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鬍子拔掉後怎樣才能不生長
胡須在國外是非常受人歡迎的,英國、印度都是非常熱愛胡須的國家。當然胡須是男性美麗的象徵,漂亮的胡須,讓男性的個人魅力有很好的提升。其實大多數人因為經常刮鬍須顯得很是繁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追求時尚、形象等努力讓胡須不再生長。胡須在國外是非常受人歡迎的,英國、印度都是非常熱愛胡須的國家。當然胡須是男性美麗的象徵,怎麼才能不長鬍子呢?
方法/步驟
脫毛膏是一種可以將胡須脫掉的產品,一般塗抹之後有顯著的效果,但是可能終身與胡須分離,永遠不長胡須啦。所以你可以嘗試下這種產品來脫胡須。
你還可以通過一種不太合適(我是這么認為的)的手段拔掉胡須,減少其生長,在時間和濃度上抑制它。可以用工具把鬍子拔出來,還可以用有粘性的蜜蠟粘住體毛,然後一並撕除。
電療脫毛法、激光脫毛、茜爾冰激光脫毛、光子脫毛,後三種為永久性脫毛,用雌激素,對身體有害,請酌情考慮後使用。
對鬍子進行拔除操作時,拔完後馬上擦緊膚水,讓毛孔收縮。 最好是洗完澡後拔,等它下次長出來的時候繼續拔。循環幾次就沒有了。另外每天一杯豆漿(豆漿里含有雌性激素)。
其實,胡須不必太在意,如果你不想留胡須,永久與男人擺脫關系的話你可以嘗試,但是你可以對胡須進行護理,抑制它的生長。
Ⅱ 中印最終談判會是怎樣
目前的談判有可能不了了之
印度有搶占藏南地區(印稱阿魯納恰爾邦)之勢,大量的駐軍,和不斷的增軍;
21世紀,網路先進,消息傳播快,迫於國內輿論的壓力和維護國土的責任,歷屆政府將在國土爭議問題上不會做出讓步,而大力發展經濟決不動搖的國家政策制約了我們的戰斗思想,中國將陷被動,不到印度打出第一槍,中國決不動武,也就是說維持現狀由後屆政府完成這個使命就是中方最理想的狀態,
會談免了,爭我國土休想,阿三小心,待我再發展幾年,拔了你的小鬍子,摘掉你的小氈帽,一腳把你踹出我的藏南,滾回你的貧民窟,哈哈
Ⅲ 超多謎語\腦筋急轉彎
# 如果諸葛亮活著,世界現在會有什麼不同?---答案:多一個人
# 三個人,豎著站成一排。有五個帽子,三個藍色,兩個紅色,每人帶一個,各自不準看自己的顏色。然後問第一個人帶的什麼顏色的帽子,他說不知道,然後又問第二個人帶的什麼顏色的帽子,同樣說不知道,又問第三個人帶的是什麼顏色的帽子,他說我知道。問第三個人帶的是什麼色帽子? (第一個人站在排的最後,他可以看見前二個人的帽子的顏色)---答案
# 為什麼流氓坐車不要錢?---答案囚車
# 一隻雞,一隻鵝,放冰箱里,雞凍死了,鵝卻活著,為什麼?---答案 企鵝
# 印度人為什麼用手抓飯吃?---答案
# 什麼東西做的人知道,買的人知道,賣的人知道,用的人卻不知道 ?---答案 棺材
# 一個獵人,一隻槍,搶射程100米,有一隻狼離獵人200米,獵人和狼都不動,可是獵人卻開槍把狼打死了?---答案 槍管長100米
# 什麼人每天靠運氣賺錢? ---答案 送煤氣罐的人
# 什麼東西別人請你吃,但你自己還是要付錢? ---答案
# 在什麼時候更確定自己是中國人?---答案 在外國的時候
# 每個成功男人背後有一個女人,那一個失敗的男人背後會有什麼?---答案 還是個女人
# 一隻螞蟻從幾百萬米高的山峰落下來會怎麼死?---答案 :餓死
# 一天晚上,A君在家讀一本有趣的書,他的妻子把電燈關了。盡管屋內漆黑一團,A君仍然手不釋卷,讀的津津有味。這是什麼道理?---答案 他是盲人 讀盲文
# 王先生在打太極拳時金鳴獨立,站多久看上去都那麼輕松,為什麼?---答案
# 李主任早上刷牙的時候一邊刷一邊大聲唱歌,他是怎麼做到的?---答案 他刷的是假牙
# 有個地方發生了火災,雖然有很多人在救火,但就是沒人報火警,奇怪吧?---答案 就是消防隊失火了
# 馬路上發生車禍碰撞事件,當警察立刻趕往時雖然司機全力相助,一人卻已死亡。依司機的說法,此人並非死於車禍,而是因肺癌喪命。因同坐車的只有司機和死者二人,根本沒有目擊者;但是,警察卻立刻明白,司機並沒有說謊。這是為什麼? ---答案:因為那是輛靈車
# 電影院內禁止吸煙,而在劇情達到高潮時,卻有一男子開始抽煙,整個銀幕籠罩著煙霧。但是,卻沒有任何一位觀眾出來抗議,這是為什麼? ---答案 是電影里的演員在吸煙
# 一架空調器從樓掉下來會變成啥器? ---答案:凶器
# 紙上寫著某一份命令。但是,看懂此文字的人,卻絕對不能宣讀命令。那麼,紙上寫的是什麼呢? ---答案
# 在狩獵公園的池子中,鱷魚正咬住管理員的帽子遊走;只見池子外的所有管理員都一起叫罵著。但是,並沒有人的帽子不見了!為什麼? ---答案
# 為什麼青蛙可以跳得比樹高? ---答案 因為樹不會跳
# 什麼情況一山可容二虎? ---答案:一公一母
# 什麼時候時鍾會響13下? ---答案 該修理的時候
# 一位服裝模特兒小姐,即使在平日也穿著未經發表的新款服飾,但她常常看到穿著和她完全相同服飾的人。這是為什麼? ---答案
# 火柴盒內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點亮煤油燈,使煤爐起火,並燒熱水的話,應該先點何物較佳? ---答案 火柴或者打火機
# 至少要多少時間才能讀完清華大學? ---答案:一秒鍾
# 什麼人是不用電的? ---答案
# 開什麼車最省油? ---答案 開夜車
# 小王用捕鼠籠在家抓老鼠,第二天一早發現籠子里抓了一隻活老鼠,而籠子外面卻有二隻死老鼠四腳朝天的死老鼠,為什麼?---答案 看見同伴被捉笑死了
Ⅳ 關於印度: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項有關中國與印度市場比較的調查報告,文中指出盡管兩個市場有相似之處,而且在推行經濟自由化和改革方面,兩國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中國是處於領先地位。
