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地處熱帶地區,為何當地種植小麥很普遍呢
印度是位於南亞地區的一個沿海國家,國土主要位於印度半島上,南臨印度洋,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七位,2019年印度的人口總數約為13.24億人,是世界上僅次於我國的人口第二大國。我們發現印度的國土面積大約為我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數量與我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可以說人口基本相當,那麼印度地處熱帶地區,為何當地種植小麥很普遍呢?
實際上,小麥是一種種植范圍十分廣泛的糧食作物,如果和水稻對比,小麥的水分需求更少,熱量需求也更少,所以在很多高緯度熱量較低地區和乾旱地區都主要種植小麥,而溫帶地區是小麥種植的主要地區,但是在亞熱帶、熱帶和亞寒帶地區小麥也有廣泛的種植。影響印度小麥種植面積大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水源更為豐富的恆河平原,而德干高原上,由於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受到了西高止山的阻擋,降水相對偏少,主要的自然帶為熱帶草原帶,廣闊的德干高原地區由於水分較少不適宜需水量大的水稻種植,反而適宜耐旱作物小麥的種植。
Ⅱ 印度的自然條件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印度的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熱水資源豐富,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恆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恆河水提供灌溉水源。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熱帶季風氣候降水不穩定,容易發生水旱災害。
印度的自然條件影響農業生產的分布:
水稻對水分的要求高,水稻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為1,200 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岸的沿海地區;黃
麻集中分布在恆河下游,這里的濕熱氣候利於黃麻生長,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於浸泡麻稈,加以稠密的河網為黃麻纖維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歷史上這
里就是黃麻集中產區;茶園大多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氣候濕潤、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則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小麥比較耐旱,小麥主要種植在國土的北部地區,那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 高粱、穀子、玉米等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裡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
Ⅲ 印度小麥主要分布在哪原因是什麼
印度小麥主要分布於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這里氣候相對溫涼,適宜小麥生長。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等營養,磨成粉後可製成麵包、饅頭、餅乾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白酒、酒精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農作物的分布與地形、氣候有關系。水稻主要分布於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水稻需水量較多,所以多分布於降水量多的地方,平原的降水充足,適合水稻生長。而小麥的抗旱能力強,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些地區的光照足,降水量較少,地勢和緩,適合水稻生長。
Ⅳ 印度小麥產量
1.036萬噸
印度小麥產量僅次於我國,是目前小麥產量第二大國家,年產1億噸以上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小麥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區。印度大部分地區都位於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富,為小麥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和我國相比,印度在小麥生產上有更強的時間優勢:全年的氣溫都適合小麥的生長。麥區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即便是在冬季,三大小麥產區的氣溫也在10~15℃左右。所以,印度小麥的生產周期更短,一般在10~11月播種,次年2~4月即可豐收,生長期只有4~6個月。
氣象數據顯示,印度麥區的年降雨量為500~750mm,土壤肥沃(沖積土和熱帶黑土面積廣),河流等地表水資源豐富,具備一定的灌溉條件。近年來,印度小麥的種植面積居高不下,比我國還要多出500~600萬公頃。以上這些因素都為印度小麥的高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20年印度小麥總產量達1.036萬噸,種植面積2932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小麥3533公斤,折算下來就是471斤/畝。而在2019年,印度小麥的單產則為3368公斤/公頃,也就是449斤/畝。綜合來看,印度小麥的畝產量目前在400~500斤的范圍內。
Ⅳ 印度為熱季氣候為什麼小麥廣布
印度也不是全部都是雨水豐富的地方,乾旱的地方也多,所以為了養活那麼多人口,旱地就種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