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印度海軍
印度海軍軍事實力一覽
※概況:印度海軍負責保護印度的海上利益,保衛7600多公里的海岸線和所屬的一些島嶼。印度97%的國際貿易來自海上,保護其海上交通航線十分重要。海軍由西部、東部和南部3個司令部組成。獨立的潛艇司令部、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聯隊也劃歸印度海軍編制。3個海上突擊大隊(各包含若干快速反應部隊)負責在敵人前線後方執行隱蔽的特殊作戰任務。海軍航空部隊由15個中隊組成:1個戰斗機/攻擊機中隊、4個海上偵察中隊、1個反潛/巡邏中隊、5個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搜索和救援直升機中隊、1個聯絡中隊、2個教練中隊。
※兵力:印度海軍現役人數為5.5萬,其中包括7000員海上航空兵和1200員海軍陸戰隊員。
※艦艇編制:
◎ 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舷號R22)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改造中)
◎驅逐艦:
德里級導彈驅逐艦:德里號D61、邁索爾號D62、孟買號D63。
拉吉普特級導彈驅逐艦:舷號D51~D55。
◎護衛艦:
戈達瓦里級導彈護衛艦:舷號F20、F21、F22。
布拉馬普特拉河級護衛艦(戈達瓦里級的改進):舷號F31 要建3艘。
塔爾瓦級護衛艦:舷號704(共建3艘)。
克什米爾級護衛艦:克什米爾號、阿魯納恰爾邦號。
◎小型護衛艦:
科拉級護衛艦:舷號P61~P64。
庫克里級4艘。
塔蘭圖爾I級小型護衛艦 共12艘
◎潛艇:
西舒瑪級(209級)常規潛艇:舷號S44~S47。
辛杜格霍斯級(Kilo)常規潛艇:舷號S55~S65。
◎小型作戰艦艇:
超級德沃拉MkⅡ型2艘、維爾級導彈艦導彈巡邏艇 9艘、
維賈亞杜爾格級小型護衛艦3艘、阿巴伊級反潛作戰巡邏艇4艘、
普拉錢德級導彈艇 6艘、SDB MK3級巡邏艇 7艘、SDB MK2級巡邏艇2艘。
◎兩棲作戰:
古爾帕德級中型登陸艦 8艘、馬加爾坦克登陸艦2艘、
瓦斯科·達·伽馬通用登陸艦艘10艘。
◎水雷戰:
蓬迪切里級海洋掃雷艦12艘、賓利帕坦級近岸掃雷艦 4艘、
馬赫級近岸掃雷艦6艘。
◎輔助艦船
ADITYA級加油船(印度)1艘、迪帕克級加油船(德國) 1艘、
阿姆巴潛艇供應艦(俄羅斯)1艘、拉克沙德維普醫院船(印度)1艘、
蒂爾學員訓練船(印度)1艘、桑達亞克級測量船(印度)1艘、
馬卡級測量船(印度)4艘、NIREERKSHAK潛艇營救/支援(印度)1艘。
此外,海軍還使用大量的輔助和支援艦船,包括測量船、海洋研究船、補給船、油船和拖船。
※海軍航空部隊
◎戰斗機:海鷂FRS MK51戰斗機(英國)16架。
◎海上巡邏/反潛/偵察飛機:
BN2A海上防禦者海上巡邏機(英國)9架、BN2A島民運輸機(英)6架、
Hs748運輸機(英國)(借用印度空軍1架、I1-38五月巡邏機(俄羅斯)5架、
圖-142M 熊-F巡邏機8架、Do 228-101/Do 228-201海上巡邏機(德國)24架。
◎教練機:
海鷂T MK60(英國)2架、HJT16吉林1(印度)6架、
HJT16吉林2(印度)6架、HPT-32迪帕克 8架。
◎直升機:
獵豹反潛作戰直升機 10架、獵豹通用直升機 5架、
Ka-31雷達巡邏機(俄羅斯,采購中)6架、
Ka-28蝸牛-A反潛作戰直升機(俄羅斯)8架、
Ka-25激素-A反潛作戰直升機(俄羅斯)5架、
海王MK42反潛作戰直升機(英國)8架、
海王MK42A反潛作戰直升機(英國)3架、
海王MK42B反潛作戰直升機(英國)19架、
海王MK42C運輸機(英國)3架。
印度空軍在海上攻擊作戰時使用大量美洲虎戰斗機/轟炸機,其中每架飛機裝備2枚海鷹反艦導彈。
※部署:
海軍總部位於新德里(位於德里邦)INS(印度海軍組織),它是海軍參謀機構所在。
主要基地位於:
西部司令部、孟買、果阿
東部司令部、維沙卡帕特南、Virbahu、馬德拉斯、加爾各達、布萊爾港和 viyayaraghavapuram
南部司令部、科欽、Dronacharya、卡爾瓦爾、
海上突擊隊 INS Abhimanyu
印度海軍航空中隊常駐基地編制包括:
海軍航空部隊總部:新德里邦。
300攻擊/防空/偵察中隊(海鷂MK51飛機) INS Hansa。