《經濟學人》雜志這份「印度和中國專題調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優勝於印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起步較早,此外,在為貧窮階層提供教育和衛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中國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兩者相比之下,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失業、地區差異和農民貧困都是首要的經濟問題。兩國人口眾多,對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如何防止環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課題。西蒙·朗在調查報告中認為,印度需要學習中國的經濟模式。
印度經濟發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才超過印度。此後,兩國經濟均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長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5.8%。中國的增長幅度相當,但其起點更高,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GDP增長平均每年為9.3%,在1991至2003年則為9.7%。
由於印度人口增長較快,兩國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間,中國的人均GDP年均增長8.5%,而印度為4%。2003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1,100美元,而印度僅為530美元,換算為人均購買力後,中國比印度富裕70%。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印的差別更加明顯。1990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分別為1.9%和1.6%。到2003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增至5.8%和5.3%。去年,中國的雙向貿易增長36%,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然而,印度的雙向貿易額還不到世界總額的1%。
由於經濟迅速增長,中國的貧困水平顯著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間,中國日收入低於1美元的人數大約減少4億。在1977和2000年期間,印度貧困人數減少6,900萬。現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而17%的中國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
世界看好中國經濟
導致中印兩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別的主因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國家。去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600億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國對外國投資者有兩大吸引力:巨大的潛在國內市場和便利的出口環境。
據一家跨國公司估算,中國可支配消費收入的人口達3億人,這遠遠多於印度的5,000萬人。此外,中國擁有優越的基礎設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總長3萬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時,中國每1,000人擁有的移動和固線電話數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優勢仍然是其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和法律、機構和金融市場等「軟基礎設施」。在高端市場上,印度有大量英語流利的技術人才,而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中國工人則在基礎教育方面有很大優勢。
隨著更多外國投資者青睞中國,有利投資者的合作項目日益增長,中國加入WTO也令其經濟活動自由化進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業和農業
盡管印度有知名的IT專長和繁榮的外包產業,但這與廣大群眾並不相干。整個IT行業大約只有100萬名從業人員,其產值僅佔印度GDP的4%。西蒙·朗認為,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而且提供很少就業機會,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2002年,印度製造業只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中國製造業卻有1.6億名從業人員,中國已經成功地變成了世界工廠。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為新的鄉鎮企業輸送數千萬員工。印度不可能發生這樣的奇跡,但是它仍需努力令農民從農場轉往工廠工作。
