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有什麼建築服飾和風俗
印度建築:
佛教建築
古代印度遺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築。窣堵波是一種用來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築,最大的在桑吉,約建於公元前250年。半球體直徑32米,高12.8米,下為一直徑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體用磚砌成,紅色砂岩飾面,頂上有一圈正方石欄桿,中間是一座亭子,名曰佛邸。窣堵波周圍樹有石欄桿,四面正中均設門,門高10米,門立柱間用插榫法橫排三條石坊,斷面呈橄欖形。門上布滿浮雕,輪窣上裝飾圓雕,題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
石窟分兩種。舉行宗教儀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長方形,縱端為半圓形,半圓形的中間有一窣堵波。除入口處外,沿內牆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種石窟稱為精舍,以一個方廳為柱心,三面鑿出幾間方形小室,供僧侶靜修之用,第四面為入口,沒有門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鄰並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
在相傳為佛祖釋迦牟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耶建有一座廟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於公元2世紀,14世紀重建。塔為金剛室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個高大的方錐體,四角有四座式樣相同的小塔,襯托出主體的雕佛。塔身輪廓為弦形,由下至上逐漸收縮,表面布滿雕刻。
印度的佛教建築隨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的石窟藝術有一定的影響。
婆羅門教建築
從公元10世紀起,印度各地普遍建造婆羅門教廟宇。形式和規格都參照農村的公共集會建築和佛教的支提窟,用石材建造,採用樑柱和疊式結構。其外形從台基到塔頂連成一個整體,布滿雕刻,建築形式各地不同:北部的寺院體量不大,有一間神堂和一間門廳,都是方形平面,共同立於高台基上。門廳部分的檐口水平挑出,上為密檐式方錐形頂,最上端是一個扁球形寶頂。神堂上面是一個方錐形高塔,塔身密布凸棱,塔形曲線柔和,塔頂也是扁球形寶頂,神堂是一間聖殿,四方正方位開門,整個廟宇象徵婆羅門教濕婆、毗濕奴、梵天三位一體神。最傑出的是科納拉克的太神寺。
南部寺院規模龐大,通常以神堂為主體,還有僧舍、旅驛、浴室、馬廄等。周圍是長方形圍牆,神堂頂上,每邊圍牆中央的大門頂上都有高聳的方錐形塔,造型挺拔、簡潔,雖滿布雕刻,仍保持單純幾何體的輪廓。典型的例於是馬村拉大寺。
中部寺廟的四周有一圈柱廊,內為僧舍或聖物庫。院子中央寬大的台基正中是一間舉行宗教儀式的柱廳,它的兩側和前方,對稱地簇擁著3個或5個神堂。神堂平面為放射多角形。神堂上的塔不高,彼此獨立,塔身輪廓為柔和的曲線,有幾道尖棱直通相輪寶頂。一圈出挑很大的檐口把幾座獨立的神堂和柱廳殿聯為一體。
伊斯蘭建築
崇拜伊斯蘭教的莫卧兒帝國統治印度時,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經學院和城堡。這此建築的形式和規格雖受中亞、波斯的影響,但已具有了獨立的特徵。穹頂有了很大的改進,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頂為中心作集中式構圖,四角則是體形相似的小穹頂襯托。立面設有尖券的龕,牆體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裝飾。廣泛使用大面積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築輪廓飽滿,色彩明朗,裝飾華麗,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代表建築:
巴利赫蒂希爾神廟