310海上巡邏機中隊(D0228飛機) INS Hansa。
312海上巡邏機中隊(圖-142M熊F飛機) INS Hansa。
315海上巡邏機中隊(I1-38五月飛機) INSHansa。
318運輸/巡邏機中隊(BN42B/T海上防禦者飛機) INS Utkrosh。
321聯絡中隊(獵豹直升機、雲雀Ⅲ直升機) INS Kunjali。
330反潛作戰/搜索與營救中隊(海王MK42/MK42A飛機) INS Hansa。
331反潛作戰中隊(獵豹直升機、雲雀Ⅲ直升機) INS Garuda。
333反潛作戰中隊(Ka-25、Ka-26飛機) INS Hansa。
336作戰訓練中隊(海王MK42B飛機) INS Garuda。
339反潛作戰中隊(海王MK42B飛機) INS Garuda。
550運輸/巡邏機中隊(BN42B/T,迪帕克飛機) INS Hansa。
551訓練中隊。
A小隊(吉林教練機) INS Hansa。
B小隊(海鷂TMK60教練機) INS Hansa。
561反潛作戰/搜索與營救中隊(獵豹直升機) INS Garuda。
艦隊支援中隊(海鷂MK42C飛機) INS Margar。
海上巡邏中隊(Do 228飛機) INS Hansa。
VIP飛行小隊(Hs 748飛機) INS Hansa。
潛艇VLF通信機構 蒂魯內利。
位於卡爾瓦爾的印度最大的海軍基地將於2005年竣工。一旦使用,卡爾瓦爾基地將通稱為INS海鳥。位於Binga Ba和Uchipuli的兩個海軍航空部隊機構最近已經完成建設。 發展規劃與計劃。
【艦船采購與改造】
1993年末,印度政府宣布計劃自行建造採用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以替代已有32年歷史的維克蘭特航空母艦,該航母已於1997年1月退役。稱作防空艦的新航母排水量為17000噸級,搭載12~15艘戰斗機,造價約33億美元,服役期暫定為2010年。
3艘布拉馬普特拉河級護衛艦中的第一艘服役日期,由於經費短缺和俄羅斯的零部件供應不穩定而推遲。計劃將為該級別的護衛艦裝備卡拉爾艦艦導彈和特里蘇爾艦空導彈系統。
1996年12月,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的拉姆塔分部獲得一項價值1000萬美元的合同,為印度海軍建造2艘超級德沃拉MKⅡ高速巡邏艇。德沃拉將用於海岸監視、搜索與救援,並將裝備小口徑火炮和夜視系統。計劃在1998年交付。海軍和海岸警衛隊計劃額外采購。
【潛艇采購和改造】
1997年1月,印度政府簽訂一項價值150萬美元的協議,追加采購2艘俄羅斯製造的基洛級柴油發電機潛艇,替代1999年前逐步淘汰的6艘F級潛艇。新型基洛潛艇將加入正在服役的8艘基洛潛艇艦隊。8艘基洛中的4艘計劃在以後的12~24個月內進行正常的中期大修。根據與德國HDW公司簽訂的價值1.4284億美元合同的一部分,印度潛艇部隊將增加2艘209型級攻擊潛艇。1997年在馬扎岡船塢公司開始建造,並計劃在2003年和2005年交付。防禦研究與發展局繼續研製國產的稱為先進技術潛艇(ATV)的核潛艇。該潛艇以俄羅斯C級Ⅱ型核潛艇的設計為基礎,並據報道攜帶射程為1000km的巡航導彈。集成和製造問題繼續困擾核反應堆部件項目,此項目費用達2.857億美元。根據印度海軍稱,製造作戰核潛艇估計將耗費7.143億美元。詳情還未透露。
【艦對艦導彈】
1994年7月,研製中的採用沖壓式噴氣發動機的潛艇發射攻擊導彈Sagrika開始進行風洞試驗。該導彈從1992年開始研製,據稱射程為300公里(160海里),但目前尚不能安裝在現有的印度海軍潛艇平台上。這暗示著印度正在計劃購買新級別的潛艇。據報道,Sagrika導彈在2000年服役。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最大巡航速度可以達到3000公里每小時,這意味著它只需要5分鍾甚至更短時間就可以抵達目標。空射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重約2.5噸,其它型號重約3噸或者更重一些。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對「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表現出濃厚興趣,但是每枚導彈高達230萬美元的價格使得大部分國家只能望而卻步。另悉,印度海軍並考慮對「基洛」級潛艇進行一些改造,包括在耐壓艙外建造「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專用發射裝置等(將可以容納2枚甚至更多該型導彈)。
