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印度人最早出現在幾年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 古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
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② 印度人的祖先是歐洲人,為何會比我們落後
如果說論祖先來的話,那麼現在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當年非洲的一個女人的後裔。在一場大滅絕中,只有這個女人的孩子活了下來,演變成了如今的地球上的人類。
追溯祖先,並不能成為先進的代名詞。它只能代表了往日的輝煌,並不能代表如今的燦爛。而且當年的歐洲人,並不先進,可以說跟我們來相比,他們就是渣渣。
科技之類的東西都不用提,就單單提手工藝這些東西,他們脫了鞋都趕不上,能甩他們幾條街。當時的歐洲,就連衛生意識都沒有,還經常都是從窗戶那直接往外面倒糞水。因此歐洲經常發生瘟疫,還有一些流行病之類的。
而且就單單印度人來說,他們落後是活該,每一個不知道勤奮的民族都應該落後。去仔細觀察一下印度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沒有見過那麼懶的,也沒有見過那麼不衛生的。一個蓋房子可以蓋三代人還沒有蓋好的名族,又怎麼會先進。在中國的大街小巷看一下,在中國的五六線城市看一下,再去印度的二三線城市看一下,高下立判,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又怎麼能比較。
建議網上查一下印度人的生活,然後看一下恆河是什麼樣子,就知道原因了。
③ 古印度的吠陀時代
古印度的吠陀時代:知識與社會秩序的起源
吠陀,雅利安人的神聖寶典,由四部經典組成,它們是祭司們在神聖儀式中誦唱的經文和神秘咒語的集大成之作。
最早的篇章,《梨俱吠陀》,見證了一個歷史時期的輝煌,即「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年至900年)。隨後的《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合稱「後期吠陀」,與「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的解讀,共同構成了「後期吠陀時代」(公元前900年至600年)的學術脈絡。
在雅利安人的歷史舞台上,早期吠陀時代見證了他們的崛起與融合。公元前二千年代末,一批批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自西北方遷徙至次大陸,與原住民展開激烈的領土爭奪,他們的自稱「雅利安」象徵著高貴,將土著稱為「達薩」。早期,氏族與部落的社會結構雖已開始瓦解,但仍有「毗達多」等會議主導部落事務,如產品分配、軍事和宗教儀式,以及祭司的選舉。
隨著社會的發展,雅利安人出現了「薩巴」和「薩米提」會議,進一步形成了軍事民主制的權力結構。在經濟層面,私有制的萌芽和父權制家庭的形成,導致貧富差距和奴隸制的出現,盡管自由成員仍是主要勞動者。
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擴張至恆河下游和納巴達流域,鐵器的廣泛應用推動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農業占據主導,犁耕和肥料的使用顯著。社會財富的積累導致村落從血緣紐帶向地域社區轉變,土地和牧場的分配也開始發生變化。
種姓制度,這一社會等級體系在吠陀時代的末期開始形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的劃分反映了社會階層的嚴格區分。婆羅門,宗教與文化的主宰,剎帝利掌控軍事與行政,吠舍從事各種生產活動,首陀羅則被邊緣化,甚至淪為奴隸。國家的雛形在這一時期誕生,部落民主制逐漸被中央集權所取代,盡管王權仍在發展之中。
婆羅門教的興起與國家的形成同步,早期的自然崇拜發展為婆羅門教,多神信仰中融入了更深層次的宇宙觀,大梵天成為宇宙的創造者和最高主宰。婆羅門教的教義強調業力輪回和行為規范,旨在維護社會秩序,尤其是維護奴隸制度和種姓制度下的特權等級。
總的來說,吠陀時代的古印度,是知識與權力交織,傳統與變遷並存的時代,一個深刻塑造了印度文明和社會結構的黃金時期。
④ 印度的全名是什麼
印度全名為印度共和國。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布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公元前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⑤ 請說出我國古代夏朝的時候印度是什麼時代,巴基斯坦是什麼時代,在此期間戰爭多
關於夏朝的具體年代目前史學界爭議很大,其史實也模糊不清,通常認為其起始年代在公元前18世紀到公元前21世紀之間。這一時間印度文明的狀況人們也所知甚少,只是近代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知道當時在印度河流域一帶曾存在著一個興盛的文明,擁有巨大的城市和道路、水渠等規整的設施,學者們稱其為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在5000年前就已經存在,當我國夏代時正處於其最後的鼎盛時期,不過它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對它的整個發展和