中世紀德乾地區諸王朝處於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混雜的中間地帶,頻繁的戰爭導致南北方美術風格的交流。早期遮盧迦王朝(535~753)在邁索爾的 3座都城巴達米、阿胡爾和帕德達伽爾的神廟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變而來,中世紀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廟的影響,同時滲入了北方式神廟的成分。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是建志補羅的凱拉薩納特神廟的仿製品。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繼續開鑿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凱拉薩神廟,是仿照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設計的,鏤空整塊山岩鑿成,不愧為舉世無匹的巨構傑作。凱拉薩神廟的雕刻,綜合了笈多時代的典麗、遮盧伽王朝的渾厚與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動態強烈,變化豐富,活力充沛,代表著印度巴洛克美術的最高成就。約在同時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濕婆神廟,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術的特色,其中的巨岩雕刻《濕婆三面像》集優美、崇高、獰厲於一身,寓創造、保存、毀滅之奧義,堪稱世界雕刻名作。後期遮盧迦王朝(10~12世紀)的神廟群,外壁壁龕密集,裝飾漸趨繁瑣。曷薩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貝盧爾、赫萊比德、索姆納特普爾修建的神廟,平面設計呈星形,悉卡羅較低,外壁裝飾浮雕更加細密纖巧,亦流於羅可可風格。
凱拉薩神廟
中世紀北印度諸王朝奉為正統的雅利安文化,愈來愈多地吸收了達羅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薩姆流行的□多羅教(性力崇拜),同時影響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美術。巴拉王朝(約750~1150)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最後庇護所。波羅諸王擴建增修了那爛陀寺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寺院。佛陀伽耶的金剛寶座塔分層立龕的角錐形高塔形制,可能與印度教神廟的悉卡羅有關。那爛陀等地出土的波羅石雕或銅像,如寶冠佛、多臂觀音、密教女神多羅菩薩等雕像,受有笈多古典雕刻與南印度銅像的雙重影響,感染了巴洛克的豪華、繁縟、怪誕,被稱作火焰式的藝術。巴拉美術對尼泊爾、中國西藏、緬甸、爪哇等地的佛教美術影響較大。東恆伽王朝 (8~13世紀)在奧里薩境內營造了宏偉的神廟群。奧里薩神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曲拱形的悉卡羅呈玉米狀,代表作有布巴內斯瓦爾的林伽羅神廟、布里的扎格納特神廟、康那拉克的太陽神廟等。奧里薩雕刻裝飾繁麗、動態誇張,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康那拉克太陽神廟的巨大的浮雕車輪富麗堂皇,被視為印度文化的象徵。金德拉王朝(950~1203) 的都城卡朱拉侯的印度教、耆那教神廟群可與奧里薩神廟群比肩。卡朱拉侯神廟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悉卡羅呈竹筍狀,主塔周圍環峙多層小塔,代表作有根達利耶·摩訶提婆神廟等。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廟外壁高浮雕嵌板帶上千姿百態的女性雕像和愛侶(密荼那)雕像著稱,變形極美,性感極強,亦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卡朱拉侯出土的雕刻珍品《情書》是印度雕刻的壓卷之作。北印度西部拉賈斯坦奧西亞的蘇利耶神廟和阿布山的毗摩羅塔樓,古吉拉特的蘇利耶神廟,也屬於北方式神廟,比例勻稱,裝飾華麗。克什米爾地區仍然營造著犍陀羅傳統的寺廟,重要的有摩爾坦德和阿萬蒂普爾的廟宇。
印度風俗
印度人與友人見面很講禮節,通常是雙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時,對長輩宜高,對平輩宜平,對幼輩則低,以分別示以尊敬、對等和關懷。迎候佳賓則敬獻花環,
