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名arun如何讀

印度人名arun如何讀

發布時間:2024-04-10 18:12:45

『壹』 印度尼西亞

劉增潔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大小13700多個島嶼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國土面積191.94萬km2,陸地面積182.64萬km2,人口2.49億(2012年7月)。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2010年礦業產值佔GDP的11.2%。2010年印度尼西亞GDP增長6.1%。石油和天然氣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10年油氣業收入為277億美元,占政府收入的17.8%。

一、儲量與資源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鎳、銅、金、銀等,重要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銅、金、天然氣、鎳和錫,其中2010年錫儲量居世界第二位、銅居世界第六位、鎳居世界第六位和金居世界第五位。

據美國《Oil and Gas Journal》2011.12報道,截至2011年底,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32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三十位;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39943.96億m3,佔世界總儲量的2.1%,居世界第十一位。印度尼西亞約有60個沉積盆地,其中73%位於海上,目前已勘探的36個含油氣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地區,主要的含油氣區有蘇門答臘油氣區、爪哇油氣區、東加里曼丹油氣區。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00年對全球待發現油氣資源所作的評估,印度尼西亞待發現的石油資源量為10.14億t,天然氣為3.05萬億m3

近年來印度尼西亞不斷獲得新發現,2006年印度尼西亞共獲得16個新的油氣發現,其中石油發現為8個,天然氣發現為8個,海域為9個,陸上為7個。2008年共獲得21個油氣發現,其中石油發現為13個,天然氣發現為8個;重要的石油發現為由CITIC Se-ram Energy公司獲得的Nieuf Utara A 1井,該發現位於斯蘭盆地北部,測試獲得日產油640桶,完鑽日期2008年5月8日;重要的天然氣發現為由Pearl Oil公司獲得的Lengo 1井,該發現位於印度尼西亞東爪哇海域盆地,測試獲得日產氣36.25萬m3,完鑽日期2008年4月7日。2009年印度尼西亞共獲得12個新的油氣發現,其中石油發現為5個,天然氣發現為7個,海域為4個,陸上為8個。2010年獲得1個海域石油發現。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集中分布在蘇門答臘西部和南部(佔80%)以及加里曼丹東部,主要賦存在古、新近紀地層中,據印度尼西亞能源礦產部統計,2010年1月印度尼西亞煤炭資源量為1049億t,已探明儲量211億t,其中商業可開采儲量為54億t。

表1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儲量

二、礦產品生產與消費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礦業生產國,其中錫、煤炭、銅、鎳和金產量居世界前列。礦業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10年印度尼西亞礦業產值佔GDP的11.2%,礦業總收入為782.28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21.3%;其中石油和天然氣業為314.70億美元,非油氣礦業為362.71億美元,采礦業為104.87億美元。

石油、天然氣 印度尼西亞曾為亞太地區唯一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為亞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石油產量居世界第二十位,近年來隨著石油產量下降,2008年印度尼西亞退出了歐佩克組織。

目前印度尼西亞石油主要產自西部盆地,自2000年以來印度尼西亞石油產量不斷下降,2010年石油產量為4780萬t,比2000年下降33.1%。石油產量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下降是由於大部分的生產油田已老化,以及勘探的新儲量投資延遲。為了防止國內的石油產量進一步下降,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和天然氣部門每年將需要340億美元的投資。而新勘探開發的風險較高,且海上油田居多,成本加大。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2010年產量為820億m3,比2009年增長14.0%,居世界第十三位。

主要的油氣田為位於中蘇門答臘油氣區的米納斯(Minas)和杜里(Duri)油田,這兩個油田均為成熟油田,近年來石油產量逐年下降。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兩個最大的LNG處理廠為Arun和Bontang,近年來產量也不斷下降,為了彌補產量下降,印度尼西亞不斷加強天然氣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氣產量,滿足長期LNG供應合同需求和國內需求,目前有幾個在建的新項目,其中在西巴布亞島的Tangguh LNG廠已初具規模。

