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多少台企

印度有多少台企

發布時間:2024-08-15 12:42:17

❶ 印度車市,像極了15年前的中國市場

印度,近期成了汽車圈曝光率極高的關鍵詞。

2月5日,長城汽車亮相德里國際車展,宣布正式進軍印度市場。在此之前,長城汽車已於1月17日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印度塔里岡的工廠,預計最快將在2020年下半年開啟在印度市場的本土化製造。

以上兩個機遇,一方面,對自主車企,尤其是長城汽車來說,可謂輕車熟路,是兩個絕好的突破點。但另一方面,對比現代起亞的印度戰略可以看出,韓系在電動化與SUV兩個機遇點上都早有布局。

這個彎道,是中國自主車企與韓系共同的彎道。

中國自主車企的另一個優勢在於,針對消費能力不強的印度市場,我們有能力打好「性價比」這一張牌。但是,韓系車不正是全球范圍內玩性價比的高手嗎?

積極的一面是,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中國自主車企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強勢如大眾、「兩田一產」、通用等品牌之外也打開了新的藍海市場,並且在國內超越了現代起亞,領軍企業如長城汽車等,也找到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到達了100萬輛的全新起點。

自主企業要挑戰印度這個新的戰場,難度並不小,堅持長期主義,踏實踐行本土化戰略,可能是唯一的捷徑。

長城汽車在宣布進軍印度市場的同時就宣布,將紮根印度,建立涵蓋研、產、供、銷的全業務生態鏈,為本土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這值得中國自主車企學習借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兩千多家在印外企為何「跑路」了

近期,印度以涉嫌逃稅等理由對vivo、小米等中國企業進行突擊檢查,並凍結這些公司的銀行賬戶。7月21日,中國手機廠商榮耀宣布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退出印度市場。其實,遭印度稅收“大棒”打擊的跨國公司不光有中企,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美國IBM、法國烈酒生產商保樂力加等眾多公司都曾遭印度“索債”。宣布離開印度的跨國公司也不只榮耀。印度政府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七八年,超過2000家跨國公司暫停其在印度的業務。印度一直希望成為新的“世界工廠”,然而跨國公司卻紛紛“打包”撤離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讓印度總理莫迪的“印度製造”計劃尷尬不已。

“它們可能正在對印度失去興趣”

形勢很嚴峻

“它們(外國公司)可能正在對印度失去興趣”,印度《商業標准報》8月12日援引該國政府數據得出這一結論。去年年底,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稱,從2014年至2021年,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辦事處。考慮到印度只有大約1.2萬家仍在經營的“活躍”外企,這個數字並不少。

印度負責企業事務的國務部長辛格日前表示,截至2022年7月27日,1777家在印度注冊的跨國公司“走了”,而全印總共只有5068家注冊跨國公司。印度政府的年度報告也顯示,形勢很嚴峻。該報告稱,每年在印度注冊的跨國公司數量,從2014財年的216家下降到2021財年的63家,而“活躍”外企在所有注冊外企中所佔的比例,從2014財年的80%下降到2021財年的66%。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黑石為代表的資本公司、以波音、空客為代表的飛機製造商都在加大對印度的投資轎差布局,但包括瑞士建材公司豪瑞、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都宣布將退出印度市場。其中不少企業已經在印度“深耕”多年,比如德國零售商麥德龍,打算以大約17.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閉昌皮其在印度經營了約20年的業務。美國汽車製造商福特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經略”印度市場。今年5月,福特宣布放棄在印度生產用於出口的電動汽車。去年9月,該企業已經決定停止在印度生產傳統汽車。

稅,讓外企望而卻步

按理說,印度擁有13.8億人口,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本應成迅尺為跨國企業爭搶的“香餑餑”,但為什麼這么多跨國企業決定放棄印度市場呢?印度《德干先驅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分析,稱兩個因素造成上述情況:一是跨國企業自身的原因,包括未能打開對價格敏感的印度市場、全球發展戰略調整等;二是印度的營商環境不利於跨國企業,包括高關稅壁壘等。美國國務院2021年發布的投資環境報告將印度描述為“具有挑戰性的營商之地”。美國傳統基金會今年公布的經濟自由指數顯示,印度在亞太3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7位,總得分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印度可能是世界上關稅最高的國家,”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這樣表達不滿。莫迪在2014年上台後,對印度的稅法進行改革,但2018年年底,他開始大規模提升關稅,從平均13%提高到20%。特朗普兩年前在訪問印度時,對美國摩托車生產商哈雷-戴維森不得不在印度支付高額進口關稅表示遺憾。哈雷-戴維森已經決定離開印度市場,而與印度就關稅商討了一年的特斯拉5月也表示,擱置在印度銷售電動汽車的計劃。特斯拉想先在印度“試水”銷售在其他國家生產的電動汽車,而印度政府希望特斯拉先在印度生產電動汽車,然後才能給這家公司稅收優惠。

