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與奈及利亞人口都年輕化,為什麼國際社會更看好未來的印度
印吹多嘛。
印度人口確實多,也確實年輕。
可是,人口多卻不是工業人口。
知道中國1949—1979年30年辛苦的工業化進程嘛?
掃盲都是世界級的。
歐洲有殖民主義,鴉片黑奴貿易。美國有搶劫印第安土地與礦山,黑奴和華工豬仔與愛爾蘭工人。德國沒趕上但是有搶劫法國人。日本有殖民朝鮮,搶劫中國。蘇聯則有機關槍征糧隊。
文盲與種姓,還是餓死一億人?
不發生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印度根本不能清除種姓制度,也就不可能發揮56%首陀羅與16%賤民的能量。
我看好奈及利亞。理由有四。第一奈及利亞沒有種姓制度,不會人為的製造階級仇恨和矛盾。第二,奈及利亞不會有喝牛尿吃牛屎喝死人恆河水的迷信無知想法和做法。第3奈及利亞不會和周邊國家都產生國界矛盾和戰爭,也就不會把主要精力和人力物力放在購買武器和擴軍的事情上了。第四,奈及利亞的政客比印度的政客要現實和實際的多,而不會像印度的政客和許多民眾無知還無恥天天自吹自擂,自嗨自慰!
對於印度與奈及利亞為什麼西方國際 社會 更加看好印度呢?那是因為他們認為印度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一極。而奈及利亞呢地處非洲,西方國家對非洲是不看好的。對於非洲美國有個說法,美國說非洲都是些無所謂的國家,也就是說美國是看不起非洲國家和民眾的,當然也包括奈及利亞。
其實歐洲國家是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各國都是以歐洲為中心的,所以西方對世界才有了近東、中東、遠東的說法。不要說非洲,亞洲對歐洲來說也不是怎麼看重的,否則日本為什麼要脫亞入歐呢?後來隨著中國的百年復興強勁復甦,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看中亞太地區了,當然也就看重了印度。
再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印度原來是英國的重要殖民地的一部分,英國的很多管理者都是來自印度的,當然是當時的英國管理事務的印度人,也就是說印度在西方國家眼中是高看一眼的,當然是就歐洲之外的國家而言的。所以很多西方國家特別看重印度的崛起,那印度能崛起嗎?當然這不是西方國家能夠決定的,還要看印度自己製造能力了。
那現在印度的製造力在世界能夠排在什麼地位呢?當然也是各有各的說法,據印度說印度製造力還是不錯的。比如印度自己製造了航空母艦,製造了戰斗機,製造了坦克等各種裝備。而且印度還有了參與國際市場的想法,至於有沒有國家買,那就是各國自己的主張了。不過相對來說,世界還是更看重印度一些的,當然這是比較的結果,印度和奈及利亞做對比的結果,至於和其他國家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問,發展中國家裡,西方國家為什麼更看好未來的印度。拿印度與發展中國家裡的任何一個國家比,與衣索比亞、越南、緬甸、中亞國家等等任何國家比,西方國家都看好印度。對此,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以印度的影響力,不是所有國家都關注他我以為,並不是世界所有國家都看好未來的印度,有不少國家並不關注印度。印度除了在南亞與周邊國家搞事,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做點軍火生意外,在國際 社會 的影響力不大。
體育 賽事上, 不管是奧運會,還是其他國際大型賽事,很少看到印度的身影,如奧運會、田徑運動會等
經貿往來上 ,根據中國貿促會數據,2019年印度進口總額約為8080.3億美元,出口3241.6億美元,進口商品總額約為4838.6億。貿易往來少,自然也沒什麼影響力。
印度參與國際事務的情況也少 ,類似 伊核協議、巴黎氣候協定 等國際大型事務,就沒印度什麼事。
總之說,其實印度在國際事務上,露臉的時候並不多,也就有很多國家並不關注印度。比如在非洲,印度人的影響就遠沒有美國、法國、英國、中國等國家的影響力大。
