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拖拉機有多少公斤

印度拖拉機有多少公斤

發布時間:2024-06-30 17:52:59

1. 在亞洲的影響力比肩任正非,印度的阿南德·馬欣德拉為何被稱為拖拉機大王

因為他是印度最大拖拉機製造商之一。

1970年代,出於個人興趣,他在哈佛大學學習藝術和攝影。但是,作為家庭的繼承人,學習這些知識是不夠的,因此他後來從學校學習了工商管理。畢業後,阿南德返回印度開始從事家族企業。與某些直接繼承公司的富有的第二代人不同,他沒有直接成為公司的負責人,而是從子公司的首席財務官的執行助理開始的。的位置。直到1990年代,他才被調回集團總部擔任副總經理。馬恆達集團非常重視多元化過程中的創新,因為他始終將創新放在首位。

2. 印度的自然條件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印度的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熱水資源豐富,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恆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恆河水提供灌溉水源。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熱帶季風氣候降水不穩定,容易發生水旱災害。
印度的自然條件影響農業生產的分布:
水稻對水分的要求高,水稻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為1,200 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岸的沿海地區;黃
麻集中分布在恆河下游,這里的濕熱氣候利於黃麻生長,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於浸泡麻稈,加以稠密的河網為黃麻纖維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歷史上這
里就是黃麻集中產區;茶園大多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氣候濕潤、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則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小麥比較耐旱,小麥主要種植在國土的北部地區,那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 高粱、穀子、玉米等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裡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

3. 什麼是印度的綠色革命

20世紀60年代實現糧食自給的農業

新戰略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印度在糧食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下開始實施一項旨在實現糧食自給的農業新戰略——「綠色革命」。

印度獨立後實施的土地改革、合作耕種和鄉村發展計劃在提高農業生產方面收效不大。印度在「二五」和「三五」計劃的10年間(1956~1966年)實行的重工輕農戰略,引起了經濟失調。工業生產增長一倍,而農業生產只增長14%,且很不穩定,受氣候條件的嚴重影響,每隔兩三年就出現一次減產。國家每年不得不進口大批糧食來解決吃飯問題。西方報刊因此把印度譏諷為「討飯籃」。農業減產和糧荒引起的經濟危機和政局動盪,迫使印度政府開始考慮調整經濟和重新制訂農業發展戰略。

1965年9月,農業部提出了一個農業發展方案。這個方案題為《第四個五年計劃的農業生產:戰略和計劃》,聲稱這是印度政府發展農業的「新戰略」。這個新戰略是世界銀行、美國援外機構和福特基金會的專家們所提意見的綜合,其主要內容是: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集中使用以優良品種為主的各種配套的農業技術和投入,選擇一些耕作條件好、雨量充足又有水利設施的地區使用現代化農業技術。新戰略還決定對農產品提供價格支持,並通過國營糧食公司安排收購和貯存。這個新戰略由於以採用現代農業技術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產量為核心,因而被人們稱為「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在印度農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標志著印度已開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經過20多年(1967~1991年)的發展,在綠色革命的發源地旁遮普邦、哈里亞那邦和北方邦西部,無論是農業生產率、現代農業投入的使用,還是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在全印度,綠色革命的成果主要表現為:

農業生產率明顯提高。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過渡的實質就是要提高農業生產率,它包括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兩個內容。開展綠色革命後印度的土地生產率明顯提高。糧食作物每公頃產量由1965~1966年度的760公斤增加到1990~1991年度的1380公斤。經濟作物中,棉花和馬鈴薯的單產也分別由122公斤和8400公斤提高到224公斤和16000公斤。從單產的增長速度看,全部農業作物單產年平均增長率從綠色革命前的1.3%提高到綠色革命後的1.9%。其中糧食作物由1.4%提高到2.4%,經濟作物由0.9%提高到1.6%。綠色革命後印度農業產量增長的2/3以上都是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實現的。

基本實現了低水平的糧食自給。綠色革命的顯著成就之一就是結束了60年代前期糧食產量徘徊不前、國內消費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糧食產量由1964~1965年度的8936萬噸增至1970~1971年度的1.08億噸和1990~1991年度的1.76億噸。受氣候的影響,糧食產量雖有波動,但總的趨勢是不斷增長。糧食進口量從60年代年均570萬噸減至70年代的年均170萬噸。1977年以後基本上實現了糧食自給,停止了大規模進口糧食,個別年份甚至還有少量凈出口。20多年來印度始終保有2000萬噸左右的糧食儲備,對消除飢荒和穩定糧價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現代農業技術運用有較大突破。綠色革命中,印度政府一方面利用價格機制、補貼政策刺激農戶採用現代生產技術,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國內農用工業、農業科研和農業教育事業。這些政策和措施對推動農業技術進步、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各種現代農業投入迅速增加。1971~1991年,高產品種作物種植面積由1540萬公頃擴大到6390萬公頃,灌溉面積由3800萬公頃擴大到7100萬公頃,化肥消費量由226萬噸增至1250萬噸,農葯消費量由6000噸增至8.4萬噸。農業機械化程度也有顯著提高。拖拉機數量由1961年的3.1萬台增至1991年的130萬台,同期柴油機由23萬台增至470萬台,電動水泵由20萬台增至850萬台,每1000公頃播種面積耗電量由5.5度提高到196.7度。

