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為什麼老是打不下巴基斯坦
因為現代戰爭的勝負不是靠軍隊多少、人員數量決定的,而是靠武器裝備、軍隊素質、指揮員和士兵的素質、戰鬥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印度的工業體系不完善,軍工企業不發達,印度的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靠進口,俄羅斯提供給了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裝備。印度買了俄羅斯的武器,但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武器裝備出點問題,都需要找俄羅斯。
印度軍隊的總體素質不高,人們常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現在僅靠四肢發達打戰肯定不行了,必須運用腦袋打戰。印度雖然有10多億人口,有140萬軍隊,但總體上文化素質都不高,還有不少數量的文盲。這樣的軍隊打起戰來,能打出什麼結果?現代戰爭中,武夫、莽夫吃不開了。
因為武器裝備靠進口,人員素質不高,導致戰鬥力不行。戰鬥力就是作戰能力,由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編制體制的科學化程度、組織指揮和管理的水平、各種保障勤務的能力等因素綜合決定。
因為戰鬥力不行,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發生沖突時,巴基斯坦軍隊肯定會找准印度軍隊的「軟肋」攻擊,打到印度軍隊的「七寸」。而且,印度軍隊沒有自信,哪怕占據優勢也很難轉化為勝勢,每次印巴沖突,雖然不都是印度軍隊失敗,但也很難說印度軍隊獲得了勝利。
(1)印度如果打仗怎麼樣擴展閱讀
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
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采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
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拚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沖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斗只能靠邊站。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
⑵ 美國是很強,如果美國和印度開戰,哪個國家會勝
這種問題想都不要想,美國必勝,但是笑到最後卻不一定是美國,很有可能被俄羅斯和紅方趁機擺一道,畢竟戰爭就沒有贏家。就目前的國際局勢,大國之間的戰爭幾乎不可能爆發,因為大家現在都清楚地知道,誰打仗誰必衰落,二戰時候的英國和歐州就是很好的例子,那麼強大的帝國,在一場戰爭中被毀的徹徹底底,還被自己的小弟趁機搶佔了勝利果實,任誰也不願意這樣做。
紅方趁著美國國內經濟不景氣之際趁機收購以前管控的科技,趁機收復了海外的失地和海域,還趁機教育了一下自己不聽話的鄰國。在美國打完仗之後,發現紅方身邊多了很多小弟,自己在家裡的衣服還被他偷取了,自己世界第一霸主的地位直接易主了,遂聯合歐盟形成世界三大勢力鼎立。
⑶ 如果印度低種姓人,起來反抗,開始打仗,會對國際有什麼影響
首先我們要知道他能否打贏,目前的印度種姓深入人心,除了政治國家命脈基本由高種姓把持,起來反抗很困難。必須有高種姓中有人支持且有外國勢力支持。這樣一來,國際社會上,美國和俄羅斯就會像敘利亞戰爭一樣站邊,外部勢力不可避免。
第二,基本只要信印度教,你就要支持種姓制度(宗教是種姓制度的受益者),低種姓的反抗必定引起宗教的洗牌,對印度教的影響力極大削弱。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將會進入印度,收集信徒。
第三,會對交通運輸帶來極大不便,歐亞的航線必定要經過印度海域,到時戰爭封鎖的海岸線將非常廣闊,航運會受到巨大打擊。
第四,印度的產業,阿三的優點我們還是要認同。印度的軟體業是十分出色的,美國矽谷有句話:美國的信息工程師一半以上是印度人。還有寶萊塢,到時我們看不見這種歌舞的特色電影出產。還有農業和製造業和醫療,這些也許我們不太了解,但印度其實在這些行業是不弱的。一旦發生戰爭,以上行業都會產生波動,農業和製造業·軟體三個的影響最大。
第五,周邊局勢,印度戰爭勢必波及藏南問題,我國多半會要決策。到時巴鐵也會被捲入其中,我國是否會援助,援助哪方也是問題。東南亞中東也會勢必緊張,外來勢力大幅度進入印度也會跳動如伊朗·朝鮮等國的神經,勢必會有國家對西方國家進入印度,做出反擊,國際間國家關系將變的緊張。各種國際機構和會議將吸引全世界媒體的目光。
純手打=。=
⑷ 印度網友討論:為什麼沒有人敢和印度打仗
印度人總有印度的人看法,不過印度網友倒是說了句大實話,的確沒有人敢和印度開戰,倒不是因為害怕,不過說害怕倒也是真的,但不是害怕印度的武器裝備,而是人口。
通常打仗,最害怕的是消耗仗,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國,擁有將近十三億人口,直逼中國,未來2020~2025年,印度的人口最少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會超越中國。
印度的國土面積也很大,人口數量很飽滿,就算排除老弱病殘孕,能戰斗的至少也有五億。
五億人口啊,一旦打起消耗戰,對一國的經濟傷害可想而知。
其實現在的大國,甚至是美國在內,就算是和平時期,武器裝備的保養也只能說在勉強范圍,大國根本無力面對任何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充其量只是能說應付局部的小規模戰爭。
和印度開戰,不管哪一國,如果不能段期間內解決戰斗,那麼戰斗就會進入不死不休的局面,導致最後,本來只是軍隊的戰爭,變成了兩國,兩個民族之間的斗爭,進入一種不死不休的局面。
印度在國際上雖然排不上號,但也是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雖然平時看印度閱兵很笑話,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印度應有的戰鬥力。
隨帶一提:印度網友認為沒有人和印度開戰,是因為印度的武器裝備很先進,沒有人敢和印度開戰,至少多數印度人是這么認為的。