稅務糾紛也是讓很多跨國企業對印度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小米等中企外,印度稅務部門對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多家外企都進行了稅務調查並開出高額罰單。曾供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印度分所的資深總監劉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稅務機關查稅對各家公司來說很普遍,但若仔細觀察分析,就會發現他們有某些偏好,比如對跨國公司查的多一些,對小企業更嚴厲一些;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查的會少一些,經濟形勢不好時查的就多一些。

據美國《國會山報》等媒體報道,因為稅務糾紛,法國保樂力加7月宣布暫停在印度進行新投資,而從2007年開始,英國沃達豐和印度政府則因為回溯征稅問題打了十多年的官司。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裁定沃達豐勝訴,但當時執政的國大黨對此不滿,印度國會於是通過一項立法,繞開最高法院的裁定,允許稅務部門繼續向沃達豐“要錢”。當時作為反對黨的印度人民黨將國大黨的這一做法稱為“稅務恐怖主義”,然而印人黨上台後,繼續援引這一法律向外資企業“索債”。莫迪政府2021年廢除了這一法律,但印度和多家跨國公司此前產生的糾紛並未終止。

“管理膽固醇”阻礙商業發展

印度政府的管理也讓跨國公司十分頭痛。有印度商業界人士表示,聯邦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各類法律、法規和條例,而這些復雜的規定變成了“管理膽固醇”,影響印度商業發展。印度商業咨詢公司南吉亞-安德森的合夥人阿加瓦拉對《德干先驅報》說,為改善營商環境,印度政府不斷進行管理改革,然而這些改革不僅沒有達到標准,而且不斷變化的規定帶來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麻煩。有觀點認為,印度政府去年批准一項價值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在該國建立晶元產業基地,然而全球晶元巨頭卻沒有因此對印度“熱情”起來。政府管理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印度做生意,法律手續異常繁瑣。據《亞洲時報》報道,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在印度注冊一家公司需要18天,比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時間要長一周左右。此外,在印度注冊企業必須經過12個步驟。申請建築許可證需要34個步驟和110天的時間,必須得到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批准。要滿足生產的水電條件也不容易,比如在印度接通電力需要8天到3周左右。

土地是個難題

如何獲得土地也成為跨國公司在印度發展的難題。據印度the print新聞網報道,該國的土地法未能平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與印度的發展需要,打擊了外企的投資積極性。以印度首條高鐵——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鐵為例,這段鐵路全長508公里,其中約100公里位於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2015年,日本獲批建設這條鐵路,項目2017年動工。日媒近期稱,目前這條鐵路只修了10公里左右,而土地不到位是造成工程延遲的主要原因。報道稱,截至2021年9月,馬哈拉施特拉邦僅征了30%的項目土地。

印度the print 新聞網對比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與日本鈴木汽車在古吉拉特邦工廠的生產情況。報道稱,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和向客戶交付第一輛汽車僅相隔537天。馬魯蒂鈴木印度公司(母公司為日本鈴木公司)的工廠從和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到生產花了近5年時間。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當地土地價格投機性上漲帶來的征地難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印度政府對本國企業的保護政策等都成為限制外企投資的因素。此外,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印度商業法律中有大量涉及監禁犯罪者的條款,凸顯了企業家在印度經商面臨的風險。

給8億人發大米意味著什麼?