表示由衷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贊同或同意對方意見時,往往是搖頭而不是點頭。 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社會重男輕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拋頭露面,更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可同異性握手。婦女多在前額中央點上吉祥痣,喜歡佩帶項鏈、胸飾、耳環、鼻圈、戒指、腳鐲等飾物。
印度教節日 (1)杜爾迦節,孟加拉人最大的節日,每年約9~10月間舉行。(2)酒紅節,音譯「霍利節」,每年2月底,3月初舉行。(3)燈節,音譯「迪瓦利節」,印度教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0~11月間舉行,通常全國慶祝5天至半個月。(5)娑婆室伐底節,一譯「薩拉斯瓦蒂節」,意為「知識女神節」、每年1~2月間舉行。(6)扎格納乘車節,每年6~7月間,在沐浴後的第15天舉行。(以上均為公歷)
伊斯蘭教節日 (1)開齋節,是伊斯蘭教兩大重要節日之一。希吉拉歷9月(公歷2月左右)。(2)古爾邦節,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意譯「宰牲節」。希吉拉歷12月10日(公歷4月左右)。
錫克教節日 那納克誕辰節,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
耆那教節日 摩訶毗羅節,紀念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即大雄)的節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與世界基督教徒一樣,每當復活節、聖誕節以及少數佛教徒、襖教徒和猶太教的各自節日,也都要紀念或慶祝一番。
印度服飾
提到印度的衣,人們肯定會馬上說:「印度有紗麗」。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穿,後來逐漸演變為婦女的普通裝束。
紗麗的式樣繁多,不拘一格。 每逢喜慶的日子,印度婦女都會穿起自己喜愛的紗麗,點上傳統吉祥痣、塗上邁何迪,逛街串門、訪親問友。紗麗因穿者的貧富也有不同,窮人穿的紗麗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貴婦人則穿的是絲綢或薄紗制的紗麗,上綴以金絲銀線織成的圖案裝飾,形成鮮明的對比。
除了紗麗之外,印度婦人還有一種衣服也比較普遍,上衣比較寬松,長至膝部,叫「古爾蒂」;下身則是緊身的褲子,名叫「瑟爾瓦」三再加一條紗巾往脖子上一圍,長長地向後飄去。
印度男子最為普通的服裝是「托蒂」,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種衣服。「托蒂」其實也是一塊三四米長的白色布料,纏在腰間,下長至膝,有的下長達腳部。隨著社會發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進,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襯衣,名為「古爾達」。天冷時,再加一件披肩。在一些特別重要的場合,經常會看到個別上穿「古爾達」、下圍「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內情的外國人往往以為這些人無足輕重,實際上這種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標志。 不過,在城市裡,男子服裝已經趨於西化,西裝差不多是最為普遍的男子服裝,即使不穿正規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襯衣和長褲。印度男子,特別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員在正規場合,常穿一種很像「中山裝」的上衣,也是緊緊的衣領,胸部有一兜,再別支鋼筆,看上去也是滿精神的。
B. 古代印度的瑜珈主要是什麼活動
有人說,印度的歷史有多長,瑜珈的歷史就有多長,修煉瑜珈始於印度河流域文明時代,距今大約5000年左右。從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出土的印章中,就可以看到那時苦行僧修煉瑜珈的形象,他們的坐姿與現代修煉者的坐姿一模一樣。
古代印度的瑜珈主要是一種宗教性的活動,是婆羅門教(後來的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徒為求得解脫而刻苦修煉的公元前2500年的瑜珈功一種手段。瑜珈的原意是「結合」、「和諧」、「一致」的意思。修煉瑜珈,按印度教的說法,就是要使塵世的「人」同天上的最高的神「梵天」合二為一。修煉者必須在僻靜的地方坐下,雙腿交疊在一起,成「蓮花坐姿」,平心靜氣,沉思默想,以達到自我同天神合一的境界。一旦達到此等境界,便進入了理想境界,人便可以獲得解脫。