消亡情況都無法確知。它的滅亡很可能是因為外來雅利安人的入侵,今天印度的賤民階層也許就是這些最早印度土著的遺民。
⑥ 古印度消亡了嗎現在的印度有沒有傳承古印度的文明
大約在4000年前,雅利安人生存在中亞,然後一部分向南遷徙到伊朗高原,形成雅利安~波斯人。其中一部分向東分支,通過阿富汗地區入侵印度大陸:種姓制度下的貧富差距無法控制,環境污染嚴重,尤以污染的恆河水和貧民窟環境堪憂。新冠疫情擴散蔓延赴美國後塵,而且完全有超越美國的可能性。
又過了一千多年以後,「雅利安人」來到了南亞次大陸,從印度河流域又進到恆河流域,同時開始了原始社會解體和國家發生的過程,不過至今還沒有確切可考的歷史。,直到英國人佔領殖民印度,印度都只能算一個代表南亞次大陸或印度半島的地理名稱,而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具代表性的統一國家。
,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還算,但希臘波斯恆河也都算,並無中國與巴比倫埃及比肩之之說,從年代上比不了人家。第三,四大源發文明,靠方言根本就沒法溝通,也就不會有統一的歷史觀和相同的文化傳承方式。所以這是值得中國人珍惜和自豪的。
⑦ 剎帝利是印度的高種姓,而且是古代的王族,但為什麼卻說真正的剎帝利常被認為已經不存在於世上了呢
在早期吠陀時代,一家人可以從事不同的職業,人的身份也還沒有嚴格地固定下來。後期吠陀時代瓦爾那制度形成以後,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來決定,各個瓦爾那的人都世代地從事規定的職業,不能任意改變。各個瓦爾那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
在實際生活中,高瓦爾那的男子娶低瓦爾那的女子為妾是被允許的,但嚴禁低瓦爾那的男子娶高瓦爾那的女子為妻。不同瓦爾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高瓦爾那的人傷害了低瓦爾那的人,處罰甚輕;在相反的情況下,處罰就會非常嚴重。瓦爾那制度顯然是保護新產生貴族剝削階級的工具。
而婆羅門教的造業輪回說也為種姓制度起到辯護作用。它把出身於高級種姓的人說成是前生行善者,把出身於低級種姓的人說成是前生作惡者。這樣就為高級種姓的特權和低級種姓的苦難都找到了理論上的解釋,當然這只能是一種欺騙性的解釋。
所以說真正的剎帝利常被認為已經不存在於世上了呢!
(7)印度是什麼年代人擴展閱讀:
正式形成時期
到後期吠陀時代,四瓦爾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羅門教的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成員的不同權利和義務。
第一個瓦爾那是婆羅門。婆羅門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層級的祭司。其中一些人也參與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權力。
第二個瓦爾那是剎帝利(是「力」、「權力」的意思)。它是從「羅闍尼亞」發展而來的。剎帝利的基本職業是充當武士。國王一般仍屬於剎帝利瓦爾那,但是剎帝利瓦爾那並不限於王和王族。剎帝利是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
第三個瓦爾那是吠舍。吠舍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其中也有人富有起來,成為高利貸者。吠舍是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必須以布施(捐贈)和納稅的形式供養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
不過吠舍還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員,他們可以參加公社的宗教儀禮,因而和婆羅門、剎帝利同樣屬於「再生族」。
第四個瓦爾那是首陀羅(Sudra)。首陀羅瓦爾那的前身是達薩瓦爾那,首陀羅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內。首陀羅的大部也是非雅利安人其中也有失去公社成員身份的雅利安人。由於沒有公社成員身份,不能參加宗教禮儀,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教生命),首陀羅是非再生族。
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首陀羅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各職業,其中有人失去生產資料,淪為僱工,甚至淪為奴隸。首陀羅作為瓦爾那來說,不是奴隸或達薩。首陀羅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⑧ 印度曾經那麼輝煌,怎麼不到10年就被我們反超了
在現代人的印象里,一看到印度就會想到:犯罪率極高,人口眾多,女性地位低下,衛生條件差等等。
誠然,現在的印度,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明顯落後中國,可是在幾千年前,作為和中國一樣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當時的印度可是極其強大的,以至於印度學者還曾誇下海口: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得上印度!