印度一直希望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並在2014年高調推出“印度製造”計劃。為實現這一目標,新德里近年來一直試圖吸引跨國公司將其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美國也一直希望印度崛起,以此遏制中國。然而,現實卻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失望了。

美國《國會山報》日前發文,呼籲拜登政府關注多家跨國公司退出印度的現象。西方認為,新德里只有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才能挖掘其經濟和軍事潛力,遏制中國發展,而這只有在更多外國投資流入印度以及印度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盡管印度經濟預計將在2022年增長8%,在2023年增長6.9%,但這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初預測的12.5%和8.5%。此外,印度的增長歸功於其龐大的消費市場,而不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增加。從2019年至2021年,全球流入印度的FDI比例從3.4%下降至2.8%,而中國在全球FDI中的份額從14.5%上升到20.3%。

2014年莫迪上任後表示,他將採取多項舉措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並力爭在2017年將印度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提升至前50。雖然截至2021年,印度尚未實現這一目標,但在去年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印度排名第63,是近年來上升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然而“印度製造”並未按計劃大幅提升印度的製造業。

據美國《財富》雜志印度版報道,新德里計劃將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5%。然而,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印度製造業占總增加值(GVA)的比例從2018財年的18.4%降至2021財年的17.8%。在2022財年,這一數字預計將上升到18.2%,依然低於25%。

此外,《德干先驅報》近期報道稱,印度國會常設委員會在《新冠肺炎後的經濟吸引投資:印度的挑戰和機遇》報告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外國企業,多數選擇了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只有極少數企業來到印度。美國《財富》雜志印度版提醒說,上述數據並非是印度政府提供給國會的,而是印度國會根據媒體的報道總結的,這說明印度政府沒有對相關企業的動向進行追蹤。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8月9日發文,稱印度的勞動力素質和基礎設施水平遠遠落後於中國。除此之外,印度社會的分裂以及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導致其無法取代中國在製造業的地位。莫迪此前在接受印度《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疫情暴發後,在封鎖期間,印度政府在向8億印度人分發大米等方面取得“無與倫比的成功”。《亞洲時報》指出,莫迪提到的數字對希望進入印度的外國公司至關重要。在印度13.8億人口中,有8億是貧困、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人群,他們從政府領取糧食補貼。這些人不會是西方公司昂貴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外國公司不會因為一個國家的人口多就進入這個國家,人們需要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消費它們的產品才行。相較之下,中國既是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中國大約有8億的中高收入人群。據估計,印度的購買力只有中國的20%。

《國會山報》認為,西方對印度成為現代化、繁榮國家的希望,並沒有按照一些人在21世紀頭幾年所預測的速度實現。印度目前還不足以成為中國的“勁敵”。不過,雖然存在各種挑戰,但印度的市場規模和地理位置仍會使其成為一些外國公司青睞的“熱土”。(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徐福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 苑基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曉明)

❸ 世界500強企業:印度7家,德國27家,法國31家,中國和美國呢

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也就是中國俗稱的世界500強,是由《財富》雜志每年進行發布,每一年在這世界500強中有新人來也有舊人去,還有些老企業一直穩坐前面的寶座。這是一個在經濟方面全世界性的較量,所以很多人都會格外關注世界500強中有沒有自己的國家的企業以及排名是多少。

《財富》2000年時報道到那個時候的全球最大的五百家公司里美國企業佔了35%,有高達179家;日本企業佔了20%,有107家;而中國有多少家呢?據統計僅10家而已,佔比2%,數量少的可憐,而20餘年後的今天中國又有多少家了呢?《財富》在2020年報道本年度世界500強時曾介紹到在2020年的世界企業總營業收入高達30萬億美元,超過了以往的數據達到最高,而這30萬億美元多數都是中國和美國的GDP的總和,真不愧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想必大家也都好奇20年後的世界500強又是怎麼樣的呢?



僅僅二十年,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從十家變成了一百多家,一下子成為了世界上進入前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所以相信在未來的世界500強中還會出現更多的中國企業。

❹ 印度人工成本便宜一半,政府還給幫助,為何印度製造走向世界難度還很大

因為印度製造企業的條件沒有中國企業的好,再加上印度勞動力素質比較低下,生產的時候往往都是小規模生產,這樣不能控製成本以及保證產量,所以印度製造走向世界的難度很大。

盡管莫迪推出「印度製造」行動,但印度與中國和全世界的貿易逆差都已加劇,破除不必要的官僚主義干涉或許有助於印度成為世界工廠。

❺ 比亞迪乘用車登陸印度,明年計劃建立新生產基地,將對雙方帶來哪些影響

之前,印度市場研究公司 Railway India (印度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布消息稱,比亞迪汽車將在在印度建立一家新生產基地。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全球汽車市場和印度市場的關注。那麼該消息是否會對比亞迪汽車未來業務布局產生影響呢?

