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四大佛教在哪裡

印度四大佛教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4-06-29 00:28:20

『壹』 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

古佛經中記載的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五台山、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

『貳』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是在哪裡

佛教誕生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印度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佛教聖地”,雖然現在由於種種原因,印度的佛教發展已經有些衰落,但是那裡依舊是追溯佛教最重要的一個地方,那裡依然保留著佛教四大聖地: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屍那羅,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也是釋迦牟尼誕生的地方,這里也被稱作“佛祖的故鄉”,玄奘也曾來這里禮佛求法,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藍毗尼。



因為藍毗尼是佛教聖地,所以這里的環境非常平靜安詳,這里每天都會有無數的朝拜者和虔誠的佛教信徒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參拜,或者獻上自己的禮物用以表達自己真摯的心意,隨著發展,這里的旅遊業也是越來越興盛,來到這里,你即可以選擇有趣的團體游,也可以選擇恬靜的自駕游,如果你想來一場凈化心靈的旅行,這里就是一個好去處。你對這里感興趣嗎?

『叄』 印度有哪些佛教聖地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七葉窟---第一次佛經結集處及阿難開悟處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跡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泰姬陵及阿格拉紅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蟬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組織專業印度朝聖。

『肆』 佛陀八大勝地在哪裡

佛陀八大聖地是:
一、佛陀誕生的聖地【藍毗尼園 】
古印度之佛教遺址。為釋尊之誕生地。今為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 藍毗尼,意譯花果等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
二、佛陀苦行證道的聖地【菩提迦耶】
位於印度比哈爾邦伽耶城南10公里的菩提迦耶(Bodhgaya),距印度東部最大城市加爾各答607公里,是佛祖釋迦牟尼悟道之處,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傳說當年悉達多王子拋妻別子,逾城出家,開始了追求真理的旅途。坐在一棵參天的菩提樹下發下宏願:不悟得大道,誓不起身。在5月的一個月圓之夜,悉達多王子在菩提樹下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成就佛果。
三、佛陀初轉法、侖的聖地【鹿野苑】
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侖處,原始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四、佛陀成立比丘尼僧團的聖地【毘舍離】
佛陀弘法的另一主要地點是毗舍離。毗舍離是古代梨車毗部族的國名和首府名,今屬印度比哈爾邦,在佛陀時代是一座大城,現在卻是印度最貧困的地區。
五、佛陀講說《法華經》的聖地【靈鷲山】
靈鷲山,坐落在印度恆河平原、比哈爾邦那蘭陀和菩提伽耶之間,是印度佛教的聖地。靈鷲山山勢奇特非凡,峰巒眾多,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幾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頂矗立著一塊岩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 山頂上有一座古平台,是當年佛祖與諸弟子結集和講經說法之地。相傳,如來曾在這里講過著名的《法華經》。
六、佛陀講說《阿彌陀經》的聖地【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遺址在印度境內拉布提河南岸的塞特馬赫特。始建於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第六年,是給獨孤長者和祇陀太子共同發心建造的,故稱為「祇樹給孤獨園」,和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一道並稱於佛教最早的兩大精舍。佛世尊在此居住約二十五年,宣講了許多著名的經典,如《楞嚴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勝鬘經》等。
七、佛陀為母說法返回人間的聖地【尚卡西亞】
位於印度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附近。佛陀當年上忉利天為佛母摩耶夫人宣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後重返人間時的聖地。
八、佛陀涅盤的聖地【拘屍那羅】
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是佛教聖地之一。拘屍那羅,意為釋迦牟尼涅槃處。拘屍那迦為釋加牟尼圓寂地。這里也是佛陀生前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處。

『伍』 請介紹一下去坐落於印度和尼泊爾的四大佛教勝地的旅遊經驗

換個角度看印度

新老德里兩重天

「德里」一詞來自波斯文,意為「門檻」,或者「山岡」、「流沙」等,這些說法來自於古代印地語。德里是古老傳統和現代化相互結合的一座城市。老德里如一面歷史鏡子,展現了印度的古代文明,新德里則是一座里程碑,讓人們看到了印度前進的步伐。老德里歷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約1400年,取名「因陀羅普拉斯特」,即「因陀羅神(雷神)之住所」。後來這里曾先後出現過7個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紀,印度王公拉賈·迪里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

