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印度糧食自供不足的社會原因
印度:糧食大國、飢餓大國
「印度用佔世界2.4%的國土面積養活全球1/6的人口。」這是國際媒體提到印度糧食生產狀況時常用的數據。在糧食安全上有過慘痛教訓的印度,嚴格來說應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中國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有人計算18億畝合12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1/3,卻擁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與恆河兩大河流沖積平原,給人口超過13.5億的印度帶來肥沃的土地。印度歷史上就是農業大國,但從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47年獨立,印度發生過5次大飢荒。從獨立到20世紀70年代,印度又發生3次較大飢荒,官方統計餓死300餘萬人。
糧食安全問題是歷屆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並通過「綠色革命」等舉措提高糧食產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國實現糧食自給。現在,印度日常農產品價格保持低水平,糧食略有盈餘出口,這與獨立前後糧食長期短缺、依靠進口形成強烈對比。為保證農民的權益,刺激生產積極性,印度政府還長期實行糧食收購價保護。在維護社會公平和選舉因素推動下,印度對農產品價格實行干預政策,出台《國家糧食安全法案》。
在有糧食出口的印度,國民飢餓狀況卻在加劇。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去年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印度仍是擁有最多「糧食不安全人口」的國家。報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個任期,印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增長3.8個百分點。印度在「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1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4位,屬於「重度」飢餓類。英國《對話》雜志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糧食生產大國印度還是世界上飢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情況敲響警鍾,提醒各經濟體必須重新配置自己的糧食體系」。
日韓緊盯糧食出口國風吹草動
在日本,關於糧食自給率的問題經常被提起。日本糧食自給率1965年為73%,之後就直線下降,現在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且前景嚴峻。為改變現狀,日本也有鄉村振興的藍圖。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指導方針——「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其核心是到2030年將糧食自給率從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聞》2019年曾刊發題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處於十分危險狀況」的社論,提到日本小麥自給率只有12%,政府必須要有危機感,要推進智能農業,以彌補無法集中農業用地大規模生產,以及農戶減少和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阿根廷等糧食出口國去年一度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或准備針對穀物出口商徵收特別稅,這讓地少人多的日本更為不安。日本農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樣,如果糧食出口國都『國產國消』,對日本來說會意味著什麼?與生產工業產品不同,日本的農畜產品不可能馬上擴大生產。」來自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佐藤康博不無擔憂地說:「我有過這樣的危機感——食品安全保障是關繫到國民生命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備。」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藤井聰今年1月在《農業協同組合(農協)新聞》上撰文說,農業用地只佔日本國土的13.5%,從「食品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必須將提高「糧食自給率」定位為重要的國家目標。此前,《日本產經新聞》曾援引農協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提高食品自給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搖旗吶喊,在地方政府、農業生產者、消費者那裡還沒有產生廣泛共鳴。」
據報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將匯總有關「在後疫情時代強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種信息,應對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東京大學鈴木宣弘研究室給出的一組數據是:「把種子因素考慮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給率為8%,把飼料因素考慮其中,牛肉自給率為11%、豬肉6%、雞肉12%,而這些數字2035年將降至3%、2%、1%、2%。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日本將無法應對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的禁令。」不過,據《讀賣新聞》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麥,且日本還有國家儲備、大米自給自足。但日本主流媒體還是呼籲,政府必須與商社等民間企業合作,努力穩定糧食供應。據了解,日本很多綜合貿易公司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投資農業生產,專門生產面向日本出口的農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過國產實現大米自給自足的作物,不過,據《環球時報》駐日記者觀察,一些種植水稻的日本農民卻面臨收入難以保障的現實情況。秋田縣湯澤市是日本著名的大米品種「秋田小町」的產區,在當地勞作近40年的稻農石成壽告訴記者,他同時還種植飼料用稻穀和櫻桃,因為「只靠種植水稻無法生存下去,要從事復合農業」。
韓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樣突出
