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什麼原因導致印度的落後

什麼原因導致印度的落後

發布時間:2024-05-19 18:18:15

⑴ 為什麼印度脫離殖民後就變窮了,經濟水平停留在殖民地時代!

第一,人口太多。

我們看到,英國統治下,成為發達國家的殖民地,基本上人口都非常少,加拿大才3000多萬,澳大利亞才2400多萬,紐西蘭新加坡更是才幾百萬。因為人少,所以能夠很輕松的解決吃飯,發展問題。能夠將資源變現,造福本地百姓,想不富裕都很難。

但是,印度人太多了,太能生了,印度人口十幾億,光是吃飯問題都很難。而且想一想,一個人口10多億的國家,成為發達國家,那還不是要讓世界格局顛倒,世界資源崩潰啊!所以,印度人太多,這是基礎原因。

第二,人種不一樣。

我們看到,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之所以那麼發達,還跟人種有關,因為他們長期受到英國統治,因此其人口基礎,也基本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也就是說基本上是英國人的復製品。這些人帶來了共同的文化,商業的思想,更加容易發展。

但是,印度幾千年種姓制度還有印度教根深蒂固,而且人種上依舊是印度歷史上被侵略人種的雜交,而不可能是英國的復制。這一點也是根本不同,所以,印度才發展這么差,雖然復制了英國所謂留下來的民主制度,但是只是學到了皮毛,骨子裡還是落後和愚昧,怎麼發展?

第三,待遇不同。

英國當年對待殖民地可謂非常不一樣,對待加拿大、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更多的是開發,畢竟當時這些都是處女地,荒蕪一片,可以說這些國家也是英國

⑵ 印度為什麼那麼窮

生產力缺陷,現存生產水平低

雖然印度的寶萊塢、班加羅爾還有智商很高的工程師群體的確值得稱贊,可這些也無法掩蓋印度經濟的極度不發達。這從他們現存的生產水平就能夠看得出來,比如說印度至今都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鐵,甚至「掛票」也屢見不鮮。

另一方面,印度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導致了整體生產效率很低,大多數手工業工作人員都在從事一些本應該被社會淘汰的技術,如修表、修鞋等等。而這樣的情況在一個文盲佔比超過一半的國家,幾乎沒有辦法改善。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⑶ 印度學者:印度為什麼那麼落後

