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種姓制度跟中國哪個朝代相同

印度種姓制度跟中國哪個朝代相同

發布時間:2024-06-15 19:13:22

❶ 四大文明古國印度,你理解其種姓制度嗎

我們都知道,古印度與古中國、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一起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文明古國,那是因為它有著璀璨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3、分工

種姓制度是以宗教為中介的分工制度,採用世襲制。

4、婚姻

種姓制度規定,婆羅門種姓不可離婚;寡婦不可再婚。除此之外,一般種姓的婦女可再婚。

當然,這種制度也有反對的聲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就很反對這種種姓制度,他提倡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教的那種血腥祭祀和古老咒術,而提倡人們可以通過苦修與冥想獲得感悟。

❷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來的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就已經形成並確立的一種復雜的等級制度,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對所有的印度等級制度都稱作為種姓制度,玄奘翻譯為族姓制度,而在西方,將這種制度稱之為喀斯特製度。

瓦爾納制度形成以後,各個階層就由家庭出身定了下來,每個階層世代都從事規定的職業,而各個瓦爾納之間也禁止通婚,對於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講並沒有社會上升的途徑。制度的形成的原因,正是在於新興的貴族希望確立一定的機制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以及剝削地位。同時也是早期部落向國家過渡的表現。

❸ 印度種姓制度形成時間

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梨俱吠陀》中記載,等級制度(古代印度人稱之為瓦爾那制度,中國人稱之為種姓制度,瓦爾那的原意為顏色、品質)在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前900年)已經萌芽,但未形成。在晚期吠陀時期(公元前900-前600年)已經形成。形成原因是征服、社會分工、階級分化等。

❹ 中國歷史和印度歷史相對比,哪個更悠久有何證據

印度的歷史更為悠久,根據書籍記載古印度國家出現時間比古中國早了400多年。古印度國家出現時間早,故而證明印度的歷史更悠久一些。

❺ 印度的種姓制度究竟是什麼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種姓制度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一個底層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會是冷酷的。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層人之間的自相殘殺,很少有底層人去偷去搶去故意傷害頂層階級的。因為那些頂層高種姓人活動的區域,底層低種姓人根本就不會去。高種姓人打民事官司,對方一般也是高種姓人。也就是說,能跟底層人民發生矛盾,說明他們階層區別不大。在吠舍眼裡首陀羅是底層人,在那些真正的頂層階級高種姓人眼裡,吠舍也是底層人,除非換邦。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為普遍觀念。首陀羅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懶,同情首陀羅以至義務幫助他們或結婚就是雜種姓或聖母,而婆羅門能力以外的資產等於零。首陀羅不管遭遇了什麼,高種姓會覺得是因為懶,不能給福利養懶人。天真的吠舍有時會認為自己靠近高種姓會受到神的庇護很安全,然而婆羅門和剎帝利一紙文書就能把充滿優越感的高級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羅。印度毛派首陀羅造反,吠舍被共產,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天生自帶剎帝利身份。

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盡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

因為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廢除多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只是存在於觀念之中,而觀念這個東西,是會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進步的。印度在教育和經濟上的發展,正在迅速的摧毀種姓制度在民間的根基。從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則提高到27%。此舉引發了高種姓學生抗議逆向歧視,然而這項規定卻堅持了下來。

❻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6)印度種姓制度跟中國哪個朝代相同擴展閱讀

剎帝利身份地位:在早期吠陀時代,一家人可以從事不同的職業,人的身份也還沒有嚴格地固定下來。後期吠陀時代瓦爾那制度形成以後,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來決定,各個瓦爾那的人都世代地從事規定的職業,不能任意改變。

各個瓦爾那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在實際生活中,高瓦爾那的男子娶低瓦爾那的女子為妾是被允許的,但嚴禁低瓦爾那的男子娶高瓦爾那的女子為妻。不同瓦爾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高瓦爾那的人傷害了低瓦爾那的人,處罰甚輕;在相反的情況下,處罰就會非常嚴重。瓦爾那制度顯然是保護新產生貴族剝削階級的工具。

閱讀全文

與印度種姓制度跟中國哪個朝代相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話emye怎麼講 瀏覽:304
印度酸橙怎麼製作 瀏覽:976
英國留學國際高中怎麼樣 瀏覽:262
中國大學gpa多少算優秀 瀏覽:11
印度哪個國家的錢最多 瀏覽:622
印度長河是什麼河 瀏覽:948
買的咖喱怎麼沒印度的好吃 瀏覽:721
伊朗為什麼不更新疫情數據 瀏覽:603
印尼黃金椰蒂有什麼功效 瀏覽:75
伊朗新增肺炎病例多少例 瀏覽:118
印度港口是哪裡 瀏覽:20
去印度坐船吃什麼 瀏覽:162
越南打電話用什麼流量好 瀏覽:826
中國電信聯通專線哪個好 瀏覽:528
中國水產品運輸是哪個公司 瀏覽:504
伊朗電影為什麼 瀏覽:277
伊朗做了什麼讓美國退出 瀏覽:571
中國哪個地方的女生結婚不要彩禮 瀏覽:937
伊朗貨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44
中國斑羚數量多少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