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女人的社會地位如何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難是從胎里就開始的,許多母親懷孕後都到醫院進行胎兒性別測定。在一個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她還有活下來的希望,第二胎的機會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
在印度,一般而言,嫁妝是來自女方父母的禮物,也是婚後生活的必用品。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嫁妝習俗,但印度高額的嫁妝使婚姻如同買賣,年輕的男子根據自身條件要求不同檔次的嫁妝,彷彿成了貼上標簽的商品。印度人送女兒出嫁,要准備一大筆錢作彩禮送給男方。送的禮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
據統計,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的要求而喪命,更多人致殘或身體留下永久的傷害。進入21世紀以來,嫁妝命案發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問題與嫁妝直接相關。婦女地位低下,是嫁妝問題存在的根源。
從古至今,印度女性地位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受到各種宗教和有宗教性質的法典影響。摩奴法典時代印度教對印度婦女地位的影響極大,。《摩奴法典》是印度教法中最有權威的一部法典。印度教對印度女性地位的影響,從《摩奴法典》和其不斷強化的種姓制度中集中體現出來。進入《摩奴法典》時代後,女神的那種災難性特徵演化成女性的本質是邪惡的這一主題,摩奴指出,誘使男人墮落,是女性的天性……因為慾望的力量十分強大,它甚至可以統治最賢能的人。正是基於這種對於女性的認識,在摩奴法典時代,印度女性地位十分卑微低下。在《摩奴法典》中婦女基本上沒有權利可言。
莫卧兒王朝建立後,伊斯蘭化初步完成,穆斯林為了達到長期統治印度的目的,同化印度教徒,甚至想同印度教寡婦結婚,遭到了印度教徒的強烈反對。為此印度教徒對婚姻給予了更多的限制並實行童婚,降低女性的結婚年齡,婚齡甚至下降到8~9歲。為了避免同穆斯林發生聯系,杜絕與穆斯林接觸、結婚的可能性,高級和中級種姓的女性開始戴面罩,並成為一種習俗流行起來,又大力宣傳寡婦為夫殉葬,並把這種做法視為最大的貞節和最高的美德施以宗教和道德色彩,致使殉葬制蔓延開來,為後世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總之,印度絕對是一個失衡的社會,在女性問題上沒有良知,底線特別低,針對女性的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多數男性都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傾向。在許多傳統女性心中,男人處在較高的地位,甚至相當於主人;而年輕的女權主義者卻在這個社會遭遇了來自宗教、輿論和男人多方面的壓力,他們的主張往往無效。
㈡ 有多少人了解為什麼在印度女性地位這么低嗎
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有的父母第一胎生了一個女兒,心中不快,決定再生一個,如果生下的又是女兒,那就努力生第三胎、第四胎,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在印度,咒罵男人的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因為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據統計,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的要求而喪命,更多人致殘或身體留下永久的傷害。
㈢ 印度女性地位現狀是怎麼樣的
在封建時代,很多國家都盛行男尊女卑的傳統。男人的地位高於女性,並非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在我國的鄰國印度那裡同樣能找得到。
不但如此,印度男尊女卑的程度還遠遠勝過中國。即便是到了今天,這種觀念依舊沒什麼根本性的改變,以至於在印度對一個人最惡毒的詛咒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
男尊女卑的思想,曾經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盛行,古代的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在新中國建立後,女性也頂半邊天的口號不斷響起,女性在中國的地位不斷上升,到了近些年更是達到了甚至超過男性的地步。
而同樣是文明古國的印度,則將男尊女卑的傳統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沒有絲毫的改變。個人認為,印度女性的地位始終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宗教原因。印度的國教是印度教,在全世界擁有10多億信徒,其中主要是印度人,與佛教提倡的的眾生平等理念不同,印度教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
不僅如此,印度教認為世界以四個時代為一周期,在《摩訶婆羅多》的最後,寫明了人類現存的這個時期女人的權利要歸於男人,所以在地位上也要低於男人。
二.歷史原因。對於熟悉印度歷史的人來說,想要完整的將印度歷史理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印度的歷史實在是太混亂了。在歷史上,印度曾經被很多國家和民族入侵並征服,比如波斯人,月氏人,蒙古人,白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等等。
巧合的是,這些國家和民族基本都實行的男尊女卑政策,當印度被攻佔後,這些當權者自然也會在印度建立國家並推行男尊女卑的觀念。所以經過長期的,多個不同民族的洗禮,男尊女卑的觀念被深深植入到了每一個印度人心中。
三.農業原因。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農業大國,甚至在耕地面積上還要超過中國。在古代的農業社會,男性的重要程度要超過女性,因為男性更適合農業生產,更有力量,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是因此從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的,印度也不例外。