關於瑜珈的一本最古老、最有權威的著作叫《瑜珈經》,它是一位名叫波顛利的人寫的。人們一般認為《瑜珈經》成書於公元5世紀。但這不等於說,瑜珈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瑜珈的歷史要早得多。在遠古的時候,印度沒有書寫工具,一切經典都靠口授心傳。為了易記易誦,句子都很短,且往往有韻律,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古代詩歌發達的原因。到了公元5世紀的時候,已經具備了把口傳的東西整理成文的條件,波顛利便成了總結幾千年遺產的功臣之一。
《瑜珈經》共分4章,包含194經,內容十分龐雜,充滿神秘的色彩。最基本的修煉方法和手段有8種,也就是八瑜珈支:(1)禁制(克制);(2)遵行(限制);(3)坐法(坐姿);(4)調息(控制呼吸);(5)制感(制止感覺);(6)執持(專注);(7)禪定(靜慮);(8)等持(三摩地境界)。
《瑜珈經)問世後的一千多年來,瑜珈在印度經久不衰,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最主要的有5種:格爾瑪(業)瑜珈、傑恩(知識)瑜珈、赫脫(手)瑜珈、拉傑瑜珈和帕格蒂(虔誠)瑜珈。其中有的注重日常的善行,有的注重經典的研習,有的偏重於哲理的悟徹。
古印度人修煉瑜珈,主要是受他們信仰的宗教思想的支配。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輪回轉世的思想,沉重地壓在信徒身上。與它緊緊相連的是「業」的概念,這輩子的一切言行及思想活動,都一筆筆地記在「業」賬上,並形成了下輩子是禍是福的「因」。「業」績好的,下世就投在富貴之家,享受榮華;「業」績不好的,下世就投在低賤之家,甚至變牛變馬,受苦終生。這顯然是漠視今生,把希望寄託於渺茫的來世的虛無縹緲的人生觀。
為了來世的幸福,信徒們當然誠惶誠恐,積善積德,希冀美好的未來。但是,這還不算是最終的解脫。如果能跳出輪回,不要投胎凡世,而是進入天堂,那就可以永遠擺脫人間的無邊苦海,永居極樂世界了。據說瑜珈就是追求徹底解脫的一條「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神奇的瑜珈並未成為歷史,而是昂首挺進了現代人的生活中。現代印度的瑜珈已經傳遍世界,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有實效的亞洲式健身美體修煉術。練習瑜珈,不僅可以消除緊張,緩解壓力,使人的精神與身體進入純凈的境界,更能有效完美體形體態。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練功者,都將練習瑜珈作為修身養性的重要方法。
C. 浼犺村彜浠e嵃搴︽湁涓鍠滄涓嬫嬬殑鍥界帇鍙鑸嶇綍錛岃屽扮浉杈句緷灝旀槸涓鑱鏄庣殑澶ц嚕錛屽彂鏄庝簡鍥
浼犺村彜浠e嵃搴︽湁涓鍠滄涓嬫嬬殑鍥界帇鍙鑸嶇綍錛岃屽扮浉杈句緷灝旀槸涓鑱鏄庣殑澶ц嚕錛屽彂鏄庝簡鍥介檯璞℃嬨傚浗鐜嬬帺寰楃埍涓嶆儨鎵嬶紝鍐沖畾濂栬祻瀹扮浉銆傝揪渚濆皵璇達細闄涗笅錛屾垜鍒鏃犱粬奼傦紝璇蜂綘鍦ㄨ繖寮犳嬬洏鐨勭涓涓鏍煎瓙閲岃祻鎴戜竴綺掗害瀛愶紱鍦ㄧ2涓鏍煎瓙閲岃祻鎴2綺掗害瀛愶紱鍦ㄧ3涓鏍煎瓙閲岃祻鎴4綺掗害瀛愶紱鍦ㄧ4涓鏍煎瓙閲岃祻鎴8綺掗害瀛愨︹︿緷姝ょ被鎺ㄧ洿鍒64涓鏍煎瓙錛屾寜榪欏紶媯嬬洏涓婂悇鏍煎簲璧忕殑楹﹀瓙鍏ㄨ祻緇欐垜鍚с
鍥界帇鍚浜嗭紝瑙夊緱杈句緷灝旂殑瑕佹眰騫朵笉楂橈紝璇撮亾錛氫綘鑳藉傛効浠ュ伩鐨勩傜劧鑰岋紝鍥界帇鍗翠笉鐭ラ亾榪欎釜鏁板瓧鏄澶氫箞宸ㄥぇ.
絎涓涓灝忔牸鍐呮斁涓綺,絎浜屼釜灝忔牸鍐呮斁浜岀矑,絎涓変釜灝忔牸鍐呮斁鍥涚矑鈥︹﹁繕娌℃湁鍒扮浜屽嶮鏍,涓琚嬮害瀛愬氨娌℃湁浜.楹﹀瓙涓琚嬪張涓琚嬭鎵涘埌鍥界帇闈㈠墠,鍙鏄楹︾矑鏁頒竴鏍兼帴涓鏍煎湴椋炲揩澧為暱.涓嶄竴浼氬効,鐜嬪閲岀殑楹﹀瓙灝卞爢縐濡傚北浜.姝ゆ椂,綆$伯搴撶殑澶ц嚕鎬ユュ繖蹇欒窇鏉ユ姤鍛婅,綺搴撲腑鐨勯害瀛愬揩娌℃湁浜.鍥界帇鍚浜嗗嶮鍒嗗悆鎯,蹇欓棶鎬庝箞鍥炰簨?鍏朵腑涓涓綺鵑氭暟瀛︾殑澶ц嚕鍛婅瘔鍥界帇,鎸夌収瀹扮浉鐨勮佹眰,64涓鏍煎瓙鎬誨叡瑕佹斁n=1+2+22+23+24鈥︹+263綺掗害瀛.榪欎釜鏁板埌搴曟湁澶氬ぇ鍛?鎴戜滑鍙浠ュ湪涓婂紡鐨勪袱杈瑰悓鏃朵箻涓2寰楋細2n=2+22+23+24+25鈥︹+264.鐒跺悗鍐嶆妸涓ゅ紡鐩稿噺寰楋細2n-n=錛2+22+23+24+25鈥︹+264錛-錛1+2+22+23+24鈥︹+263錛,鍗硜=264-1=18446744073709551615綺.濡傛灉鎸150000綺掗害瀛愬ぇ綰︿負1鍗囩殑璇,閭d箞浠樼粰瀹扮浉鐨勯害瀛愯佽揪鍒140浜垮崌,鐩稿綋浜庡綋鏃跺叏涓栫晫楹﹀瓙騫翠駭閲忕殑涓ゅ崈鍊.鍥界帇涓鍚鍌諱簡鐪,鏄庣櫧涓婁簡鑱鏄庣殑瀹扮浉杈句緷灝旂殑褰撲簡.