只是西方國家看印度未來但,西方國家確實十分看好印度。印度出點糗事,西方國家媒體集體沉默。 比如種姓制度涉及的人權問題,仿製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qiangjian案涉及的 社會 治安問題,主動攻擊他國涉及的違反國際法等等問題 ,從沒看到西方國家精英和媒體進行過譴責。
印度稍有點成就,西方國媒體就能把印度捧上天。印度經濟總量稍有點增長,西方國家精英和媒體就大肆吹噓,發展前景多麼好。再比如,最近,印度剛啟用了最新完工的高超音速風洞實驗室,西方媒體說瞎話,除了美國與俄羅斯之外,只有印度才有如此大規模的風洞實驗室。其實,風洞實驗室,美、俄、中三國的水平最高。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個,西方要在發展中國家樹個典型,以證明西方的政治體制正確,於是選擇了印度 。西方和印度都極力宣揚,印度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裡,最大的民主國家。只有印度各方面的成就很厲害,特別是遠遠超過中國,才能證明西方是靠民主制度才取得現在的成就,而不是靠掠奪。
於是,西方國家才願意幫印度,只要印度需要的,西方國家基本都滿足。不僅從經濟上,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上,也偏袒印度。比如,在印巴 克什米爾 沖突上,西方國家明顯拉偏架,幫印度。再比如,印度想買先進的武器和民用技術,都能買到。
第二個,西方國家想讓印度牽制中國,在印度缺少力量的情況下,給印度信心和力量。 信心來自西方媒體的吹捧,以致於印度人造成一種錯覺,中國一直落後於他,產生了盲目自信。
力量來自軍事,只要印度需要的武器裝備,基本都賣。當然,西方國家 軍工企業 也順帶賺錢。印度人在評價軍力的時候,一直以武器裝備的 性能 、士兵的 數量 作為標准,把自己看成第三軍事強國。這其實也是一種短見和盲目自信。
第三個,西方國家也想培養一個市場。 因為印度 人口 增加迅速,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指日可待。而且,近幾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確實不低。即使印度政府在統計數據上做了手腳,但也不失為增長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
如果印度能夠堅持科學發展,全心全意發展經濟,有可能成為世界超大型經濟實體。一旦成長起來,消費市場確實會巨大。現在和印度人交好,培養印度人的好感,對將來 工業產品 打入印度非常有利。
第四個,印度不會威脅西方國家利益 。西方國家重視的是 科技 實力 ,要站在工業化的 頂端 。而印度人的特點,相信西方國家智庫研究的非常明白。他們很難在 科技 上威脅到西方國家。因此,不用怕印度搶了他們的飯碗。
僅從印度的工業程度就能看出來,經過70餘年的發展,印度現在仍沒產生能和西方國家搶飯吃的製造業行業。
以 仿製葯 為例,印度的生產能力很強,但再強,也是仿製美國等國家的葯品。印度是從1970年開始發展仿製葯產業的,50年過去了,印度仍停留在仿製的水平上。如果給中國50年的發展時間,醫葯行業絕對超過西方國家。
即使在被西方 科技 打壓的情況下,中國的葯品生產水平也提高很快。以今年 新冠疫苗 的生產為例,目前有能力生產疫苗,且水平較高的也只有美、英、俄、中四個國家,並沒有印度。可見,中國在醫葯 科技 上追趕的速度很快。
因此,在 科技 領域 ,西方國家可以容忍印度,但對中國確實不放心。就是看準了印度不會成為 科技 強國,所以西方國家才敢捧印度。
有人說了,西方國家也很看好中國啊。這點是肯定的,就是因為看好,才不說好,才想方設法打擊。最近,有美國政客提出觀點,在經濟制裁問題上,只要中國放棄高 科技 ,就取消經濟制裁。這確實說出了美國精英的打算,使用一切手段打壓。
總之說,西方國家看好印度的未來,有其一定道理,但沒有清醒看到印度存在的弱點,估計會走眼。
現在看,印度的發展環境不錯,但世事無常,局勢會怎樣走,誰也不敢打保票,萬一印度分裂了呢?一切都成為夢想!(完)
感謝閱讀!