四.教育原因。印度女孩從小就被教育成男人的附屬品,特別是在印度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又因為印度女人地位的低下,使得她們難以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連最基本的教育權利都無法得到滿足。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印度的女性很難形成改變現狀的思想,更別說挑戰男性權威了。對於很多印度女性來說,她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嫁個好男人。
總的來說,印度女性地位低於男性,已經成為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想要改變這種社會共識,是非常困難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明智的印度女性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積極投身於女權解放運動,希望在她們的努力下,印度女性的地位能盡早有所提升吧。
㈣ 印度的種姓不會再身份證上出現,那印度人是如何來區別階層的高低的
1、從語言的角度: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事實上,許多低種姓和賤民不講英語。英語是印度高種姓之間交流的語言,體現印度高種姓的地位是一種榮譽。所以會哪侍英語也可以被我們視作區分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的方法。
2、膚色不同:通常情況下,皮膚越白,越有可能是一個較高的種姓,而那些棕色皮膚的人也是原來的居民,即較低的種姓。
3、從婚姻的角度:在高種姓中嫁給種姓是一種習慣,但嫁給種姓種姓是一種罪惡。但如果一個高種姓的人想嫁給一個種姓低的人,他就可以被接受。
4、姓氏不同: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清蠢在後;如:桑賈伊·甘地(SanjayGandhi),「桑賈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羅門常用姓氏:夏爾瑪(Sharma)、提維迪(Trivedi)、威亞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剎帝利常用姓氏:塔卡爾(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闊爾(Thakor)、沃爾瑪(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爾(Ghaggar)、高爾(Goal)等;
首陀羅常用姓氏:安貝達爾(Ambedkar)、蘇蘭基(Solanki)、恰馬爾(Chamar)、納伊(Nayi)、洛哈(Lohar)等。
(4)印度人的地位怎麼看擴展閱讀:
由於種姓制度與地域緊密結合,並有明顯的區域范圍,因此其政治權力可依區域大小分為三個等級:地方的小王國或地區行政中心、聚落以及個別聚落內的種姓。
這三個層級的權力運作雖有高低之分,而且差異甚大,但其共同特色是權力施行者都在模仿瓦爾納階序中的李正吵剎帝利,而且都會宣稱其權力的合法性與有效性,即使實際上未必如此。
尼泊爾的種姓制度與印度不同:婆羅門與剎帝利遠多於首陀羅,是印度的婆羅門有意為之的結果。
㈤ 印度人五個等級是什麼
更加准確的來說,印度人五個等級是錯誤的,印度人應該是六個等級,這個應該是准確的,這六個等級分布是:
1、梵天:和毗濕奴,濕婆並稱三主神。
2、婆羅門:僧侶貴族,壟斷文化教育,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祀特權,享受奉獻。
3、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負責征稅,軍政管理,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
4、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沒有特權,主要從事經商,必須以布施和納稅來供養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特權階層。
5、首陀羅:被征服的原印度土著居民,主要做僕人和工匠,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6、賤民:也叫達利特,Dalit,即不可接觸之人,傳統上認為他們是骯臟的,是社會的最底層,不能穿鞋,走路都要避開人,為村民服務,卻不能住在村子裡,孩子也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受教育,毫無地位。
簡介
印度四姓中,最高級種姓、祭司和學者的階級。為古印度一切知識核心人群,印度社會中最崇高的種姓。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卷十五種德經、慧琳音義卷二十九等皆載此階級由梵天之口生,顏貌端正,清凈高潔,以習吠陀、司祭祀為業。
依摩奴法典規定,四姓中婆羅門有六法,即學習吠陀、教授吠陀、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羅族外,其餘三姓皆得誦吠陀、自作祭祀,然為他人祭師、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則僅限於婆羅門。
㈥ 《印度女孩》關注女性力量,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怎麼樣
印度女性的地位是相當低的,印度男尊女卑的程度極高,而且長時間無法得到改善。
一、印度女性地位低的原因是因為宗教盛行
在印度有80%以上的印度人,都是宗教教徒,印度的國教是印度教在全世界都擁有10億多的信徒,其中主要是印度人。但是印度教宣揚的並不是眾生平等之類的理念,而是宣揚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使很多人一出生就被劃分了等級,而且印度教還規定在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女性的所有權屬於男性,女性的地位要遠遠低於男性。因此在宗教盛行的印度女性的地位想要提高非常之艱難。
㈦ 印度真實的女性地位是什麼水平
雖然「男女平等」的口號在全世界喊了一百多年了,但是在南亞大陸的印度,普通女性的地位依然出奇的低,並沒有比一百多年前好多少。在印度有一句名言:印度人對待婦女像對待狗一樣。女性在印度毫無地位,是男人的附屬物。
如今在印度,有五分之一的女性在16歲之前就已經結婚了,結婚後的任務就是生子,很多年輕的母親不到30歲就已兒女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