【海軍航空部隊采購與改進】
1994年12月,用更先進的FA2改進型飛機更換海軍海鷂FRS51飛機的計劃宣告終止,取而代之的是在現有的鷂式飛機上加裝先進的雷達和空空導彈系統。正在考慮的導彈包括瑪特拉、Vympel R-77(北約編號為AA-12 "蝰蛇")和拉法爾公司的超視距空空導彈系統。改造還計劃安裝多種用途雷達,候選系統包括GEC-馬可尼公司的藍雌狐機載雷達和埃爾塔EL/M2032系統。但由於經費限制,海軍被迫採用價格低的待選系統。海軍型的輕型作戰飛機要等到新世紀之初才開始服役。
6架BN2A防禦者海上巡邏機將由布里頓·諾曼公司改造為BN2T設計結構。改造工作包括安裝新的320軸馬力的艾利遜250 B17C渦輪機、推進器、更大的翼尖油箱和座艙控制裝置與儀表。該項目於1997年中期完成。1998年改進了另外5架防禦者飛機。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製造的先進輕型直升機(ALH)的海軍型樣機於1996年1月進行首航。在執行反潛作戰和部隊運輸時,該飛機將取代過時的獵豹直升機。ALH由2個1300軸馬力的LHTEC T800發動機提供動力,可攜帶多種空對艦導彈。海軍型ALH計劃在2000年進入大批量生產。最後的生產數量仍未透露。
由於海鷹反艦導彈成功地集成到海軍的8架圖-142熊F飛機上,因而增強了印度海軍的海上封鎖能力。每架圖-142飛機可攜帶2枚導彈,海軍5架I1-38五月飛機每架也可攜帶相同數目的導彈。
現在有了核潛艇 拽得很 不過也禁不起我們搞的
『貳』 為什麼亞洲海軍三強,沒有擁有一艘航母和兩艘核潛艇的印度
印度是亞洲最先擁有雙航母編隊的國家,也曾經一度風光了那麼一段時間!
但是,雙航母編隊並沒有讓印度海軍位列「亞洲海軍三甲」,其原因就是印度的工業化能力太低了!恩格斯說過:軍艦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革命導師的話,很直觀的說明了沒有強大的工業根本維持不了強大的海軍!
『叄』 印度海軍定9大目標:先造10艘萬噸大驅,為何總要和中國相比
因為他們把我們當成了“假想敵”。但是我們的方方面面都是遠超他們的,因此他們真的非常自不量力。
『肆』 印度軍事過程中有什麼特點,原因是什麼
印度獨立後半個世紀以來,經濟發展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長期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沒有出現重大的危機和動盪.年均增長率,從獨立到1980年為3.5%,從1980年到1990年為5.8%,從1992年至2000年,則提高到6.4%.90年代中後期的部分年份增長率接近8%.現在,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印度經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2001年,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22萬億盧比,約合5000億美元,居世界第11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獨立時的4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近500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2001年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已達25000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2500美元.前者存在低估的問題,後者又有高估的問題.綜合來看,目前的發展水平應當在人均800美元至1500美元之間.在國民生產總值中,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從1950年的56.5%下降到2000年的25%,而工業和服務業的比重則分別由15%和28.5%上升到30%和43%.