D. 古印度具有代表性的歷史遺產
古代印度文化的突出之處是強烈的宗教意識及其影響。佛教是古印度人為當代世界留下的最大歷史遺產。此外,文學上傳下來兩部著名史詩:《摩珂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文字(梵文)和建築藝術富有特色。數學知識方面有卓越貢獻。
從文字來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葉,古印度居民就創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毀滅後,落後的雅利安人只有口頭相傳的作品。再次出現文字約在列國時代之初,流傳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銘文。阿育王銘文所用的文字有兩種:一為婆羅謎文,可能源於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盧文,可能源於阿拉美亞人的字母。去盧文後來逐漸失傳,而婆羅謎文在公元7世紀時發展成梵文,這種文字由47個字母構成,在詞根和語法結構上與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古波斯語相似,在語言學上屬印歐語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寫作材料是鐵筆和經過處理的樹皮,直到17世紀時,還存在這種木質的紙。
古印度最古的文學作品是《吠陀》,其產生最古、文學價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詩歌總集,共有1028首詩歌,以頌神為主,也有世俗詩歌。所以《吠陀》不單純是宗教經典作品。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兩部史詩。前者長達10萬頌,後者約有2.4萬頌,是古代世界絕無僅有的長詩。《摩訶婆羅多》有18篇,主要內容是說婆羅多家族中居樓王一支與般度王一支之間爭奪王位斗爭的故事。雙方經過許多曲折的斗爭,最後不得不進行了為期18天的大戰。戰爭據說捲入了印度所有的國家和部落,結果是居樓王一支全部戰死,般度王一支取得勝利。相傳這部長詩的作者是毗耶娑,實際上是很多代民間詩人逐漸積累並編集起來的。它的基本內容在公元前5世紀已大體形成,而最後定本是在公元4世紀。《羅摩衍那》有7篇,主要故事情節是:居薩羅國的十車王之子羅摩,因遭繼母陷害,與妻子悉達在森林隱居14年。後魔王羅婆把悉達劫到楞伽島,即斯里蘭卡,羅摩在神猴的協助下,率猴兵打敗並殺死魔王,救出了悉達,然後攜悉達回國為王。相傳此詩的作者是蟻垤,實際上此詩也是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期間逐漸編成的。兩部史詩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有哲學、宗教、法學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論述,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情況,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東、向南擴張的一些情況。尤為可貴的是,它貫穿著對正義善良的深切同情,對奸詐殘暴等丑惡行為的無情揭露和譴責,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份瑰寶。
古印度的民間文學作品也佔有重要地位。它們大都保存在《五卷書》、《益世佳言集》和《佛本生經》等作品中。其中《佛本生經》流行最廣,主要記述佛陀前生的故事,保存在這里的民間故事都經過了佛教徒的加工整理,原作品的主人公也被附會為佛陀,以宣揚佛教的教義,但它仍保留了不少優秀的、健康的世俗性故事。這些故事鄙視奸詐,同情善良,寓意深刻,愛憎分明。這些伸張正義的作品不僅有重要的文學價值,也為研究當時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全書有550個故事,其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
從建築藝術看,吠陀時代與列國時代基本上是木質結構,這些建築物現已盪然無存。阿育王時,開始用磚石建築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磚建成,以後又擴大,並砌上一層石塊。該佛塔呈半圓形,直經約30餘米,頂端為平台,台上造一方壇,壇上豎立層疊著的傘形柱,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該佛塔周圍有環形道路,並繞以柵欄和四個大門,四個大門都布滿了以佛教題材為中心的精緻雕刻。
