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有多少個神
佛教中的護法諸神,天龍八部。天龍八部又叫"八部眾",是佛教八類天神。 天眾(天王) 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帝釋天(原為雷雨神兼戰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皆屬於天眾。 龍眾(龍王) 梵語稱為那迦,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在佛經里,龍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 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盪,極為優美。在古印度神話中,他們屬於半神,熟諳並揭示上天的奧秘和聖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他們為天神備制蘇摩酒。(乾闥婆在神話中就是帝釋天的樂師,而且與蘇摩極有淵源)
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丑惡的怪物。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斗不休。因為是與天神對立的最高惡魔,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曾多次與天神惡戰,但皆處於劣勢。
迦樓羅 金翅鳥。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眾鳥之王。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
緊那羅 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摩喉羅迦 大蟒神
蘇摩 古印度神話中的酒神,蘇摩"原為一種蔓草,取其莖在水中浸泡後以石榨取黃汁,經羊毛篩過濾,再以水稀釋,加入牛乳、麥粉攪勻,發酵後釀成蘇摩酒。印度神話中常以此酒祭神。在《梨俱吠陀》中稱蘇摩酒為天神之甘露,可賦予飲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在史詩中,蘇摩掌管祭祀、苦行、星座、葯草,是該四項的保護神
帝釋天 帝釋天又稱"帝釋"、"天帝釋",梵文音譯為"釋迦提桓因陀羅"。其中,"釋迦"的意思是"能",是其姓;"提桓"意為"天";"因陀羅"意為"帝";合起來即是"能天帝"、"天帝"。帝釋原為古印度吠陀神話中的一位大神。 吠陀神話是印度上古神話,主要保存於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梨俱吠陀》中。帝釋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稱他統治一切,被尊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後,身份和神性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成了佛教護法神,地位比原來低了許多。 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之後,被安排作了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住在須彌山頂之善見城。須彌山本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是一座巨大無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日月星辰賴以轉動的軸心。此說法亦為佛教所沿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頂上有座天宮「善見",即帝釋所居。須彌山的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住著四大天王,周圍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環繞著鹹海,鹹海四周即四大部洲。 帝釋天當上欲界忉利天眾神之王,王宮的設備自然極其富麗堂皇,他身邊的侍女也多不勝數。帝釋天是天上和人間的道德維護者。如果天神違犯天規,他便予以懲罰;要是人間出現暴君,他也會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話中,帝釋天最重要的職責是保護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頭戴寶冠,身上裝飾種種瓔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國寺廟里,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吉祥天 吉祥天女,即大功德天。本為婆羅門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後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梵文音譯"摩訶室利","摩訶"意為"大","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即"大功德"、"大吉祥"。 吉祥天女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佛教傳說她是毗沙門天王之妹,因毗沙門兼任婆羅門的財神,所以她也是財富女神。又稱她功德圓滿,並有大功德於眾,故還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長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麗女神。 有的印度神話說她是在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坐於蓮上手持蓮花出世,所以又?quot;乳海之女"的名字。有的神話則把她說成是三大神之一"救世者"毗濕奴的夫人。 吉祥天女在中國寺廟中,形象端莊美麗,後妃裝束,兩只手(或四隻手),一手持蓮花,一手灑金錢,有兩只白象伴護,這是吉祥的象徵。她的坐騎除蓮花之外,還有金翅鳥和貓頭鷹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國家裡名氣最大的神將,他們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話傳說和古印度教中關於"天"的種種說法,提出"三界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quot;輪回"不已。三界中欲界為最低一界,人類社會居此界,地獄、餓鬼、畜生居此界,諸天神亦居此界。不過,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離人世最近。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處。 佛經說,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須彌山山腰,那裡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彌四寶山,"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quot;多羅吒"是梵文的音譯,意譯"持國","持國"的意思就是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既然同為樂神,那麼乾闥婆王是持國天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譯,意譯"增長"。"增長"指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毗留博叉"意譯"廣目",即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他為群龍領袖,故手持一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意譯即"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於四方。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保護人民財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財天,在印度古神話中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財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羅剎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暴惡"、"可畏"。原是印度神話中的惡魔,乃是人類之敵。羅剎性情暴戾,喜歡在夜間活動,時常出沒於墳地。常會化作種種形象,殘害人命。羅剎有男女之分,男羅剎膚色黝黑、朱發、綠眼,一副鬼相;女羅剎,又名羅剎女,則是絕色美女。據傳說,羅剎和夜叉一起生於大梵天之足。(所以和夜叉是兄弟吧)
多摩羅 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據《羅摩衍那》所述,為達剎波舍波提的16個女兒之一,仙人迦葉波娶她為妻,生有5女。
希望採納!!