煤炭 2010年印度尼西亞煤炭產量為30590萬t,居世界第六位。

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計劃開發中加里曼丹的Maruwai礦,該礦擁有儲量7.74億t,預計2014年投產,可年產動力煤和煉焦煤600萬t,可擴大到1500萬~2000萬t,必和必拓公司擁有該項目75%的權益,PT Adaro Energy Tbk擁有25%的權益。

銅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銅生產國,2010年銅礦山產量為87.84萬t,比2009年下降12.0%,居智利、美國、秘魯之後位居世界第四位。精煉銅產量為28.00萬t,比2009年下降3.2%,居世界第二十位。

錫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二大錫生國,2010年錫礦山產量為4.33萬t,比2009年下降6.1%,精煉產量為4.38萬t,比2009年下降14.8%。

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兩大錫公司為蒂瑪和科巴公司。邦加島-勿里洞島為印度尼西亞主要錫生產區。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品產量見表2。

表2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品產量

2010年印度尼西亞能源消費量為14000萬t油當量,為亞太地區第五大能源消費國。印度尼西亞的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以石油為主,佔42.6%,其次為煤炭佔28.1%,天然氣佔25.9%。2010年印度尼西亞石油消費量為5960萬t,由於石油產量下降,自2004年起印度尼西亞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圖1)。印度尼西亞天然氣消費量為403億m3。其他主要礦產品消費見表3。

圖1 印度尼西亞石油產量和消費量變化

表3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品消費量

三、礦產品貿易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礦產品出口國,2010年印度尼西亞貿易出口總值1577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35.4%;主要出口商品為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錫、鎳、電力設備、橡膠等,其中礦產品佔16.9%,石油和天然氣佔17.8%,主要貿易出口目的國或地區為中國、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台灣和美國。貿易進口總值1356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40.1%;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鐵礦石、鋼和石油產品;主要貿易進口來源國為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2010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為280.71億美元,占其出口總收入的17.8%。2010年石油出口量為17105.6萬桶,其中原油出口量為13447.3萬桶,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美國。2010年石油進口量為12711.00萬桶,其中原油進口量為10109.3萬桶。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三大LNG出口國,2010年LNG出口量為313.6億m3,佔世界LNG總出口量的10.5%,主要出口到日本(170.0億m3)、韓國(74.2億m3)、中國台灣(26.2億m3)和中國(24.5億m3)。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僅次於澳大利亞,煤炭產量的70%用於出口,2010年出口量為2.87億t,比2009年增長22.9%,主要出口到中國香港、日本、朝鮮和中國台灣。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三大銅礦出口國,僅次於智利和秘魯,2010年出口量為66.05萬t,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西班牙和印度。

2010年印度尼西亞鎳礦石和精礦出口量為1756.60萬t(毛重),主要出口到中國(1434.65萬t)、日本(145.37萬t)、澳大利亞(84.48萬t)烏克蘭(62.10萬t)和希臘(24.09萬t)。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一大錫出口國,2010年精煉錫出口量為9.23萬t,主要出口到新加坡(6.09萬t)和馬來西亞(0.69萬t)。