比亞迪汽車從2015年開始進軍印度,在2014年之前,比亞迪汽車在印度的生產基地主要位於阿格拉和庫拉塔。這兩個生產基地分別在新德里和班加羅爾,是比亞迪在中國市場中主要生產的基地之一。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比亞迪在我國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

據印度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印度汽車銷量僅為125.6萬輛,同比下跌17.8%。同時,今年前7個月印度汽車累計銷量為270.9萬輛。這一數據不僅低於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也低於國內汽車消費總量的1600萬輛/年。因此在今年上半年的車市低迷下,比亞迪就迅速調整了策略。

❻ 我想去緯創,不知道怎麼樣

正常流程都是簡歷——筆試——面試——體檢——入職這樣的流程的。
緯創公司全球幾大專業ODM公司之一,主要生產攜帶型筆記本、台式筆記本、筆記本部件和記憶存儲產品(也生產過手機),網通產品,性質是台企股份制公司。

有時候裡面的人會說公司是世界500強很好的,但是其實只是在零2012年的時候入過一次世界500強企業。不過也是全球性的大企業,員工幾萬吧(不包括產線工人,產線工人很多是學生臨時工什麼的,流動性太大),主要的核心部門在台灣(台企嘛),然後在崑山、重慶、成都、廣州都有工廠和研發部門,海外歐洲,北美、印度這些地方也是有工廠的。

待遇的話,產線的不知道,應該是1000多吧。正常的文職的話重慶基本是本科應屆畢業生剛進去一本3300元/月,二本3000元/月,專科2000多吧,重點大學的碩士(知道一個北大碩士的薪資)是4000多,這個是2015年的情況,可能後面有漲基本工資吧,然後每個地區的工廠根據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有所差異吧。不過,如果你是有工作經驗的話,在入職的時候人事部是會根據你的學歷、工作經驗、技能證書情況和你核薪的,小范圍內是可以談的。然後工資基本上是每年有1-2次漲的機會,一般是漲5%-10%左右。加班的話有加班工資,演算法是基本工讓絕轎資的75%*1.5/小時(平時加班1.5倍),周末加班是2倍,節日加班是3倍的計算方式。每個月的工資=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績效獎金(極少可能有)-住宿水電-餐費-五險一金-扣除薪資(如果有請假、遲到早退的話),每年也會有年終獎。

然後公司提供宿舍(一般4人/間,主管是2人/間,高階經理什麼的不用想了,都是台灣人,產線技工應該是6-8人一間),每個月需要自己交100多的住宿費吧,水電有配額,超過了才需要自己交。公司也有食堂,一日三餐及宵夜都可以在這里吃,吃飯5-10元的樣子,看自己選擇啦,餐費是自己付,好像產線的技工們是有餐補的)

然後公司的團建活動定期有組織,比如籃球賽、歌唱比賽之類的,然後還坦肆有定期的優秀員工集體出遊(這個好像也是產線基礎工人才有,正常的辦公室文職和工程師倒是沒有見過參加),過節的時候公司或者保稅港區會組織文藝活動,年會還有每個部門表演和抽獎什麼的。

生活的話,雖然一般來講加班多就沒有什麼自己的業餘生活了。不過公司的工廠一般在保稅港區,區內都會配置餐廳、超市、網吧、水果店、葯房、銀行和一些其他的娛樂設施,也會有打籃球、乒乓球、跑步等運動場所,基本生活所需是可以滿足的。

在這種大企業工作肯定不會很輕松,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部門、自己的崗位、所以也有自己的KPI,你不能隨便安排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流程,因為公司都是有各種規定的,而且很多事情需要幾個部門一起協作完成的,你的進度慢了就會影響其他部分也就可能影響整個項目的進程,所有工作都應該以不影響進度且不出錯為主。不過文職基本就是在辦公室通過電腦辦公,工程師主要也是在自己的辦公司和實驗室,不過有時候還是需要宏襪去產線。

公司正常上班時間是8:30-17:30,午餐1小時,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畢竟性質是ODM工廠,所以會有加班,有的加班還是因為任務需要強制性的,雖然有加班工資,但是忙的時候加班最多能到100-200小時/月,加班多的時候雖然在底薪3000多的基礎上可以達5000-7000元/月的薪資,但這樣身體負荷很大,不過部門任務輕的時候加班就30多個小時/月,或者自己可以選擇不加班(沒有需要必須加班的任務時)。因為加班時數和考勤最終是人事部核算,所以會有很多人沒有任務需要加班也要留在辦公司加班混加班費的情況。

