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腐敗是什麼

印度的腐敗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04-11 18:21:09

⑴ 印度向平民發放0元紙幣,這有什麼用

這是一種示威行為,印度很多官員要拿錢才給百姓辦事,所以發行這種0元紙幣,官員向人們要錢時,可以把0元紙幣給這些官員表示自己的不滿,是一種不用言語表達的抗爭。這都是因為印度腐敗太嚴重。

一種成本高的選舉制度,加上一個不恰當、不能融合的文官體系的結果,它把每一個人都打散,成為一個個個體。這是什麼結果呢?這種腐敗是最可怕的腐敗,印度的腐敗叫做完全多元化的腐敗,印度政治形勢里,面臨問題就是領土廣袤,民族成分復雜。印度中央弱勢,各邦自治權高,中央監督機構難以進入各個邦監察。

⑵ 分析印度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缺陷的原因有哪些

印度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缺陷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

1. 政治體制不穩定:印度歷史上雖然經歷了多次政治變革,但仍未形成穩定的政治體制。政黨輪替頻繁,政治力量分散,斗脊政府決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

2. 腐敗問題嚴重:印度政府官員、政黨、組織及公民都面臨著腐敗問題。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規的執行效果不佳,公共資源的分配不公平,大量財富被非空禪滲法挪用。

3. 教育水平低下:印度教育水平低下,一方面導致了人民缺乏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政府機構內部的人才儲備和管理水平。

4. 社會結構復雜:印度的社會結構非常復雜,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利益關系相互交織,這使政府的治理和資源分配面臨著巨大挑戰。

5. 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對環境保護、資源襲閉利用等方面的考慮不足,導致了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嚴重加劇。

以上這些因素使印度政府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難。

⑶ 揭露醫療腐敗、種姓壓迫的「印度良心」,阿米爾汗能救了印度么

01、被演戲耽誤的網球王子

當影視明星還是打網球?這個問題,曾在少年阿米爾汗的心裡糾結許久。

1965年3月,阿米爾汗在孟買出生,他的家族姓氏阿什拉夫屬於穆斯林的最高種姓,有著極尊貴的血統。

家族中歷代名人輩出,門楣顯赫。印度的影視業很發達,造夢工廠寶萊塢舉世聞名,阿米爾汗的父親和叔叔,早年就在影視界摸爬滾打,在阿米爾汗出生時,他們已是寶萊塢小有名氣的編劇和導演。

阿米爾汗家中的會客室,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父親和叔叔常帶著一批工作人員是來商討劇本,那些大屏幕中光鮮亮麗的影視明星,也常常是他們家的座上賓。

阿米爾汗將醜陋的社會現實剝離,並用鏡頭將其細膩地展示出來,貧窮與落後的絕望,強權與暴力的陰影,腐敗的官僚群體,被歧視被踐踏的人群……他要真實地還原這一切,不偏袒、不遮掩,讓人們看見生長於黑暗沼澤的罪惡之花,並努力去思考、去改變。

影片中充滿辛辣的嘲諷與尖銳的批判,但也給予了光明的指引與溫暖的愛:蘭徹的光芒不會被掩蓋,他有不離不棄的朋友和一心一意的戀人,他們欣賞他、崇拜他;普通的小姑娘在爸爸的訓練中變得虎虎生威,為夢想全力以赴,在國際比賽中為祖國贏得金牌;被家暴的妻子也終於覺醒,在機場與丈夫決裂,帶著孩子們奔向新生活。

2012年起,阿米爾汗連續主持電視節目《真相訪談》,與他的影片一脈相承,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與觸目驚心的畫面來討論印度的各種社會問題,更客觀、也更為犀利。

節目內容涉及到種姓制的不平等、宗教沖突、醫療教育系統的弊端、性侵家暴、非法墮胎等各種敏感話題,開播後引起巨大轟動,這檔節目不是充當茶餘飯後的談資與消譴,而是使政府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並做出積極的改變。

《時代》周刊將阿米爾汗稱為「印度的良心」。他是一名演員,卻又不僅是演員。他對自己的國家愛得深沉,並有極強的主人翁意識。他正視印度的傷疤與隱痛,關注國計民生,為受苦的同胞奔走呼號,盡己所能地去推動印度的發展。

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微薄的,但螢火之光,也能照亮茫茫前路。始終堅持思考的阿米爾汗,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