印度建立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設備的自給率從獨立初期的10%提高到90%,工業產品自給率達80%,軍事裝備的自給率達到70%以上.國內市場的消費品主要由本國製造,還能向國外輸出紡織、製糖、鋼鐵和化纖等製造業和電站的成套設備.通過實施土地改革和推進「綠色革命」,印度糧食產量從20世紀50年代初的5500萬噸大幅度增加到2000年的2億噸,2001年底糧食儲備接近6000萬噸.大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小麥產量居第四位,棉花產量居第三位,茶葉產量居第一位.
最近20多年,印度的對外經濟發展明顯加快.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93億美元擴大到2001年的近1000億美元.外國對印投資從1990年的1.08億美元迅速擴大到2001年的59億美元.印度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是借用國外貸款,到2001年3月底,共有外債余額1004億美元,其中長期債務佔97%.外匯儲備也有巨大的增長,2002年9月中旬達到620.21億美元.
獨立後,印度投入巨大力量發展科技,現已進人世界科技大國的行列.在原子能研究與應用、空間技術、計算機及軟體、生物、太陽能應用和前沿科學等方面居第三世界前列.已經建立起從核燃料勘探、開采、提煉、重水生產、反應堆到核廢料處理的完整生產體系,現有14座核電站,9個重水工廠,還有8座核電站正在建設.計算機及軟體技術的發展享譽世界.生物技術已經從傳統的釀造、食品加工、葯品生產向現代遺傳工程、動植物細胞合成、酶的應用、生物冶金和克隆技術等方面發展.
『伍』 古印度的海戰
在古代海軍印度進行了三個角色:它被用來運輸部隊到遙遠的戰場,參與實際的戰爭,並且主要是為了保護英國的貿易在海上通航河流和海上貿易通道。與埃及、西亞、希臘和羅馬的利潤豐厚且高度發達的貿易導致印度西海岸面向 *** 海的海軍增長,在印度各地統治的許多王朝也維持海軍以保護通過其進行的貿易。巨大的河流,如恆河。
在東海岸面臨孟加拉灣的海上活動導致了對東南亞的殖民遠征。南印度列強的海軍准備在斯里蘭卡發動入侵,斯里蘭卡與印度被帕克海峽隔開。與陸戰相比,戰艦用於戰斗的比例仍然很低。古代印度人更喜歡在陸地上作戰,而海上作戰並不被重視,除非在少數情況下摧毀敵方海軍變得至關重要。
戰略意義
古印度海軍艦艇保護貿易和進行部隊戰區。Kautilya(公元前 4 世紀)在他的Arthashastra 中提到保護王國的航運和破壞威脅它的人,例如海盜船(Himsrika)。然而,雖然考蒂利亞花了很多篇幅介紹如何在陸地上作戰以及戰時間諜和攻城戰,但他對海戰卻完全保持沉默。雖然軍隊和堡壘是國王 *** 的七個組成部分 ( saptanga ) 的一部分,否則他就不能稱自己為國王,而海軍則不是。Chandragupta Maurya創建的海軍 (公元前 321 年 - 公元前 297 年)因此很可能按照考蒂利亞的觀點履行了這些海岸警衛隊的職能。
主要目的是保護海上貿易、商船、港口城鎮和一般航運。
在Mauryan 帝國,由 30 名成員組成的戰爭辦公室由六個董事會組成,第一個董事會負責航運,並由navadhyaksha(船舶監督)領導。該navadhyaksha由負責政事與檢查有關航行帳戶和維護安全過不同種類的水體。他沒有被賦予任何直接的軍事角色。沒有歲槐春海軍的戰斗通過的國戰摩揭陀的Mauryas,或像Guptas其他任何成功的王朝(公元3世紀CE - 6世紀CE) - (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6世紀),至今尚未水落石出。當代作品也沒有詳細闡述或討論戰爭的海軍方面。