2010年印度尼西亞鋅錠進口量為9.39萬t。

四、礦業政策

印度尼西亞憲法規定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鼓勵國內和外國公司投資礦業。為吸引外國投資發展本國經濟,印度尼西亞政府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外國印度尼西亞投資法,並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外國投資,並進一步簡化手續,降低關稅,外資對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投資協調委員會(簡稱BKPM)為非官方組織,負責投資管理。直接對總統負責,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同時兼任投資部長。BKPM的職能是協助總統制定投資政策,辦理投資批准許可,監督實施投資項目。外資公司可以單獨投資的方式成立,即外方可擁有100%的股權。要求在15年的商業經營期限內,公司可通過直接銷售或通過國內證券交易所非直接方式,把部分股權轉讓給印度尼西亞的個人或法人。通常而言至少轉讓5%給印度尼西亞方。同時規定外資企業自建立起,准予30年的經營期限,若在此期間增加了投資額(擴大投資項目),對於所擴大的項目另行准予30年的經營期。對印度尼西亞規定外資可進入領域方面,在1967年的外資法中規定比較簡單,只是規定了禁止外資佔全部股份的領域(主要是國計民生領域):港口、公用電力、海運、電訊、航空、飲用水、公共鐵路、原子能開發和大眾傳媒。同時規定,采礦業領域需要和政府合作。印度尼西亞政府在1995年第三十一號總統令中對限制和禁止投資的行業目錄作了補充和修訂,其後,2000年又進一步作了修正和完善。2007年3月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政府擬訂的新《投資法》,該法規定除國防、軍火等領域外,內外資享有同等權益,並規定了投資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服務等內容。

2007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又頒布2007年1號條例,規定15類行業的投資和增資企業將獲得減稅及分期支付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減為全部投資額的30%,並可分5年付清;外國投資企業紅利所得稅則減為10%,15類行業為食品、紡織品與成衣、造紙與紙漿、化學工業原料、化學葯品、樹膠、陶瓷、鋼鐵材料金屬、非鐵材料金屬、機械及其配備工業、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器和遙控儀器、陸路運輸工、船舶及造船業,該條例2007年1月1日起生效。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頒布有關工業發展的總統決定書,給予32種工業免稅或減稅優惠,以此促進其發展,獲得稅務優惠的32種工業概括為五大類,其中第一大類是工廠生產類,具體包括鐵礦開采和鋼鐵工業、水泥工業、化工產品業和瓷磚工業等基礎原料工業。

為了促進石油工業的發展,印度尼西亞1960制定出台了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法,並在不同時期頒布了不同的石油法令,從租讓合同到工作合同又到產量分成合同制和聯合經營產量分成合同制,目前主要採用產量分成合同形式,主要內容:印度尼西亞對石油資源擁有所有權;外國石油公司承擔從勘探、開採到經營的全部費用,並承擔一切風險;勘探期限為6年,可申請兩次延期,每次2年。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原油產量不斷下降,目前為95萬桶/d,比2001年的130萬桶/d減少35萬桶/d,為鼓勵在邊際地區投資,增加油氣開采,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擬向在深海和邊疆地區油氣區塊進行開發開採的公司提供更優惠的產品分配方案,這些公司將得到49%的產量,印度尼西亞政府得51%,而目前的分配是油、氣開采公司分別得15%和30%,同時政府也將修改產品分配方案中有關補償營運費用的規定。

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2007年印度尼西亞財政部和內政部的聯合工作小組已經廢除了1276項阻礙投資的地方條例,其中省政府簽發的135條,市政府簽發的231條,縣政府簽發的910條。

2009年1月12日印度尼西亞正式頒布新的《礦產和煤炭礦業法》。該法案經過約4年漫長的審議過程才得以通過。該法在礦業管理方面做了較大的調整,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間權力的重新分配、礦業權管理實行許可證制度、建立新的稅費體系等。

與石油工業一樣,按照22/2001號油氣法律對天然氣工業進行了改革,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放棄了在天然氣工業上游生產的壟斷地位,但仍居主要地位,目前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天然氣生產的公司為PT Pertamina及道達爾、埃克森美孚、Vico(BP和埃尼公司的合資公司)、康菲、BP和雪佛龍6家國際公司,合計天然氣產量佔印度尼西亞天然氣總產量的90%。天然氣的下游輸送和分配為印度尼西亞政府擁有的Perusahaan Gas Negara(PGN)公司負責。

近年來印度尼西亞石油產量不斷下降,因此印度尼西亞2008年5月28日退出OPEC組織。目前印度尼西亞石油產量為不足100萬桶/d,為OPEC組織內唯一石油凈進口國。印度尼西亞1962年加入OPEC,退出的主要原因是該組織高昂的費用。