然後就是講公司的人事情況,公司員工流動性還是蠻大的,經常部門會有新進員工和老員工離職,一般應屆生干1-2年會離職,老員工的話可能就是在緯創、富士康、英業達、廣大幾大ODM間跳槽來去,如果是有長期職業規劃的人的話一般都會跳槽的,要不去上下游企業、要不換行業,我想主要的因素是因為這類台灣企業裡面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台灣人或是外籍人員吧,能做到主任、經理以上的大陸人很少,有幹了十幾年也升不上去的。產線技工的話流行性那是相當大的,所以在招人、培訓也給公司人事部造成很大壓力。

緯創公司因為是大企業,對於剛畢業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好企業,畢竟薪資在正常水平、繳納五險一金,從不拖欠工資,然後在大公司可以體驗到各種正規的辦事流程知道各種章程,需要打交道的人、事也蠻多的,在工作中也能學到很多工作技能,所以作為初入職場的工作也算不錯的。

❼ 台企印度新工廠被2000人暴力砸廠,事發的原因是什麼

據我所知,台企在印度的新工廠遭到打砸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事先承諾好的工資沒有得到兌現而導致大部分員工不滿所引發的暴力事件。根據報道,台灣緯創公司在印度南部新開發的蘋果工廠,遭到廠內2000多員工的打砸抗議,這場暴力事件發生在夜班以後,他們因為不滿薪資一再調動而產生暴力示威,這些抗議的工人除了砸了公司的設備以外,甚至把汽車推倒了,並且想要焚燒車輛。

我覺得員工們的做法有些過激了,雖然公司沒有及時按照要求發放應得的工資,但是還有其他的解決途徑,比如通過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而不是通過暴力事件來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作為公司而言,不應該在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減少員工的工資,應該事先溝通好降薪的原因,使得原員工有一定的接受期,來避免此類暴力事件的產生。

❽ 中國有華為,印度有塔塔集團,兩者誰強一籌

印度自稱是世界第三大強國,但是目前來看實力與口號並不匹配,所以被別國戲稱為印度三哥。不過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排名世界第二。

不過印度的貧富差距比中國還要嚴重,尤其是印度北部,簡直是難民營一般的存在。而且印度沒有標準的印度語,在中國,方言之間差異很大,但是我們有全國統一的普通話作為我們溝通的橋梁,在印度是沒有印度普通話的。可能電視節目裡面換個別的地方台你就聽不懂了。

塔塔集團到現在還沒確定繼承者,下一任集團領導人是誰一直秘而不宣,拉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繼承人不一定非得是塔塔家族成員,不知道第五代繼承人能否打破家族傳統。

塔塔集團旗下有31家上市公司,公司之間互相獨立互不幹涉,旗下共有45萬員工,公司足跡遍布全世界。塔塔集團的年收入約為1000億美金,但從數字上看,略遜於中國華為公司,但是兩者在業務范圍相差太多,應放在一起比較沒有必要。

❾ 台企印度蘋果工廠被2千人打砸,這是怎麼回事

印度的這一家蘋果工廠被2000多人打砸,同時這一家工廠是隸屬於一個台資企業,所以最後的損失主要是由台資企業承擔。因為近期印度的新冠疫情情況比較嚴重,因為負擔很大,普通人的收入難以維持生活,這也是造成近期印度出現這樣事件的重要原因。

一、這個新聞事件是怎麼回事?

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印度的一個蘋果組裝工廠,這個工廠隸屬於一個台資企業。發生暴亂的時候,這個工廠有2000多名員工打砸工廠的辦公設備和物品,很多人甚至趁機搶走了幾千部正在加工的蘋果手機,有一些人則趁機在這個時候把工廠里的公共設施焚燒。這是一次嚴重的暴亂事件,因為工人的工資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現在是入不敷出的情況,所以也導致了工人抗議工資減少,進而引發了暴亂。

❿ 歐洲有華為,印度有小米,那麼三星主要銷售陣地在哪

論銷量三星手機歐洲第一,拉丁美洲第一,中東及非洲第一,北美第二,亞洲第四,全球總出貨量第一,你說三星賣哪了?華為在歐洲賣的好,可總銷量還不及三星的一半。看看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區域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就明白了。

再看看IDC發布的2017年總出貨量報告,三星2017年總出貨量3.173億部,佔全球總出貨量的21.1%,比去年增加了1.9%。

小米在印度確實賣的不錯,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比三星略多一點點,如果算上功能機,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只有三星的一半

