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印度各個時期多少人口

古代印度各個時期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2024-07-02 11:51:48

A. 古印度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1、本質的不同

古印度是印度大陸曾經最早文明發源時期,印度很長一段時間代表的是印度次大陸的地理名詞,現代印度國家就是指1947年獨立的一個叫印度的國家,他們之間有很深的聯系,卻又有本質的不同。

2、統治者的不同

古印度的歷史十分悠久,早期發源於印度河的文明,而後擴展到恆河流域,形成了恆河文明,創造出燦爛的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年,來自於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入侵了印並成功成為了統治者,把古印度原住民貶為奴隸,為了固化統治者和奴隸關系,就形成了等級嚴森的種姓制度。古印度時期正式結束。

現代的印度則脫胎於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後來由甘地、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於1947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獨立而來,繼承了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大部分資產,真正的成為了一個叫印度的現代國家,並確立了英語為官方語言。

3、人種的不同

雅利安人佔領印度而後的漫長的歷史中,陸陸續續又來了和雅利安一樣的侵略者,而且是一波接著一波來,這其中有波斯人、馬其頓人、大夏人、塞種人、月氏人、匈奴人、穆斯林游牧民族、蒙古人等,而且都和雅利安人一樣來到印度地區就站穩了腳跟,成為了統治者。

由於幾千年來,印度多個勢力博弈,從屬於原古印度文明地區根本沒有真正統一過,分裂成大大小小邦國,偶爾出現幾個強大的國家,如貴霜帝國、莫卧兒帝國等,但都沒有真正統一過印度,最牛的時候也只是做這一地區的宗主國。

B. 印度人口為什麼這么多歷史上人口就很多嗎

印度歷史上人口並不是很多,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印度人口並不是很多,只有2億多人口,人口增長率也不是很高,人口出生率也只有約千分之三,但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人口激增,1921年至1991年70年間,人口出生率高達千分之十七左右,至今人口超過13億僅次於我國。

究其原因一是人口政策執行不力,與印度的政治環境息息相關,印度早於1952年即提出了節制生育(與我國馬寅初先生提出的計劃生育建議時間差不多;但各黨派為取悅選民(在印度,崇尚生命,多子多福的觀念很重)只能順著民眾走,導致節育措施不能落實。

二是觀念問題,印度人大多信教,雖教派不同,但都崇尚生命鼓勵生育,且印度社會重男輕女,認為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所以為了要一個男孩不停的生下去。

三是婚姻制度,在印度的一些宗教中,實行一夫多妻制,這樣的家庭孩子自然不會少。

四是經濟原因由於貧富差距很大,生產效率低下,人口也是勞動力的一種補償,也導致人口出生率大增。

(2)古代印度各個時期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印度人口已接近14億,將超過中國,卻不實行計劃生育,導致人口數量並沒有得到好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印度重男輕女極其嚴重,女性地位極其低下,而且和中國不同的是,中國結婚,男方往往需要提供房子、車子和高昂的彩禮錢,而在印度則反了過來,印度結婚,竟然是女方掏彩禮,生男孩可以賺錢,因此印度每個家庭都拚命多生男孩,人口數量狂飆猛進。

2、印度宗教勢力強大,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信仰宗教,對生命十分敬畏,一般不會打胎、墮胎,懷孕了就生下來。而且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都鼓勵人們生育,計劃生育和印度人的生育理念不同,因此計劃生育政策在印度推行不下去,印度人口迅猛增長。

3、中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力度是十分大的,而印度政府則只是喊喊口號,並沒有強制措施,印度民眾想生幾個就生幾個,如此一來,印度的人口就漲到了近14億。之前有一個新聞,印度兩輛摩托車相撞,竟然死傷了20多人,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和經濟發展速度嚴重不匹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C. 印度的發展史可以談談嗎

