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000億只蝗蟲在印度意外被滅,印度究竟是怎樣把蝗蟲消滅的
前幾日當人們還在為蝗蟲憂心忡忡時,突然就傳來消息說印度的4000億只蝗蟲已被消滅,速度之快令人震驚。這當然是個好事,而據印度方面說是利用了高效殺蟲劑,才能在短時間內起到如此好的效果。
蝗蟲的破壞威力非常大。小群的蝗蟲一天就可以吃掉兩千餘人的口糧,印度的70萬軍人也因口糧被吃空而撤退。印度西部將近35萬公頃的土地都受到影響,農業遭受巨大打擊。
對於蝗災不可掉以輕心。雖然它們進入我國的概率很小,但防範總是好的。
『貳』 印度成為世界農業德國的原因
因為印度推行了「綠色革命」「白色革命」和「藍色革命」。
印度獨立以後,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從60年代開始,就實行新的農業發展戰略——「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是指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農業現代化,以引進、改良、推廣高產優良品種為核心,提高糧食單產,所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和水稻。60年代初「墨西哥小麥」育成,單產每公頃14025kg;60年代中育成的菲律賓「奇跡稻」,單產每公頃達22500kg。「墨西哥小麥」和菲律賓「奇跡稻」的引種成功和大面積的推廣,加上灌溉面積的顯著擴大,化肥、農葯的施用量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印度的糧食單產和總產量成倍增加,基本實現了糧食自給。「綠色革命」以來,平均每年增長3.95%,1981年印度糧食產量達134×106t,創歷史最高紀錄,糧食產量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三糧食生產大國。
印度是世界上養牛最多的國家。印度教敬牛如神,除土地之外,牛是農業重要的生產資料,印度教徒反對殺牛,不少教徒買牛「放生」,被放生的牛被奉為「神牛」。為了提高牛的經濟價值,增加牛奶產量,從1977年起,印度開展「白色革命」。他們引進、培育、推廣優良水牛品種,建立牛奶生產合作社,停止進口一切商品性奶製品,使牛奶產量有很大提高,現在,印度牛的存欄數達2.7億頭,名列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養牛頭數的20%,全國平均每3個人就有一頭牛。全國每年牛奶產量達4×107t多,平均每人每天佔有牛奶150g多,80年代後期印度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產奶國。
80年代後期印度又推行「藍色革命」的構想。所謂「藍色革命」就是開發江、河、湖、海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其目的是增加魚類捕撈量,從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擴大就業機會,增加外匯收入。
印度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7500km,並且有眾多海灣、海角和海峽,可供捕魚的海域面積達2020000km2,具有發展海洋漁業和養殖業的良好條件。此外,印度內陸長達2900km的河流系統以及170多萬公頃的水庫和池塘,也具有發展淡水養魚的可觀潛力
『叄』 印度在發展農業方面 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印度政府開始實施—項農業發展新戰略,這—戰略就是採用以高產品種為主,結合水、肥、農葯等農業技術,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通稱「綠色革命」。
印度為了增加食物來源,特別是動物性食物的來源,近十年來曾先後推出了旨在發展牛奶生產的「白色革命」和發展漁業的「藍色革命」,取得了—定的成績。
另—主要成效是使印度農業科研和應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業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涉及到以下四個系統,即研究系統、推廣系統、應用系統和支持系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這四大系統。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是鄉村工作者兼職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後,才形成獨立的由各級專職人員進行的推廣系統。進入80年代以後,這個系統得到了進—步的重視,各邦相繼成立了農業科技推廣站和種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術的好處推廣到農戶、農作物和各地區」。科技推廣站及時地提出引進、推廣農業新技術的建議,組織農民進行田間試驗,然後逐步推廣。印度現在有140多個科技轉讓中心。支持系統包括農業信貸系統,價格支持系統和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的合作社系統。
『肆』 印度的兩次綠色革命
印度的兩次「綠色革命」:
1、 20 世紀60年代,印度進行第一次「綠色革命」,引進並培育新品種,使用化肥,改進灌溉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這些措施使印度的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於過度使用化肥、農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嚴重,糧食增產潛力減弱;
2、2004年開始,印度進行第二次「綠色革命」,利用生物技術的進步改良品種,推廣高效無毒農葯,完善水利灌溉系統,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運用等,這次「綠色革命」不僅明顯提高糧食產量,而且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