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米爾汗在印度屬於什麼階級,他為何可以肆無忌憚地反對種姓制
阿米爾·汗(Aamir Khan),姓氏為Khan(可汗或簡稱汗),可汗姓氏在印度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物質財富,屬於最高級的婆羅門。
之所以可以說他「肆無忌憚」的反對種姓制度。一是他作為貴族階級,本身擁有對制度說「不」的反對權利所在,二是印度這一種姓制度在當今普遍崇尚平等自由的社會來說,實在存在很多問題。他的反對之聲占據了大多數受種姓制度壓迫的底層人民的心聲,受到大眾的支持,有了多數人的擁護與支持,才能夠「肆無忌憚"地反對存在的各種問題,也相應演出了一部部優質的電影好作。
㈡ 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實際上應該是哪裡的人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印度河谷先後發現幾個古代城市遺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達羅,考古上統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至前二千年代中葉。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部落,從中亞細亞越過興都庫什山脈的幾處山口進入印度,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征服了當地的大部分達羅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種人,他們操一種早期形式的梵語,是一支無文字的半游牧民族。他們部分依靠狩獵、種植小麥和大麥,也部分靠搶劫更先進農業居民和商業中心或商隊為生。
這些人自稱」雅利安」,意為高貴者,(梵語中,arya「雅利安」的意思是「高貴」或「純潔」)以區別於皮膚黝黑的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今天我們對他們的了解,來自他們祭祀儀式上的聖歌《吠陀經》以及後來講述英雄業績和戰爭故事的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這些傳說在很多世紀以後才用印度古典語言梵語形諸文字。到那時,雅利安人才算有了讀寫手段,以及農業藝術、城市建設和文明的其他要素,而這些是因為他們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先進文化,才由游牧轉為定居的農業生活,並逐漸向奴隸社會過渡。
雖然雅利安人的文化比較原始,但他們也有著明顯優勢:他們在到達印度前,不但已經掌握了帶金屬尖頭的武器,而且擁有用兩匹或更多馬拉地帶輻輪的輕便快速戰車。這種戰車與荷馬時代的希臘戰車相同,有一名馭者和一名弓箭手或投槍手。
㈢ 外國人在印度算什麼種姓
外國人在印度,一般在印度有兩點作為參考,首先是身份地位財富,家產越多的相對的「種姓」也越高。
如果是個揮金如土的外來富豪,經常在印度的高種姓圈子裡混的話,那麼就是排第二等級的剎帝利。但從普通的觀光客的身上,印度人很難在短暫的時間內被看出對方的家產,所以還有另一種評判標准。
另外一種的評判標准就是膚色,白種人在印度的地位較高,因為本身印度人就是由白種的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融合的人種。當地人告訴驢友,在他們看來,一白遮百丑,白種人就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勢。而黃種人則會被劃定為吠舍,黑人則是首陀羅,甚至是賤民。
種姓制度簡介
印度的種姓制度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是由印度的雅利安人創建的,其實除了這四個種姓外還有「賤民」這一身份,又稱達利特,但它不含在種姓之內,沒有權益可言。
種姓制度世代相襲,是一項嚴格的等級制度,就算低種姓的印度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無法躋身於高種姓的圈子。也因為這樣,每個種姓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就算有中間人介紹不同種姓的人相識,也是沒有用的。
㈣ 印度實行種姓制度,外國人去印度算哪個種姓呢
一、在印度它的種姓制度有著嚴格的區分,對於印度之外的外國人來說,通過膚色來決定劃分的,像歐美它的膚色比較白,印度有著天然的優勢,一般會歸納為剎帝利階層。印度的種姓制度來源於印度教,基本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種,除上述四種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人」之外的階級,稱為「賤民」,即「賤民」或「賤民」。
四、以中國、日本、韓國為代表的東亞人,由於膚色不深,加上在文化、經濟、體育等方面的突出地位,默認為特殊的二姓和三姓,低於白人。但比其他人高。因此,作為一個去印度的中國人,如果你想得到尊重,你還是要穿得時尚。
以上就是關於外國人在印度排名的方法,大家可以認真的了解一下。
㈤ 印度有多少個民族 主要民族的介紹
1、印度人口13.24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全國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其餘分別為: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納達族佔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2、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3、尼格利陀人: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拿渣早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4、原始澳大利亞人: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消雀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5、蒙古利亞人:以蒙古利亞人為主體的亞洲大陸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來種族遷入印度的第三波。印度的蒙古利亞人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蒙古人和與藏族關系密切的漢藏語系民族。蒙古人的後裔為莫卧兒人,他們已經基本上融入在印度主體民族之中,由於混血的緣故,蒙古人的體貌特徵已經不明顯。包括查克馬人和雷布查人在內的漢藏語系民族則帶有明顯的黃種人特徵。他們膚色淺黃,臉龐扁平,眼睛細小,胡須和體毛稀少。
6、印度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最初是居住在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古民族,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穿越西北部的山口來到印度。他們身材高大,頭型窄長,眼眶深陷,鼻樑高而窄,毛發濃密。
7、達羅毗荼人是指南亞梁態使用達羅毗荼語系諸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又稱德拉維達人。達羅毗荼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黑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南印度系的字母文字。
㈥ 為什麼說印度被雅利安化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高尚」)屬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他們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長頭多須,高鼻子,藍眼睛,淺色頭發是原居於今天俄羅斯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被譽為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最先進入伊朗高原的一部分雅利安人則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在西元前1200左右越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約於西元前1200年來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他們遇到了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的頑強抵抗,這使得雅利安人不得不放慢征服的腳步,經過6個世紀的漫長戰爭,雅利安人最終把大量土著達羅毗荼人趕走,有的則變成了雅利安人的奴隸。
這就是古代的印度雅利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