因此,主要目的是保護海上貿易、商船、港口城鎮和一般航運。任何海軍行動,無論何時進行,規模都非常小,而且是在內河而不是公海進行,因為這些王國中的大多數海上貿易都是通過河流進行的。海乎耐軍由位於印度北部或東部內陸地區的王朝創建時,似乎並未被用於侵略或征服。在笈多王朝和後來的王朝中,船隻確實作為軍隊的一部分存在,但它們的使用非常有限,不像陸軍那樣廣泛。它們主要用於征服島嶼,正如古普塔皇帝Samudragupta的競選所推測的那樣 (公元 335 年 - 公元 380 年),或者像 Satavahanas(公元前 1 世紀 - 公元 2 世紀)那樣與航海民族作戰。
在印度西部、南部和(沿海)東部,情況明顯不同。由於地處沿海,那裡的朝代嚴重依賴海上貿易和海洋,並建造了用於戰爭的海軍。對他們來說,海軍和陸軍一樣是軍事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些地區和鄰近的公海,古印度在實踐中進行了大部分海戰。最有說服力的原因是奪取了敵人利潤豐厚的外貿;有必要摧毀保護它的海軍。與陸戰相結合,海戰成為戰勝航海敵人的先決條件。
擁有發達海軍的朝代是:
Mauryas(公元前 4 世紀 - 公元前 2 世紀)
帕拉瓦斯(公元 3 世紀 - 公元 9 世紀)
喬拉斯(公元前 4 世紀 - 公元 13 世紀)
蕉賴早期(公元 3 世紀 - 公元 9 世紀)
後來 Cheras 或 Kulashekharas(公元 9 世紀 - 公元 12 世紀)
瓦塔皮的恰魯奇亞斯(公元 6 世紀 - 公元 8 世紀)
帕拉斯(公元 8 世紀 - 公元 12 世紀)
西海岸
康坎的孔雀王朝等地方王朝擁明租有海軍和沿海堡壘。早期蕉賴的海軍是為了保護貿易而發展起來的,因為大多數參與國際貿易的港口,特別是與羅馬的港口,都屬於蕉賴領土。這支艦隊被廣泛用於打擊外國(確切身份不明)海盜和支持他們的敵對國王。後蕉賴或庫拉什哈拉王朝延續了這種海軍傳統。他們的艦隊駐扎在 Kandalur Salai(今喀拉拉邦瓦利亞薩拉)附近。港口城鎮,如 Vinjam(今喀拉拉邦 Vinjam),也有嚴密的防禦工事。Vatapi Chalukyas 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用於將數千名士兵運送到陸地戰區。
南部和東南海岸
最終,喬拉斯成為古印度的主要海軍力量。從 Raja Raja I(公元 985 年 - 公元 1014 年)戰勝了 Kulashekhara 國王 Bhaskara Ravivarman I(公元 962 年 - 公元 1019 年)的艦隊開始,歷代卓拉國王摧毀了 Kandalur Salai 附近的 Kulashekhara 艦隊,征服了 Lakshadweep(部分印度)和馬爾地夫,並派遣海外探險隊前往斯里蘭卡和東南亞。
南印度國王捲入了斯里蘭卡國王的王朝紛爭,反之亦然,導致這些國王派遣海軍遠征穿越帕克海峽,以支持一位或另一位王位聲稱者。帕拉瓦人為此目的使用了他們在馬馬拉普拉姆(今泰米爾納德邦馬馬拉普拉姆或馬哈巴利普拉姆)的港口。Cholas 使用他們的海軍到達該島並進行徹底征服,首先吞並了斯里蘭卡北部,該地區成為一個名為 Mummadicholamandalam 的省,後來幾乎吞並了整個島嶼。
東海岸
統治這片海岸的朝代建立了艦隊並派出了遠征軍,海軍經常在戰爭中發揮戰略作用。Vatapi Chalukyas 摧毀了他們的艦隊並佔領了島嶼堡壘,這實際上結束了康坎 Mauryas 的權力。Kulashekharas 的海軍損失使他們改變了對抗 Cholas 的戰略,並通過使用自殺小隊等戰術創新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陸戰上,從而抵消了 Cholas 擁有的海軍優勢。
海軍的存在也並非總是有幫助。盡管是主要的海上力量,但喬拉斯人在陸地上多次被陸上強國擊敗,例如 Rashtrakutas(公元 8 世紀 - 公元 10 世紀)和 Kalyani(西方)Chalukyas(公元 10 世紀 - 公元 12 世紀)。由於這些權力存在於朱羅海軍的影響和行動區之外,海軍不能用來對付他們,因此無法幫助報復或防止陸地上的災難性損失。
船舶和船員