2. 大自在天也就是濕婆,大梵天神都是佛教中的護法神,可是印度教三大主神的毗濕奴為何不是呢
保護神:毗濕奴
創造神:大梵天
破壞神:希瓦····濕婆
——————————————
以色列·真實版《封神榜》推翻魔鬼無神論:
聖經音頻寶盒· 幸運人生必須的
http://www.yszjtv.cn/sj/shengjingbaohe.htm
證據:《摩西十誡》《賓虛》《出埃及記》電影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1362569.html
————————————————
《救世主·耶和華·神事跡》-比如來佛還牛逼的神:
七餅二魚喂飽5000人
讓死4天之人復活
治好10個大麻風病人
十字架上·預言被賣·死後復活
水上行走
讓風平浪靜
癱瘓者行走
驅鬼附體者
宴會上·水變酒
瞎子摸衣服得看見4個
治好啞巴
治好血崩女
治好枯乾手
治好群人病
詛咒樹枯乾
群魚進網
魚口得銀子
約櫃殺敵你n次
石壁現十誡
上山顯聖升天
說過·可以把山扔到海里
做過·死而復生2次
沙漠見綠洲
手杖變成蛇
河水變血水
救回以色列民族
用瘟疫打敗埃及王
耶和華·火柱·雲柱·風柱
火柱擋追兵
風柱分海水
雲柱照黑夜
飛馬接升天
日不落一天
太陽倒退一步遠
呵斥蝗蟲
水淹軍兵
烏鴉叼餅給伊利亞
天降飛馬接走伊利亞
讓白天變黑天
用樹枝讓水變甜
天降食物:瑪哪
沙漠磐石出水。
沙漠里走四十年。
3. 莫呼洛迦是印度教的天神還是佛教中的護法呢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庄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庄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大蟒神,人身蛇首,樂神。《盧至長者因緣經》謂:「爾時四眾,天龍八部,四眾圍繞,王及大眾,五體投地,為佛作禮。」
4. 印度神廟有哪些神
稱為印度教,19世紀稱為印度教,19世紀
5. 印度教主要的神祇是誰 什麼是印度教三大神
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話中的身份是祈禱神,而在印度教神話中正式得名梵天,並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聯系起來,一般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於梵天,而毀滅時又重新歸於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體現,在印度教神話中被認為是宇宙的創造者,也被稱為「世界之主」。但是實際上梵天受到的崇拜遠不及其他兩位大神,介於世界已經被梵天所創造,人們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轉移到了毗濕奴和濕婆亦即維護和毀滅兩種力量對於世界權力的爭奪上,另外梵天也因為一些所作所為導致其聲譽的降低和信徒的減少——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線有直接關系。在整個印度,毗濕奴和濕婆的神廟遍布各地,而專門供奉梵天的神廟卻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廟(BrahmaTemple)。神話中的梵天為紅膚色,四首,四臂,坐騎為天鵝,在被吸收進入佛教成為護法神後被稱為大梵天。
毗濕奴(Vishnu)在吠陀神話中僅以跨出丈量世界的「三步」而著稱,並不是十分崇高的神祗,而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卻大大提高,被認為是擁有和梵天對等的地位,甚至很多毗濕奴教派的信徒認為毗濕奴的地位在梵天和濕婆之上,認為只有毗濕奴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而梵天和濕婆等都只能算是「半神」等等(當然了,崇拜濕婆的信徒也會反過來認為自己信奉的神才是最偉大的)。在創造世界之神話的一個版本中提到:在創世之初,只有一望無際的大海,毗濕奴神躺在大蛇那伽的身上,從他的肚臍中張出了一株蓮花,蓮花綻放時發出了數千倍於太陽的光華,其中誕生了梵天,然後梵天再創造了世界——深受印度教影響的佛教經典《大正藏》上記載:「……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花,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
6. 護法神究竟是什麼
戒經說,能受持三皈,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衛護.持五戒,持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保護,受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修十善,鬼王就派遣小鬼,土地公衛護. 這些護法神,護戒神,小鬼,土地,都叫做護法神.
