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要努力

印度為什麼要努力

發布時間:2024-08-12 01:00:57

『壹』 為什麼印度人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微軟印度裔總裁的回答

對於印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沒有好印象。

但又眾所周知,印度卻源源不斷地向包括美國谷歌、微軟等世界超級企業輸送了大量的領導人。

一個有多種宗教和語言,還有種姓制度,被稱為混沌的13億人 社會 的國家。對全球領導人的產生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這應該也是我們大多數國人不解,和感興趣的問題吧。

現將其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呢?

首先不要忘記,印度是個人口大國。才能,是公平地被賦予每個人的東西。有13億人口,當然會有很多優秀的人材。

印度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還不是很好。但是,以培養精英為目的的高等教育,如印度理工學院(IIT)和印度經營學院(IIM)等,在世界上的水平還是非常高。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另一種是成功帶來成功。當年(20世紀90年代)我在哈佛商學院學習時,整個學院只有兩名印度人。現在800人的班級里有100多人是印度人。

只要有成功的榜樣,就會有以其為目標的人繼續前進。如果某家企業的印度CEO取得成功,就會被評價為「印度人很有能力」。

——印度 社會 的多樣性有影響嗎?

那是非常大的原因吧。印度是一個生活和經商都非常困難的 社會 。

要想在印度取得成功,需要相當的忍耐力,不是一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因為這是一個充滿多樣性的 社會 。

印度的多樣性是相當可怕的。約有30個州,各自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宗教也各不相同。

印度以多樣性中的統一為國基礎。多樣性使印度成為一個美麗而自豪的國家。同時也使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地方。

印度是混沌的,所以可以得到鍛煉。

——很棘手嗎?

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即使道路有信號,也不遵守。在道路上逆行的車輛也不罕見。既有空氣污染,也有在購物時,如不強勢主張的話就會被騙。

在井然有序、按計劃進行的日本人看來,有著各種問題的印度的狀況簡直就是混亂。

並且,擁有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各自會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

說服不遵守規則的人,把他們引導到一個統一的方向,是極其困難的。在印度,說服可以說是一門高度的藝術。

但是,從這種多樣性和混亂中得到鍛煉,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人,無論再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能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因為太過於秩序,舒適,所以變得沒有人願意走出去吧。

——印度,是以IT產業的成長而聞名的。

曾經的引起世界電腦恐慌的「2000年問題」,如沒有在全世界工作的印度技術人員的力量是無法克服的。印度IT的真正飛躍是從那時開始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和孩子都認為要想成為有錢人,學習IT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立志成為IT工程師。

——另一方面,製造業發展緩慢。被認為是受到了印度教種姓制度的影響。

這也是一個原因吧。在印度教的文化中,比起用手做什麼的體力工作,更注重動腦的腦力工作。上層階級的人尤其重視動腦思考。這樣的文化背景會產生影響吧。

從 歷史 上看,採取 社會 主義經濟政策的印度政府,對製造業的限制是多方面的。如果要遵守這么復雜的規則,從中國進口後再賣會比較輕松。大概是這樣想的吧。

——在IT產業中,雖然也有印度教的被歧視的較低種姓的人,但有存在種姓歧視的問題。

據說去美國的技術人員大多是高級種姓。

這是遺憾,印度仍然存在種姓、性別、宗教和語言歧視。超過500萬人從事的IT行業也應該存在這樣的問題吧。

去年,在矽谷的大型IT企業里,被歧視的低種姓男性因為受到了高種姓的上司的歧視而提起了訴訟。上司說,低種姓的男性之所以能進入難關大學IIT,是因為有對 社會 弱勢群體優待的政策。所以妨礙了他晉升。

雖然IT行業一直在支持女性的進入,但我認為在宗教和種姓方面還做得不夠充分。為了實現機會的平等,有必要採取措施。

最後再轉上一些日本網民的讀後感

----一般這樣的被采訪者,都免不了大談國民性啦, 歷史 性啦。這個人還是比較客觀的指出了 印度 社會 負面的影響。

----印度人的堂堂的自我主張是重要原因。與大多數的亞裔人不同,自我主張到饒舌的地步。

----沒有太多新內容。種姓制度不變的話,被認為追不上中國與美國。

----很多的日本人,妄想著將製造業從中國撤離,與印度聯手,將中國搞弱。這是對印度的現實太不了解了吧。

----以個人為主的印度IT碼農確實很成功。但真正的製造業完全不行。並且印度人,作為團隊完全沒法使用。

----所以說,為什麼我們在印度公司的印度員工總是光是動嘴,不動手啊。

『貳』 讓印度25年內成為發達國家,莫迪是不是想得過於簡單了

印度總理莫迪表示要讓印度25年內成為發達國家,針對這個消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非常多的人覺得莫迪的這個想法有點狂妄,想的過於簡單,完全的忽視了局勢。這是非常復雜的事情,並不能通過這樣畫大餅或者說這樣自信的語言就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眾所周知,印度經濟發展水平非常的低下,並且人口眾多有著非常多的問題和矛盾需要解決。

莫迪有這樣的自信還和印度的地理位置有關,印度占據了亞洲非常重要的位置。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這也讓莫迪有了一定的信心。可以在其他國家的幫助下推動印度這個國家的發展,不過這樣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國家發展最終只能依靠自己,其他人的幫助不可能讓其實現很大的突破的。

『叄』 印度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1、印度優先發展服務業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構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就是工業,主要是製造業;最後一個是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在工業革命以前都是農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有工業和製造業,而歷史上的大國幾乎都是工業強國,荷蘭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貿易立國的,這是算是服務業,優先發展工業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農業人口的轉換問題,隨後就會迎來城鎮化,城鎮化的提升帶來的是服務業的需求,這是之前很多國家走過的老路,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國內的消費能力較低,無法自行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出口給其他的國家,利用出口的優勢來發展過來的工業/製造業,中國走的是這樣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從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後實施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在經濟的發展策略上是優先發展服務產業的,製造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中個中原因有多種,印度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間是聯邦的體制,要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但是因為中央協調的能力較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統一協調能力,導致基礎建設停滯不前。沒有基礎建設,製造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還因為宗教信仰,比如種姓制度,導致人口的流動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就業的一個基礎,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業市場是自由交換的。土地的私有化也為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合約談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難做統一的徵收和規劃,私人之間的談判成本太高,盡管現在印度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進展依然緩慢。