但是歷史告訴印度人,這個差距不到10年中國就趕上了。是什麼樣的形勢變遷,讓一度強盛的印度落寞了呢?
不得不說的是,印度如果不改進現在的教育制度,平衡階級之間的差距,那麼印度終將會繼續落後於中國,兩國之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⑨ 誰給我介紹一下印度的歷史
折疊原始社會
印度新德里
印度新德里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布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公元前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1]
印度的金石並用時代,或稱為紅銅時代,但金屬也已經進入人類生活。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主要發現於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以及拉賈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2]
折疊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折疊十六雄國
十六雄國是16個強盛的王國或共和國,其范圍涵蓋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其實也有其他較小的國家,散布在這個范圍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國是:迦屍、憍薩羅、鴦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羅、支提、跋蹉、俱盧、般遮羅、摩差耶、修羅色那、阿濕波、阿槃底、犍陀羅和甘菩遮(劍洴沙)。在許多印度邦國之中,位於今比哈爾邦的摩揭陀國逐漸居於優勢地位。[3]
折疊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紀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
在大流士一世之後侵入印度的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他對孔雀王朝的興起起了助推作用。
亞歷山大撤出印度之後不久,被稱為月護王的旃陀羅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難陀王室。旃陀羅笈多建立起印度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式政權孔雀王朝。他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孔雀王朝終於在阿育王時期到達顛峰。
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廣泛。大月氏人成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們在北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3]
折疊笈多時代
貴霜帝國在強盛了若干世紀之後分裂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們在北印度的優勢地位的是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後印度的第一個強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常常被認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期。與孔雀王朝一樣,笈多王朝的發源地是在摩揭陀;這個王朝的頭幾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們確實統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則並沒有擴張得太遠。在文學上,出現了古代印度最偉大的詩人迦梨陀娑。
從中亞侵入印度的嚈噠人嚴重地損害了笈多王朝。嚈噠人後來被印度社會所同化,但他們在5~6世紀的活動促成了帝國的解體。許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對笈多王朝的中央權力,於是這個帝國迅速瓦解了。所謂後笈多王朝(實際上與真正的笈多王室沒有關系)的統治權力再次退回摩揭陀。[3]
折疊拉其普特人
大約在7世紀北印度興起了一種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們在7~8世紀之後的印度歷史中起了突出作用。從7世紀中葉直到12世紀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間的歷史時期常常被稱為拉其普特時期。
阿拉伯人在8世紀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開了穆斯林遠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紀在南印度出現了幾個強大的王國,如朱羅國(注輦)和潘地亞。其中朱羅國曾經侵入印度尼西亞諸島嶼。[3]
折疊德里蘇丹國
伊斯蘭對印度的真正征服開始於11世紀,是由中亞的突厥人進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蘇丹馬赫穆德遠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嚴重破壞。伽色尼王朝在中亞的領土於1173年被其位於阿富汗的原附庸廓爾王朝吞並。廓爾王朝的統治者穆伊茲丁·穆罕默德(廓爾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賴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總督(出身奴隸)顧特卜-丁·艾伯克於1206年採用蘇丹頭銜統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區,定都德里。此後直到莫卧兒帝國建立,北印度的歷史即為德里蘇丹國的歷史。[3]
折疊莫卧兒帝國
德里蘇丹國瓦解造成的權力真空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現。1526年,突厥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擊潰了羅第王朝的最後一個蘇丹易卜拉欣·羅第。巴卑爾佔領了德里並被尊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繼而在1527年擊敗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滅了阿富汗人的殘存力量。由巴卑爾建立的政權被稱為莫卧兒帝國。
奧朗則布去世後的莫卧兒帝國稱為「後期莫卧兒」。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皇帝大都昏庸無能,馬拉塔人愈戰愈強,大有取莫卧兒而代之的趨勢。但是,決定印度命運的因素是歐洲列強。[3]
折疊殖民時期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3]
折疊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3]
折疊共和國
獨立後的印度共和國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沖突。尼赫魯執政時代,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大獲全勝,但也付出了倒向蘇聯的政治代價。印度於1975年吞並錫金王國,將原錫金王國設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的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