這兩位女神能夠驅除妖魔鬼怪。
麻醉過後,就是活埋的過程了,將孩子們全身都埋進土裡面,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痛苦的,然而那些觀看的人,就像在看錶演一樣,內心毫無波瀾,孩子的父母們居然還會覺得自豪。等祭司宣布結束的時候,就可以把孩子帶回家清洗了。全程受苦的是孩子,而其他人就像在享受一般。這樣殘忍的活動原本是應該被禁止的,然而政府並沒有著手去管這件事,反而還有一些政府的官員們也在其中觀看,說明他們也是贊成這個活動的,實在是讓人疑惑不解。
② 古代印度有幾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名稱是什麼每個等級的職責是什麼
是種姓吧?
古印度有五個種姓,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達利特(話說我念書那會的世界歷史課本上講的還只有前四個)
婆羅門——宗教祭司。能一定程度影響國家施政,通過宗教控制人心,左右民意。
剎帝利——國王與貴族世襲武士。需要強調的是古印度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大部分時侯都分裂成數十乃至數百個國家。國家一多,國王就不值錢了。例如說大唐貞觀年間,唐將王玄策引吐蕃兵滅掉的就是中天竺。當時印度分裂成數十個大小國家,以東南西北中五天竺最強,占據了今印度約70%以上的疆域,五國中又以中天竺最強。王玄策滅中天竺之後順手把敢於遣兵援助中天竺的東天竺敲打了一番,最後古印度因為最強的中天竺滅亡而陷入混亂,諸國開始為了爭奪中天竺的土地(滅中天竺後唐、蕃軍已撤回國)和統一天竺而爭戰不休,經過約百年的戰爭後分裂成「三千方國」現代印度人的歷史學家一般認為只有幾百個,不知為什麼自稱三千國。
吠舍——擁有人身自由的平民,從事畜牧業的農民或牧民,軍隊士兵。
首陀羅——婆羅門或剎帝利的管家、高級傭人、各類工匠,還有一些「高級」奴隸階層也是。
達利特——最低等的奴隸、賤民,走路要避開其他種姓的人,不能居住在村子裡,子女不能上學。不過現在好像可以了,但要到專門為這個種姓設的學校接受教育。
③ 印度的四大傳統禮儀
印度的四大傳統禮儀主要有生禮、葬禮、婚禮和普迦儀式。生禮是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葬禮是指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婚禮是當天晚上新郎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任。
1、生禮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2、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3、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替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盪盪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裡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裡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
4、普迦儀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後抬出寺廟遊行慶祝,並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後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面進行「阿拉提(arati)」。「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賜予的力量。
④ 印度婆羅門是什麼意思
印度婆羅門是指印度祭司。印度社會洋溢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祭司被人們仰視如神,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源於「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禱」或「增大的東西」。祈禱的語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惡人受罰,因此執行祈禱的祭官被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四姓中,最高級種姓、祭司和學者的階級,是古印度掌握一切知識的核心人群,也是印度社會中最崇高的種姓。四姓中婆羅門有六法,即學習吠陀、教授吠陀、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羅族外,其餘三姓皆得誦吠陀、自作祭祀,然為他人祭師、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則僅限於婆羅門。
⑤ 印度的婆羅門是什麼意思印度的婆羅門到底有多厲害
婆羅門的意思就是祈禱,那些掌握向神靈祈禱權力的祭司們,就被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之中最高等級的種姓,他們擁有諸多特權,可以免稅,不必遭受一些懲罰,還可以接受低種姓人士的跪拜和供養。
而婆羅門下面的低種姓之人,就算操勞一生,再努力奮斗,也無法突破種姓的束縛,沒有辦法變成尊貴的婆羅門。對於這些低種姓的人,他們沒有資格跟高種姓的婆羅門進行通婚,更不能平等相處,這種不合理的制度仍然沒有真正消失,在剝削著印度的底層人士和勞苦大眾
對於婆羅門而言,他們是幸福的,但是對於底層的首陀羅來講,他們是悲哀的。個中滋味,或許只有真正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知道吧。
⑥ 古印度有四種種性制度,分別是什麼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種姓。
第一種姓婆羅門,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侶階級、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報道農時季節、壟斷文化,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其次是剎帝利,他們是掌握軍政的武士階級,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中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吠舍,他們是商人、手工業者,也有從事農耕的農民階級,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最下層的種姓是首陀羅,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包括農人、牧人、僕役和奴隸,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6)印度祭司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政治上,種姓制度造成印度人民彼此仇視,缺少團結;社會等級分明,四分五裂。當外敵入侵破壞家園時,印度人民因種姓制度相互仇視,不能團結一致反抗外敵。
所以印度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經常被外族征服的屈辱史。當印度擺脫殖民統治走向獨立時,種姓制度又將人們嚴格地劃分為十分鮮明的等級,造成選舉過程中難以化解的矛盾。
經濟上,種姓制度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在種族制度的影響下,社會分為不同的集團。人們都只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造成社會的分裂與不和。
種姓制度還造成人們確信與生俱來的宿命,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從事的職業都是前生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