2、印度的農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印度的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中國的農業佔GDP的比重曾經是同樣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總體而言印度的農業比重還在中國之上,印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了42.8%的比重,這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了。不過整體來看,農業所佔的比重是逐漸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點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低,大概是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印度單靠服務業的發展是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製造業是唯一的出路。

『肆』 聯合國:世界人口達到80億,印度的人口速度為何增長如此之快

世界人口達到80億,尤其像印度人口突飛猛進,甚至有專家預言,印度在2023年可能會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如果到了2050年時,可能印度總人口會達到驚人的16.7億。那麼印度人口增長速度為什麼會如此之快呢?

內容總結。

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如此之快,和以上4方面有著直接關系。雖然在印度這個國家會認為孩子生的越多越好,可是對於理性的人來說並非如此,只能說尊重別國的文化而已吧。

『伍』 印度網友問:為什麼印度比中國發達

我們知道,印度比較能拿得出手的,是其所謂的「民主」體制。印度精英很多都認為印度比中國要發達得多,這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印度長期的偏面宣傳,媒體總是黑中國,很少正面報道中國;第二是印度的精英很少來中國,不了解中國的現狀。
印度和中國都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浴火重生的,印度因擺脫英國殖民而獨立,而中國戰勝了國內外強大敵人,贏得了新中國的建立。印度因為有幾百年的殖民歷史,其工業體系發中國發達,經濟總量也高於中國。而中國因為長期戰亂和被列強榨取巨額戰爭賠款,國力已經非常虛弱。
因為中國底子太薄,加上帝國主義封鎖,中國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產現工業化和國防自給,長期的抽農補工雖然使中國的工業體系逐步建立起來了,但是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卻長期得不到改善,可以說中國的工業化是以中國農民的忍辱負重換來的。根據聯合國有關部門的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製造業所有門類的國家,一方面中國製造業佔領了世界市場,一方面中國可以實現高度自給!
改革開放以後,憑著中國前三十年的積累和農業包產到戶所培植起的巨大 市場,中國取得了飛速發展。而印度卻因為土地的私有,農民反對徵用土地而大大限制了工業化,導致印度至今都沒有辦法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基礎設施改善的成效也不顯著,印度現在國防裝備主要靠進口,發達的主要是軟體代工和化工,其他工業和服務業都欠發達。印度本來可以依靠與中國相鄰的有利條件,利用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實現工業化,但是由於印度對1962年戰敗不肯釋懷,所以對中國採取了敵對政策,限制了人家也限制了自己。

『陸』 印度GDP增速為啥能達到世界前列

印度現在的GDP增速之所以高,和當年中國高增長有點類似,但又有區別。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經濟總量小,增速快。2018年,中國的GDP摺合美元約為13.6萬億,美國高達20.494萬億美元,印度則約為2.716萬億美元。相比較來說,印度的經濟基數要少很多。印度每年增速7%,增量約1500億美元。而以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要達到約1.4萬億和1萬億美元。所以,印度現在的經濟情況,增速容易高,可以排在世界前列。等有一天,印度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美元的時候,增長速度自然就會降下來。

二是印度改變了經濟統計方式。為了GDP總量大起來,印度可謂煞費苦心。比如,路邊攤和夜市中的小個體商戶的經營活動,在別的國家是不被計入GDP總量的,而印度偏偏計進去了。再比如,印度生產了一輛印度國產車,強行與市場上的奧迪車強行等價。總之,還有其他奇葩的統計方式,人為增加GDP總量的意圖十分明顯。

三是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等 社會 投資確實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印度這些年來,在 社會 投資這塊,欠帳非常多。莫迪總理上台以來,在這方面有所重視。為此,印度還加入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爭取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印度在 社會 投資這方面,做的相對好些,能夠帶動GDP增長。例如,印度正在籌劃建設高鐵,將項目給了日本。可惜的是,兩年過去了,項目還停留在征地階段。

四是印度正處在人口紅利高峰期,正承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轉移。印度人口世界第二,勞動力人口多,價格便宜。近幾年,由於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增長,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目前看,效果不好,但仍擋不住一些企業去試水。企業的增多,自然拉動了GDP增長。

從以上情況看,印度的GDP增長速度有點華而不實,虛的成份大。但為什麼印度急不可待的要提高GDP增長速度呢?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印度一直想和中國比,不願意輸給中國。中國和印度的恩怨由來已久,從建國哪天起就想壓中國一頭。1950年1月印度成立,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發起了不結盟運動。印度自認為是不結盟運動領袖,哪個時候開始就沒把中國放在眼裡。上個世紀開始,中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經濟改革,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了印度的臉,印度精英人士十分不服,急切想在經濟上證明他們比中國強。因此,印度計算GDP的做法得到了認可。

第二,莫迪為了政權的需要。莫迪在當選印度總理前,任古吉特拉邦首席部長,經濟改革成績驕人,全國上下對莫迪的期望很大。為了給選民一個交待,莫迪上任後,經濟必須有良好的表現。同時,也為了連任,印度的GDP增速就要高。經過印度的努力力,果然GDP增長速度提高了,莫迪也不出意外連任了,開啟了第二個5年任期。

第三,印度想盡快成為世界強國,不管是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想盡快成為強國。在軍事上,印度不惜花重金擁有航母,進口國外先進武器。印度不僅沒把周邊國家放在眼裡,甚至把上個世紀六十年與中國的軍事交鋒的失敗做為恥辱,想找回顏面。去年還發生了洞朗軍事對峙。