前面提到的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這些高達15米的石柱,最重的達50噸左右,除奔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頭外,最著名的是薩爾納茲大石柱,其柱頭的四個背對背蹲踞著的獅子,栩栩如生,雄勁有力,象徵著帝王的權威。
造型藝術中的重大成就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於海德拉巴省溫德亞山脈的深山中,大約於公元前1世紀開鑿,公元7世紀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後約有1000年人煙絕跡,直到1819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石窟開鑿在河流旁半圓形的懸崖上,共29個石窟。石窟的建築有佛殿和僧房兩種,內有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刻,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築、雕刻、繪畫三種藝術結合的範例,被譽為世界藝術精萃之一。據說唐玄奘到印度時曾拜訪過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變成壯麗的藝術寶庫,充分體現了古印度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發展,古印度藝術也融入一些古希臘的風格,如公元1—3世紀的乾陀羅藝術(因藝術標本大都出自乾陀羅而得名),佛和菩薩的石像剛健豐滿,體態瀟灑,服飾褶皺分明。總之,古印度的藝術基本上是佛教藝術,婆羅門教藝術則比較少見,如前所述,這大概與婆羅門教不立偶像,不建神廟有關。不過,婆羅門教的那些多手多眼的怪神對佛教藝術也有影響,如後來的「千手佛」和「千眼佛」等造型。
古印度在自然科學領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醫學方面的成就比較突出。在天文學方面,由於農業生產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居民很早就注意觀察天象。早在吠陀時代,他們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將五星與日月並稱為七曜。把月亮所經過的星座劃分為28宿,稱之為「月宮」。但他們認為,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圍繞地球轉的。他們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額用每隔五年加一閏月的方法來彌補。關於季節的劃分,除我們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季外,還有熱時、雨時、寒時的三分法,以及漸熱、盛熱、雨時、茂時、漸寒、盛寒的六分法。公元1世紀以後,古印度出現了著名的天文歷法著作《太陽悉檀多》,此書已有時間測量,分到點。此書也是重要的數學著作之一。
說到數學,古印度最重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十個數字元號(0是以黑點表示)和定位記數法。這種記數法為中亞地區許多民族採用,後又經阿拉伯人對十個數字略加修改後傳到歐洲,逐漸演變為現今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計數法」。大約成書於公元前5-4世紀的《准繩經》中,已有許多幾何學知識。《太陽悉檀多》中,已有三角函數表。
在醫學方面,《阿闥婆吠陀》中已記載了77種病症之名,並開出了對症的葯方,當然,這些記載也夾雜著巫術謎信。最著名的醫學著作是《舍羅迦本集》和《妙聞本集》。相傳舍羅迦是迦膩色迦的御醫,2世紀人,他的書被譽為醫學網路全書,探討了診斷、疾病預後和疾病分類問題,並把營養、睡眠與節食視為維護人體健康的三大要素。書中提到的葯物有500種。妙聞稍晚於舍羅迦,他的書內容比較廣泛,除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外,還研究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病症達1120種。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上有相當高的水平,書中記有120種外科器具,並有撥除白內瘴、除疝氣、治療膀胱結石、剖腹產等手術方法,所記葯物多達760種。這兩本書今天仍有實用價值。
