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導彈的飛行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公里
這個就要看是哪一類導彈了,目前常見的速度有亞音速的,超音速的,和高超音速的,還有比較特殊的彈道導彈。亞音速例如戰斧巡航導彈,0.9馬赫,約等於1102千米/小時,反艦導彈有達到2.5馬赫,約等於3062千米/小時,還有一些空空導彈有4馬赫約等於4900千米/小時,洲際彈道彈道俯沖的時候最快有15馬赫,約等於18376千米/小時
⑵ 關於超音速巡航導彈
我的看法不一定對啊首先,目前5馬赫巡航導彈是不現實的。現在常用的亞燃發動機充其量3.5~4馬赫就到頭了,5馬赫巡航導彈必須使用超燃發動機。而超燃發動機在美國也僅僅是在實驗狀態。個人以為十年內投入實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俄羅斯現在連試驗都達不到,何況對於從來沒有生產過任何一款合格的航空發動機的印度?前面朋友提到,現在高超音速導彈的速度都是靠末端俯沖達到的,那是因為現階段靠沖壓發動機在巡航階段就達到4倍音速以上是不可能的。由於目前只有俄羅斯和印度在開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因此我認為,在20年內看到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形成戰鬥力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其次,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必須依靠高空彈道。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巡航導彈在超低空進行2馬赫以上的長時間飛行幾乎是不可能的。布拉莫斯號稱能夠達到2.8馬赫,依靠的是1.5萬米以上的高彈道,只有最後俯沖下來才能短時間的掠海飛行。而在高彈道飛行的巡航導彈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容易發現就容易攔截。更何況超轎掘音速巡航導彈的體積很大,至少比彈道導彈的彈頭要大。第三,高超音速導彈的機動能力弱。簡單的打個比方,5馬赫的巡航導彈飛行速度大約相當於射程400~500千粗帆陵米的彈道導彈的速度。而彈道導彈可以將彈體拋掉,只對彈頭進行機動,而巡航導彈卻必須帶著巨大的彈體和彈翼進行機動,哪一個的機動能力更強呢?第四,攔截高超音速導彈比攔截同樣速度的彈道導彈容易。很簡單,目標大得多,機動能力又弱,飛行高度又低。反過來說,發展反艦彈道導彈比發展高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更有戰術價值。第五,現在的防空導彈能夠打下彈道導彈,卻打不下更容易打的巡航導彈,這就是笑話了。盡管反彈道導彈技術還不成熟,卻遠遠比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成熟。以以色列的箭式導彈為例,只要在空中撒下大面積的預制破片,等目標撞上來就行了,根本不需要直接擊中目標。過去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難攔截,其中一點在於防空導彈射程較近,即使擊中目標,反艦導彈的殘骸還能撞毀軍艦。但是現在防空導彈的射程已經非常遠,殘骸對於軍艦已經沒有任何威脅。還有,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體積太大,裝載性差,制導方式受限制,抗干擾性差,這些都是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劣勢,也是美國不研製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重要原因。就布拉莫斯而言,我認為它的戰鬥力實際上不如C803(不需要子虛烏有的805出場)。可以設想一下,一架蘇30MKI可以裝一枚布拉岩戚莫斯(深表懷疑,蘇30MKI的結構其實不允許這么干,如果是中國版的蘇30MKK反而問題不大),然而一架殲轟七卻能夠裝載4枚YJ-83K。布拉莫斯的高彈道使得它在100公里之外就會被宙斯盾發現,然後在50公里之外就會被擊落。而YJ-83K卻能夠穿過外圍防空圈直達對手的內層防禦圈,一方面因為掠海飛行的隱蔽性,同時目前的遠程艦隊防空導彈對於這種超低空目標的攔截能力本身就很有限。只有近程防空導彈和密集陣有能力對付它。
由於YJ-83K的數量遠遠超過布拉莫斯,而且能夠較容易的穿透遠程艦隊防空系統。因此,起飛同樣數量的飛機,C803的威脅會比布拉莫斯大得多。
⑶ 導彈時速多少公里
不同導彈速度不同。
一般彈道導彈的速度都在10馬赫以上,約為每秒700米。
地地導彈的各種導彈的速度就不一樣,洲際的再入大氣層時可到20~30馬赫,近程的10馬赫都不到。
巡航導彈往往在1馬赫以下,反坦克導彈每秒只有100米左右。
最快的反艦導彈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日灸,三馬赫。
導彈如行豎,是一帶銀種依靠制導系統來控制飛行軌跡的,可以指渣大定攻擊目標,甚至追蹤目標動向的無人駕駛武器。是「導向性飛彈」的簡稱。馮.布勞恩人類導彈技術的開創者。導彈的任務是,把戰斗部裝葯在打擊目標附近引爆並毀傷目標,或在沒有戰斗部的情況下依靠自身動能直接撞擊目標,以達到毀傷效果。導彈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其飛行路線,並導向目標的武器。
⑷ 高超音速導彈一般指導彈的速度是多少倍音速
高超音速導彈是一種專門針對反導系統而研發的導彈,由於其飛行速度極快,反導系統無法提前探測到,即使探測到了也無法即刻攔截。
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速度一般能達到5馬赫(5倍音速),到達大氣層對流層邊緣時速度可高達6馬赫。在10分鍾之內可以打擊1000千米的目標,1小時之內可到達地球的任何地方。
如果以這樣的高速飛行,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從新疆烏魯木齊到達上海。(3902千米)
⑸ 印度薩姆-3地空導彈的性能參數是怎樣的
「薩姆」-3是蘇聯5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半固定式、全天候對付中、低空目標的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1961年裝備部隊。印度於1975年引進並裝備部隊,稱「帕朝拉」。通常與中高空防空兵器交叉配置,用於要地防空或野戰防空。
性能特點
「薩姆」-3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有效對付中、低空目標。戰斗部威力大,多發射擊殲毀率較高。易受電子干擾,性能相對落後。
基本數據
「薩姆」-3射程5-21千米;射高0.08~15千米;彈長5.948米;彈徑0.552米;0.375米;發射重量952.7千克;翼展1.192米;2.208米;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戰斗部重84千克;裝烈性炸葯70千克;戰斗部類型:破片殺傷,天線電引信;殺傷概率2;發齊射95%;動力裝置:固體火箭發動機+固推器;制導方式:無線電指令制導。
作戰應用
蘇聯外售的SA-3導彈曾參加過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戰爭中,訓練有素的南聯盟防空軍使用SA-3導彈擊落了美製F-117隱形戰斗機,在全世界引起極大轟動。南斯拉夫當地時間1999年5月27日晚21時45分,從義大利阿維亞諾空軍基地起飛的一架編號為806的F-117被南防空軍雷達手發現並採用手動跟蹤方式搜索,進入SA-3射程後,採用雙發齊射方式將其擊落,墜落在貝爾格萊德以西40公里的布賈諾維奇村。事後,南軍認為,「擊落F-117的功勞99%屬於訓練有素的防空軍戰士,10%屬於「SA-3」導彈。
識別特徵
SA-3導彈尖錐形彈頭,圓柱形彈體。4組控制面,第一組位於彈體底端,面積最大,矩形,為助推火箭控制翼面,第二組最小,梯形,位於助推器與主航發動機之間,第三組位於導彈的後部、主航發動機底端,梯形,面積僅次於第一組,前緣後掠,翼尖有整流罩,第4組位於彈體頭部、較小,梯形,前緣後掠。採用四聯傾斜發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