#阿米爾汗新作《神秘巨星》#

⑷ 印度軍隊有多搞笑,曾有數名軍官為吃回扣,給士兵吃豬飼料

我覺得世界上最黑暗的軍隊很可能就是印度了。

本身軍費就有限,又這樣腐敗怎麼可能培養出身體健康的軍人呢?不光這樣還有人說,印度軍隊為了省錢,在農場建了草房讓士兵住。印度軍隊中還有種姓歧視,低種姓士兵易格外受欺負。

⑸ 為什麼英國議員認為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剝削和掠奪是最腐敗、最背信棄義和最凶惡的

對印度的負面效應
一旦變成了英國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難的深淵。英國殖 1707年至1801年的公司旗幟
民統治給印度帶來的最大災難就是毀滅了印度的傳統手工業。在18世紀中葉前,手工棉紡織業是印度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然而到了18世紀末的產業革命發生前,上千年曾經輝煌於世界的印度手工業從此一蹶不振。英國的殖民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印度的手工業,使千百萬的手工業者失去了生活來源,大批人因飢餓而死亡。達卡城的人口由18世紀中期的15萬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萬人。「這種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東印度總督曾經這樣說。英國的殖民統治還造成了印度的飢荒。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賺錢而橫征暴斂,在其統治印度東部以後不久就將田賦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連年的飢荒,僅1770年的孟加拉大飢荒就餓死了1千萬人,約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間,英國人用囤積全部大米,不出駭人聽聞的高價就拒不出售的辦法製造了一次飢荒。」在西歐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而在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就成了一個被西方人鄙視的「落後國家」。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權被取消後,來廣州十三行貿易的英國商人從原來統一由東印度公司組織而變為散商,英國政府特派官員與中國政府交涉商務事宜,使原來商人與商人之間的交涉一變而成為政府間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兩國沖突導火線的種子。種種權力被取消後,東印度公司走向了破產的道路。1858年,東印度公司用盡畢生精力為英國聚斂到足夠的財富之後,被一腳踢開,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至1947年。
公司覆滅
東印度公司的破產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 1.公司職員貪污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 2.因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征暴斂,造成印度人民不斷起義。而公司要鎮壓起義,就需大筆開支。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使公司限於重重危機之中。 3.東印度公司是商業壟斷資本的代表,而工業資本在英國迅速發展壯大,商業資本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這點,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後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務。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後公司將它的管理事務也交付給了英國政府,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公司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聖赫勒拿島)。《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後公司於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報》評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間名為「東印度公司」的有限公司,並於1990年申請以原東印度公司的紋章作為自己的商標。但專利局則指「使用這個紋章的公司不能稱呼自己為『東印度公司』,但到了1996年,該公司更為自己成立了網站。該公司現時仍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售賣聖赫勒拿島的咖啡,並有出版一本介紹東印度公司歷史的書。但是要注意的是,盡管該公司聲稱成立於1600年,但它與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沒有關系。
歷史印記
1、擴張大英帝國領土。 2、殖民掠奪,積累商業資本。 3、戰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東南亞,東指中國。成為有力的戰略支撐點。 4、加深殖民化,成為英國工業品的銷售市場,支持了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推進了殖民化浪潮。 5、排擠了歐洲其他殖民大國。 6、東印度公司統治為日後帝國政府的直接統治管理積累了經驗。
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評價
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並不相同。都是從自己政府那裡獲 東印度公司位於英國總部的大樓
得貿易獨占權而且擁有軍隊(包括艦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各 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16世紀末17世紀初,先後有葡、英、荷、丹、法等國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東印度公司。至於為什麼都取名「東印度公司」,這和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有關。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錯把它當作印度,把當地土人當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與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以後人們發現錯了(哥倫布本人至死不承認自己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上述這些殖民公司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荷、英、法為什麼都在東半球設立東印度公司,這是因為17——18世紀,這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國家(還有西班牙,不過它主要在西半球擴張),它們在東半球的爭奪尤其激烈,爭相成立東印度公司是它們之間爭奪的重要表現和手段。最後,英國取得勝利,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已成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要求,這種特權公司已不適應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要求,18世紀中期,先後被各國政府解散。

⑹ 世界上哪個國家最腐敗

印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憲政國家,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亞洲乃至全球最腐敗的國家之一。來自全球反腐敗組織的1份資料顯示,印度人為獲得政府提供的1些最基本的服務每年要掏出46億美元賄賂各級官員,這些項目包括國家壟斷的水電、醫療、教育和稅收等具有基礎公共價值以及非營利特性的服務。