五、展望

印度尼西亞以初級礦產品出口為主,為增加礦產品出口收入,防止錫降價,印度尼西亞能源礦產部官員表示,自2008年起印度尼西亞中央政府將限定每個省份的錫錠出口額,其中產錫大省邦加勿里洞省的出口限額為9萬t。目前印度尼西亞國內煤炭需求超過4000萬t,預計2015年將達到3億t,為了保證國內市場需求,印度尼西亞政府從2010年開始限制煤炭出口,每年出口限額1.5億t,2009年印度尼西亞每年的煤炭出口量為2.3億t。

1950年4月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1967年10月斷交,1990年8月恢復外交關系。近年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貿易發展較快,隨著2010年1月1日實行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的「零關稅」政策,使雙方進出口企業積極性空前提高。2010年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雙邊貿易額再創新高,突破400億美元,達427.5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50.6%,其中中國對印度尼西亞出口219.7億美元,增長49.3%;中國自印度尼西亞進口207.8億美元,增長52%。中國對印度尼西亞小額順差11.9億美元,基本實現貿易平衡。

2010年10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商務論壇上,在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希洛的見證下,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國企業簽署6項能源礦礦產合作備忘錄,涉及油氣、電力、煤炭、冶煉等領域,目前我國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礦業投資的領域涉及石油、煤炭和多金屬等礦產。

主要參考文獻

[1]Chin S.Kuo.The Mineral Instry of Indonesia.USGS.Mineral Yearbook,2010

[2]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London,June 2011

[3]Marilyn Radler.Worldwide Oil Proction Steady in 2011;Reported Reserves Grow.Oil&Gas Journal,Dec.6,2011

[4]Ken White.East Africa Discoveries Stand Out.

E&P Had Big Wins Despite Economy,Unrest http://www.Aapg.org/2010/01jan/discoveries.cfm

[5]Indones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January 2010.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Angola/Background.html

『貳』 關於印度.

【國名】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積】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自稱328.78萬平方公里。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 11.12億(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個大民族和幾十個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約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蘭教(13.4%)、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萬(2001年)。

【國家元首】 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節日】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成為共和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 況 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與中國時差-2.5小時。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2世紀滅亡,小國分立。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後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 治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舉行第14屆人民院選舉。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獲得的議席居首位,國大黨獲得組閣的優先權。5月15日,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被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19日,曼莫漢•辛格被推選為總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團結進步聯盟政府根據《最低共同綱領》,對內強調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推行人性化的經濟改革;強調社會和諧與地區平衡發展;提高對教育和衛生的投入。對外強調外交獨立性;突出周邊外交,優先發展與鄰國關系;重視大國外交,注意發展同大國關系。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經 濟 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佔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印於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年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1999年起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計劃(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

「十五」計劃期間,GDP分別增長3.8%、8.5%、7.5%、9.4%、9.6%,年均增長7.8%,高於「九五」計劃的5.5%,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07/2008財年預計增長9.0%。國民收入、財政收支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均有改善。但農業增長緩慢,通膨壓力加大。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6.93602萬億盧比(2007/2008財年),約合1.16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21美元(2007/2008財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9.0%(2007/2008財年)。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2008年11月):1美元=49.01盧比。

通貨膨脹率:8%(2008年11月)。

失業率:8.3%(2004/2005財年)。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資源】 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雲母產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2533.01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鋁土24.62億噸,鉻鐵礦9700萬噸,錳礦石1.67億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石灰石756.79億噸,磷酸鹽1.42億噸,黃金68噸,石油7.56億噸,天然氣107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森林67.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20.64%。

【工業】 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制葯、鋼鐵、水泥、采礦、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十五」計劃期間,工業分別增長5.7%、7.0%、8.4%、8.2%、11.6%。2008年4月至11月,工業同比增長4.1%。近年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農業】 擁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由於投資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十五」期間,農業增長率分別為-7.2%、10.0%、0.0%、5.9%、3.8%,年均增長率2.5%。2008/2009財年第二季度增長率為2.7%。近年來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百萬噸):

