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為什麼翻譯成印度

為什麼翻譯成印度

發布時間:2024-08-11 02:45:06

⑴ 為什麼歐洲殖民地叫「印度」India的本意是什麼

India的本意就是印度,是印地語音譯的(印地語至今也還是叫Hindi),哥倫布航海到了美洲,以為到的是印度,所以稱他在那裡看見的人為「印度人」(Indian),後來人們弄清楚了那不是印度人,所以在英語里就稱他們為American Indians或者Native Americans,以和印度人區分,在漢語里則選擇了不同的音譯「印第安人」,以區別「印度人」。

⑵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二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是亞洲非常重要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中文譯名相似而已。

印度尼西亞的英文是 Indonesia, 而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河(The Ins River),India 是英國殖民後的稱呼。印度人至今自稱是 Hin,而不是 Indian。說白了,不過是翻譯引起的歧義。

⑶ 印地指的是什麼 india indian hindi 印度 印第安的英文為什麼都是india

印度,印第安和 印地語 的 英文翻譯都不一樣.是這樣的:
1.印度:英文名字是 India,指的是印度共和國,中國的鄰國
2.印地語:英文翻譯是 Hindi.是印度的30 多種語言其中的一個.在1965年1月26日成為了印度中央政府的官方語言(連同英語).1997年的調查發現,66%的印度人會說印地語,77%的印度人把印地語視為國家的共同語言.在印度,4億2200萬左右的人把印地語當作母語,大部分是印度北部的人.
3.印第安:英文音譯是 Indian,指的是 印度人.

⑷ 印度的英語單詞是India,在音譯上不是翻譯成印地亞嗎

你問的是不是為什麼india翻譯成印度?
因為還有一個詞叫hin,意為印度教或印度人,印度也稱為Hinstan,在印度本土他們自己也叫自己的國家Hinstan,英語里Hinstani就是印度人,以前也成為印度斯坦語,就是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的統稱。後來,尤其是巴基斯坦獨立後,烏爾都語作為國語,一般就把印地語(北印度)和烏爾都語分開了,所以現在說語言的時候基本不用hinstani這個詞,印度文字寫的叫印地語(主要只北印度)hindi,烏爾都語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叫做ur

india估計只是當年登陸的人自己寫的英語音譯,就好像澳門英語叫Aomen;更多被成為 Macao,就是早年登陸的外國人把當地人經常講的媽祖聽差了給音譯的

⑸ 現代「印度」這個國名怎麼來的為何古稱「天竺」

印度原為婆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一詞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這個地理名稱。後來,才逐漸包括恆河流域以至整個南亞次大陸。古波斯語將信度變為「印督」;古希臘人又變「印督」為「印度伊」,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印度稱為「印度斯」,後來羅馬沿襲了這個詞。

我國史書中,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又有「天竺」、「忻都」等稱。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印度這個名稱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

古代,中國稱印度為「天竺」。但是,「天竺」一詞,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翻開歷史,最早知道有印度存在的中國人應該是張騫。 漢武帝派張騫去通西域,張騫在西域大夏國的時候,聽說遙遠的南方還有個國度,叫做「身毒」。「身毒」應該是當時印度名稱發音比較准確的記錄,但是譯成「身毒」兩字,也體現了當時張騫等人對大夏國人所描述的印度的總體印象。到了公元前117年,張騫第三次通西域,他就奉命派人到身毒國去聯絡,後來據說還把身毒國的使臣帶回了長安。所以張騫沒有親自去過印度,他的手下可能到過印度。到了東漢明帝的時候,中國的史書中出現了「天竺」這個詞,來代替「身毒」。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隨著交流的加深,相互理解隨之加深而改變的。 主要原因是,到漢明帝時候,中國人已經知道印度有佛教盛行,而且對其充滿了極大的興趣。眾所周知,佛教中的佛(達摩)梵語是DHARM 或者DHARMA, 這個發音與當時漢字「竺」的發音應該非常相似。「竺」在當時的發音應該就是'DA'或者"DU"。翻譯為天竺,意思就是「西天佛國」。在中國人對「天竺」的嚮往到了迷戀的程度的時候,公元65年,漢明帝派蔡愔出使天竺求經,並用白馬馱回來了42章經和釋迦牟尼佛像,同時還帶回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到當時的首都洛陽,並在城外建立了白馬寺,從此佛教在中國逐漸流傳開來。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印度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有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再周星馳大話西遊里,唐僧綽號「那個印度阿三」,搞笑之極。

⑹ india(印度)英語讀音「硬抵牙」,中文為什麼翻譯成「印度」

至於印度的英文名稱,則源於印度河。印度人將這一民族文明的搖籃稱為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遂將其訛變為Hin;而Hin一詞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變而為In。印度的名聲因波斯人而傳入希臘,希臘人遂以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指稱整個印度地區。他們又將Hin或In訛變為Ins。現在,Ins成了西方語言對印度河的通用名稱。中世紀穆斯林入侵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國」。同理,他們將印度教徒稱為Hins。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教為Hinism,稱印度為India。India顯然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中國人至少在西漢時期已經知道印度之名。《史記·大宛列傳》載:「其(大夏)東南有身毒國。(張)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引文中所謂大夏為中亞古國,《史記正義》釋大水為河,則此河顯系印度河。《史記》之後,《漢書》與《後漢書》等史籍對印度均有記載。東漢時,月氏居大夏故地。《後漢書·西域傳》寫道:「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俗與月氏同,而卑濕暑熱。其國臨大水,乘象而戰。其人弱於月氏,修浮屠道,不殺伐,遂以成俗。」《後漢書·西域傳》與《史記·大宛列傳》有重復之處,但也增添了一些內容。「修浮屠道」指信仰佛教,而「不殺伐」正是佛教等印度宗教的基本教義。除了「身毒」、「天竺」之外,中國古人對印度尚有賢豆、忻都、欣都思、捐毒、印毒、印都、哂度等眾多稱謂。顯然,它們基本是Sindhu的音譯,只是不同時代不同譯者選用了不同的漢字,但在讀音上還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訓詁學家顏師古雲:「捐毒即身毒,身毒則天竺也,塞種即釋種也,蓋語音有輕重也。」然而,這些譯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隨著對印度了解的增多,玄奘認識到了中文譯名的混亂。所以,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印度總述·釋名》中說:「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從張騫通西域到玄奘萬里求法,中國人經歷了七百餘年才最終確立了印度的譯名。一名之立,誠非易事

⑺ 印度一詞是誰最先翻譯成漢語的

印度國名得名於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翻譯成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本科什麼時候開始准備 瀏覽:8
適合男士穿的義大利潮裝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436
中國首富如何招人 瀏覽:273
英國戰勝法國說明什麼 瀏覽:764
印尼出口什麼最多 瀏覽:681
中國哪個島有蛇 瀏覽:186
英國理工科專業怎麼樣 瀏覽:717
西班牙vs伊朗什麼時候進球 瀏覽:829
印尼什麼時候能恢復交通 瀏覽:356
印尼一般發什麼快遞 瀏覽:534
英國在什麼季風帶 瀏覽:308
中國哪個大學簡稱cd 瀏覽:564
新加坡的印尼佣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103
印度現在控制著我國藏南多少面積 瀏覽:729
聽義大利歌用什麼播放器好 瀏覽:305
為什麼男的組隊去越南旅遊 瀏覽:966
大阪去伊朗怎麼去 瀏覽:36
數學專業英國大學學什麼 瀏覽:23
怎麼從印尼買虎魚 瀏覽:609
印度金馬膠囊在哪裡買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