政治上,不僅吞並了錫金,還想方設法控制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同時,印度聯合日本等國家,一直想擠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里。今年,印度已經第交次提交進入常任理事國的申請了。

經濟上,印度努力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因此才有了不惜改變統方法,也要讓經濟增速提高,以便在經濟上成為富國。

綜合起來看,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挺快的,但給人的感覺是虛胖,並不被世界其他國家認可,印度經濟也並沒有象其增長速度哪樣活力四射。印度想在經濟上成為強國,還應該扎扎實實的做好基本功。

1991年的時候,印度的GDP是2700億美元,2018年印度的GDP是2.7萬億美元。

27年的時間印度的GDP增長了10倍。

1991年的時候,世界GDP總額是23.9萬億美元,2018年世界GDP的總額是85.8萬億美元。

27年的時間一共增長了3.6倍。

這期間印度GDP的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其增速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那麼,印度為什麼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2018年,印度的GDP總額是2.7萬億美元,人均GDP為2134美元,位於世界第137名。

2018年,世界人均GDP是1.1萬美元,差不多是印度的5倍。也就是說,印度經過了27年的超高速發展,雖然他的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但是印度的人均GDP只有世界人均GDP的1/5。

這是代表了什麼呢?

2018年,蒙古的人均GDP大約為4100美元,也就是說蒙古人均GDP大約為印度的兩倍。

眾所周知,蒙古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這個國家只有兩大支柱產業,農牧業和礦業。

蒙古的農牧業佔到了勞動力人口的大約1/3,但是只有4000多萬頭牲畜;礦業也主要依靠外來跨國公司的幫助才能生產,否則只能抱著金碗要飯吃。

(蒙古市場)

這種落後的經營模式竟然讓蒙古的人均GDP達到了印度的兩倍,可見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處於一個比較低的狀態。

而且,這還是印度保持了27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才達到的一個高度。

印度的人均GDP低,人工勞動力也極為便宜,於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輕松接收了一些低端製造業之後,獲得了比較高速的增長。

於是,人工費上升了,但依然屬於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國家范圍。

印度外貿極為活躍,每年出口額超過了GDP的10%。

目前印度一共和190多個國家有經貿往來,其中共出口了7500種商品,並從140多個國家進口了6000種商品。

印度出口的主要商品為精煉石油、寶石、貴金屬、車輛、機械、化學品、制葯、穀物、鋼鐵、紡織品和電子產品等。

其中,寶石和貴金屬出口佔比最大。

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當年印度出口的寶石和貴金屬總價值多達400多億美元。

第2類就是精煉石油,當年出口的總價值有300多億美元。

第3大類就是紡織類產品,出口總價值多達300億美元。

這三類產品總價值多達上千億美元,在印度出口的商品中佔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此三類產品或者為印度的傳統優勢商品,比如寶石和貴金屬;或者是低端勞動密集型產品比如紡織類產品,共同特點是 科技 含量低。

當然,目前世界各大跨國公司也在印度布局高 科技 產業。所以印度的電子行業、機械行業、 汽車 行業這些年發展都極為迅速。

印度是一個巨大的發展中國家,這樣的國家想要獲得持續的發展,就必須要和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建立起密切的經貿關系。

因為,依靠發達國家的巨大市場,才能夠拉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畢竟作為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國內的老百姓消費能力是比較弱的,國內的市場相對來講對經濟的貢獻並不大,也難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內循環。

而依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更是其競爭力的依託之一。

理論上,印度的出口額應該遠超進口額才對,但事實不是如此。

印度的產品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其實很差,所以雖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卻不是一個貿易順差國,而是一個貿易逆差國。

根據印度工商部公布的2017年11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印度出口總額為261.9億美元,同比增長30.6%,看上去數字非常亮眼對嗎?

如果僅看印度的出口成長,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印度在2017年11月份卻進口了總額為400億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長19.6%。

雖然按照增長率來看,進口比出口增長要低的多,可是從總額上來看,卻讓印度在當月擁有138.1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而在當月印度的進出口清單上來看,印度當月石化產品的出口增長了47.7%,而石油的進口卻只增長了39.1%,這說明印度對石化產品例如燃油的消費能力在降低。

這似乎預示著印度國內的經濟活躍程度正在降低,換句話說印度早在2017年就面臨著國內經濟疲軟的難題!

進入到2019年以來,按照英國人的報道,印度獲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可見,最近這兩年印度的經濟正在接受著嚴峻的考驗,在未來他是否還能恢復快速發展已經是個未知數了!

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GDP約為185.77萬億盧比,同比增長7.4%,以美元計算,2018年印度GDP約為2.7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近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基本上保持在7%以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印度的經濟增速是最快的。

印度經濟發展很快,一方面是因為印度經濟發展水平低,後發優勢大。印度經濟規模雖然不小,但印度是一個有著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以及超過13億的人口,2018年印度的人均GDP才剛突破2000美元,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而且印度正處於人口紅利期,印度也積極進行經濟改革,發展製造業,大力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產業轉移等,因此印度經濟發展比較快。

另一方面,印度經濟增長快,與它修改GDP統計方法不無關系。2015年初,印度政府調整了GDP統計方法,以市場價格而非要素價格作為衡量GDP增長的基準,將基準年從2004-2005年切換至2011-2012年。通過修改統計方法,原本2014年的經濟增速只有4.7%,按照新的方法計算,調整為6.9%。到了2015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升至7.6%,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

為了提高GDP,印度甚至把牛糞、羊糞摺合成肥料計入GDP當中,還有金銀商品當儲蓄、灰色收入等也計入GDP當中……因此印度新運行的GDP統計方法,受到了各方的質疑和批評。