這項名為「2005年印度貪污研究」的調查收集了近1.5萬名居住在印度的受訪者信息和意見。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都曾有過直接賄賂或者通過關系賄賂官員以獲得1些最基本服務的經驗。警察部門、醫療教育、國稅部門和初級法院等是印度人重點賄賂的目標部門。這其中,包括法院在內的印度執法機構被認為是貪污最嚴重的政府部門,80%與警察打過交道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必須用錢來解決問題;其次需要居民用錢來擺平問題的是國有電力、水力系統以及政府的稅收機關。

接受此項調查的人表示,他們不得不付錢給官員,是因為如果他們不這么做,他們不但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免費公共資源服務而且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非正常」的騷擾。由此看來,在這個泱泱民主大國,腐敗的頑症已經深入到貧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可謂腐敗「到家」了。

想搞清白,難!

執法腐敗在印度是1個腐敗大項。現實中,1場小小的經濟糾紛起訴到基層法院,如果不動1番腦筋對法官們認真打點1下,少則拖它個三五年,多則搞它個十年20年也不鮮見。人們早已經不對基層執法部門抱有任何信心。而政府官員的貪贓枉法業已發展成為印度官場中高度默契的1個「鐵律」。官場中人構成了1個龐大的貪官利益共同鏈,在這種氛圍中,不腐敗比腐敗要難的多,任誰也不要想清白!很多被揭露出來的腐敗案件都是涉及整個部門的「窩案」。

在印度,當官的有兩個基本看點,一是,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其次是,什麼錢都敢撈!什麼扶貧款、賑災款、移民款,不客氣地說,中央政府給予平民百姓的所有補助撥款,只要錢款打到了任何1級政府(部門)賬上都要被剝層皮。處於邊境地區那些貧窮落後邦的政府官員們乾脆把肉啃得乾乾凈凈,將殘渣碎骨留給百姓。這些歷經各級政府官員層層「雁過拔毛」後的救助款到了百姓手中已經被「折扣」的所剩無幾。

曾被美國《時代》周刊在西元2004年隆重推出的全印傑出公務員——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地區行政長官古塔姆·戈斯瓦米,竟然在西元2004年負責該地區的洪水救災工作中分兩次將1.7億盧比(約合390多萬美元)救災款偷偷塞進了個人腰包,並在西元2005年5月罪行即將敗露後逃之夭夭,時至今日仍找不到他的下落。印度中央審計部門最近接舉報後對人口最多、最窮的北方邦政府1些稅務官員的住所進行了搜查,許多人家裡都堆滿古董和珠寶,大量現金和銀行存款來源不明。檢查官們稱:「1些稅務官員的貪污腐化已經發展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而我們的部長大人還坐在總理辦公桌前滔滔不絕的侈談他的稅收理念!」

印度的「衙門」

有人說,印度的「衙門」是1個什麼故事都能發生的地方。的確,印度的官場非常有意思。

現代憲政制度應該是1個國家能夠最大限度保證人民切身利益的政治制度,也只有在這個制度下談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才具有實質意義,而這一切在印度似乎並不起作用。印度在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很多任誰也說不清的經濟瓶頸「頑症」無不受制於此。比如,由於印度的私有產權制度對土地私有的保護,印度高速公路的建設由於成本崎高而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反之,也是在這個憲政的名義下,印度公務員的腰包卻超常規的鼓了起來。

不言而喻,落後國家的官場疽病在印度龐大臃腫的政府機構中基本上是應有盡有,隨處可拾。像賣官鬻爵、錢權交易、吃了白道吃黑道這都屬於「小兒科」了。但凡涉及平民百姓利益的事情則像皮球一樣被各級「官老爺們」踢來踢去更是官場中最常見的。那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則像「出廟的神」被政府機關的大小衙門所禮拜,即便是剛剛入門的最低級公務員也奢望著在富人身上揩1點油。

好在印度人幾千年來始終虔誠的崇拜他們的佛祖,對被利益集團所操弄的政府在經濟上的不斷「試錯」乃至常常「出錯」極具耐力。而他們傳統上原本就是1個崇尚阿Q主義的民族,「精神」這類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只有常年習練瑜伽功的人才能較深刻的理喻其中的門道。當遠在印度邊遠地區那些飢腸轆轆難忍的村民看到「上級」跋山涉水用大象馱來的投票機器時,激動的死去活來的選民們早已經忘掉添不飽肚子和在社會中所受到的那些種種不公平的煩惱。

誰會去較真?