老德里在加爾各答,與新德里相距不過一二十公里,但迥然不同。也許是,那隻不過是上一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印度的首都,也許是,因為有了新德里,人們便忽視了老德里的建設及管理,或者還有更多的別的因素吧,反正老德里顯得是如此的陳舊、簡陋,甚至是破爛不堪,街道陝窄,坎坷不平,衛生很差,到處可見亂拉亂吐亂扔現象,乞丐更是多得不勝數。老德里房子低矮、破破爛爛,都是上世紀中所建的房子,各種高壓線、電線、電話線、網路線糾纏不清的綁在一起,低垂路邊,就像是蚊蟲掙破了的蜘蛛網,使人看了,無不擔心有朝一日,電線短路或者是失火,後果不堪設想。

1911年,英國殖民統治者駐印度總督將首都從加爾各答遷至德里,在舊城以南3公里處興建新德里,到1929年完成系列建築,從1931年起,新德里開始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宣布為首都。

現在的新德里則是一番繁榮的景象,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文化教育中心。城區街道呈放射狀,向四外延伸。這里科學研究機構很多,許多大學也建於此。還有國立博物館、全國美術館、德里堡博物館、戰爭紀念博物館、手工藝博物館等,以及許多文娛、體育設施。著名的尼赫魯大學就位於市郊。印度獨立後,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和亞洲運動會也曾在這里舉行。而整潔、清新的城市綠化工作,更讓人有一種舒心怡神的感覺。

這就是新、舊德里迥然相異的市井風情。在德里,你會發現你不只跨越了地理上的界限,也經過了時光隧道,像既進入了過去,又停留在現在。舊德里黃土飛揚,人流如織,寺廟林立,引車賣漿者眾。它像一面面鏡子,展現印度古代文明繁華。而新德里卻有著整潔清新的今天,以及可以預見的美好明天。

首都沒有高層建築

踏入德里,總體感覺好像此地並不是城市,更不是首都,倒像是一方渡假村,綜觀細想後才發覺,原來是少了我們國家到處可見的、高高聳立的樓房、大廈而造成的錯覺。印度國家政府規定,除了政府機關,所有的建築物都不得高出四層樓之高,所以在印度,想欣賞高層建築是不容易有此眼福的。

其實,略觀印度的建築物,古代的比現代的更為氣派,更具有特色。你瞧,有被稱為印度「紫禁城」——德里紅堡;有專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印度士兵所建的巍峨庄嚴的——印度門;有終身不剪發不刮須的錫克教人的寺廟——邦拉寺;有造型獨特外牆粉紅粉黃的印度教神廟——拉克西米納拉因廟;有紅白砂石相間從底部到頂部如層層波浪上涌的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式石塔——庫特布高塔;有朴實莊重的甘地陵;有譽稱為愛情豐碑的白玉石建築——泰姬陵;有與泰姬陵齊名的胡馬雍陵……這一切,無不使人贊嘆不已。

印度人們十分熱情好客,在印度幾天,不論是入住酒店,還是進入餐廳吃飯,都會受到獻花、點「吉祥痣」的禮節款待。獻花環在印度是歡迎客人常見的禮節,主人要獻上一個花環,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貴,所串的花環也越粗。花環有時是由幽香淡雅的白色的茉莉花所串成,有時是由黃色的芬芳撲鼻的小菊花所串成。點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歡迎賓客的禮數。每逢喜慶節日,印度人愛用硃砂在前額兩眉中間塗上一個圓點。他們認為,吉祥痣可以驅邪避災。有時,印度人為了父母要選吉日,請僧侶專門給姑娘點吉祥痣,祝願她終身幸福。

