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奴隸制度多少年

印度奴隸制度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4-08-03 06:29:32

1. 印度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印度應該有4500多年了

2.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和教育制度是怎樣的

印度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當時的居民達羅毗荼人就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化,史稱哈拉巴文化。亞利安人入侵後,吸收了哈拉巴文化,由游牧生活轉為農業生活,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最初的奴隸制國家。

古代印度的教育是與它的種姓制度和宗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又受當時文化的影響。在了解古代印度教育之前,必須理解古代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宗教和文化。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種復雜的社會等級制度。玄奘曾將它譯稱為族姓制度。西方人稱之為喀斯特製度。種姓制度形成於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它將除奴隸之外社會上的人劃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是僧侶祭司,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兩者居於統治地位,而以婆羅門權勢最高。吠舍是小生產者(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有人身自由,死後仍可再生為人,屬再生種姓平民,但沒有政治權利,他們必須供養不從事任何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首陀羅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他們沒有生產資料也不屬於「再生」種姓,從事最苦、最低賤的職業。當然奴隸比首陀羅更卑賤。種姓制度是由每個人的家庭出身來決定其社會地位的,各等級的人世代從事規定的職業,不得任意改變。各個等級之間不允許通婚,不同等級的人在法律上也是不平等的。如殺死一個婆羅門要付很高的物質賠償,殺死一個剎帝利的賠償只及其1/4,殺死一個吠啥僅及其1/8,殺死一個首陀羅則為1/16。

印度宗教中形成最早、歷史最長的是婆羅門教。婆羅門教肯定了種姓制度的合理性,並藉此來維護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婆羅門的特權。婆羅門教的經典為《吠陀經》,它對宇宙和人生都作了宗教哲學方面的解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婆羅門教已不能適應社會新動態的需要,加之婆羅門教的墮落,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的新思潮,慢慢地形成了印度的另一大宗教—佛教。據傳,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他是伽毗羅衛城(在今尼泊爾境內)釋迦族首領凈飯王的兒子。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寂默賢者。佛教針對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的主張,認為社會上的不同種姓只是由於不同職業分工形成的,而非自然如此。人在社會中的等級應由人的品行而不是人的出身來決定。從佛教反對婆羅門教的不平等來看,它的作用是積極的。可是,佛教所主張的「眾生平等」只是人在進入虛無飄渺的天國中才能表現出來,實際上是個空頭支票,所起的只能是一種麻醉人民的消極作用。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定佛教為國教,出現了僧侶的組織,制定了教條和戒律,佛教的寺院越來越多,寺院逐漸成為宣傳教義培養信徒的場所了。

3. 古印度奴隸制社會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時代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約公元前2300—1750年)。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兩地,故稱「哈拉巴文化」。但這個文明是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們發現的,它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一樣,曾長期埋藏在地下不為人們所知。所以,1922年《劍橋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時,還認為古印度進入文明是從公元前1000年代的「後期吠陀時代」開始的。哈拉巴文化的發現,使古印度文明的時間一下子向前推進了1300年。
第二個時代是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600年)。這個時代又分為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1000年)和後期吠陀時代(公元前900—600年)兩個階段。所以分兩個階段是因為,輝煌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毀滅後,古印度的歷史近200模糊不清。大約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陸,但這些雅利安人是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人,所以在整個早期吠陀時代,即在公元前1500—1000年期間,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時代。從公元前900年開始,雅利安人才進入文明,或者說古印度才第二次進入文明。學者們把公元前900—600年這段時期稱之為後期吠陀時代。不過,這個時期的文明與哈拉巴文化相比,實在是個可憐蟲。
第三個時代是列國時代(公元前600—400年)。有時也稱「早期佛教時代」。這是古印度列國並舉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戰國紛爭,逐步為統一打基礎的時代,其中恆河流域的摩揭陀國最為強大。此時,古印度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東移,即恆河流域成為文明中心,至於印度河流域,不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帝國佔領,成為其一個行省。
第四個時代是孔雀帝國時代(公元前324—187年)。這是古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時代和帝國,但統一者不是列國時代的強國摩揭陀,而是已失去重要地位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義領袖。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帝國後,印度河流域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領土,但亞歷山大一離開印度後,這里就爆發了起義,起義領袖旃陀羅笈多不僅趕走了亞歷山大的守軍,而且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了帝國。由列國並舉到統一,一方面是世界各文明古國的發展趨勢,一方面也有利於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所以到帝國第三代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公元前269—232年),帝國進入繁盛時代。但這個帝國維持了137年後,於公元前187年被巽伽王朝(公元前187—75年)代替,巽伽王朝已不是帝國,初期統治整個恆河流域,以後就成了偏安於摩揭陀的小朝廷。到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末帝被甘華所殺,但甘華王朝(公元前75—30年)既偏安,以不鞏固,45年間有四個國王統治,平均一個國王統治11年。公元前30年,這個小朝廷也被南印度的一個小國安度羅給滅亡了。總之,孔雀帝國滅亡後,古印度的歷史一是長期模糊不清;二是外族不斷入侵。先後有大夏的希臘人、塞種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國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穩固的政權。
第五個時代是貴霜帝國時代(公元1—3世紀)。貴霜帝國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國敦煌與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公元前2世紀,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西遷至中亞,進而占據大夏,逐漸從游牧轉為以農業為主的生活,社會制度也逐漸從原始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張騫於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時曾到達此地。這時大月氏人分五個部落,酋長稱「翕侯」,約在公元1世紀初,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丘就卻(公元15—65年)消滅其它翕侯,統一五部落,建立起貴霜國家。丘就卻還向南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克什米爾地區,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丘就卻死後,其子閆膏珍(65—75年)繼位,他又向南進兵印度,佔領恆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膩色迦(78—102年)時,貴霜帝國進入盛期,都城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時帝國地跨中亞和南亞,與羅馬、安息、中國的東漢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的四大帝國。同時,在公元90年,貴霜派7萬大軍進攻駐守西域的班超,漢煙軍人少,甚為驚恐,但班超利用貴霜軍勞師遠征,軍糧不足之缺點,「收谷堅守」又派伏兵襲殺其向龜茲求援糧草的部隊,迫使貴霜軍退回蔥嶺以南,並與東漢保持和平關系。

閱讀全文

與印度奴隸制度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人為什麼不愛猶太人 瀏覽:16
印度人為什麼不改名字 瀏覽:229
英國詹姆士一世是什麼世紀 瀏覽:478
中國高層建築有哪些特殊的 瀏覽:957
中國加入聯合國是多久 瀏覽:812
印尼都有什麼花 瀏覽:319
義大利珠寶專業有哪些學校 瀏覽:825
越南人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167
印度怎麼通婚 瀏覽:883
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是什麼黨派 瀏覽:626
義大利人吃面用什麼工具 瀏覽:253
85000印尼盾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80
中國聯通手機號激活多久 瀏覽:888
中國哪個港口出口服裝 瀏覽:686
伊朗同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瀏覽:917
印度100塊等於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268
去印度旅遊什麼地方便宜 瀏覽:73
印度雞蛋肉餅多少錢一斤 瀏覽:121
越南語你好用中文怎麼讀 瀏覽:108
7代伊朗特叫什麼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