7. 三十六位護法神都是哪位
佛教中三十六位護法神如下:
彌栗頭不羅婆、彌栗頭婆呵娑、彌栗頭婆邏波、彌栗頭陀羅、彌栗頭陀利奢、彌栗頭阿婁呵、彌栗頭伽婆帝、彌栗頭悉坻哆、彌栗頭菩提薩、彌栗頭提波羅、彌栗頭呵娑帝、彌栗頭不若羅、彌栗頭伽、彌栗頭伽隸娑、彌栗頭羅遮、彌栗頭修乾陀、彌栗頭檀那波、彌栗頭支多那。
彌栗頭羅婆那、彌栗頭缽婆馱、彌栗頭三摩陀、彌栗頭戾馱、彌栗頭波利陀、彌栗頭波利那、彌栗頭虔伽地、彌栗頭毗梨馱、彌栗頭支陀那、彌栗頭伽林摩、彌栗頭阿留伽、彌栗頭利馱、彌栗頭阿伽馱、彌栗頭阿訶婆、彌栗頭娑和邏、彌栗頭波利那、彌栗頭固陀那、彌栗頭韋陀羅。
(7)印度教的護法神在哪裡擴展閱讀
從本源上講,護法神大多是外來神,有的來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和印度教,如帝釋天、四大天王等。有的來源於西藏苯教和民間信仰,如長壽五仙女、十二丹瑪女神等。還有的來源於蒙古和漢地的民間社會信仰,如白哈爾、關羽等。
不過,這些外來神進入佛教後都被重新賦予了新的宗教履歷和宗教功用。有些成了某一教派的護法;有的作為某地或某寺的保護神;有的掌管眾生的生死;有的專司世間福祿……總之是各有所司,各具維護佛法和世間眾生的功用。
而且隨著佛教的不斷發展,多數護法神的履歷和職能也因此發生了變化:或功用等級有變;或分管地有變。如吉祥天母原為大昭寺的保護神,後來升格為拉薩城的保護神。同時,有的護法為各教派共同崇奉,有的為某些教派單獨崇奉。
8. 藏傳佛教三大護法的法名
藏傳佛教有三大護法,分別為巴丹拉嫫(巴丹拉姆 即 吉祥天母)、瑪哈嘎拉及寶帳怙主。
吉祥天母又稱吉祥天女,梵文 Lakşmī,音譯「拉娔詩米」,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密中一個重要女性護法神。
她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傳說是天神和仇敵阿修羅攪動乳海時誕生的。後來婆羅門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稱吉祥天女),說她是毗濕奴的妃子,財神毗沙門之妹,主司命運和財富。後來她成了佛教的重要護法神。
吉祥天母常見的有兩種:文靜型和忿怒型,文靜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膚色潔白,頭上有高聳的發髻和花冠,耳朵上附著大環,三隻細長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張開,身披白色大衣,內著大紅袍,腳下穿紅靴,坐於蓮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桿的長羽箭,左手端一隻盛滿珠寶的碗。
吉祥天母的忿怒形象是個膚色青藍的凶神,頭上的紅色猥發豎立,上面飾有五個骷髏,頭頂有半月和孔雀毛。
右邊耳朵上有小獅子為飾,據說象徵著聽經;左耳上掛著小蛇,意為忿怒。腰上掛著帳簿,專門記載人們所作壞事的檔案,惡人將來要受剝皮處置。
她左手拿的骷髏棒是專門對付惡鬼阿修羅的,右手端著盛滿鮮血的骷髏碗。身上披著人皮,那人皮據說是她親生兒子的,象徵大義滅親。
騎黃騾子,在馬鞍前端下方有兩個紅白骰子,紅的主殺,白的主教化。鞍子後有一個荷包袋,裡面盛著疫病毒菌,也就是說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惡的神。
瑪哈嘎拉是梵語,意思是「大黑」,即「怙主」之意。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其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
「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
二臂瑪哈嘎拉是普賢王如來及金剛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瑪哈嘎拉是勝樂金剛所化現,總攝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業,為主修勝樂金剛的密乘行者之護法神,六臂大黑天乃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