當我們來到印度這塊領土,當我們第一次剛踏進酒店大門時,迎賓小姐滿臉笑容的給我們帶上花環,點上紅色的「吉祥痣」,心裡剎那間有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頓感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有口無門的公共汽車

印度的公路、鐵路交通比較發達,在發展中國家中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公路主要分國家公路、邦級公路和邊境公路三種,把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型城市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巨大的公路網。他們的國家公路相當於我們的高速公路,然而,他們的所謂高速公路只不過是比其它公路寬兩車道而已。這高速公路兩旁沒有封閉,來回車道的中間也沒有任何護欄,除了汽車上路外,牛車、馬車、自行車、拖拉機、流浪牛、流浪狗、流浪馬、行人都可以在高速路上行走。因此即使汽車行駛在高速路上,時速也只不過是50-60公里,就像我們國家的一般公路一樣。除公路、鐵路交通外,印度空中航線現也連通世界五大洲,在發展中國家也是位居前列。

在印度城市,大部分人出行是依賴公共汽車。印度的公共汽車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車都有兩個門口,卻沒有門,即使有部分車有門,可車行駛時車門也不關。這種奇怪現象我們百思不解,若在我們國內,交警非抓你不可,可在印度也沒見交警找任何車的麻煩,好奇心促使我們問導游才明白,原來印度這種現象是為了方便乘客上下車,只要車速慢下來,乘客可以隨時上下。有時即使到了站,公共汽車也不一定停車,經常只是放慢了行駛速度,乘客往往是在汽車的滑行中上下車。遇有乘客太多時,車廂內擠不下,人們就會爬到車頂的行李架上去坐,或是在車後的爬架上爬著、站著,這是交通允許的,沒有交警干涉。

那天,我們從亞拉格返回新德里時,一輛只有5-7個座位的小吉普車,卻包車內坐的、車後貓著腰站著的、正副駕駛員兩旁拉著車門掛著的,全車大約有15、16人,使我們看了無不叫「天啊」!若不是親眼目睹,我還以為是在耍雜技呢。

在印度讓人還要揪心的是,路上跑的車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耳朵——後視鏡,可政府有關部門也沒過問。除了公共汽車之外,第二種比較普及的交通工具應該是兩輪的和三輪的摩托車了。印度人稱這種摩托車為「斯古特」。兩輪的摩托車絕大多數是私人車,這種車車輪小小的,很像中國的「木蘭」,價格便宜,靈活輕便,很符合印度國情,因而數量極多。三輪摩托車大多是出租的,坐一次價格也很便宜,因而,中產階級的家庭對這種交通工具十分看好。印度小汽車也不少,因為他們抵制外國進口車,所以其種類以國產車居多。出租汽車差不多是一色的印度「大使」牌,黃頂黑身。盡管只有少數十分富有的人才能擁有進口車,但印度的轎車種類特別多,因而有人說:「只要世界上有的車型,印度都有。」這道出了印度這個民族人民的智慧和不甘心落後的志氣。

閱讀全文

與印度四大佛教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屬虎跟印尼虎怎麼區分 瀏覽:440
越南人如何評論韓國 瀏覽:734
什麼人才能上皇家精英國際中學 瀏覽:604
阿爾卑斯山在中國哪個省 瀏覽:401
英國一元等於中國多少 瀏覽:243
印尼藤條最好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356
外國人如何看中國四川錦州貓 瀏覽:371
印度拉薩在哪個位置 瀏覽:972
伊朗認證coi什麼意思 瀏覽:582
伊朗女人擇偶有什麼條件 瀏覽:50
兩萬在越南值多少 瀏覽:588
25000越南盾和人民幣多少 瀏覽:651
紐約大學在中國名氣如何 瀏覽:626
中國踢哪個國家 瀏覽:23
移動寬頻中國鐵通哪個好 瀏覽:144
印度人為什麼會抽風 瀏覽:550
為什麼伊朗採石油 瀏覽:500
印尼民族有多少人 瀏覽:232
印尼燕子為什麼都死了 瀏覽:270
英國艦載機怎麼樣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