這兩個國家都是臟亂差的。印度是最容易替代接納中國產能的國家。讓印度給中國產生竟爭。獲利者還是那些資本家們,但是西方資本家們不願意看見中國一家獨大的。他們招了很多替代國家,沒有成功。還是不甘心。於是把最後希望留給印度。將來扶持印度是來打擊中國企業。這是資本家們的野心。
這是地緣政治的結果,美國及其拉攏形成的七國集團,在美國為自身利益安排的政治策劃下,為阻礙中國發展,有意寶傳抬高合夥者的作用以便於圍堵打壓迅速發展的國家,奈及利亞周邊現在沒有美國重點打壓的對象因此沒有被拾高的必要。
印度是區域大國且對印度次大陸,印度洋有較大的政治影響,,而奈及利亞對周邊輻射影響不及印度,且印度是人口大國,人口是奈及利亞7倍;印度是不結盟組織的領導國在國際上話語權要超過奈及利亞;另外,奈及利亞有一半以上的信仰穆斯林,解決世俗化以及種族,宗教沖突是奈及利亞面臨的難題,而印度這方面影響稍小。最後,亞洲是世界的製造中心,而奈及利亞相對較遠,主要還是靠能源,資源輸出為主。總體來說兩國問題都不少,只是在一堆難兄難弟中拔尖。
有大量的後備力量,年青人。只要 科技 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人幹活。
❷ 當外國遊客去旅遊時,為何對印度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懶
因為印度人的生活比較隨性,他們更追隨的是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印度這個國家資源不算太豐富,但是人口非常多,所以印度的經濟水平是比較差的。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印度人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那就是並不一味追求好的生活,而是追求一種更加隨性悠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在外國人,尤其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心中是比較懶的。
這種印象形成主要是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的。其實印度人並不懶,他們願意去做很多比較低下的工作,甚至是廉價勞動力的工作。只是他們與這些發達國家的人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習慣不同,導致了這些人認為他們是比較懶的,這只是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的,並不是說明印度人真的很懶。
❸ 世界人口突破了八十億,人口第一大國印度人口還在持續飆升,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突破了14億人口,據報道,根據聯合國網站的最新消息,世界人口將要突破80億。還有一件令人注意的事情,印度人口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
同時呼籲,現在世界各地還存在因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人道危機以及飢餓貧困造成的危機中,需要一起來承擔保衛地球的共同責任。隨後表示,國家社會中所關注的焦點永遠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光一個數字的記錄。
全球人口在不斷地增多,這有好處也是有壞處的,一個國家增長的新人口證明了該國家擁有更加青春活力的勞動力,但人口多的情況下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近幾年環境的各種危機中我們就能看得出,但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卻又和人口密不可分。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全球人口將在2022年11月中旬達到80億。作為對比,1950年全球人口估計為25億。展望未來,聯合國最新預測顯示,全球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約85億,22011年達到104億。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全球人口增長率預計也持續下滑。
全球人口增長的部分原因是死亡率的下降,這反映在預期壽命的增加。2019年,全球預期壽命達到72.8歲,比1990年增加了近9歲,預計2050年全球平均壽命約為77.2歲。在死亡率下降的同時,全球出生率也在下降。2021年,全球人口的平均生育率為2.3,即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3個孩子。相比之下,1950年的平均生育率為5。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球平均生育率將進一步下降至2.1。
2022年,全球人口最多的兩個地區都在亞洲:東亞和東南亞共有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29%),中亞和南亞有21億人口(佔26%)。而其中,中國和印度各有14億多人口,占這兩個地區的大部分人口。聯合國報告稱,到2022年底,中國和印度各有超過14億人口,而在2023年印度預計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聯合國報告稱,未來30年,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增長將來自8個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與此同時,世界上一些最發達的經濟體已經出現人口下降,生育率已經降至「標准人口替代率」以下。聯合國推演出的標准人口替代率為2.1,即每名婦女一生生育2.1個孩子才能保證總人口持平,當生育率處於2.1以下時,國家人口將下降。報告稱,到2050年,全球61個國家的人口將減少至少1%。
❹ 印度人口多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
印度人口多的優勢: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
印度人口多的劣勢:人口眾多,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而且還導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世界平均值,影響經濟發展。
印度人口現狀:
截止2022年印度人口有14億左右。印度超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❺ 印度將成人口第一大國,這對印度來說到底有何利弊
對於印度來講,人口持續增多會使得國家的資源更加緊缺,但同時人口增多也會給這個國家帶來更多的勞動力。隨著印度將成人口第一大國,很多的人都十分關注對於目前的印度來講,人口持續增多難道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其實很多人對於印度的印象都並不好,多數的人都認為印度這個國家的經濟落後,人民的生活水平較低。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人口持續增加只會使得人民所能夠獲得的資源越來越少。而人均資源的減少,無疑也會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
因此,去看待印度人口持續增長這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夠孤立地從一個角度去出發。只能說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那麼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❻ 世界人口即將破80億,印度人口超越中國,當地人的生活質量如何
印度當地人的生活質量非常糟糕,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混亂。
當聽到印度人口要超越中國之後,很多人也開始關注起了印度人的生活質量,因為印度的領土面積遠遠比不上中國,而印度本國的人口卻有即將要超越中國的趨勢,在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覺得印度人的生活質量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
雖然印度也曾出現過富可敵國的富豪,但是富人階層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所有印度人的真實水平。要知道在印度當地大部分老百姓都無法解決溫飽問題,在無法解決溫飽的情況下,印度當地人的生活質量自然會非常糟糕。
如果印度能夠有效提高本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那麼我相信印度的國力必然會有著明顯的提升,然而很可惜的就是,印度在短時間內根本就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
❼ 印度人口眾多的劣勢是什麼
環境壓力大,就業機會少。
印度是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該國的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多的優勢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消費群體廣大。
劣勢是環境壓力大,就業機會少,經濟發展較緩慢。
印度人口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13.9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印度國家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