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自然環境是什麼
印度的自然環境是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
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雨季長達數月, 被認為是世界雨水最充沛的雨都。印度 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森林 覆蓋率為21. 9%。經濟作物中甘蔗、茶 葉、黃麻、花生等產量居世界首位。印度 還是世界上第一大產奶國。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2. 恆河源頭是中國哪條河
恆河發源於印度一側喜馬拉雅山脈南部,源頭不在中國境內。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泉河匯流域內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兩大山系的雪水,水流量很大,它穿行在高山深谷之間,河床狹窄,兩岸石崖壁立,形成許多急流險灘。當它流經獅泉河 鎮與扎西崗鄉之間時,進入獅泉河盆地,地形變得比較平坦,水流也逐漸慢下來,這就形成了獅泉河附近的沖積平原,形成了喜馬拉雅西段與岡底斯山西段之間拔海四、五千米的高原 上一片難得見到的茂盛的紅柳灘,這是大自然對阿里的特別的恩賜。獅泉河流經的地方絕大部分是無人區,河水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水清見底,即使在水深四、 五米的地方,水中的游魚和河底的石頭在岸上也看得清清楚楚。由源頭到革吉鎮為上游段,長約152公里,落差646米;流經森格卡巴,右岸有終年不斷流的泉河補給,因泉水所在山體形同獅子,故名獅泉河。
革吉鎮到扎西崗鄉駐地為中游段,長約173公里,中游段為寬谷,有獅泉河盆地。
扎西崗以下為下游段,長約87公里,下游段有長約10公里的激流灘。
獅泉河有7條主要支流,以噶爾藏布最大,長約155公里。獅泉河流域處於半荒漠和荒漠地帶,氣候乾旱少雨。以牧業為主。
3. 印度河流的特徵
亞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分兩個系統:一為發源於青藏高原南側的河流,有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一為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注入波斯灣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的河流,都屬於熱帶季風性河流,一年中水位變化很大。印度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水量不大,但穿過喜馬拉雅山匯合山地南側諸河以後,流量大增。至於西亞的兩河,則都流經乾燥地區,水量不大,屬於由融雪水和雨水補給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恆河是南亞水量豐富的河流,發源於降水豐富的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麓,又流經徑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恆河流域的地形,特別有利於形成強大的水系。恆河全長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過黃河流量16倍多。恆河有兩條位於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們穿過山地峽谷流入平原後,落差極小,流速漸慢,水勢平穩。恆河匯納了喜馬拉雅山脈方面許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恆河匯納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較少。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灣處,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這兩條河流三角洲總面積約8×104km2,三角洲的開始點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其最東與最西支叉間直線距離,幾乎達到300km。恆河河水給孟加拉灣帶入的懸浮物質每年約為2×108m3,在離岸100km處,仍可清楚地看到恆河渾濁的水線。在探查孟加拉灣北部海底構造時,曾發現一條深而長的水下地溝,它是晚第三紀末由於沉降而被淹沒於海底的恆河下遊河床遺跡。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分流經常游移不定,汛期往往給居民帶來危害。 恆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風降雨供給,一部分由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雪融水供給。因此水位從5月開始上漲,7—9月由於季風降雨達到最高水位,在這個時期恆河的深度和寬度都達到平水位時的兩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時還由颶風形成,這種類型的洪水出現在10—11月,雖不經常發生,一旦出現能造成極大危害。恆河上游因為落差較大,侵蝕搬運作用很強,加上第四紀以來地盤隆起,以致形成了恆河大平原。恆河的經濟意義很大。它流經人口稠密和大面積的農業地帶,自古以來河水就用於灌溉,有復雜的渠道系統和一些水庫。恆河自出山以後即可通航。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徵基本上與恆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動更大一些。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也廣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離,從河口算起約有1300km。 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我國西藏境內,先向西北流,穿行於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後轉向西南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匯納了較大支流,其中主要是傑盧姆河、奇納布河與薩特累季河等。