因菩薩思惟眾生難度之因,皆由魔所纏擾,於是化現瑪哈嘎拉伏魔本尊,內懷徹骨之大悲,外現無比之威猛相。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念竹與熏香修供瑪哈嘎拉,可驅除修法之魔障。
寶帳怙主是大日如來佛(也稱明照佛、普明佛)的化身,主要為薩迦派所依止的不共護法,法力巨大。不少薩迦派僧人還以寶帳怙主為本尊進行修持,許多薩迦派寺院有怙主殿,以寶帳怙主為主供的神像。在格魯派中也有許多人以此護法為依止。
寶帳怙主在繪畫中身體為黑藍色。有的以唐卡形式出現,其表現手法更為准確;有的以銅鎏金形式出現,則為金色。呈蹲坐姿,腳踩魔鬼,
一面兩臂,雙臂抱一寶杖,右手持鉞刀,左手持髑髏碗。身上以五髑髏冠為頭飾、以骷髏項鏈和骨飾等為庄嚴,多處鑲嵌寶石。頭發上豎呈火焰狀。密宗典籍說每日不斷地修煉此尊,則自己、家人、寺廟等都不會受到魔鬼的侵擾。
另一說寶帳怙主是大黑天的變化身之一,亦稱金剛寶帳,在藏傳佛教中,據此本尊修法可以增智延壽和預防疾病。寶帳怙主最早是薩迦派的不共護法,格魯派因吸收了不少薩迦派教義,也相當推崇寶帳怙主。
傳說,釋迦牟尼佛降伏了當時還是魔頭的金剛寶帳,並讓他發下誓願,保護西藏寺院和雪域西藏的地界。他所持的旃檀木梃杖,就是古代寺院中用於召集僧尼的工具。
9. 佛教供奉護法神的地方在哪裡
佛教寺院供奉護法神的地方是在寺院建築中的伽藍殿。伽藍有兩種含義,一指寺院的通稱,二指佛教的護法神。伽藍殿是供奉伽藍守護神的堂宇。在宋代寺院中,伽藍堂與祖師堂分建於法堂左右兩側,伽藍堂內供奉伽藍守護神;或謂伽藍堂即是土地堂,此蓋以土地神為伽藍守護神而祭祀之,故稱土地堂。現代通常稱為伽藍殿。 伽藍殿中供奉的伽藍菩薩是佛法的守護之神。又稱守伽藍神、護伽藍神、護僧伽藍神或寺神。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卷四所述,護僧伽藍神有十八人,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嘆妙、六名廣妙、七名雷音、八名師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響、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嘆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十八名遍觀。此謂之為十八伽藍神。 山西五台山碧山寺伽藍殿(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印媛) 近世以來,中國佛教界常以關帝(關羽)為伽藍神。相傳隋代天台宗創始者智者大師,曾在荊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見關帝顯靈,率其鬼神眷屬現出種種可怖景象,以擾亂智者。經過智者大師的度化之後,關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為正式的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為佛教寺院的護法神。影響世界的智慧絮語一行禪師選集(全五冊)
10. 密宗認為印度教的主神毗濕奴是佛教密宗的護法天神。但是,密宗的二十諸天裡面為什麼沒有毗濕奴
佛教宗派形成是有先後的,從早期部派佛教(後來被稱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密宗;而二十諸天是大乘佛教時期的稱呼,到了漢傳佛教中又演化成了二十四諸天,二十八諸天的說法,而印度佛教再發展至密教時期,因為政治需要,當時的密教和印度教短暫聯合以期抵抗莫卧兒王朝帶來的伊斯蘭教風暴,於是密教幾乎將所有的印度教神祇都吸收了進來,這時諸天的隊伍無比壯大,在密教視角里就只有諸天而沒有具體數值了,密教將毗濕奴稱為遍入天或那羅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