目前,印度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而中國農村人口佔60%。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農業問題:生產率低、農場規模小、農民在改進生產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雖然印度可能以中國為標准衡量其經濟增長和國際影響,但中國是以美國為比較對象。另外,中國與印度的關系正在變化。目前,兩國外交關系十分友好,並且雙邊貿易繁榮。西蒙·朗估計印度和中國將成為「競爭性合作夥伴」。印度擔心中國可能取代它在IT服務和外包輸出方面的領先地位,只需幾年,中國就能夠造就與印度數量相當的軟體工程師和會說流利英語的大學畢業生。鑒於它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影響,中國可能會取代印度這項毋容置疑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勞動密集製造業方面與中國分庭抗爭。這是印度經濟增長趕上中國在過去20年達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徑。印度希望成為出口大國,但在發生重大變革之前,它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今後幾年,中印兩國都面臨著解決地區差別的巨大挑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有助於決定它是否能夠保持目前的高增長率。對印度來講,這也將決定著它是否能夠提高目前的增長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著手第二度大刀闊斧的變革,它不可能達到中國的增長速度,更談不上趕上中國的發展水平,這種改革目前看來不大可能,但並非絕不會發生。
資料:《經濟學人》雜志
Ⅳ 古代人是怎樣刮鬍子刷牙的
古代人都是留鬍子的 古人一般從成年開始留鬍子,成年的標准在朝是不一樣的,漢朝是16歲,唐朝開始是18歲,後來改為22歲。留鬍子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儒家道義是不該剪的,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一背子不剪頭發也不剪鬍子,留的拖到地上。所以古人的習俗是,鬍子和頭發不能沒來由的隨意破壞,但日常修剪和梳理是可以的。 那就可以用剪子之類的了 在古代,男人有留胡須的習慣,胡須長得好,修飾得好,是美男子的一個特徵,故古代常有「美髯公」的稱呼。染胡須如同今天染發一樣,起著同樣的效果,於是古代男人染胡須的風俗就出現了。 早在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中就有「近來年少輕前輩,好染髭須作後生」之句。可見在唐代就有染胡須葯品,人們就有了染胡須的習慣。 到了明代,有一個名叫陸文量的到北京來,有人把染胡須的方法告訴他,他寫了一首詩作為回答:「染將紛白媚嬌紅,祗畏痴心笑老翁。五色任生當順受,二毛何況世人同。」 我們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許多護齒措施。在《禮記》中,「雞初鳴,咸漱」的記載,這證明我國人民於2000年前就知道要早晨洗臉、漱口了。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潔牙方法。 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不過,墩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裂饋?杉 鞘鋇難浪⑹褂沒共皇瞧氈欏?br> 莫高窟的經變畫,如唐《勞度叉斗經變》中,描繪「外道」最終皈依佛法時,常常進行洗浴、剃度、揩齒的情景。揩齒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畫上這樣: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葯物,抹在牙齒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不僅如此,鑒於牙齒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還把贈送楊枝作為「祝您健康」的一種表示呢。後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古醫書《外台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在往昔,齒木據說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畢,僧人都要將齒木嚼成細條狀,用來剔除齒間殘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簽的功能。潔牙之後,方可去誦經禮拜。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十大好處。它們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眾毒;4.去齒垢;5.發口香;6.能名目;7.潤澤喉嚨;8.唇無皺裂;9.增益聲氣;10.食不爽味。 當然,雖說楊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但齒木又並非只限於楊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那麼,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認為確有良效。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秦漢時期: 口齒科疾病在秦漢時期,雖然尚不知有否專科著述,但從有關文獻敘述和出土文物等,仍可看出其醫療保健的技術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關於口腔、牙齒之清潔、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等外,此時尺有剔除齒縫間食物殘渣的習慣。