農業商品經濟有較大發展。綠色革命促進了農業由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社會化的商品經濟過渡。這種高成本、高產出的農業經濟一方面為農戶生產更多的剩餘產品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使農戶必須為市場生產並出售剩餘產品以償還貸款和購買新的農業投入,這就大大加強了農業與其他產業商品經濟關系的發展。綠色革命的主要地區旁遮普邦、哈里亞那邦和北方邦西部已成為印度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1966年以來,它們提供了政府糧食收購量的3/4以上。這三個地區的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較快,大批擁有較多土地的富裕農戶採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僱用農業工人,採用新技術進行商品生產。一些退休文官、退役軍人和城市工商企業家也向農業投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這里,農業經營已不再是維持生存的手段,而成了有利可圖的企業。

綠色革命也帶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農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優良品種推廣程度不同,旱地農業發展不平衡,農村兩極分化等。

4. 印度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多數人以農業為生,為何農民的日子還那麼難過

雖然印度自然地理條件優越,且以農業為主,但是由於印度的種姓制度以及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農民在印度的地位還是比較低下。即使印度人民為印度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印度人裡面,農民地位還是比較低下的,所以說農民的日子並不好過。

由此可見,印度自然地理條件的確非常好,但是由於印度人的習慣,懶散。所以印度農業發展並不是十分迅速,還有就是現在國家的發展,靠農業是不夠的,而且農業的發展也需要科技的發展來支持,所以印度還是需要發展自己的工業水平,不能單單依靠農業。

5. 中國的拖拉機比不上印度的拖拉機嗎

中國製造與印度製造誰的技術更優秀?我想每個中國人都不會覺得我們不如印度,但是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那就是中國的拖拉機比不上印度的拖拉機,甚至在非洲的市場上,中國拖拉機也是屬於被嫌棄的。別說跟歐美各國相比,就連印度拖拉機在非洲的銷售數量都遠遠超過中國。那麼我們的拖拉機是真的比不上印度的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目前我國的拖拉機企業已經超過了1萬多家,其中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而國內的市場佔有率一大部分都被這些小型的拖拉機廠給瓜分了,同時因為都是小型企業,根本就不會在技術更新方面。投入過高的資金,這也導致我國的農用機械轉型和升級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粗製濫造的產品越來越多,所以大多產品都集中在中低端,根據就無法進入高端市場,品牌集中度、知名度、可靠性和效益都無法與國外相比,甚至各個企業為了競爭還會自相殘殺,導致我國的農用機械在國際上根本就沒有競爭力。目前,江蘇大學已經牽頭與洛陽第一拖拉機集團、雷沃重工等19個國家單位組建了農業裝備國際合作聯盟,希望能夠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