【服務業】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增幅在5.7%至10.5%之間,2005年成為世界第六大服務業出口國。2007/2008財年,服務業增長10.8%,佔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訊業和建築業發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達15.3%和12.9%,2006/2007財年增幅為16.6%和12%。金融服務業「十五」期間分別增長8.0%、5.6%、8.7%、11.4%和13.9%,年均增長9.5%。

【旅遊業】 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近年來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2005/2006財年,外國遊客405.3萬人次,增長12.5%,創匯59.31億美元。2006/2007財年,外國遊客463萬人次,增長13%,創匯96.96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 鐵路為最大國營部門,擁有世界最大鐵路網之一。公路運輸發展較快,承擔全國70%貨運量和85%客運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總長6.33萬公里(2006/2007財年),其中電氣化鐵路1.78萬公里,占鐵路總長的28%。年度客運量62.19億人次,貨運量為4834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334萬公里(2006年初),其中國家級公路6.6萬公里,占總長2%,承擔運輸總量的40%,邦級公路13萬公里。機動車輛8589.6萬輛(2006/2007財年),其中客車93.4萬輛,貨車478.2萬輛。公路運輸收入中央為4999.1億盧比,各邦為2168.91盧比。

水運:主要港口12個,包括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原名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承擔3/4貨運量。孟買為最大港口,1/5海運和1/2集裝箱運輸經此港。中小港口200個。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1.4萬公里,但實際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2006/2007財年,港口貨運總量6.5億噸。

空運: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飛機334架。專營非定期航班的空運企業65家,飛機201架。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國際機場5個,分別位於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和特里凡特琅。國內機場92個。「十五」期間,航運業發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數量翻一番。2003/2004財年至2006/2007財年,貨運量增加45%。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債務累積佔GDP的80%。「十五」期間,中央財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稅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財年,中央財政赤字14257.3億盧比(約合340億美元),佔GDP的3.4%。2007/2008財年,中央財政赤字預計為15094.8億盧比(約合360億美元),約佔GDP的3.2%。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年3月底,外債為1696.29億美元,其中長期外債1433.90億美元,短期外債262.39億美元。截至2008年2月8日,外匯儲備約2908億美元。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對外貿易】 近年來,進口激增,出口增長緩慢,貿易赤字擴大,成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

(單位:億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68.6%,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產品15.1%,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產品30.8%,電子產品8.6%,金銀7.9%,機械7.5%,化工產品5.2%。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香港等。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外國資本】 1991年起積極引進外資。1991年8月至2007年3月,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累計23204.1億盧比(約合546.28億美元)。2007年4月至11月,外資4509.8億盧比(約合111.4億美元),同比增加36%。模里西斯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對印累計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24%)、美國(9.37%)、英國(7.98%)、荷蘭(5.84%),吸引外資較多的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計算機軟硬體、通訊、建築、汽車、房地產、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財年頭7個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87億美元,對印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新加坡(8%)、美國(8%)、英國(7%)、荷蘭(5%)和日本(3%)。

【外國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06/2007財年,外援總額1941.90億盧比(45.045億美元),其中貸款1689.06億盧比(39.18億美元),贈款252.84億盧比(5.865億美元)。

人民生活 據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2007年3月公布的統計結果,全國有2.4億貧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於6.78美元,農村居民低於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嬰兒死亡率57‰。人均壽命為63.2歲(2001年至2005年)。醫院和診所共3.2156萬家(2006年1月),各類郊區、基礎和社區衛生中心17.1567萬家(2006年3月),醫生66.0801萬人(2005年),護士148. 127萬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電話(包括行動電話)2.7288億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鎮60.04%,農村7.9%。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軍 事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霍米•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國防預算為9600億盧比(約合240億美元),約佔GDP的2%,同比增長10%。