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簽的雛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東吳高榮墓發現的金制小楊枝,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2):23-24,1981)。 關於口齒疾病的認識和治療西漢名醫淳於意在其診籍中記錄有用灸法和苦參湯含漱治療齲齒的方法,且指出其病因為「得之風,及卧開口,食而不漱。」可見當時對口腔不潔與致齲的關系已有所認識。 關於砷劑失活牙髓技術,東漢張仲景已首載使用含砷制失活牙髓的方法。《金匱要略》有「小兒疳蟲蝕齒方」,其處方為「雄黃、葶藶,右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溶,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葯烙之。」其中雄黃的化學成分為二硫化砷。明代《本草綱目》也記有用醋調砒霜,待干取粟粒大,以綿裹安齒縫內,第二天取出的醫療技術。砒霜為自然砷。該法所載用葯量及失活時間,並要求來日取出都是較科學的。美國的斯普納(Spooner)於1836年始用砷劑失活牙髓,該技術到今天仍是臨床所常使用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 在口腔衛生保健方面,西晉始見」牙簽」之記載。晉·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簽,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國口腔醫學發展簡史。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3):1-9,1981)之語。其製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簽當時尚屬罕見之物。 葛洪《抱朴子》中提到叩齒健齒法,即上下齒列輕輕相互叩擊,此法至今仍有人奉行,且證實有效,其機理可能是通過叩齒給予齒齦以適度的刺激,以促進牙周血液循環,長期行之,可起到預防牙周疾患的作用,達到固齒的目的。 此外,此期對齒科的醫源性疾病也有所描述,《晉書·溫嶠傳》載:「溫(嶠)先其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末旬而卒」,從此例可知晉代已有以拔牙治療牙齒病者。但聯繫到死因,只能說與拔牙有關,但也不能排除單因中風致死者,故單純因拔牙之醫療事故尚難成立。 隋唐五代時期: 揩齒以保口齒清潔,當時已漸趨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處台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葯揩齒,香而光潔。」手指揩齒法見於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斗聖圖」。至於潔牙劑,或為鹽、或為葯物散劑。《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就有不少揩齒方,所用葯粉多有芳香祛風、解毒止痛、排膿消腫之功。 另外,隋唐醫籍對食物、葯物在口齒保健上的宜忌也有所論述。如孟洗《食療本草》指出:「砂塘多食則損齒。」 兩宋時期: 宋著名學者蘇東坡提出茶葉對預防齲齒的作用,現代醫學實驗證實茶葉中含有較多的氟,故有防齲、防口具、殺菌消炎之功。此外,《太平聖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葯膏葯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葯物牙膏的雛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養生類纂》:「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在歐洲,約500年後所記述的植毛牙刷與周守中的記錄相同。 PS:兩宋後,根據資料來看中國的口腔清潔方法沒有再發展,想是一直沿用舊法。不過口腔各種病理的醫療倒有著一定的發展。 另附上關於"漱"的記載: "漱"即洗滌的意思。在古書中早有記載,例如:《禮記·內則》:"雞初鳴,咸盥洗。"說明古代已養成了早晨進行"盥洗"的習慣。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內。直接關於"漱口"的記載,見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里指的是飯後漱口,也有人主張晚上漱口,認為晚上漱口對保護牙齒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張呆著《醫說》;"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卧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後來有更多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據現代葯理分析,茶葉中除有維生素外,還含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具有抗菌、殺菌作用。氟化合物確有防止齲齒的作用。說明古代主張用濃茶漱口預防齲齒,是符合科學原理的。關於酒劑漱口,《醫說》:"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後,我國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揩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