印度學者J. R . 辛德認為, 在近代, 一個國家只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就可能...過多的人口不僅會把財富消耗掉, 而且還會造成社會矛盾, 致使一個國家貧窮.一、物質性因素
首先是地理因素。它包括國土面積、位置、地形、氣候、地貌等。一個主權國家的地理態勢及其戰略價值受控於這個國家的地形、地貌, 如水域的范圍、海岸線的長短、山脈的分布。中國西北部多高山, 東南部大部分是平原和海域, 這種地理位置造成東南面難守的態勢, 近代帝國主義列強大多從東南海面上向中國進攻。而對美國來說, 向東和向西都是遼闊的水域, 使它同歐亞大陸分隔開來,這在某種程序上決定了美國獨立後同其它國家的國的領土, 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遼闊的領土使得一個國家在對付侵略者時, 可以從容不迫地誘敵深入, 打持久戰。通常情況下, 領土面積廣袤的國家, 極有可能成為實力大國, 但國土面積大的國家對政府權威性的樹立、國家政權的鞏固、族際關系的穩定也增加了困難。值得注意的是, 地理因素對國家實力的影響, 在許多場合下是作為一種隱形的潛在力量發揮作用的。它主要對一國的文化、宗教、國民性格、社會心理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就象愛琴海深深地影響歐洲文明、亞細亞高原深深地影響東方社會一樣。地理因素對國家實力的影響有時也會有反面效應。如以色列地理因素極差,曾被馬克吐溫傷感地描述成「這是一塊沒有希望、令人沉悶傷心的土地」。而它卻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
其二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與綜合國力的關系十分密切。印度學者J. R . 辛德認為, 在近代, 一個國家只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就可能成為強國, 而靠別國資源為生的國家, 難以長期在國際問題上保持獨立的立場。自然資源的種類、蘊藏量及其開采和利用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以礦產資源為例, 其重要性在古代似乎顯示不出來, 即使是在 19 世紀以前頂多也只佔有次要的地位, 但到 20 世紀, 某些礦藏如鈾、石油、鐵礦石對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性已愈來愈強, 甚至舉足輕重。鐵礦開采後, 經冶煉成為鋼鐵, 可以成為生產資料, 更重要的是用它可以製造軍艦、飛機、坦克、槍支、彈葯等, 從而形成強大的軍事力量。石油不僅是國家發展經濟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 而且是軍隊進行現代化戰爭的基礎條件。因為石油, 中東一直成為西方大國爭奪的焦點, 爭奪對石油產地的控制權也成為當代國際政治中一個重要方面。另外, 鈾的生產和提煉也日益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因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 人們認識到鈾在軍事中的地位。現在, 凡是掌握了鈾的生產技術的國家,其綜合國力顯然超過不能生產鈾的國家。
其三才是問題中提到的人口能力。摩根索認為, 人口數量是構成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其它因素大致相同的條件下, 與其競爭者相比, 一國人力的急劇減少標志著國家實力的下降, 而人力的急劇增加標志著國家實力的增長。克萊因也在自己的「國力方程 P p = ( C + E + M) × ( S + W ) 」中, 將人口列為基本實力 C 的重要組成部分, 並強調人口是決定國力的第一位因素, 並提出以 2 億人口作為滿分( 100) 的臨界標准, 稱 5 000 萬以上人口的國家是不可輕視的國家。如美國、俄國、中國、日本國力的強大的確與人口數量有關, 而澳大利亞、加拿大因為缺少必需的人口, 一直未能佔有象前者那樣大的地位, 人口因素似乎阻礙了它們向大國地位的邁進。當然, 在對人口進行分析時, 不能採取簡單化的方法。對於一個國家來說, 人口的規模應當有個限度, 在限度內, 人口規模較大對於綜合國力的增強有重要意義, 但超出限度, 人口數量過大,反而會使國力減弱。因為過多的人口不僅會把財富消耗掉, 而且還會造成社會矛盾, 致使一個國家貧窮落後。
其四是經濟能力。經濟能力不僅被重商主義所推崇, 國際關系學家對它也十分關注。在經濟能力的眾多指數中, 有幾個指數必須著重指出: ( 1) 工業能力。工業能力對於國家實力至關重要, 處於領先地位的工業國家實質上就是大國, 因此, 國家工業化就成為世界各國追逐的目標。( 2) 農業能力。它包括糧食產量、可耕土地的公頃數、農業經濟作物的數量和質量、進出口農作物數量等。需要指出的是, 雖然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大大地降低了人類對於農業依賴的程度, 但作為人類必需的基本物體條件, 農業生產一直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的基礎性產業。( 3) 外貿能力。它由一國進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反映出來, 一般說來, 貿易順差國家幾乎就是經濟能力較強的國家。另外有一點值得指出, 就是研究一國經濟能力是否強大, 主要不在於對該國的縱向比較, 而取決於國家間的橫向比較, 美國學者保羅. 肯尼迪認為, 一個國家今天是否強大和富有, 並不取決於它擁有的財富是否多, 而主要取決於它的鄰國比它擁有的是多是少。18 世紀中葉的荷蘭較之 17 世紀時更為富有, 卻失去了大國地位, 這是因為它的近鄰英國和法國比它擁有更多的實力和財富。20世紀的英國較之處於世界顛峰時的維多利亞時代擁有更多的財富, 卻淪為二流國家, 原因是不少西方國家的實力超過英國。因此, 衡量國家實力的經濟實力, 其核心不是看它量化後的絕對值, 而是看它與其它國家經濟實力的比較值。
其五是軍事能力。軍事能力與國家綜合實力的關系極為密切。因為在國際政治生活中, 一個主權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 才能對那些企圖挑釁、入侵的國家或集團產生震懾作用, 達到遏制軍事沖突的目的。現代意義的軍事能力與現代化工業文明前的軍事能力已有質的不同。當代軍事能力更突出對質量即軍事人員素質、軍事高科技和 科學戰略戰術的研究。當然,作為極具威懾力的核力量的出現, 使人類對軍事能力認識的境界進入了「核時代」。如今, 由於高技術的發展, 軍事上已開始由「核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 「信息戰」將成為 21 世紀國家間戰爭的主要特徵。 在測度一國軍事能力方面還需考慮以下兩個因素。(1) 國防科技工業能力。這是維持一國軍事能力的基礎, 它往往使軍事能力變得強大或虛弱。一般說來, 軍事能力強大的國家必定是國防科技工業強大的國家, 而國防科技工業強大的國家幾乎就是軍事大國。如德國和日本正是擁有了強大的國防科技工業能力, 才能夠發動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2) 軍事同盟能力。 一國或若干國家為了實現國家安全目標而結合成為具有同盟性質的軍事集團, 早已司空見慣。通常情況下, 凡能有效地參與軍事集團或政治聯盟的國家,均會使本國的軍事能力有所增益。冷戰時期的北約集團和華沙條約組織, 使其參與國的軍事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強, 這已成為各國首腦人物和戰略家們的共識。