文化教育 【教育】 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還包括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2004/2005財年,有小學767520所,初中274731所,高中152049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19403所(2005/2006財年),其中綜合性大學350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等。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督報告》,1990年至2004年,印人口識字率從49.4%提高至61%,但15歲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億,居世界之首。2004/2005財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為93.54%,其中男童96.91%,女童89.87%。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新聞出版】 印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1993年底,共有96種文字的報刊33612種,總發行量6761.1萬份。印地文和英文報刊分別占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1)新聞發布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餘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並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於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第二大通訊社,系報業同仁的合股企業。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目前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模里西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地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

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種方言播音。對外使用27種語言廣播。

全印電視台於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路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國共有56家電視台,23個衛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面積的77.5%和人口的89.6%。

對外關系 印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印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營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印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考慮到所有國家利益並能為所有人接受的國際政治新秩序,要求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各國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議擴大安理會,實現決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2年聯大期間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2005年,印度與日本、巴西和德國組成「四國集團」,提出安理會改革框架決議草案,要求擴大安理會,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並堅決要求擁有安理會否決權。

在人權問題上,主張推進人權應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最根本的人權是生存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問題優於民主和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利用人權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損害別國的主權和統一。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要求相聯系,環保的主要責任應由發達國家承擔,建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從事研究和開發來解決環境問題。

2008年以來,印政府繼續推行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高度重視印中關系,優先發展與美關系,鞏固印俄傳統關系,推進與歐、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關系。與巴基斯坦關系因孟買恐怖襲擊事件而趨於緊張。繼續推行東向政策,推進與東盟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系。重視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注重發展經貿科技合作,吸收外國資金和技術。

【同中國的關系】 見「中國印度雙邊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6年3月,美總統布希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議,制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布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08年2月,美防長蓋茨訪印。3月,美助理國務卿鮑徹訪印,印外長慕克吉訪美。9月,印總理辛格訪美,與布希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設駐海德拉巴總領館,印在美新增駐亞特蘭大和西雅圖兩個總領館。核供應國集團取消對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後,美眾議院批准《印美核協議》。11月,印總理辛格赴華盛頓出席20國集團金融峰會。12月,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印,就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了解情況。

【同俄羅斯的關系】 印俄雙邊關系密切。2000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並建立年度峰會機制。

2008年2月,俄總理祖布科夫訪印,出席在印舉辦俄羅斯年開幕式。雙方簽署關於執法和檔案合作的2份諒解備忘錄。9月,印外長慕克吉在出席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印,分別會見印總統、副總統、外長及議會反對派領導人,與印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出席印「俄羅斯年」閉幕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能源、經貿、金融、海關、旅遊、航天等領域的10個合作協議。

【同日本的關系】 印日關系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布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系,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

2008年7月,印總理辛格赴北海道出席G8會議。8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彥訪印。10月辛格總理訪日,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改革等問題上加強合作,發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系進展聯合宣言》。

【同歐盟及歐盟國家關系】 2000年,印度與歐盟建立首腦會晤機制。2005年雙方正式確立印歐戰略夥伴關系。歐盟作為整體是印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

2008年1月,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和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先後訪印。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印,出席第四屆印英峰會。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印,作為主賓出席印共和國日慶典。2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英國首相布朗訪印。3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印。9月,印總理辛格訪法,與法國總統、歐盟輪值主席薩科齊舉行會談,出席印歐商業峰會並發表演講。雙方簽署了《印法聯合聲明》、《印歐聯合行動計劃》等文件。12月,英國首相布朗訪印。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系。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合作。

2008年1月,緬甸外長吳年溫訪印。印防長安東尼訪問馬來西亞。8月,寮國總統朱馬利•賽雅貢訪印。11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越南、印度尼西亞。

【同南盟及南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是南盟創始國之一,現為輪值主席國。印於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辦南盟首腦會議。作為南盟最大國家,印強調加強南亞各國聯系,積極推動在南盟范圍內實現物流、人員、技術、知識、資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動,最終建立南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8月,辛格總理出席在科倫坡舉行的第15屆南盟峰會。