從理論上講,政治腐敗與經濟腐敗是1對孿兄弟,終將拖累經濟的發展。世界銀行也多次提醒第3世界的領導人,貧窮與腐敗互為因果。而現實中,1個國家的政治腐敗和官場亂局對於經濟發展的桎梏作用卻遠沒有人們所想像的那樣深刻。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資本的流動因1個國家的腐敗而止住瘋狂的腳步。

而且,這1點非常重要,印度在西元20世紀90年打開國門後其經濟發展的勢頭還非常迅猛,時至今日,世界金融和商業寡頭的目光正在源源不斷地轉向印度。其實,像美國那樣對賄賂海外官員搞立法(比如《反海外腐敗法》)的國家畢竟鳳之麟毛,不但得不到亞歐商業領袖的認同,作用的范圍和追溯力也都有限。對於商人來說,只要有得錢可賺,並真的想賺錢,沒有人會真的瞪起眼來討論這個國家的政治和商業腐敗問題。畢竟,賺錢才是硬道理。

而且,這1點又非常重要,在某種情況下,在1個從上到下都在忙活著搞錢的政府「衙門」里,往往意味著商業投資環境的「利好」,經略官道的商人們不但第1桶金掘的容易,其它雜七碎八的錢來的好像也更「實在」。這在某些貧窮落後國家似乎又成了1條「鐵律」。當然,前提是,這個國家的官員貪的還不足夠多。這就是說,至少還能確保有1些殘渣碎骨被端上「父老鄉親」的餐桌上。

問題的症結

一個確立了現代民主憲政制度,1個打著執政為民旗號而在台上喊著各種政治口號的政府,為什麼會把1個憲政光環下的民主大國搞成了這樣?原本憲政體制下只應該出現的結構性腐敗緣何發展成整體的制度性腐敗?

有1種觀點認為,印度的法律源於英國「海洋法」體系,這個法律體系重取證、重法庭控辨,由於取證困難(政府軟弱、管理混亂、家族關系),程序繁雜,導致政府官員大量的腐敗行為無法及時受到懲罰。而執法部門的高度腐敗,又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其它行政管理官員的腐敗。這就是說,印度藉以權利制衡的民選制度非但沒有起到應有的「憲政」作用,相反,卻成了包括「上等種姓」利益集團在內的政客們從事政治分肥攫取納稅人血汗的工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不過,上述說法在作者看來似乎還是有些牽強附會。那些讓大英帝國崛起的政治制度之所以在印度失靈還有1些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傳統的多元文化、復雜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以及受利益集團左右而搖擺不定的政府和經濟決策的經常出錯等等,這似乎更多的是1種合力。

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固然重要,但最終使這些制度發揮作用的還是人。制度本身遠非能夠保證政治的正確,也不是解決問題的終極力量,如果沒有人對制度較真,再好的制度也是枉然。

也就是從這個層面上,作者以為,要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沒有游戲規則萬萬不行,但制訂了規則因應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和所謂官場「潛規則」陋習而不去執行應該是1個比制訂制度本身更可怕的事情。換言之,制訂了牌規而不按牌規出牌,這牌沒得法打下去。這就是所謂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腐敗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使用什麼頭插座 瀏覽:778
英國大學留學有什麼用 瀏覽:983
義大利森西現在干什麼 瀏覽:287
1兆越南幣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469
俄羅斯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459
義大利為什麼引領歐洲文明 瀏覽:98
英國戲劇怎麼翻譯 瀏覽:690
印度人把奶茶叫什麼 瀏覽:335
英國貝斯達怎麼樣 瀏覽:168
伊朗的面積有多大人口多少 瀏覽:390
伊朗游要花多少錢 瀏覽:276
英國廢除死刑多少年 瀏覽:110
與伊朗人交往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59
越南快遞怎麼收款 瀏覽:203
印尼什麼時候對中國開關出口 瀏覽:368
熊貓為什麼在中國 瀏覽:878
伊朗球衣是什麼顏色的 瀏覽:861
到越南可以帶什麼回來 瀏覽:284
印尼假期怎麼休息 瀏覽:878
中國准入越南商品有哪些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