其六是科技能力。在當今世界上, 科學技術日益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首要因素。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有生機的因素, 對世界經濟的發展 和各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具體表現在科學技術突破性進展必然導致生產力的飛躍發展, 從而為一國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進步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動力。這是影響一國實力消長變化的關鍵因素。當前, 新技術革命的進展會使科學技術因素迅速轉化為直接生產力, 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轉變。現在, 誰掌握了較多的科技成果, 誰就掌握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誰就在國際競爭的大舞台上把握了優勢。因為越是擁有高新技術的國家, 就越具有發展經濟、加強國防、控制國際局勢和別國的資本。在國際政治生活中, 某些科學先進的國家, 常常限制或禁止出口自己手中掌握的高新技術, 以期達到對別國實行控制的目的。 二、政府性因素
政府性因素在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時也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這主要涉及到對政府質量的測度和評價問題。通常有3 個測度和評價指數。
( 1) 政體。政體類型的選擇對政府統治國家和國力增強的影響至關重要。一般說來, 獨裁主義、專制主義的政府常以壟斷或集權的方式治理國家。它強調絕對的歸屬主義和政治全能精神, 從而使這種政體能在戰爭或緊急狀態下發揮超常作用。當然, 這種政體極易導致軍事化、政治內耗和國家爭端。從長遠的利益上講, 可能會因此影響國力的持續發展。特別是當前國家和國際社會進入和平發展時期, 這種極權政體模式則可能成為國力增強的障礙, 而那種民主式的政體卻能成為國力增強的潤滑劑。因此, 在分析社會制度這一因素時, 既要注意社會制度的性質, 也要考慮社會制度的運行問題。如果一個國家社會制度的運行好, 各方面機制比較健全, 那麼國家就會穩定發展, 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就會不斷增強。
( 2) 政府權威性。主要從 3 個方面理解。一是政府制定政策的正確程度和政府的工作效率。一個國家要適應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和變化的趨勢, 就必須提出切合實際的新目標, 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政府比較精幹、富有效率, 由它所控制的協調的社會運行就比較通暢、連貫, 資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生產力水平會迅速提高, 國防力量也會不斷加強, 從而使綜合國力強盛。二是國家行為對地方行為的統帥程度, 即政府政策的推進情況, 地方的執行程度和國民對政府行為的認同程度。國家政令暢通, 上情下達迅速, 解決問題效率高, 國家的整體利益能夠得到維護, 就能促進社會穩定, 經濟繁榮, 形成強盛的國力。三是政府政策的時空張力, 即政府政策的持續貫徹時間和影響的空間范圍。一個國家要求穩定, 就必須保持一種基本模式, 特別是要使政策的連續性得到加強, 否則, 朝令夕改, 就會損害國民對政府權威性的認可。
( 3) 政府的外交質量。政府的外交質量是極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但卻能將看似穩定的其它因素有機地統一起來, 並給予它們方向和質量。作為一門政治藝術, 外交能運用國家權力的不同要素, 以最大的作用, 影響那些在國際局勢中最直接涉及國家利益的問題。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門若能正確估計國際政治生活、國際軍事格局、國際經濟秩序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從本國的利益出發, 既堅持原則, 又靈活機動地與其它國家進行交往, 它就能在世界上正確樹立自己國家的形象, 為本國贏得應有的國際地位。因此, 一個國家外交質量的高低, 也會直接對綜合國力產生影響。許多國家由於採取了正確的外交政策, 盡管它們在經濟、科技和國防力量上不一定十分發達和強大, 但它們仍舊在國際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這說明較高的外交工作質量可以彌補其它方面的不足, 為提高本國的綜合國力作出貢獻。
三、精神性因素
在考慮物質性因素、政府性因素的同時, 必須充分估計精神性因素對綜合國力的影響。這里所講的精神性因素指的是: 民族性格和國民士氣。 民族性格的確是難以捉摸和含糊不清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為例就可以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英法等國家在《凡爾賽和約》中對德國的領土、原料資源、工業能力以及軍事編制等方面作了限制, 以為這樣可以從此削弱德國的綜合國力, 但這顯然犯了一個錯誤,即他們沒有把德國人的民族性格考慮在內, 正是這一因素使德國人靠頑強的努力又建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同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當希特勒向蘇聯發起進攻時, 西方許多軍事家們認為蘇聯肯定抵擋不了德國人的攻勢, 但蘇聯人民在蘇維埃和斯大林的領導下, 不僅擊退了德國法西斯的瘋狂攻勢, 而且幫助東歐國家從法西斯的鐵蹄下解放出來。他們之所以在對整個戰爭的估計上發生差錯, 一個重要原因是只看到戰爭初期希特勒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 而沒有考慮蘇聯各民族的性格。正是這種頑強的民族性格使蘇聯各族人民在最困難的日子裡, 能夠團結一心, 誓死捍衛民族的獨立和尊嚴。這種千百年來積淀的頑強、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可以成為寶貴的綜合國力因素, 這種因素有時比什麼武器都要強大。
與民族性格有些類似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士氣, 這是一個更難以捉摸的因素, 但它在構成國家綜合國力的眾多因素中卻是不可忽略的。摩根索給國民士氣下了一個定義: 「國民士氣是一個國家在和平與戰爭時期決意支持政府外交政策的程度」。這種因素滲透在國家的所有活動之中。國民士氣往往以一種社會心理和公眾輿論的形式提供某種氛圍, 依靠這種氛圍, 政府的政策在推行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國民士氣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表現出來, 一旦國家受到外來勢力的威脅, 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國民士氣將強烈地表現出來, 並且在某些時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國民士氣有較大的穩定性, 當某種輿論比較符合多數人的願望時,國民精神會大振, 這時國民士氣起著增進綜合國力的作用。而某種消息同國民的期望不相吻合時,將會產生一股消極的社會心理和公眾輿論, 象腐蝕劑一樣瓦解人們的鬥志。任何國家的國民士氣都將在某一點上崩潰。這種導致國民士氣崩潰的關節點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政治現象中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一次大的經濟危機會使人們對政府的政策以及能力產生普遍的懷疑; 一次戰爭的失敗會使國民的士氣低落。然而在許多情況下, 國民士氣的增強或衰落, 往往要經過一段過程。因此, 一個國家要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 就必須時刻注意社會生活中各種參數的變化, 並積極引導, 以鼓舞人們的士氣, 從而更有力地組織物質性因素,鞏固政府性因素。
從以上要素進行對比,不難得出,雖然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何卻被中國國力甩了幾條街的結論了。