印度河全長3180km,比恆河長度大,但流域面積僅96×104km2。印度河上源海拔高度5300m,在穿經喜馬拉雅山脈時,形成一系列長達幾十公里的深峻峽谷,河床狹窄,兩岸石崖壁立,河流在其間奔騰咆哮,形成許多急流與岩檻。印度河流入平原後,出現一些分流,其中有的分流在乾季經常乾涸,而在雨季,一些分流匯合起來總寬度可達25km。印度河在近河口處,分13支入阿拉伯海,並在河口附近形成三角洲。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經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蝕的沉積岩區,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遊河床有時高出兩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亞其他大河一樣,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風雨水補給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輔。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遠比恆河流域為少,而蒸發量卻很大,滲透作用也很強,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恆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恆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風汛期之間,是水位顯著低降時期。由於印度河流經乾燥地區,所以它作為灌溉水源的意義就更大,通過在平原地區修建堤壩和渠道,灌溉面積已達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於河口水淺,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運意義不大。
4. 印度的地形主要是什麼
印度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4)印度石河叫什麼河擴展閱讀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
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印度首都為新德里(New Delhi),連同德里人口共1675.3萬(2011年)。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又譯朱木拿河)畔,為中央直轄區,包括新、老德里和郊區鄉村在內,面積1485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446.3平方千米)。
5. 《母親河》
1.中國――黃河河
2.印度――恆河
3.寮國――湄公河(瀾滄江)
4.緬甸――伊洛瓦底江
5.埃及――尼羅河
6.衣索比亞――阿瓦什河
7.俄羅斯――伏爾加河
8.奧地利——藍色的多瑙河
9.德國――萊茵河
10.英國――泰晤士河
11.法國――盧瓦爾河
12.巴西――亞馬孫河
13.加拿大―――聖勞倫斯河
14.美國——密西西比河
15.阿根廷----------拉普拉塔河
16.伊拉克---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7.泰王國---湄南河(Menam River),在泰國又叫昭披耶河
18.柬埔寨---湄公河(瀾滄江)
19.蒙古國——色楞格河
20.朝鮮——
21.巴基斯坦——
22.以色列——
23.奈及利亞——
24.剛果—剛果河
25.的母親河——
26.南非——河
27.烏克蘭——第聶伯河
28.波蘭——維斯瓦河
29.奧地利——
30.捷克——伏爾塔瓦河
31.義大利——台伯河
32.委內瑞拉——諾科河
33.澳大利亞——
35.越南---湄公河
36.的母親河——
37.新加坡---新加坡河
38.馬來亞---彭亨河
39.韓國---漢江
40.日本---多摩川
41.汶萊---汶萊河
42.菲律賓——巴石河
43.印度尼西亞---梭羅河
44.孟加拉國---恆河
45.不丹---母曲
46.尼泊爾---巴格馬提河
47.斯里蘭卡——馬哈威利河
48.阿富汗---坎不拉河
49.伊朗---扎因達魯德河
50.塔吉克---錫爾河
51.吉爾吉斯斯坦---楚河
52.哈薩克---額爾齊斯河
53.烏茲別克---阿姆河
54.土庫曼---阿姆河
55. 喬治亞---庫拉河
56.亞美尼亞---阿拉克斯河
57.亞塞拜然---庫拉河
58.土耳其--克孜勒河 ,史稱哈利斯河
59.敘利亞---幼發拉底河
60.黎巴嫩---利塔尼河
61.巴勒斯坦---約旦河
62.希臘---阿克蒙河
63.阿爾巴尼亞---德林河
64.馬其頓--瓦爾達爾河
65.黑山共和國---莫拉查河
66.南斯拉夫---薩瓦河
67.克羅埃西亞---薩瓦河
68.波黑---米里雅茨河
69.斯洛維尼亞---薩瓦河
70.匈牙利---多瑙河
71.奧地利---多瑙河
72.列支敦斯登---萊茵河
73.瑞士----萊茵河
74.斯洛伐克---瓦赫河
75.盧森堡---伊爾河
76.比利時王國--馬斯河
77.荷蘭---萊茵河
78.丹麥--- 古德諾河
79.安道爾---安道爾河
80.西班牙---埃布羅河
81.葡萄牙---杜羅河
82.聖馬利諾---聖馬利諾河
83.愛爾蘭---利菲河
84.冰島---錫騷河
85.瑞典---約塔河
86.芬蘭---基蒂寧河
87.挪威---格洛馬河
6. 元朝打到歐洲了嗎
元朝打到歐洲了,最遠打到歐洲多瑙河一帶。
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
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後,窩闊台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領土。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台召集忽里勒台,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准備投降。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