全稱印度共和國。1947年以前,印度的歷史疆域包括現在的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國。1947年以後的歷史疆域只包括印度共和國現有的領土。中國史籍《史記·大宛列傳》稱印度為「身毒」;《後漢書·西域列傳》等稱其為「天竺」;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始稱「印度」。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同中國、緬甸、孟加拉國、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接壤;東南瀕孟加拉灣、西南臨阿拉伯海。西南隔阿拉伯海與馬爾地夫相望,東南隔保克海峽同斯里蘭卡相對。國土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億(1985)。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人、泰盧固人、孟加拉人、馬拉特人、泰米爾人、古吉拉特人、坎拿達人、馬拉亞拉姆人、奧里亞人、旁遮普人。此外,還有幾十個少數民族。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其他宗教為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地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首都新德里。
史前印度(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石並用時代、印度河文化和恆河文化時代。
印度的舊石器時代從喜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起,分早、中、晚3期。這一時代居民的生活以狩獵和採集為主,可能已開始馴養家畜,種植大麥。
印度新石器時代約為公元前第 6千紀至前第 4千紀。這一時期的工具有石葉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其中以石葉石器為主。另外,約在公元前第5千紀中期開始出現陶器。器形多為盆、碗和罐。外表有簡單的彩色圖紋。新石器時期的居民從事畜牧、農業和狩獵,飼養牛、綿羊、山羊,種植大麥、小麥和棗樹。
介於新石器時代文化和哈拉帕文化時代之間有一個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其年代約為公元前第4千紀中葉至前第 3千紀中葉。主要分布於恆河和賈穆納河之間地區、旁遮普、拉賈斯坦北部和古吉拉特。工具以石葉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為主。但紅銅器經常出現,器形有斧、鑿、錘、匕首、鐲環、別針、銅條等,只是數量不多。陶器以輪制為主,有雙色和多色彩陶。金石並用時期的經濟以畜牧和農業為基礎,飼養牛、綿羊、山羊,種植大麥、小麥、豆類、葡萄。 史前期最重要的文化為印度河流域文化(亦稱哈拉帕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銅時代的文化,存在於公元前2350~前1750年間。成熟於公元前2200 ~前2000年,最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消逝於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賈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遺留。(見印度河流域文明)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 1000~前600年(見吠陀經)。
前吠陀時期主要地區在旁遮普、北方邦西部邊緣;後吠陀時期主要地區在恆河上游平原、北方邦西部、拉賈斯坦。前期經濟以畜牧為主,無貿易,無城市;後期以農業為主,畜牧為次,鐵器已普遍使用。前期經典常常提到部落,從未提到部落地區,王位似已世襲,但無專制權;後期出現區域王國跡象。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屬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貢奉屬於自願性質。前期宗教為自然力的人格化,祭祀尚無禮儀程式;後期宗教中梵天為最高神□,動物神居重要地位,在祭祀中大量殺牲,婆羅門創造祭祀程式。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印度古代文化因時期和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繁榮於公元前6~前2世紀北印度文化稱為佛陀時期文化和孔雀王朝時期文化。在公元前及公元初,地跨南北之間的文化為薩塔瓦塔納王朝時期文化。繁榮於公元4~7 世紀的北印度為笈多王朝時期文化及戒日王朝時期文化。南印度古代文化起始於公元前,極南地區國家則較晚。
佛陀時期(公元前6~前2世紀) 從吠陀時代末期(公元前600)到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在這時期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印度古代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在這個時期定型。恆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東部和比哈爾)生產的豐富糧食供應大型國家的財政需要。據佛教文獻記載,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薩羅、跋□、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在這個時期的大國里,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
孔雀王朝時期(公元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娑羅。傳至難陀王時國力富強,有步兵20萬,騎兵6萬,戰象6千。亞歷山大大帝遠征軍進入旁遮普,望而卻步。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孔雀王朝的王權標志著在大國內君主製取代了共和制。孔雀王朝的國王權力標志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斗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大權。孔雀王朝的社會為奴隸社會。其特點是奴隸制不發達,以家內奴隸為主,在生產勞動中沒有大量使用奴隸。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 外族入侵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大夏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薩塔瓦哈納時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薩塔瓦哈納王國 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
笈多王朝時期(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於貴霜廢墟。奠基於275年。4世紀初,其根據地在恆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和比哈爾),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其軍事力量依靠騎兵。資源依靠印度中部和比哈爾南部的鐵礦。對外貿易依靠北印度的絲綢。歸順笈多的小王國中,小部分由笈多國王派遣官員直接治理,大部分由當地酋長間接治理。因此笈多官員少於孔雀王朝,行政機構也比較簡單。官員俸祿一部分是現金,另一部分是授地。村鎮政權較過去重要。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里日益普遍。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 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見彩圖阿旃陀石窟)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紀-公元6世紀)
戒日王時期(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後的一個著名皇帝。當時,外貿蕭條,貨幣短缺。政體沿襲笈多,但更加分散。都城從華氏城遷曲女城,即從一外貿城市遷至一軍政要地。戒日王死後,北印度表面統一的局面又告結束(見戒日王朝)。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幾個藩屬,每個藩屬都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行政系統和收稅機關。因此,每個國家、每個藩屬都不斷為擴大財源而發動戰爭。南印度社會發展較晚,考維里(科弗里)河三角洲的犁耕農業和國家的形成都是在公元前2世紀開始的。最南部分國家的歷史則從1世紀開始。古代南印度分為兩個歷史時期:第一時期是從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時期是從300~750年。由於政治上四分五裂,第二時期的國家比第一時期增多,商業城市和貨幣經濟都越發衰敗。各國都實行授地制。