6. 再問下印度的位置、地形、氣候、水文、人文等

僅供參考,祝你成功

位於印度洋的北部亞洲的南部.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為夏季,氣溫高,降水集中於夏季.
印度共和國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 29 7 萬多平方公里。從喜馬
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
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
強,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
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
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
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
自然條件。在社會條件方面,印度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981 年
總人口68,863 萬,勞動力資源充足。印度歷史悠久,有著光輝燦爛的古代
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還在歷史的早期,印度的農業就較發達,精美
的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如絲綢、棉布、毛織品、顏料、香料等遠銷歐洲等地。
冶煉技術也比較高,在文化藝術和雕刻建築方面也具有鮮明的特色。但是十
六世紀以後,由於遭到歐洲殖民者的侵略和掠奪,在長期的殖民統治和封建
生產關系的束縛下,印度卻成為一個十分貧窮落後的國家。獨立以後,印度
致力於民族經濟的發展,生產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從全世界來看,
印度經濟發展還是較為緩慢的,其增長速度在全世界160 多個國家中排在第
100 名以後,國民生產總值從獨立初期居世界第10 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5 位。
加以印度人口多,增長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981 年時僅190 美元,是世
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低的國家之一。農業一向是印度最基本的經濟部門,
獨立後經濟結構雖有所改變,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已由1950
年的13%提高到1980 年的21%,農業由51%降到33%,但是總的說來印度
還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工業國。農業人口仍然占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強,佔全國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作為印度最基本的經濟部門的農業,獨立後生產技術有明顯提高,單位耕地
面積上的化肥施用量和農機擁有量均有很大增加。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幾乎年
年進口糧食的印度,最近已連續幾年基本自給,茶葉、油脂、糖、香料等農
產品的出口也比過去有大幅度增長。
但是,如果與其它發展中國家比較,特別是考慮到印度所具備的優越自
然條件,則其農業發展速度還是較慢的,農業生產水平也是較低的。(1)生
產技術落後。目前印度農業生產基本上仍為手工勞動,挽牛是是主要動力。
在全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的耕地總面積中,印度佔22.7%,而其化肥消費量
僅佔16%,拖拉機數量則不到11%,如果與發達國家相比則差距更大。(2)
土地利用不合理,墾殖指數高而復種指數低。印度墾殖指數高達56.7%,超
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拋荒休閑。
以印度豐富的水熱資源論,農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長,但迄今大部分耕地僅
為春種和秋種兩種,夏種比例低,總的復種指數較低。(3)單產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葉外,其它全部低於世界平均單產水平,其中棉花僅為世界平
均單產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產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數的四分
之一。印度雖然是世界上牛最多的國家,但因營養缺乏,體質退化,生產性
能低。印度農作物種類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黃麻、
紅麻等的種植面積均居世界首位,茶、稻穀、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單
產不高,故其總產量在世界上的地位遠不如種植面積那樣突出。
印度農業生產的布局,由於國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
盡相同,降水狀況相差尤大,故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稻穀主要分布在常年
降水量為1,200 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岸的沿海地區;小麥主要種
植在國土的北部地區,那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
高粱、穀子、玉米等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棉花主
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裡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黃
麻集中分布在恆河下游,這里的濕熱氣候利於黃麻生長,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於浸泡麻稈,加以稠密的河網為黃麻纖維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歷史上這
里就是黃麻集中產區;茶園大多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氣候濕潤、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則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
此外,印度的各種熱帶作物,如橡膠、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
幾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塊熱帶雨林氣候區,即半島西南部地區。
印度的工業原來就有一定的基礎。獨立以後,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一直
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1950~1965 年,工業生產年平均遞增8%,1966~
1980 年,降為4.2%。雖然發展速度不算快,但卻比較穩定。工業的發展不
但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且也初步建立了一個包括多種基礎
工業在內的40 多個部門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其中原子能、電子、航空
和空間等新興工業也達到一定規模。過去,以紡織業為主的輕工業是工業的
主體,現在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5%以上。工業品的自給
能力也大大提高,近年來還能向國外輸出一些輕、重工業產品和一般性的工
業技術。印度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匱乏,運輸緊張,資金和先進技
術等對外依賴嚴重,人均工業品消費量仍然較低,等等。
印度工業的地區布局在獨立以後有很大變化。過去(1948 年)以孟買為
中心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西孟加拉邦和以阿默達巴德為
中心的古吉拉特邦等三邦合計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如今這三個邦已降
到42%,而同期南方四邦的比重由11%上升到23%,西北部各邦的比重也
有所提高,從而使工業過分集中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印度有五大工
業區:(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胡格利河下游區,以麻紡織和機械工業最為
重要,其它輕工業規模也較大。(2)孟買—浦那區,長期以棉紡織業占絕對
優勢,孟買是靠周圍廣大地區的棉花生產發展起來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
紡織工業中心。現在機械、化工兩大部門在國內地位也很突出。(3)阿默達
巴德—巴羅達區,以棉紡織業為主,其它輕重工業部門也有一定基礎。(4)
喬塔那格浦爾高原區,有「印度的魯爾區」之稱,煤、鋼產量均佔印度全國
的四分之三,電力、重型機械、化工、非金屬產品等地位也很突出。(5)馬
德拉斯—班加羅爾—科因巴托爾區,過去以棉紡織等輕工業為主,獨立後新
興部門發展很快。班加羅爾現為全國第三大工業城市,機械工業比重之大在
國內居首位;馬德拉斯近年汽車、冶金、化工等部門發展較快;科因巴托爾
是全國第三大棉紡織工業中心。除以上工業集中區域外,其它分散的重要工
業城市還有坎普爾、德里、海德拉巴等。

閱讀全文

與印度拖拉機有多少公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南師大和中國傳統大學哪個好 瀏覽:220
英國簽證電腦保存多久 瀏覽:75
雲南印尼水務怎麼樣 瀏覽:212
印度什麼農產品 瀏覽:967
去印尼准備什麼資料 瀏覽:377
怎麼從淘寶進貨到印尼 瀏覽:555
越南總獎金多少 瀏覽:87
義大利語的v和f什麼意思 瀏覽:970
美國英國東部多少公里 瀏覽:524
中國哪裡練兵 瀏覽:853
義大利汽車好在哪裡 瀏覽:971
越南版三更講的是什麼 瀏覽:770
哪些國家學中國抗疫情 瀏覽:309
一人民幣換印尼盾多少錢 瀏覽:18
印度大鍋飯多少錢一盒 瀏覽:392
印尼出差需要帶多少錢 瀏覽:99
廣西地處中國南疆天氣如何 瀏覽:500
中國二重哪個單位好 瀏覽:441
印度信用等級垃圾級有嗎哪些影響 瀏覽:265
中國移動手機號碼多久更換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