在人均GDP很低,比如印度這個階段的時候,經濟增速短期內拔高不難。受中國經濟發展直接間接的拉動,亞洲所有落後國家在世界上的排位都有進步。

但可持續發展很難,真正通過持續不斷的高速增長從窮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只有韓國新加坡兩個。這兩國在從上世紀60年代起的經濟改革以來的60年裡實現了超高速發展,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才成為了發達國家。

這倆國家小,一家巨無霸企業或者一個比較優勢就足以拖動全國進步,而中國不行。中國靠的是一個領導集團變相實現這一目標。巨無霸企業或者領導集團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一方面在沒有技術優勢時,可以用規模優勢壓倒對手直到形成技術優勢,韓國的三星,中國的開發區管委會就是這樣的存在;另一方面在沒有比較優勢時,可以有更長遠的規劃直至形成比較優勢,新加坡和中國的威權政府就是如此。

然而印度是巨型國家小政府,還是政策極度缺乏連貫性的民選政府,領導集團和長遠規劃他都沒有,所以印度無法成為真正的高速馬拉松選手。

印度近幾年的經濟增長的確非常快,在世界主要大國中,已經是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之一。同時在金磚五國中,印度的經濟增長也悄然躍居第一了。

印度經濟能夠得到快速增長,最關鍵的一點是全球化的持續推進。1995年,印度加入WTO,印度的經濟開始與國際接軌。而近幾年,隨著發達國家及新興國家的產業轉移,印度成為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最主要國家之一,經濟開始順勢起飛。

另一方面,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國,且青壯年人口更是高居世界第一。這些巨量人口,在印度教育提升的情況下,其人口質量也突飛猛進,迸發了史無前例的人口優勢。這種優勢,在其他經濟大國也曾出現過,印度能夠因之實現快速發展,也實屬必然。

再則,西方發達國家對印度的扶持力度比較大,由於印度的區位優勢,以及廣袤的市場,印度成為了協助西方國家牽制周邊大國的最佳選擇。因此,西方國家在貿易中往往會給予印度優待,比如提供援助和低息貸款。同時,印度在國際上遭遇的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在新興大國中也是最少的。印度面臨的國際環境,在所有新興大國中,無疑是最好的。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印度的快速發展,在莫迪上台之前,並沒有現在這樣明顯。而莫迪上台以後,印度的經濟增速突然出現成倍增長的現象。這裡面很大的因素,是莫迪改變了印度經濟的衡量方式。比如,印度的牛糞和垃圾等東西,也開始被計算在了經濟成分裡面。很顯然,這些並不公平的計算方式,也是印度經濟快速增長的直觀原因之一。

不過,無論怎樣,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的確是一個事實。即便扣除水分誤差,印度也基本上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國之一。以印度的增長態勢而言,印度在不久之內必將躍居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之列。

謝謝 財經 小秘書的邀請!

你還別說,印度的GDP增速在全球來說都是最快的,為什麼這么說呢?當然,我也不能空口無憑,我們先看一下最權威統計數據!

我們先看一下世界銀行對各個國家GDP增長率的統計數據!

以上是世界銀行對全球各個國家的統計數據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我們從上圖中就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圍內,經濟增比較快的國家可不僅僅是印度一個國家,甚至比它高的大有人在,比如在同期, 印度的增長率是7%,而利比亞是7.8%、柬埔寨是7.5%、象牙海岸是7.4%、塔吉克7.3%、幾內亞8.7%、越南7.1%、盧安達8.7%、孟加拉國7.9%等。

印度的經濟增長數據為什麼會這么快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印度現在經歷發展階段,正是我們中國九幾年正好經歷的階段,我們看一下那個時間段的中國經濟數據。

圖一

圖一是中國從六幾年到想在的GDP增長曲線,我們呢很清楚的看到,我們之前的經濟增長基本上都是保持高速的增長,但是在90年之前,每年的經濟增長由於 歷史 的原因和各種基礎設施的有待完善,我們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波動幅度是比較大的。

但是在90年之後,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比較平穩,這也是我們國家一直追求的是穩步增長,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的結果。

以下是中國歷年最詳細的統計數據。

我們看了上述的統計數據,其實印度等其他發展中國家中,經濟增長數據算是靠前的增長大國,這和我們國家的之前的發展類似,當然,業包括其他發展國家。

我們國家在2018年取得6.6的增速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經濟的增站不光要看增速,而且要看經濟的總量,比如上面提到過的利比亞,柬埔寨等國家,經濟體諒比較小。而其他發達國家經濟體諒比較大,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速是非常的不容易。

就好比是是差學生,滿分100分的試卷,如果你之前考個二十幾分,現在考到三十幾分,增速是比較快。

而比如美國,從80分增長到82分,增速雖然慢,但是經濟體量比你大的多!

上圖是各個國家的經濟體量

美國在一季度是5,265,015.5,歐盟是4,609,559.9、中國是3,481,440.7。而同期的印度是 711,975.7。

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

上述是我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現在的印度有點像前幾年的中國!

現在的印度大部分的GDP來自人口紅利,以及龐大的勞動力市場,這也並不是說印度的高精尖產業不行,只是說他的高 科技 產業所佔GDP量體不大!

印度人的高 科技 人才其實是挺牛的,你去看看大公司的人才很多都是印度人,窺一斑而知全貌,好像印度人對高 科技 帶有先天優勢!但是由於印度本國的技術產業發展不完善,所以以很多的技術人才都在國外的公司就職!

而印度政府沒有實施過計劃生育,所以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全球大部分國家的人口出生率現在都極低,但是印度的出生人口一直是正增長!

龐大的人口基數保證了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並出去領先的地位!但是一旦人口紅利過去,而其他產業沒有跟上的話,那麼GDP增長率肯定會嚴重下挫!