2004年以來,印巴保持和平對話進程,雙邊關系繼續緩和。2008年5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巴,雙方決定繼續推進印巴和平進程。6月,巴外長庫雷希訪印,商討兩國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安排。7月,印巴啟動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9月,印總理辛格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里。10月,印總理辛格在北京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會見巴總理吉拉尼。11月,巴外長庫雷希再次訪印。11月26日,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後,印指責巴境內的恐怖組織「虔誠軍」製造了此次事件。印巴關系緊張,和平進程中斷。經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有所降溫,但尚未根本緩解。

2008年2月,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訪印。3月,孟加拉國陸軍參謀長莫因訪印。5月,辛格總理訪問不丹。6月,印度外長慕克吉訪問斯里蘭卡。8月,印總理辛格赴科倫坡出席第15屆南盟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9月,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訪印。10月,印度外長慕克吉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斯里蘭卡外長波格拉加馬。11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問尼泊爾,辛格總理在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第二屆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12月,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訪印。2009年1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訪印。

『叄』 7個問題告訴你印度消費稅改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印度定於7月1日實施的商品及服務稅將幫助締造世界上最大之一的單一商品與服務市場,並有力落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提高印度經商便利化程度的承諾。

1、這真會發生嗎?

印度的商品及服務稅已經醞釀很久了(於2006年首次提出),但在2017年4月,印度總統簽署了一些相關法案,為該稅的實施掃清了最後的程序性障礙。

最後的相關工作將包括:敲定不同類別的商品及服務所適用的具體稅率、落實技術保障(被稱為GST Network的網路),並培訓約5.8萬名稅務官員。一些公司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為新稅製做好准備,但印度政府堅持貫徹其既定的時間表。

2、這一新稅種好在哪裡?

現行的17種甚或更多的邦稅和聯邦稅適用於包括電力和古馳(Gucci)手袋在內的五花八門的商品與服務。它們的存在使得商家向印度13億人口(比美國人口高4倍左右)銷售產品的努力變得非常復雜。在目前的稅制下,一種產品會被多次以不同稅率征稅。

6、那企業本身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企業必須大幅調整自身的會計系統,而這可能涉及到一次性投資成本。隨著印度的商品流通變得更便捷,物流公司將從中獲益。其他贏家和輸家將取決於所經營商品被判定適用於哪一稅率以及最終法規條文中的豁免情況。

7、有許多其他國家使用這一稅種嗎?

印度將效仿波蘭、加拿大和日本,跨入160個實施增值稅的國家和地區行列。以最高稅率衡量,印度的商品及服務稅水平將居於前列。考慮到擁有29個邦、22種官方語言和900萬家企業的印度推行稅制改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進行任何稅改都會顯得十分輕松。

『肆』 如何看待印度武器對比中國

中國和印度主要武器對比(印度的武器大的技術是由國外提供或直接買的成品中國的都是自主生產的)

中國外交部表示,截至8月7日,印軍仍有53人和1台推土機非法滯留在中國領土上,印方必須將全部越界人員和裝備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隨著中印邊境沖突的持續發酵,兩國間的火葯味也越來越濃,讓我們先看看兩國主要武器性能的對比。