三星在國內賣的很差,市場份額從20%跌到了2%,這是因為中國市場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手機市場,而且三星在Note7爆炸以及之前的字型檔門事件上對中國消費者不夠重視甚至歧視,引起了國內消費者的不滿和倒戈。

現在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逐漸飽和了,紛紛出海,國產手機的高性價比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拉丁美洲地區,東南亞還有印度等地方都有很大的市場。現在國產手機除了華為外,OPPO、vivo、小米進入的主要是東南亞以及印度市場,在這兩個市場已經開始逐漸的追上甚至超越三星,所以三星在其它幾個大洲排名都是第一第二,在亞洲只能是第四。隨著OPPO、vivo、小米等廠商進入更多的市場,三星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的下降,這樣的情況可能接下來會發生在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在歐洲以及美國,OPPO、vivo、小米等廠商一時還無法進入,不會形成太大的威脅,華為在歐洲發展不錯但是還比不上三星,在美國無法進入運營商渠道,也很難追上三星。

但是就目前來說,三星在全球范圍內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三星也不可能一直不改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三星在世界范圍內依然會有不錯的銷量。

數據顯示,三星的出貨量全球第一,以2018年第一季度為例,銷售前五的品牌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和OPPO。

在全球的手機份額中,三星第一佔22%,蘋果為15%,位列第二。華為第三為11%,小米為8%,oppo為7%,vivio為5%。

那三星在哪些洲表現搶眼呢?
1、亞洲市場
三星的爆炸門之後,亞洲市場就跌落了,三星在亞洲市場為13%,與華為、小米、oppo保持一致。主要還是在中國市場乏力了,而當時三星爆炸門之後的不作為和強勢讓他損失了中國市場。

2、北美市場
三星北美市場僅次於蘋果的份額。佔比27%,排名第二。比第三名LG高得多。在北美市場除了聯想(主要是聯想收購的摩托羅拉份額)和中興,其他中國廠商都沒有進入名單,小米,華為,oppo都看不到身影。
3、歐洲、拉美、非洲市場
三星一騎絕塵,遙遙領先,歐洲33%的份額,比蘋果20%高得多,拉美37%的份額,非洲28%恩恩份額都非常領先第二名。

所以,我們能看到,三星鎮的是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在全球市場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隨著華為、小米等企業的出海,三星壓力會越來越大。

你認為國內手機品牌誰的國際化做的最好?

從2017年區域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來看,三星並非銷量趨於劣勢。 相反,在歐洲、拉丁美洲、中東亞都具有絕對頭部位置,銷量第一且與第二名遠遠拉開距離。在北美、亞洲也具有第二梯隊的穩定輸出。

三星近年來因電池爆炸因素等種種爭議事件導致在我國的銷量不佳,但拋開中國區域市場三星在世界上的口碑和用戶還是相對穩定和可觀的。 從佔比看,三星平均佔有27.4%的市場, 相較於其他在列品牌的確高出不少。其實遠不用糾結亞洲份額的差別,相較於歐洲的大比分領先簡直不值一提。

作為手機行業的食物鏈頂端,三星是一個全生產線的廠商,可不依賴於外部條件限制,具有多種渠道變現的能力。就算不依靠手機,單憑其配件類供應,利潤也很不錯。屏幕、處理器也做到了行業頭部水準。

從各大手機品牌商去年出貨數據來看, 全年出貨量三星3.173億台也穩居第一,佔全球份額的21.6%,完全碾壓第二名蘋果的2.158億台數據。 不僅出貨量大,還較去年有所增長,也側面說明了其市場布局穩定的特點。

雖然三星在我國這個手機需求量第一大國的發揮不好,但競爭激烈市場角逐白熱化的紅海市場,就算好,怕也只是個位數的佔比提升吧。

近年 OV崛起,華為發力,小米跟隨大浪潮持續挺進 ,但在國際手機市場中還欠火候,數據上也缺乏磨礪。 三星走低,僅是國內態勢,統觀全球,三星還是很不錯的。

2018年全球手機銷量排名中,三星以2.9億部位居第一,其次蘋果、華為、小米分別位列二、三、四位,三星作為一家實力非常強勁的跨國企業,國人對此都比較熟悉,而這種熟悉也多是當初三星在國內手機市場佔比較多的時候,不過在2016年三星爆炸門事件之後,歐洲、北美市場都推出了停售、退貨等服務,而對中國市場則不理不睬,也正因為此,三星後來一度在國內手機市場消失了。