⑷ 印度人口眾多,為何發展成為一個貧富懸殊的國家

印度的貧富懸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國的種姓制度,同時不加節制的人口增長更加導致了印度的貧富差距。

首先是印度從歷史中繼承了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各種性之間不允許通婚,使得各個階層的人佔有各自特定的封閉性的社會位置,彼此之間很少相互交流、融合。同時高種姓在歷史中佔有絕大部分資源,包括經濟、政治甚至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就業方面也佔有絕大部分的優勢。高種姓一直把持著優越的資源,使他們富有的人更加富有。

當然還有印度政府的不積極作為,為了維護富人階級的利益,解決貧富差距的政策遲遲不肯實施,扶持貧困人口的財政支出也得不到保障。

⑸ 【高分】印度為什麼窮

在網路詞條里,搜索印度,有詳細的介紹,他的人口、宗教、信仰、地理、等等各種介紹。
下面我說一點我自己的見解。
鄧小平說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另外一部分人一起致富(大概意思如此)
但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很少有願意別人像他們一樣富有。不然怎麼區分差距怎麼區分等級?
印度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家,國土面積只佔全世界第七,一個農奴制的國度,註定了90%的社會底層人民大眾來烘托起10%的統治階層,這10%的統治階層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壓制大家集體富裕,以此來區分人與人的等級。我覺得,這才是關鍵。