這些武器的性能和指標你自己網路吧 (字太多不讓發)望採納

『伍』 中國和印度問題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6�1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6�1霍米�6�1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6�1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印度國防預算高達9600億盧比,約300億美元。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志。印度始終致力於稱霸南亞、直接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軍事強國行列是印度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印度當局深信,軍事實力是取得大國地位的必要基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後盾,軍事必須以外交為補充,軍事力量不僅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戰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機構、軍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支持,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宣稱:「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 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 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在采購裝備的資金分配上,印度空軍、海軍分別獲得了1478億及756億盧比,而人數居多的陸軍只得到875億盧比,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印度優先發展高技術軍種的決心。印度軍費和采購費用的大幅增長將有助於印軍購入更多的先進裝備。從俄羅斯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從英國購買價值17億美元66架「鷹」式高級教練機,以及從以色列購買3架11億美元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憑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艦載「米格-29K」戰機,印度海軍屆時可在一天內控制數千萬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印度國防部目前的重要采辦項目包括:空軍計劃從美國采購126架多用途中程戰斗機、先進無人機和運輸直升機,采購額高達90億美元;陸軍計劃采購155毫米自行火炮、防空系統和網路中心戰裝備;海軍計劃購買先進潛艇、海上監視飛機、一顆人造衛星和3艘航空母艦。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宣布,到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軍費預算將增加24%,達1.42萬億盧比,約500億美元。將為印度的123萬軍隊的現代化計劃提供資金。除了軍費預算,慕克吉還批准了為准軍事部門增加1.43億美元。他還說,在本財政年度將為加強所謂的邊境安全增加4.56億美元。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當中購買武器最多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印度進口的軍事裝備價值280億美元。未來幾年,印度計劃進一步簽署價值估計達300億美元的合同。 印度的軍事戰略目標是:以強大軍事實力為後盾,直接控制弱小鄰國,遏制東北部鄰國,排擠其它大國對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干涉,鞏固其在南亞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積極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印度制定「適當控制數量,重點加強質量,進一步提高戰鬥力」方針,積極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大力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印度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代號為PAK-FA的第5代先進戰斗機。俄印聯合研發第5代戰斗機項目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將成為俄印兩國政府在軍事領域內數額最大的一個聯合研發項目。目前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最新戰斗機為蘇-30MKI戰斗機。印度空軍主要將領已經證實印度空軍目前已確定了印度第5代戰斗機的技術性能指標。據稱,印度空軍希望用5年的時間研發第5代戰斗機。據悉,第5代戰斗機PAK-FA具備隱身性能,可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機上將安裝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AESA)機載雷達以及可增強機動性的推力矢量噴管。 進入21世紀,印度陸軍已經向俄羅斯購買了310輛T-90主戰坦克。 印度陸軍高級軍官則表示,陸軍用1781輛主戰坦克替換老舊的T-55和T-72坦克的需求,將通過引進1657輛俄制T-90S和訂購的124輛阿瓊坦克得到滿足。俄印簽署協議引進310輛俄制T-90S坦克,根據雙方又達成協議,印度再進口347輛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車輛製造廠已經開始根據俄方許可證生產另外1000輛T-90S坦克。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來十年裡要建立一支航母艦隊和核潛艇的計劃。最近,印度還進行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試射,其射程可覆蓋中國的主要城市。而在臨近中國的邊境地區,它也正在重新開啟空軍基地。 為鼓勵印度制衡中國,俄羅斯逐步加強與印度軍隊緊密合作。 對於中國,不做太多評價,自己去和閱兵典禮上的中國兵力比較一下就行了 0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名arun如何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貨運物流費用多少 瀏覽:282
印尼使用什麼頭插座 瀏覽:778
英國大學留學有什麼用 瀏覽:983
義大利森西現在干什麼 瀏覽:287
1兆越南幣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469
俄羅斯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459
義大利為什麼引領歐洲文明 瀏覽:98
英國戲劇怎麼翻譯 瀏覽:690
印度人把奶茶叫什麼 瀏覽:335
英國貝斯達怎麼樣 瀏覽:168
伊朗的面積有多大人口多少 瀏覽:390
伊朗游要花多少錢 瀏覽:276
英國廢除死刑多少年 瀏覽:110
與伊朗人交往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59
越南快遞怎麼收款 瀏覽:203
印尼什麼時候對中國開關出口 瀏覽:368
熊貓為什麼在中國 瀏覽:878
伊朗球衣是什麼顏色的 瀏覽:861
到越南可以帶什麼回來 瀏覽:284
印尼假期怎麼休息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