就好像當年中國差不多,印度人口多,市場大,有利可圖,就引進外來的資本。也因為廉價勞動力,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導致西方公司紛紛撤資,但不可能撤了就不找新地方啊,印度就是不二之選。我感覺就這樣,我就是一個大學生,有什麼講的不對的望見諒

以前一直不了解印度,這不前三天才知道印度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有十萬印度人在美國矽谷工作的國家,他還算是白種人的國家,現在又知道了GDP增速非常快的國家。

印度現在的GDP增速平均在7%左右,是所有大國中增速最快的。這里主要是用大國之間作比較,因為有部分小國,經濟波動很大,有時可能會出現增長10%的情況,不具有參考價值。

榆次同時,在全球主要大國中,美國的GDP增速不到3%,歐洲老牌發達國家德國、法國等均在1%上下,至於俄羅斯也是不到2%的增速。所以印度的增長速度的確很給力,這其中有什麼願意呢?

實際上經濟越發達的國家, 消費增長的速度越慢

其實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永遠都沒那麼高,像歐洲發達國家,德、法、英等國增速一般就維持在1-2%這個階段,美國經濟好點,也不到3%。但是反觀印度。越南這些國家7%左右的增速比較普遍。

這是為什麼呢?這和一個 社會 的消費慾望有直接的關系。發達國家新增的消費慾望其實相對有限。在發達國家,房子、車子、遊艇、奢侈品包包等早就普及了。基本上就是該有的家庭已經有了,消費不起的家庭還是消費不起。

所以在歐洲 社會 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去年賣出1萬輛車,今年可能還是1萬輛,明年可能還是1萬輛。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發達國家的消費基本上是緩慢增長的。

但是印度這樣的低收入國家可不一樣,消費增長是很快的

而印度這樣的國家完全不一樣,從基礎設施到人民的日常用品,到處都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到處都是經濟增長點。所以反而經濟增長很快。

還以日常常用品為例,在印度,手機、 汽車 、奢侈品遠遠沒有普及,這些都是巨大的市場。過去因為經濟不發達,印度人可能買不起 汽車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年可能會多出一百萬人口有足夠的錢去買車。與此同時的還有手機、化妝品這些產品的銷量也在上升。

這就是GDP增速的關鍵所在,當越來越多的人有錢,去買過去買不起的東西,那麼整個 社會 的經濟就會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印度有大量人口,也處在人口紅利期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多的確是力量大,尤其是像印度這樣年輕人口佔大多數的國家。印度這兩年製造業也是增長很快,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印度利用自身優勢,吸引外國在印度投資設廠。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印度自建航母,戰斗機,雖然質量不咋地,在今年2月份和巴基斯坦的空戰,也遭到了失敗。但是說明一個問題,印度製造業還是有些底子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當能造航母的時候,許多相關的基礎工業是沒問題了。至少比那些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要強得多。

除了製造業之外,印度的服務業也是增長很快。比如印度軟體行業經常拿下美國的外包訂單;此次衣索比亞波音737MAX8墜毀,據說使用的就是印度人編寫的軟體。

總之一句話,印度年輕人多,製造業的水平比不上歐美,但是最起碼的工業基礎是有的;尤其是印度本身就是低端製造業,剛好適合印度的工業發展水平。

印度的龐大人口提供了勞動力和市場

現在的印度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其實 歷史 上韓國。日本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也就是增速在10%左右,維持高速增長多年。但關鍵是印度能不能像韓國和日本那樣,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從低端的工業鏈發展到高端階段,這才是最核心的額。