⑹ 印度落後的真正原因

印度發展遲緩的原因大致歸納如下:
1.政府收入相對不足
印度其實是個聯邦制國家,國家權力分散在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兩層,財政上也分散在中央和邦政府兩層。這就導致中央財政收入打折較多。而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基數低的情況也很明顯。錢不多,還不能捏在一起花,必然加重政府的財政困難。
2.基本消費不少
印度國內資源和產能不足。特別是在能源和糧食上,印度都不能自給,這就要求用不少硬通貨來換取,同時政府不得不為糧食生產投入大量補貼,2012年印度在農業補貼上就嚴重超支。印度的人口基數也是造成這一負擔的因素之一。
3.制度不適
1)印度的民主制度,必然導致其政權輪換頻繁。民主制度的好處是能較好地在各種利益平衡上頻繁調整,但過多的調整也使其缺乏一個持久的經濟建設目標和政策。民主制度並非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良葯,一般而言,在國家進行大調整時就需要集權制度,而需要保持平衡路線時採用民主制度則更有效。印度現在想要一個大調整,卻又被民主制度所限制,而且這種情況看來短期內不太會改變。
2)法制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匹配。比如,印度土地始終是私有制,國家對於土地使用沒有決定權。在印度,一個工業園或者一條道路,因為土地問題無法解決而被迫放棄的情況屢見不鮮。這雖然保護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在政府與個人達不成協議時,政府就明顯缺乏一個合理的法律手段,只能放棄,從而損失了更多人的利益。這在法制建設上是需要思考怎麼解決的。再如,政府為發展經濟往往出台很多優惠政策,但在實施上很多制度法規建設又沒有同步跟上,這都是法制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承擔立法的議會方面的問題
4.政府的能力不足:
1)印度中央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上缺乏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的明確方針。比如,印度政府的好高騖遠特點非常明顯,理想過於遠大,不切實際,在國防上投入過多,這些錢短時間內就算投入也不會有什麼回報,也不會讓多數人得益。如果換成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對於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敏感性。在印度,道路、公共交通、水電煤、教育、公共交易平台等經濟基礎方面始終並不如人意。特別是對於平民來說,這些方面均不高效或普及率低。
3)政府效率低下,腐敗嚴重。最新公布的世界腐敗評價,印度的腐敗程度比中國還略嚴重一點。而印度政府效率的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這都影響了政策和法律的執行效果。
5.風俗成為包袱
1)印度的種姓是一種帶有行會意味的等級制度。一個種姓的人能進行的職業是被限制的,而被僱傭者與僱傭者間也往往存在一種固定關系,這都限制了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種姓的等級制度也造就了占種姓多數的低種姓和賤民在教育、財富等方面與高種姓的不平等地位,很多人才能被種姓制度所壓制,得不到正常發揮。
2)印度傳統文化中壓制慾望的味道濃重,使很多底層社會的人都安於現狀,缺乏積極性,勞動效率自然也受影響。
3)印度社會節奏緩慢,且人們往往安於這種緩慢的節奏,很多地方都缺乏革新精神。比如造同樣的一座樓房,印度人往往會化十倍於中國人的時間才能造好,當你看到印度人依然用頭頂小罐的方法在運輸水泥沙石混凝土時,作為中國人真的很難想像這是在21世紀的印度,在中國,機械化程度明顯高出不止一個檔次。當然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這樣,在知識分子為多數的軟體行業,印度人的革新能力也是顯著的。

⑺ 為什麼印度的發展如此落後

由於特定的需要,我們在宣傳中誇大了印度的不利面。實際上印度跟中國一樣,有些地方先進,有些地方落後,整體面上印度還是不錯的

⑻ 二戰結束後,印度的發展是怎麼慢慢落後於中國的

其實印度和我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首先我國和印度都是屬於亞洲國家,其次就是我國和印度都是屬於人口大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印度的發展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是比我國要好很多的,但是到了現在,印度相比我國那是相差太多了,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本人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第三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印度所存在的重男輕女思想。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她們的命運就是結婚生子,對於大部分的女性來說是沒有發展之路的,只有那些等級比較高的女性才有很好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什麼原因導致印度的落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為什麼和伊朗斷絕關系 瀏覽:56
中國股份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2
中國八月英國是什麼季節 瀏覽:739
馬雲為伊朗捐款多少錢 瀏覽:468
為什麼香港人都愛去英國 瀏覽:611
印度航程多少公里 瀏覽:954
中國什麼都要比外國好 瀏覽:446
怎麼轉換伊朗日歷 瀏覽:443
往印尼怎麼出口設備 瀏覽:863
遨遊中國如何讓手機上網 瀏覽:362
義大利緯度哪個省 瀏覽:68
中國哪個城市最需要大蒜 瀏覽:709
越南女孩注意什麼 瀏覽:212
現在有多少中國公民在越南工作 瀏覽:592
英國四六級成績怎麼提高 瀏覽:305
中國哪裡四季如春山水秀麗 瀏覽:565
高中畢業去義大利留學怎麼樣 瀏覽:349
義大利第一例新冠肺炎來自哪裡 瀏覽:438
惠州印度bis認證多少錢 瀏覽:376
義大利理論類學什麼專業好 瀏覽: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