不過隨著這份2018年全球手機銷量排名數據出來之後,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三星作為一家實力強勁的 科技 企業,其晶元、屏幕、生產代工等方面的技術實力仍然不容小覷,體現在手機銷量上面,在全球范圍內力壓蘋果、華為也能夠看出三星的恐怖勢力。

那麼,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對於在國內已經快消失的三星手機,為什麼其手機銷量還會這么高,誰還在買他的手機呢?對於這一點,當我們查看三星手機在全球各地市場的市場份額來看,除了亞洲市場,在全球其他地區三星幾乎都是20%-30%的份額佔比,要知道2018年第四季度華為手機在國內的份額也不過才29%,而三星則是在除亞洲市場之外的其他市場佔有著20%-30%的份額,這在數據基數量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我們來看幾個統計數據,三星在亞洲市場份額為13%、北美市場份額為27%、歐洲市場份額30%、拉美市場份額為37%、非洲市場份額為28%,綜合起來全球市場份額22%,所以來講大家看看這數據,是多麼的恐怖,可以講當初爆炸門事件之後,三星因為其強硬的態度在亞洲市場失了民心之外,在全球范圍的其他市場仍然保持著強勢的發展勢頭,因此如果要問三星的主要銷售市場在哪?應該是除了亞洲市場外,在全球其他地方幾乎都可以算成是其主要的銷售市場。

目前三星憑借其新機三星S10有想法再次重返國內市場,根據相關的數據三星S10自發布這段時間以來,其銷量已經達到了50萬台,可以看出三星憑借S10這部誠意製作,有意想要重新奪回在中國失去的手機市場,不過三星官方倒是沒有多中國市場有什麼變態,因此這次的返回也是非常的低調。不過與此同時,國內手機市場與2016、2017那兩年已經大不相同了,國內華米OV四家手機廠商都保持著比較高的競爭鬥志,無論是在發布的新機數量、技術研發、品牌策略等方面都動作頻繁,因此三星現在想要重返國內市場的第一梯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三星歐洲第一,北美第二,亞洲第四,拉美第一,中東與非洲第一。

用過三星,也用過蘋果,也用過華為!但手機首先還是蘋果,蘋果之外,以後還是選三星!不是為別的,三星以前用2年卡的要死,我老婆的華為4個月就卡的要死了!我前年用的華為才用了一年就嗝屁了!幾年前三星可以用好多年的,卡歸卡!質量還是不錯的!目前用的Samsung S8用了9個月!挺好!

歐美國家三星銷量不錯。

毆州華為正在趕超三星。

美國不行。

華為銷量第一不是夢。

相信很快

可以說全球都是三星的銷售陣地,只是不太明顯而已。

三星從16年銷售開始走下坡路,主要的表現就是在我們國家的銷量驟減,在國際上也是如此。但有句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三星就是如此。即便是三星的銷量有所下降,但他在手機行業所佔據的份額也是不可小看的。

根據數據表示,三星在全球手機的出貨量排在第一位,也就是它的銷量可以說是全球最高的,但是感覺很不明顯,原因就在於三星的覆蓋面積太廣了,但是在哪個大洲都不是第一位,所以感覺他沒有一個主打的市場,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在亞洲市場,雖然說三星大不如從前,但他在安卓市場領域的份額還是很大,基本上說是安卓手機裡面最好用的手機都不過分。而且在18年,三星在亞洲市場的佔比為13%,這個數據可能很少,但是跟vivo oppo保持在同一起跑線。前幾年華為也是如此。

除了亞洲市場,三星最主要的市場就是歐洲非洲市場了,份額佔到了33%,比亞洲市場高了20個點。這也可以說是他一個主要的手機市場了。所以,現在的三星雖然名氣大不如從前,但是他的實力還是在的,市場份額雖然減少,但是在主要的銷售陣地他還是佼佼者。

我們以為韓國人都在用三星手機,其實我們錯了!反而在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三星手機的手機銷量都是第一位,歐洲的市場並不是華為的。而韓國大概有47%的人再用三星,其中LG和泛泰佔21%左右。所以,韓國5000萬人口,大概就2300多萬在用三星手機!而三星全球銷量僅2017年就達到了3.18億部,韓國人給三星手機貢獻量並不大。所以,韓國的主要市場是國外!