只是這真的容易實現嗎?拭目以待。

『柒』 為什麼印度國民一直認為比中國更發達

印度發展的沒中國好的根本原因:
印度存在大量的國內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鬆散的現體系無法直接解決,民間的內化機制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這些問題要麼壓根沒在中國出現,要麼就比較緩和。所以自然印度發展不過中國也是很正常的。
印度的發展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先說政治層面:
一,在社會文化層面,印度延續2000多年的種性制度,造成社會不平等,印度的階級分化異常嚴重,阻礙社會發展。制約印度的發展問題明顯有種姓問題,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屬的種姓,甚至信仰什麼宗教。反之,還可以通過他的相貌、衣著以及經濟狀況來反推其種姓。
雖然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有任何的區別對待,但是現實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而這類社會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哪怕是開明的象牙塔環境中在印度人,在婚姻,交友,社會圈子方面都有明顯的"種姓隔離"在裡面總的來說,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首先要保證比較可以接受的社會階層流動性,而種姓問題的制約,讓這類問題的解決基礎被剝離了出去。
這個是印度獨有現象,在我國不存在。
二,教育的規劃政策有明顯問題。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投入的錢差不多(大概是延續尼赫魯當年定下的基調),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二元制一刀砍平。這種搞法,現在看來是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在裡面。
比如,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嚴格的印度教育選拔制度上,高等教育其實人數較少,精度要求較高,呈現精英化的特點。而這類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和經費把控上,是很明顯需要特別對待的,不適合和基礎教育一刀切。
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基礎教育上。
基層教育的人數更多的,范圍也更廣泛,並且也承擔著消滅高文盲率以及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的重任。印度基礎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學,還有一種是私學,也就是常見的西式教育分法。公學承擔更廣泛的基礎教育,雖然的初等義務教育已經在2001年被寫入法律,但教育質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印度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2001年的Sarva Shiksha Abhiyan,或稱為全體教育激勵計劃,很大的提高了入學率。
但是"入學率"雖然提高,但是畢業率變得更差。
同時在這種經費也一刀切情況下,老師的雇員數不夠用,給老師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也招不到很高素質的老師
私學雖然可以辦到這一點,但是高昂的教育費用必然只能提供給高階層人士,而且數目不多,涵蓋不廣,也承擔不起"改善國民素質"的社會責任。
以上原因綜合到一起的表現就是全印度的文盲率高達三分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我朝肯定狀況是要好太多了。印度的教育問題是還沒有完成普及。而我們教育問題是教育方式改進和教育資源的分配,全民性普及早就在上個世紀就完成了
三,宗教問題。印度是個全民宗教國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人有來世,人在現世是 來贖罪的,等待來世。這種"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眾理論上應該帶來比較好的社會風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間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厲害,民間團體因為習慣不同,會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沖突,而這類沖突往往無法直接解決,會產生明顯的內耗。僅2008年一年,印度就發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656起,其中4起發展成騷亂,死亡123人,2272人受傷。
四,民族問題。印度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很明顯,連民族之間的語言互通狀況都不怎麼樣。而印度並沒有承擔起一個比較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克什米爾沖突,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規模民族仇殺;到12年的阿薩姆沖突。這類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也不會缺少。
民族沖突帶來的首先是"惡性循環",本來處於民族意識比較平和的民族團體,會因為"激烈的話語權爭奪"成風,而開始著手進入這種沖突游戲裡面。而小民族,小地區,會因為這種劇烈沖突,變得"沒有安全感",開始著手內部強調民族意識,來增強排外性,繼續加劇全國性的民族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這種問題,在本來對聯邦向心力不足的大環境下,會直接導致地域的政治沖突,這也造成國內內耗。
五,印度特色的聯邦制相對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不僅決策權力不夠,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沖突不斷。尼赫魯-甘地的個人政治理念特徵讓印度無法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後來尼赫魯-甘地家族在印度幾十年的家族統治實際上還是形成了所謂的尼赫魯-甘地王朝。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類似於"一個中央王朝,帶領麾下無數邦國"的狀態。這樣的印度式聯邦制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
1,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其實並不好管理,國大黨雖然權勢頗盛,但是沒有足夠的統籌力來承擔整體化一的執政標准。
2,分裂勢力眾多,而且分裂勢力旺盛。這種政治生態,在本來各邦獨立性都不錯的情況下,和民族問題捆綁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達不成妥協,結局幾乎都是極端分裂勢力開始取得話語權。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問題。下面說說經濟方面的問題。
一,失業與貧困
失業和貧困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兩大痛楚。雖然歷屆都把增加就業和消除貧困作為執政的重要目標。
這兩個問題雖然已經有所改善,尤其是失業率方面,印度現頗為做了一些成效。但是就業市場的極端化,卻帶來了一些副作用。
而貧困方面,印度的貧困一直就改善得非常緩慢。
附上一些數據和解讀:
以上是印度各邦的失業率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印度的失業率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地區發展不平和的問題。
說明印度總體失業率已經有所改善,但是就業市場的惡化和兩級差距並沒有解決(見下圖貧困人口)。
可見印度的貧困人口惡化一直沒有得到什麼改善,而表中也給了標准,赤貧人口(1.25美刀一天)達到四成,貧困人口(2美刀一天)達到百分之七十五,而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居然這兩個數據在"發展中國家"中都是墊底的水平,這實際上是很不正常的數字了,也就是說就收入而言,印度根本沒有消滅佔有全國過半人數的貧困人口基數,而這恰是印度從建國以來最大,最根本的一個局限問題。雖然近幾年國大黨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上的困難,但是就業市場呈現出總量走上行的趨勢,但是幾乎是印度服務業開始走高,產業附加值開始增強帶來的收入紅利,但其他產業就沒有這種程度的發展。也就是說印度現在呈現了這么一個奇怪的狀況:
印度民眾得到一分工作的可能性變大了,但是靠一分正經工作居然脫不了貧。
這是個很值得吐槽的現象。
而在貧困問題上,我朝的狀況明顯好很多。我朝目前的問題在於地區發展的差異,而欠發達地區恰恰也是人口大省,勞務輸出大省,故而我朝也擁有一部分不小的貧困人口數字也不奇怪。而整個mpi綜合評價裡面,我朝大概在中上的范圍內,主要的被拖名次的也是人口數字。但是,就近幾年的趨勢而言,從90年代開始的西部大開放,以及新千年後的數次城鎮化進展,我朝的地區差距是在慢慢縮小。所以就解決貧困問題上,我朝雖然拖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在成效上,在發展中國家絕對是前列的,自然比印度的狀況好很多。
二,製造業發展滯後,准確的說是產業結構不全使得"服務業"變成孤島。
印度經濟增長主要還是靠服務業的增長,服務業也主要是靠IT產業,製造業還不強。服務業的增長也非常明顯,農業也有起色。製造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由於它們是傳統部門,所以有很多傳統體制還沒有改革,包括以及大家族對產業和的"過度管制",但是印度的結構特點註定了他沒辦法真正靠主導經濟,這是和我朝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等各種制約,不利於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尤其是業的發展較快,是因為其作為新興部門,對其控制較少,在製造業方面步伐比較慢,市場開放程度小,沒有利用好廉價勞動力的優勢。
而我朝相對來說,產業還是比較平均,總體上不存在印度這樣的問題。就規模而言,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美國,農業總產值早就超過了。就精度而言,我朝的主要產業集中在中端製造業,已經從"單純吃人口紅利"變到"開始吃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人口紅利",至少說,算是個良性的狀態,高端工業成果來說,也取得不少成就,比如去年的"遠程特高壓輸電項目",以及出口德國的"五軸機床"這狀況肯定比印度好出太多了
三,基礎設施嚴重落後。
印度作為新興大國,基礎設施有點落後到不正常的地步。比如2012年,7月底發生的全國性大規模停電事件。在36小時里,印度的全國性電網崩潰了兩次,直接影響了一半國民的生產、生活用電,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停電事故也就是說,現在印度的基礎設施並不是什麼是否完善的問題,是嚴重缺失以至於影響整個國家的正常生活和產業運轉了。
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2009-2010年國際競爭力報告,印度在基礎建設方面的排名位列世界第76.
另據印度央行最近的測算,印度近年來每年基礎設施建設佔GDP的6%,公共明顯不足。
當然印度也比較承認這點,而且非常願意拿我朝作為激勵目標,新的"印度十二五規劃"裡面,號稱要投入一萬億美刀來解決基礎設施問題,具體成效如何,還是等17年末我們來驗收成果吧,就現狀來看,印度的基礎建設非常不過關的
而我朝一直施行的是"基礎設施先行"的政策,城鎮化也好,新區建設也好,舊城改造也好,基本上把基礎建設放在首位的,相對於印度而言,我們的基礎設施整體是非常完善的,當然在細節上還有待改良。
四,結構問題以及宏觀經濟問題。
世界資金流向在美歐各種經濟衰退之中開始滿滿轉向新興市場,而在印度卻長期出現了資金流出和貨幣貶值的情況,整體宏觀經濟偏軟通脹居高不下、財政赤字劇增、長期保持高利率等情況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
在2012年,印度9月食品通脹年增率飆升至18.4%,創2010年中期以來最高。而印度的gdp增長一路走低,到現在都沒有明顯反彈跡象。
但是這些情況是為什麼呢?
我做一下分析。
印度經濟是以擴大為引擎實現高速增長的,但支撐其活動的資金基礎是脆弱的,印度並非依靠穩定的國內資金,而是依賴非常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和左右的海外資金。外資流入主要是直接、證券和中長期的商業貸款,而 資本流動的變化使得過去利用利率較低的海外資金的印度在籌措資金時陷入了困境,且籌措資金的成本也在上升,稅後利潤明顯下降。
而擴大模式給製造業為主的行業,本身是國大黨一個很聰明的政策,但是國內受到模式以及需求不足的局限,且落後的基礎設施連保證有效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很難說,這點改善政策效力一般…
所以,印度在"結構"上也存在問題,而目前而言,印度沒有拿出太好的解決辦法。
而我朝其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情況好很多,我朝以產業政策,國有資本主導的國內模式,實際上對海外資金的依賴量不高,量很穩。而且無論項目,還是製造業,我朝的回報都還是不錯的。
我朝真正應該考慮的問題是,"怎樣給目前的模式做一個更優規劃和更專業的計劃",從而去進一步提高有效性。而就資金模式方面,其實也可以"適當"對海外資金放寬,當然"主導地位"不能放。