古印度人非常了解用於製造不同等級船舶的木材的材料、品種和特性。馬爾瓦國王 Bhoja(公元 1010 年 - 公元 1055 年)撰寫的Yuktikalpataru是唯一一部詳細處理航運主題的古代印度作品。它提到了一種名為agramandira的船隻,它的船艙朝向船首,因此被視為適合海戰(rane kale ghanatyaye)。阿旃陀畫作(Cave II)中描繪了一艘這樣的船。它是一艘高桿和船尾的海船,有三個長方形帆,連接在三個桅桿和港口。舵槳掛在側面的插座或劃槳上,後面有槳。
船隻有單桅、雙桅或三桅。桅桿被稱為naudandaka。造船港被稱為navataksheni。船隻既大又堅固,配備多達一百條槳,因為它們必須攜帶數千名士兵穿越許多海里。
在Arthashastra 中提到了大船 ( mahanavah ),配備有船長 ( sasaka )、舵手 ( niyamaka ) 和僕人,以握住鐮刀和繩索並倒水。同樣的術語也很可能用於海軍艦艇。根據船隻的大小和參加戰斗的戰士,海軍艦艇將配備一些槳手。
海戰
『陸』 古代印度的海戰
古代印度的海軍擔負著三種作用:遠征戰場、參與實戰,主要是保護王國的海上貿易、通航河流和海上貿易航線。與埃及、西亞、希臘和羅馬的利潤豐厚且高度發達的貿易導致印度西海岸面向 *** 海的海軍發展壯大,印度各地的許多統治王朝也維持著海軍以保護正在進行的貿易。恆河等巨大的河流。
在面向孟加拉灣的東海岸,海上活動導致了對東南亞的殖民探險。南印度列強的海軍准備在斯里蘭卡發動入侵,斯里蘭卡與印度隔著帕爾克海峽。與陸戰相比,這些戰艦用於戰斗的比例仍然很低。古印度人更喜歡在陸地上作戰,而海上作戰並沒有受到太多重視,除了在少數情況下摧毀敵方海軍變得至關重要。
戰略意義
古代印度海軍艦艇保護貿易並將軍隊運往戰區。Kautilya(約公元前 4 世紀)在他的Arthashastra中提到保護王國的航運和摧毀威脅它的人,例如海盜船(himsrika)。然而,盡管 Kautilya 花了很多篇幅講述如何在陸地上作戰以及戰時的間諜和攻城戰,但他對海戰卻完全保持沉默。雖然軍隊和堡壘是國王 *** 的七個組成部分(saptanga)的一部分,沒有它他不能稱自己為國王,但海軍不是。Chandragupta Maurya創建的海軍(公元前 321 年 - 公元前 297 年)因此很可能按照考底利耶的觀點執行這些海岸警衛隊職能。
主要目的是保護海上貿易、商船、港口城鎮和一般航運。
在孔雀帝國,由 30 名成員組成的戰爭辦公室由六個委員會組成,第一個委員會負責航運,由navadhyaksha(船舶總監)領導。navadhyaksha受Arthashastra的委託,負責檢查與導航和維護不同類型水體安全相關的賬戶。他沒有被賦予任何直接的軍事角色。摩揭陀王國(公元前6 世紀 - 公元前 4 世紀)、孔雀王朝或任何其他繼任王朝如笈多王朝(公元 3 世紀 - 6 世紀)所進行的海戰尚未曝光。當代作品也沒有詳細闡述或詳細討論戰爭的海軍方面。
因此,主要目的是保護海上貿易、商船、港口城鎮和一般航運。任何海軍行動,無論何時進行,都將是非常小規模的,在內陸河流而不是公海,因為這些王國的海上貿易大多是通過河流進行的。海軍由位於印度北部或東部內陸地區的王朝創建時,似乎並沒有被用於侵略或征服。在笈多王朝和後來的朝代中,船隻確實作為軍隊的一部分存在,但它們的使用非常有限,而且不像陸軍那樣廣泛。它們主要用於征服島嶼,據推測是笈多皇帝Samudragupta的戰役(公元 335 年 - 公元 380 年),或者像薩塔瓦哈納斯人(公元前 1 世紀 - 公元 2 世紀)那樣與航海民族作戰。
在印度的西部、南部和(沿海)東部,情況明顯不同。地處沿海,歷朝歷代嚴重依賴海上貿易和海洋,建造了用於戰爭的海軍。對他們來說,海軍與陸軍一樣是軍事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些地區和鄰近的公海,古印度在實踐中看到了大部分海戰。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俘獲了敵人利潤豐厚的對外貿易;有必要摧毀保護它的海軍。結合陸戰,海戰成為戰勝海上敵人的先決條件。
擁有發達海軍的朝代有:
Mauryas(公元前 4 世紀 - 公元前 2 世紀)