上世紀60年代,韓國穀物綜合自給率曾高達90%,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韓國人肉類消費增加,以及產業化、都市化提高讓耕地越來越少,韓國糧食自給率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目前,韓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34公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2009年至2019年韓國政府在糧食領域投入13.52萬億韓元進行扶持,如補貼農民種植水稻以外的農作物、通過援助培訓和農資方式培育糧食作物共同經營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並不理想。韓國2019年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5.8%,與2009年的56.2%相比大為降低。受天災和國際糧食價格影響,韓國2020年出現糧食產量過去52年來最低和價格史上最高的現象。
韓國糧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國際市場購買,因此,糧食出口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加劇韓國的危機意識。據《韓民族新聞》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去年5月曾進行過「應對糧食危機特別演練」,核心內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韓國農場主下達「進口糧食命令」。目前,共有69個韓國法人在俄羅斯、柬埔寨、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經營農場,「進口糧食命令」實際上就是讓他們想方設法將糧食運往韓國。但一些韓國專家還是認為,韓國的糧食安全已亮起紅燈,為此必須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糧食生產率。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其糧食消費量的90%需要進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資發展都市農業。
② 新冠疫情致印度7500萬人跌入貧困,你如何看待此現象
由於全球疫情的肆虐,不僅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同樣也讓很多家庭以及很多國家陷入到了貧困當中。我國作為受到波及較早的國家之一,迅速干預,並且針對此次疫情作出緊急預案。雖然說在最初的時候,的確帶走很多人的生命,並且也讓很多家庭支離破碎。而在疫情過去之後,我們內心當中除了仍舊留有恐懼之外,還有一絲慶幸。
雖然疫情對很多國家,以及很多國家的經濟形成損失。但是我們的國家從來沒有一個看熱鬧的心態,而是及時幫助其他的國家挽救損失。因為如果每個國家都封閉大門,那麼對於全球的經濟來說都是一種重創,只有每個國家敞開大門,全球的經濟才能夠恢復正常。
③ 在疫情嚴重時,印度成千上萬人擠爆菜場,印度官方為何沒有實施相應措施
經過近日的新聞,大家對於印度近幾日的情況應該是相當了解了。目前印度病情仍然非常嚴重,每天新增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在20萬以上;每天死亡人數4000人以上;總確診人數高達將近3000萬,而這種局面全部都是印度人自己不聽勸阻,肆意妄為所導致的。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印度疫情相對來說緩和了很多,但是平均每天上漲人數仍然在2萬人左右,本來應該繼續加強對於疫情的管控,當時印度專家預計四個月左右印度疫情大致就能控制住,可是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巨大多數印度人認為疫情已經控制住了,認為印度人在神明的幫助下已經戰勝了新冠疫情,已經可以肆意出門玩耍了,於是不顧政府的警告,印度人開始慶祝自己的各個節日,並享受美好的“自由”,就這樣,因為大批量的聚集,導致在今年的4月份印度爆發了第二波病毒感染。就是在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印度居民竟然還是不聽從政府和警察的勸阻。
④ 據報告顯示,疫情致印度7500萬人跌入貧困,為何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新冠肺炎疫情自從在去年年初爆發以來,迅速蔓延全球各個國家角落,給世界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傷害。特別是對於印度這種人口大國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損害了印度的經濟,根據美國某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印度目前至少有7,500萬人生活跌入貧困,貧困人口已經超過1億人次以上。
根據相關的研究數據顯示,印度國內的貧困標準是每天的生活費低於兩美元就屬於貧困人口,如今印度國內的疫情不斷加重,經濟受到了重創,所以失業減薪無疑成為許多印度基層民眾不得不面對一個窘迫的現實狀況。
⑤ 新冠疫情下的印度,窮人受到了最大威脅,特別是女童,這是莫迪造的孽
新冠疫情是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災難,給無數人帶來了死亡的威脅,現在世界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中,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比較麻煩的情況,特別是印度,特別是四月份印度爆發疫情以來,新冠疫情給印度底層人民造成極大影響,在經歷新冠之後,這群人中不少連最基本的吃飯和住宿問題都難以解決,有些窮人甚至做出了「賣女兒」事情。很多窮人因為看不起病,直接被丟棄在家中,仍由病毒的侵蝕,最終活活痛苦而亡。所以很多人都把最大的矛頭指向莫迪,是他抗疫不力。
⑥ 印度疫情死了多少人
印度疫情死亡人數最新官方公布為53萬多人,因為印度是人口大國,國家體制又受資本家控制,平民百姓的死活資本家看得很淡。
⑦ 疫情致印度7500萬人跌入貧困,疫情帶來的危害還有哪些
三、疫情對人心理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全世界的人民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災難,據媒體報道,疫情導致印度貧困人數急劇上升,2020年印度便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而新增了7,500萬人貧困人口,印度在脫貧方面的功績,因為這場疫情全部被抵消。那麼疫情除了可以使人們返回到貧困,還有許多其他的危害。
疫情除了會對經濟和人們的收入水平產生影響,還會對人們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如果在這種大規模的疫情過後,國家相關部門沒有對經受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的人們進行心理輔導和死亡教育,那麼這些人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可能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在疫情爆發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喪失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難以接受。還有些人在疫情爆發過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名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