其實三星的主要市場還是歐洲,雖然我們一直認為華為手機在歐洲市場表現不俗,但是和三星比較還是存在差異的!我們看看歐洲主要國家:

德國:這是2018年5月份的品牌排名情況,三星排名第一,是德國手機市場主要選擇的對象。

法國:這是2018年3月份的品牌排名情況,三星排名第一,是法國手機市場主要選擇的對象。

英國:這是2018年5月份的品牌排名情況,三星排名第一,是英國手機市場主要選擇的對象。

在歐洲大多數地區,三星都是處於絕對的第一位置,這和三星的手機的早期策略分不開,也和三星多年布局有著直接關系,而華為雖然在歐洲表現優秀,但是和三星還是有差距。這就能理解為什麼華為會選擇在歐洲發布新手機,這是為了搶奪手機市場的必選之路。

目前國內手機市場,基本被國產手機所壟斷。根據2018年的數據來看,國內手機市場前五名除開蘋果,前四名均為國產手機。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不足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星依舊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把蘋果、華為等手機品牌遠遠的甩在身後,利潤方面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那為什麼三星在國內不行呢?其實三星曾經也是霸佔中國手機市場的巨頭之一。早在功能機時代,三星和諾基亞、摩托羅拉共同統治中國手機市場。到了智能機時代,三星推出了Galaxy和Note系列手機,一直充當世界手機的霸主。2013年到2014年,三星手機的銷量還能維持在一年五千萬台,但是到了2015年的時候就驟減到不足3000萬台。而2016年的三星Note 7電池爆炸事件更是讓消費者人心惶惶,再加上2017年的韓國薩德事件,全名抵制韓貨,導致三星手機的銷量進一步下滑。這一年中,三星在華的全年銷售只有220萬台左右,整體銷量還沒有華為一個系列的手機賣的多。到了去年,三星手機銷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不足1%。不過上面兩個事件只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三星在中國發展策略本身就有問題,因為早在幾年前,國產手機品牌已經不斷崛起

三星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定價。三星中低端手機雖然和國產手機價格重疊,但是配置和國產手機相比差的可憐,所以三星手機銷量下滑無法避免。市場份額也逐漸被我們國產手機瓜分。到了2017年國產手機的發展更是喜人,徹底擺脫了廉價的影子,逐漸研發出符合自身品牌的手機,到了去年更是百花齊放。

前段時間三星表示,不會放棄中國市場,要在中國重新奪回市場,並且發布了最新旗艦手機三星S10。那麼三星能否重新佔領中國手機市場呢?個人觀點,目前三星還是無法做到的。目前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比幾年前還要激烈。華為、小米等品牌拆分品牌就是向細分手機市場,在擁有性比價手機的同時,已經進入了高端市場。不同地區的各大智能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分布分別為

亞洲:華為佔17%,OPPO佔15%,vivo佔13%,小米佔12%,蘋果佔12%

北美:蘋果佔47%,三星佔22%,LG佔12%,聯想佔6%,阿爾卡特佔5%

歐洲:蘋果佔26%,三星佔25%,華為佔23%,小米佔4%,阿爾卡特佔1%

拉丁美洲:三星佔36%,華為佔14%,聯想佔13%,LG佔5%,蘋果佔5%

中東地區與非州:三星佔22%,華為佔11%,Tecno佔9%,iTel佔7%,蘋果佔5%。

所以,三星的主力戰場並不在亞洲,而是在北美、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與非洲。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多少台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電話卡哪個卡可以玩游戲不卡 瀏覽:98
越南上網卡怎麼查詢 瀏覽:397
陳凰鳳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60
牛肉義大利面的做法要怎麼做好吃 瀏覽:787
印尼怎麼獨立的 瀏覽:129
伊朗回國人員為什麼到蘭州 瀏覽:946
英國海軍什麼水平 瀏覽:132
日本人基因和印尼相似多少 瀏覽:193
義大利rpm怎麼樣 瀏覽:609
中國哪裡有純種澳洲白種羊賣 瀏覽:247
中國人在越南吃什麼最好 瀏覽:626
波蘭的中國人在哪裡 瀏覽:641
印度的端午節吃什麼 瀏覽:789
越南股市如何打新 瀏覽:542
越南生鴨血凍怎麼做 瀏覽:960
越南乳膠枕假的怎麼辦 瀏覽:826
中國有多少個叫喬宇軒這個名字 瀏覽:463
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輸了哪個國家 瀏覽:198
印度為什麼能買武器 瀏覽:792
中國b2b網站有哪些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