帕拉瓦斯(公元 3 世紀 - 公元 9 世紀)
喬拉斯(公元前 4 世紀 - 公元 13 世紀)
蕉賴早期(公元 3 世紀 - 公元 9 世紀)
後來的蕉賴或 Kulashekharas(公元 9 世紀 - 公元 12 世紀)
Vatapi的Chalukyas(公元6世紀 - 公元8世紀)
帕拉斯(公元 8 世紀 - 公元 12 世紀)
西海岸
孔坎的孔雀王朝等地方王朝維持著海軍和沿海堡壘。早期蕉賴的海軍是為了保護貿易而發展起來的,因為大多數參與國際貿易的港口,尤其是與羅馬的港口,都屬於蕉賴的領土。這支艦隊被廣泛用於打擊外國(確切身份不明)海盜和支持他們的敵對國王。後來的蕉賴或 Kulashekhara 王朝延續了這一海軍傳統。他們的作戰艦隊駐扎在坎達盧爾薩萊(今喀拉拉邦瓦利亞薩拉)附近。港口城鎮,例如 Vinjam(今喀拉拉邦 Vinjam),也被重兵加固。Vatapi Chalukyas 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用於將數千名士兵運送到陸地戰區。
南部和東南海岸
Cholas 及時成為古代印度的主要海軍力量。從 Raja Raja I (985 CE - 1014 CE) 戰勝 Kulashekhara 國王 Bhaskara Ravivarman I (962 CE - 1019 CE) 的艦隊開始,歷任 Chola 國王摧毀了 Kandalur Salai 附近的 Kulashekhara 艦隊,征服了 Lakshadweep 等島嶼(部分印度)和馬爾地夫,並派出海外考察隊到斯里蘭卡和東南亞。
南印度國王捲入斯里蘭卡國王的王朝爭斗,反之亦然,導致這些國王派遣海軍遠征穿越帕爾克海峽,以支持一位或另一位王位繼承人。為了這個目的,帕拉瓦人使用了他們在馬馬拉普拉姆(今泰米爾納德邦的馬馬拉普拉姆或馬哈巴利普蘭)的港口。Cholas 人利用他們的海軍到達該島並進行徹底的征服,首先吞並了斯里蘭卡北部,後來成為了一個名為 Mummadicholamandalam 的省,後來幾乎吞並了整個島嶼。
東海岸
統治這片海岸的歷代王朝都建造了戰艦並派出遠征軍,海軍在戰爭中經常發揮戰略作用。Vatapi Chalukyas 摧毀了他們的艦隊並佔領了島嶼堡壘,實際上結束了 Konkan Mauryas 的權力。Kulashekharas 的海軍損失導致他們改變了對抗 Cholas 的策略,並專注於陸戰,並通過使用自殺小隊等戰術創新,從而抵消了 Cholas 擁有的海軍優勢。
海軍的存在也並不總是有幫助。盡管是主要的海上強國,但喬拉斯人在陸地上多次被陸上強權擊敗,例如 Rashtrakutas(公元 8 世紀 - 公元 10 世紀)和 Kalyani(西方)Chalukyas(公元 10 世紀 - 公元 12 世紀)。由於這些權力存在於喬拉海軍影響和行動區之外,海軍無法用來對付它們,因此無法幫助報復或防止陸地上的災難性損失。
船舶和船員
古印度人對用於製造不同級別船隻的木材的材料、品種和特性有很好的了解。馬爾瓦國王 Bhoja(約公元 1010 年 - 公元 1055 年)撰寫的Yuktikalpataru是唯一一部詳細處理航運主題的古代印度著作。它提到了一種名為agramandira 的船隻,它的船艙朝向船頭,因此被視為適合海戰(rane kale ghanatyaye)。阿旃陀繪畫(第二洞)中描繪了一艘這樣的船。它是一艘高船尾的遠洋船,有三個長方形的帆連接在三個桅桿和港口上。轉向槳掛在側面的插座或槳鎖中,後面有槳。
船隻有單桅、雙桅或三桅。桅桿被稱為naudandaka。造船港被稱為navataksheni。船隻既大又堅固,配備多達一百個槳,因為它們必須攜帶數千名士兵穿越數海里。
在Arthashastra中提到大船 ( mahanavah ) 配備船長 ( sasaka )、舵手 ( niyamaka ) 和手持鐮刀和繩索以及倒水的僕人。同樣的術語也很可能用於海軍艦艇。根據船隻的大小和參加戰斗的戰士,海軍艦艇將配備許多槳手。
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