『捌』 印俄提議人民幣交易,印度為何不跟著美國的制裁節奏,有什麼底氣-

| 黑馬奇說

編輯 |黑馬奇說

受到 烏俄戰爭 的影響,整個世界被攪得一片混亂。

此時,西方各國對俄羅斯的各種制裁正在 如茶似火 地進行中。

政治、經濟、 科技 ,此次制裁涵蓋的范圍太廣太廣。對於 俄羅斯 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隨著美國人 制裁俄羅斯

德國對俄羅斯的依賴 不可謂不小 ,供暖、電力等方面均要 依靠俄羅斯 的能源。

一旦停止,將會造成德國 供應短缺、經濟衰退 等問題。

所以,在制裁俄羅斯 石油、天然氣 上面。德國人便沒有和美國人 完全 站在一起。

對於制裁,德國人表示 短時間 無法中斷和俄羅斯的交易。

你說,德國人的行為 擰巴 也就算了。

在這個時候,印度人也展現出了 不一樣的態度 。經常和美國人 「一起玩」 的印度,一反常態的不和美國人 「玩兒」 了。

在面臨如此困難的 戰略抉擇 的時候,印度人又為何如此反常呢?

受到西方各國的 制裁 ,俄羅斯正以極低的價格 出售石油

對此,部分印度官員表示。雙方一旦 達成共識 ,我們不介意從俄羅斯這里進口這些 折扣商品

當這則消息剛出來的時候,不少 美國人 被氣到了。

美國新聞秘書 普薩基 回應道,印度此舉,雖不違背美國的制裁,但也請 印度方面 慎重考慮 歷史 站位 問題。

面對普薩基的說辭,印度富豪 達爾·芬布 回應道,美國人實在是太傲慢了。

自烏俄戰爭加劇以來,印度便一反常態地 拒絕譴責、制裁 俄羅斯。

對此,美國方面曾多次要求印度方面和俄羅斯 保持一定距離。

但印度政府依舊 我行我素 ,不僅在聯合國烏克蘭決議上 棄權 ,還准備從俄羅斯方面購入 S-400防空導彈系統

對於印度,美國方面正在考慮 是否要制裁 他們。

面對可能到來的制裁,部分 印度官員 表示。

烏俄沖突不是印度造成的,印度不應該為這次沖突而 造成的對峙 ,付出本就不應該付出的代價。

隨著油價的上升,印度政府正逐漸考慮 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

為避開西方各國的制裁,印度以及俄羅斯正在擬定 盧布、盧比 結算體系。

並且在此基礎上,雙方還打算使用 人民幣 充當參照貨幣。

據報道,印俄雙方已經達成了一單 300萬桶原油 的交易。

交付時間定在 5月份,運費、保險 等問題均由俄羅斯方面負責。

同時,一些 印度官員 還表示。

俄羅斯的原油價格要比國際油價低上大約 五分之一 ,雙方均有意向增加原油的交易量。

並且,一些印度媒體還表示。在 2022年 ,印度預計從俄羅斯方面購買原油 1500萬桶

除此之外,印度方面還打算從 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 地區購買化肥等物品。

印度一連串的舉動,無疑是加快了 去美元化 ,推動了人民幣的發展。

但這也不禁讓人發問,印度為 何要這樣做呢?

