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尼泊爾被印度三麵包圍,為何沒有被強鄰印度吞並
當時尼泊爾能夠成功的抵禦印度人的入侵,主要是三個原因。尼泊爾當時其實並沒有世人想像中的軍事實力那麼弱,它自身還是有著一定軍事實力的。第3個原因就是尼泊爾為了防止印度人對自己國家發起進攻,所以一直與印度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尼泊爾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在貿易等方面都對印度產生了非常大的依賴性。所以在與印度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尼泊爾也會考慮到印度的利益來做出一些決定。而印度當時也知道自己一時半會兒攻佔不了尼泊爾,所以也會對尼泊爾進行拉攏。尼泊爾當時擺脫不了印度的影響,而印度也沒有能力能夠吞並尼泊爾。
B. 尼泊爾人反對印度嗎
尼南部與印度毗鄰的地方為德賴平原,而且1600多公里的尼印邊界是開放的,兩國人民可以隨意往來。
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可以說無處不在。尼印兩國擁有相同的宗教和文化。尼泊爾以印度教為國教,位於加德滿都的帕蘇帕堤廟,每年都有大量印度教徒前來朝拜。印度教對尼泊爾的影響是很深的,幾乎滲透到尼泊爾人生活的方方方面。
尼泊爾政治的一個潛規則是,任何一個政黨如果得不到印度的支持,就很難上台,即使上了台也長不了。在經濟上,尼泊爾嚴重依賴印度的出海口,任何重要物資和產品的進出口都離不開印度的支持和配合。印度在尼的對外貿易中佔有60%的份額。
在文化方面,來自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和音樂製品,更是在尼泊爾穩居霸主地位。尼泊爾人喜歡看電影。而電影院里上映的大多是印度電影,印度電影明星在尼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尼泊爾只要你願意付錢裝上有線電視,就可以看到世界上主要國家的電視和新聞頻道,如CNN、BBC等,但大多數尼泊爾人還是鍾情於印度節目。打開電視,多是亦歌亦舞的印度電影和電視劇。
此外,受印度種姓制度的影響,尼泊爾社會至今仍存在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在偏遠的農村,至今不時發生婆羅門等高種姓的人襲擊賤民的事件。
尼泊爾人對印度的感情很復雜:一方面,尼離不開印度的支持,印度向尼提供了大量援助,很多尼泊爾人在印度工作,在印度軍隊中有6萬多尼泊爾士兵,俗稱為印度廓爾喀兵。尼泊爾也有大量印度移民,對尼的經濟有很大影響。因此,尼對印存有一種依賴和感激之心;另一方面,印度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擺出老大哥的姿態,對尼內部事務指手畫腳,尼泊爾人對此很反感。面對印度經濟近年來年均6%以上的高增長速度,一些尼泊爾人在表示歡迎的同時,也產生一些顧慮,擔心自己的主權和獨立會受到影響。
C. 歷史上尼泊爾為什麼沒能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沒有
從公元前6世紀起,尼泊爾境內出現了一些國家,主要有基拉特(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4世紀)、李查維王朝(公元4世紀到13世紀)、瑪拉(公元13世紀到1768年)等王朝。1768年,廓爾喀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建立沙阿王朝。1814年,尼泊爾遭到英國入侵,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給英屬印度,外交受英監督,之前尼泊爾和印度是互相獨立的。
D. 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領土!尼泊爾和印度發生軍事對峙,哪裡來的勇氣
印度當年是英國的殖民者,但是他並不把這段歷史作為恥辱,然而卻認為自己是日不落帝國在海外的血脈繼承者,他們也一直希望能夠成為南亞地區的霸主,這次對准了尼泊爾,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向來都有爭議的里普列克地區。
北方大國當靠山,尼泊爾不再受制印度
實際上印度軍隊也不敢真的去攻打尼泊爾,並不是說印度打不過,而是沒必要因為一個尼泊爾而導致印度傷筋動骨,而且其實莫迪政府想挑釁周圍的小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而並不是為了發動世界戰爭其次,在近年來尼泊爾和北方的各大國家都加強了國際交往,漸漸的也已經擺脫了被印度控制的屈辱,過去以前尼泊爾的國土有14.7萬平方公里對能源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因為他的邊境和印度鄉接壤,所以像石油糧食等等這些都必須經過印度,所以印度就經常以關閉邊境口岸來敲打威脅尼泊爾。
就在尼泊爾非常困難的時候,北方的眾多國家及時為尼泊爾伸出了援手,為他輸送了能源至此,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國際交往仍然非常牢固,尼泊爾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和能源上的問題,既然沒有了後顧之憂,自然也就敢和印度對剛了。
E. 尼泊爾人看中國,尼泊爾憑什麼敢無視印度威脅而向中國"靠攏
一是我們中國強大了;二是印度有著凌高於上的惡劣態度讓他們在尊嚴上、經濟等方面上受不了;三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快,經濟實力較印度強大的多;四是我們中國對小國比較重視
F. 只有一個兵種的國家尼泊爾,怎麼敢和印度叫板
尼泊爾為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家。為何現在卻如此有底氣去與印度叫板?下面作者給大家講講個人的觀點
G.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平方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筆者認為,尼泊爾之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領土,背後靠的不僅有自己的底氣,實際上也有印度自身的原因。尼泊爾自己的底氣所在,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北方鄰國支持,這里就不展開分析了。下面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印度自身的原因,使得尼泊爾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侵佔的那355平方公里領土。
而尼泊爾這個國家雖小,但尼泊爾卻不是一個軟弱的國家,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英國當年幾乎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但英國殖民者從來就沒有佔領過尼泊爾這個國家,究其原因就在於尼泊爾人非常的驍勇善戰,就算是當代尼泊爾的雇傭兵,也是非常出名的。尼泊爾人深知,印度想把尼泊爾變自己的一個邦,而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存權,就只能主動出擊,讓印度知道自己是是不會向他們屈服,再加上由於印度此前到處煽風點火,與多個鄰國之間同時發生沖突與摩擦,這就給了尼泊爾一個收復那355平方公里土地絕佳的機會,既然機會來了,尼泊爾收復領土也就很自然了。
H. 尼泊爾與印度70餘年的恩怨情仇到底是怎麼樣的
1947年,在獨立運動浪潮下,英國從印度次大陸撤出,將印度主權交給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作為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印度視自己為英國的接班人,以大哥的心態看不起自己的弟弟。
此時,一向被英國視為“獨立國家”的尼泊爾並不平靜。當時,負責尼泊爾朝廷的拉納家族曾在1846年在英國人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提升了王室權力,成為未來100年的實際掌權者。在這期間,他們不僅派遣僱傭軍與英國作戰,還幫助鎮壓了印度的民族起義。
雖然國大黨的斗爭使拉納政權難以為繼,但1950年尼泊爾國王出逃推翻了拉納政權。
1950年10月,尼泊爾國大黨(國大黨和民主國大黨重組)試圖組織暗殺執政的拉納家族。然而,暗殺計劃被拉納政權發現,所有參與者都被逮捕。此外,拉納政權還懷疑論壇王與此事有關。國王知道這件事不好,便無可爭辯。他趁警衛不注意,逃到印度大使館避難。幾天後,他被直升機帶到印度。
國王出逃的第二天,拉納的政權宣布他四歲的孫子將成為國王。不過,與之建交的國家都沒有回應。這使得“脅迫皇帝製造王子”的拉納政權陷入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教盛行的尼泊爾,國王是印度教神毗濕奴的化身。沒有國王在手,拉納政權的政治威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