E. 印度出名的手工製品有哪些
奧里薩邦是印度的一個小邦,東枕孟加拉灣,南臨安得拉邦,西接中央邦,北傍比哈爾邦,東北是孟加拉邦。奧里薩以精緻的手工藝而聞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喀塔克和帕拉克門迪的金銀絲細工嵌花飾品和角質工藝品,以及皮匹里著名的貼花飾品。帕塔刺查作為奧里薩的一種民間彩畫形式,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手工藝品。黃銅器皿,尤其是花瓶和蠟燭台做工非常精
美,經久耐用。尼拉格瑞和克茨的黑石碗和盤子,以及多彩的石雕像也非常受人喜愛。絲綢和手搖棉紡產品,尤其是莎麗非常迷人。桑巴普爾的莎麗和馬尼巴赫的刺綉,無論是式樣和質地都無可挑剔。這些手工製品可謂獨特而又精緻。
帕塔剌查
帕塔刺查是一種特別的工藝形式,手工藝師製作時在布匹上或在叫做帕撻的陶碗上描畫印度神話題材中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獨特的手工工藝是由普里近郊的兩個村莊拉合瓦賈普爾和達德沙黑的手工藝師們創造出來的。除了在帕撻上進行彩畫之外,茨瓦卡爾人製作了別具一格、人稱甘吉發的圓形游戲牌,
貼花藝術
皮匹里是距普里市40公里的一個村莊。村裡的能工巧匠們完美地發展了這項貼花工藝,他們使用不同顏色的織物,嵌出豐富而又生動的裝飾圖樣。其基本手法是在一塊布料底子上,縫嵌用其它顏色的織物剪裁出的鳥、動物、花朵、樹葉等裝飾圖樣,表現出多彩的裝飾主題
銀絲細工飾品
喀塔克以它的銀絲細工飾品而聞名。銀絲細工飾品在當地稱作塔拉卡絲,這些飾品已引起世界藝術喜愛者的關注。工匠們把銀線彎曲焊接在一起,製成優美的飾品,他們使用的銀絲純度很高。精湛的工藝設計表現出他們日臻完美的高超嫻熟技能。
角制工藝品
奧里薩的角制工藝品富有神秘的色彩,兼具民族和現代特色。它們的外表裝飾非常活潑生動,富於感染力。這些角質飾物種類繁多,包括各種日常用品和裝飾物。
漆器
製作漆器的方法是採集森林中一種昆蟲廢物,然後加入顏色,再塗抹於小藤器和紅陶像上,從而製成美麗的漆器。漆器表面的裝飾圖案主題來源於自然,還有幾何圖樣
以及宗教符號等。透明的漆面以及精美的圖案,使漆器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效果。奧里薩的漆器工藝非常著名,在漆制藤器、紅陶手鐲、項鏈、玩具、箱盒以及一些民族雕像的外表,都塗抹了一層多種顏色的漆料並磨光而成的漆膜,表面光滑又富有光澤。
石雕
石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古代起奧里薩的工匠們就已經非常熟練地用石頭雕刻各種物品。無數考古遺址的紀念碑、岩雕、洞窟廟宇以及優美的雕像和裝飾品,表明了自古以來奧里薩石雕匠們傑出的工藝水平
木雕
木雕大概分為三類:彩繪木雕、素麵木雕和車鏇木雕。普瑞的彩繪木雕和巴爾伽合的木雕面具以及木偶、車飾是最流行的木雕品。奧里薩的工匠師們更喜愛素麵木雕,而不太喜歡在木雕上塗抹漆料。彩繪木雕飾有明亮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
紅陶
盡管紅陶在印度其它地方也很普遍,但奧里薩的工匠們製作的紅陶其形狀和風格非常獨特。象、馬、公牛和其它陶像是最流行的紅陶器
藤草編織物和竹編製品
奧里薩邦肥沃的土地為發展多種材料的工藝品提供了豐富的天然原材料。靈巧熟練的手工藝師們使用藤草和竹子製作各種用具和裝飾物。奧里薩邦生長有一種特殊的金草,這種草通常被用來編制草席以及類似製品。
金屬器具
奧里薩邦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為各種金屬和合金器件的製作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精緻的器具用各種不同金屬和合金製造。普巴尼地區的工匠們採用鉚釘製作的黃銅魚、蛇和鱷魚製品非常靈活。桑巴普爾和博朗吉爾地區用青銅製成的米和油的量具,上面有美麗的藝術圖案裝飾,深受人們喜愛。
紡織物
桑巴普爾的紡織者們用手搖紡織機創造出了獨特的紡織樣式,奠定了他們重要的藝術地位。人們尤其喜歡桑巴普爾生產的具有現代時尚的莎麗和服裝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