如今的印度,正處於 工業發展 的關鍵時期。

隨著自身的成長,印度對於 石油、天然氣 等能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而印度本身在石油以及天然氣的開采上,並不能滿足 自己的發展 所用。

而且在印度,有不少油田正在 面臨著枯竭 的問題。

再加上,烏俄沖突的影響導致 國際油價不斷上漲 。你說,這怎能讓印度人不心急呢?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人說自己的石油低價出售。印度人當然很 高興 了,這對於印度可以說解決了 燃眉之急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度人對俄羅斯的 依賴性 有多大。在軍事上,印度的進口量達到了 60%。

這是一種 什麼概念

沒了俄羅斯的供應,印度人的軍隊差不多就要 癱瘓了

不少印度軍方人員曾說,如果沒有俄羅斯供應的 武器以及零件 ,我們的軍隊將會 寸步難行。

所以,對於軍中大量裝備 俄羅斯武器的 印度人來說。

和俄羅斯人搞好關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 印度和俄羅斯 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

印度外長蘇傑生 曾這樣評價兩國關系,印度以及俄羅斯兩國之間的關系是 最穩定的關系之一。

尼赫魯時期,印蘇兩方便建立了 友好關系

雖然這有應對西方以及中國的關系,但是雙方確實有過 一段合作

葉利欽時期,受到 俄羅斯外交政策 的影響。

印俄兩國之間的熱度有所下降,這讓當時的印度感到自己 備受冷落

但隨著 1997年 的到來,雙方關系再次回暖。

當時,印度因為 核武器問題 而被西方各國制裁,俄羅斯並沒有跟著制裁印度。

在這件事上,印度人認為 俄羅斯幫了大忙

在此之後,雙方便建立起了 合作關系

在莫迪上台之後,雙方依舊保持著 穩定的政治關系

所以,印度方面選擇與俄羅斯合作也有這方面的 因素

利益 ,同樣在印度的考慮范圍內。面對自己越來越迫切的 能源需求 ,印度有意向和俄羅斯達成 長期合作

全球石油進口國中,印度已經排到 第三名

並且按照專家的預測,在 2040年印度 的能源消費量將達到全世界 的11%

所以, 擴大俄羅斯能源進口量 ,成了印度這兩年主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合作,極大地緩解了 印度的能源問題

不少印度企業,也從中獲得了不少的利益, 拉動了本國的進一步發展。

另一方面,印度和俄羅斯的合作可以 減輕印度政府的財政壓力

在疫情爆發以前,印度便已經創下了 10年來 最低的財政增長率。

作為 亞洲第三大經濟體 ,它的財政增長率只 有5%

在這場疫情的沖擊下,印度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處於 停滯狀態

不少印度人表示,政府要控制 財政支出 。這些東西,還是要老百姓來買單的。

在耕地面積上,印度僅次於美國排 在第二名 。但他們糧食的產量並不高,只有 我們產量的一半

再加上,他們的農民主要依靠 政府的補貼

這些問題,帶給印度政府的 壓力更大 。所以,這個時期的印度政府正在尋求 可行的解決方法。

巧了,這個 時機 他們並沒有等多久。

烏俄戰爭爆發之後,俄羅斯開始低價向外出售 石油、化肥 等物資。

能夠低價購買這些物資,能夠為印度政府 節省很多開支

此次沖突,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印度人 提了一個醒

如今,整個 國際 社會 的局勢 正在發生變動。

只有正確選擇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印度的 地位、實力、經濟 進一步上升。

而俄羅斯最為 核大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選擇在俄羅斯身上下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正巧,此時 烏俄沖突 給印度提供了一個機會。

在西方各國制裁俄羅斯的時候,印度 一反常態 地站在了俄羅斯這邊。

不僅不譴責、制裁俄羅斯,還從俄羅斯 購買各種資源

雖然,印度的行為是出於 國家利益 。但是,印度的行為依然對俄羅斯提供了 不小的幫助。

印度人如此幫助俄羅斯人,它是有著 什麼底氣呢

實際上,印度人之所以敢在這個 敏感的時期 購買俄羅斯的石油。恰恰正是因為,西方各國正在 制裁俄羅斯

西方各國在制裁俄羅斯的同時,還 威脅了中國 。印度作為 南亞地區 的大國,有著很高的戰略地位。

美國如果不想失去對 亞洲的控制 ,將印度拉攏到自己這一邊才是正確的方式。

另一方面,有許多國家並不太想 制裁俄羅斯

對於依靠 俄羅斯能源 的西方國家來說,制裁會將自己 拖入深淵

此外,日本人曾公開表示不會 制裁俄羅斯 ,土耳其也表示願意填補因為 西方企業退出 ,而產生的市場空缺。

除此之外,印度一直想要成為 有聲有色的大國 。再加上,他們是一個有 獨立主權 的國家。

諸多國際事務 上,印度人都會表示 自己的態度

冷戰時期,印度一直遊走於 美蘇陣營 之間,更是致力發展 「不結盟」

那個時期,印度 游刃有餘 地行走在兩大陣營之間。

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對印度保持一個 相對友好 的關系。

也正是,受到一定的 歷史 影響 。現如今的印度,似乎還是想要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 左右逢源。

繼續扮演之前的角色,從中間獲取利益。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要努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姓陳多少萬人 瀏覽:4
和平精英國際服隊友搶物資怎麼辦 瀏覽:930
印度每天增長多少公斤 瀏覽:912
義大利哪些車品牌汽車 瀏覽:778
中國和哪個國家的邊防人員友好 瀏覽:767
中國黏土哪個地方最多 瀏覽:869
義大利傳統的手工業是什麼 瀏覽:110
英國簽證時間怎麼看 瀏覽:860
英國哈羅豪斯學院怎麼樣好不好 瀏覽:499
英國本科什麼時候開始准備 瀏覽:10
適合男士穿的義大利潮裝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436
中國首富如何招人 瀏覽:273
英國戰勝法國說明什麼 瀏覽:764
印尼出口什麼最多 瀏覽:682
中國哪個島有蛇 瀏覽:187
英國理工科專業怎麼樣 瀏覽:719
西班牙vs伊朗什麼時候進球 瀏覽:830
印尼什麼時候能恢復交通 瀏覽:356
印尼一般發什麼快遞 瀏覽:535
英國在什麼季風帶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