D. 一戰時期印度人口,注意是擁有巴基斯坦和緬甸的整個英屬印度

根據1913年的統計,當時英屬印度人口約319500000人

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域,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但不包括斯里蘭卡。


(註:網路上說1941年英屬印度人口1億6000萬是錯誤的)

E. 印度的國土面積大概是多少和人口

中國數據:印度國土面積才298萬多點,但他的人口卻有11億印度數據:印度國土面積327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南北長3119千米(伸入印度洋部分約長1600千米),東西寬2977千米,海岸線長6083千米.
古印度指古代南亞地區,是一個地理概念,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尼伯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不丹 .以古印度王朝為主體.
在古印度,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以「印度」作為自己的國名,但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稱印度河以東地域為印度,我國的《史記》和《漢書》稱之為「身毒」,《後漢書》稱之為「天竺」,唐代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記》中改稱為「印度」.顯然,這個名稱是從印度河的名稱引申而來的.
印度的條件其實有特點,印度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國家,也可以說,如果它發展的好,比中國會更快.
印度在南亞無人能比得了.另外如果他搶占非洲,根本沒有中國的份.如果它想搶歐洲市場,比中國更有優勢,人力資源充足,運價低,其成本就低很多,另外,在地理位置上,如果他強大啦,他可以控制中東!控制中東,它就可以控制世界能源!西方國家就會讓其三分.這樣的發展關系,它能提高很快.
中國的大量貨物都是去歐洲的,在這一點上看,很有希望.(印度)
有交流,就會有提高,如果印度能發揮的好,其相關的產業會提高很快. 印度的人口發展的確快,據說2020年或者以後吧,我記不太清是哪年了,印度的人口超過中國.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牛奶、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印度國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印度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印度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行業.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

F. 印度在二戰時期,人口佔世界人口多少

二戰期間世界人口約26億 當時的英屬印度的人口約四億(包括現在的印度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按此推算當時印度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左右」

閱讀全文

與古代印度各個時期多少人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實的伊朗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64
留學義大利米理建築學碩士怎麼樣 瀏覽:594
越南芒街到哪裡 瀏覽:604
伊朗屬於什麼體制 瀏覽:423
中國國際稅務熱線在哪裡 瀏覽:109
越南標煙多少錢一盒 瀏覽:81
為什麼英國奧運會用中文 瀏覽:454
英國財富有多少 瀏覽:690
印度為什麼會有狐臭 瀏覽:129
在中國轉賬手續費多少 瀏覽:753
印度怎麼看夏天風 瀏覽:74
為什麼印度老是越線挑釁 瀏覽:554
亞馬遜英國官網如何綁定信用卡 瀏覽:776
jam印尼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603
中國電信人工服務號碼是哪個 瀏覽:325
越南股市為什麼跌停了 瀏覽:744
英國英斯犬多少錢 瀏覽:395
印度多少人不信教 瀏覽:206
越南廣義英語怎麼說 瀏覽:352
伊朗現在一共開采了多少噸油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