⑸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在近代,印度遭到了英國人的長期殖民統治,英國人統治印度長達300年之久。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印度人為追求獨立積極尋求與各大強國合作。有的追隨英國人作戰,有的選擇和德國人合作,有的倒向義大利人,還有的投靠了日本人,幾乎二戰各大戰場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因此,雖然印度人戰鬥力很差,但出鏡率很高。
作為英國人的仆從軍,大量的英印部隊追隨英國人南征北戰,他們活躍在歐洲、北非和東南亞等各種戰場。由於印度人不喜歡打仗,戰鬥力比較差,所以英國人對印度也沒有抱有多高的期望。不過這並不代表印度人就沒有用,印度士兵有兩大優勢,一個是人多,另一個就是聽話,是英國人最佳的炮灰部隊。事實上,在英國人的訓練和武裝下,印度人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畢竟自行車都騎上了,比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高了一大截。在英帕爾戰爭中,英印部隊打的還是不錯的,挫敗了日本人進攻印度的企圖,讓人們對印度軍隊刮目相看。不過大部分時間里,英印部隊都在打醬油,給英國人充當炮灰。
⑹ 中國和印度軍事對比
1。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但不是很大
2。如果沖突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甚致演化大規模戰役的話,印度是敗多勝少。
3。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原因:以下三點
一、多少年來在對外軍購方面,印度所處的環境一直都好於中國。印度可以輕松購買到的先進的武器,中國則必須付出很大政治代價才能得到,而且品質上還不如印度買到的同類武器,有些甚至我們得不到。這造成了中國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上比印度差。一但打起來印度可以憑借他在尖端武器上的優勢取得一定的戰爭上的優勢,所以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
但為什麼又說不是很大呢?原因有四
1、雖然印度在尖端武器上優於中國,但優勢也並不大,沒有絕對的優勢也就無法起決定性的。
2、中國比印度也就只差在尖端武器上,大量的中端和低端武器我們並不比印度差,甚優於印度。
3、即便是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不如印度,但也不是所有的尖端武器都不如印度,中國某些尖端武器放在全世界都是很先進。比如在彈道導彈方面,中國和俄國美國在研究上幾乎是同時起步,連美國都不敢說在這方面比中國先進多少,(題外話:中國在巡航導彈方面就比美國差多了,但也比印度強。)
4、在武器裝備上印度由於全是進口不能自已造,數量上不及中國,在後勤保障上也不及中國,一旦戰爭持續時間長了中國可以憑借強大的後勤軍工使武器裝備在數量上取得很大的優勢來彌撲技術上的劣勢,而印度的軍工無法作到這點。
二、說來也是一種諷刺,正是因為在對外軍購上印度比中國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使兩國在軍事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多年來印度軍隊越來越依賴於進口武器造成國內的軍事工業幾乎是停止不前,中國則是被迫走上了自力根生的道路,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了完備的軍事工業,而印度則沒有。對軍事工業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器這個東西特別是大型的尖端武器比如飛機、戰艦都是越造越強。關建是要造,造完一代馬上整和經驗技術研究製造下一代,這樣才能不停的成長,武器才能越來越先進。這個過程一旦停下來技術人和技術力量就會大量流失,想要再開始就困難了。軍工不強大其後勤保障能力就不強,現代戰爭是高消耗的戰爭,勤保障能力不強就無法持久
從三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印度軍方現在的尷尬局面,
1、鳳凰衛視報道了前不久印度從美國進口了一批大口徑榴彈炮部署在中印邊境上,實際上印度連榴彈炮這種只能算中低端科技含量的武器就不能自已造而必須進口,而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產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產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2、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沖突,印度便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是何等的低下
3、印度目前在研的LCA飛機啟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而與它同時起步的中國的殲10都已經裝備軍隊了,印度軍方認為今後LCA即使推出也會落後於中國的殲10,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中國每進口一類先進戰機就會憑借自已擁有完備軍事工業成功的仿製出同樣的國產型號從而實現國產化,例如中國仿製俄國蘇27的殲11B,而沒有完備軍工的印度妄自進口了那麼多先進戰機卻無法仿製一架自已的戰機。
通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一旦中印開戰,印度在尖端武器不佔絕對優勢,數量又比不上中國的情況下只能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其實中國軍事工業為了不影響經濟建只展開了不到四分之一,一旦中印開戰中國軍工全面開足馬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補足損耗。而印度的尖端武器一旦損耗,自已又不能製造只能外購,加上其種類凡多根本無法作到迅速補充。即便是自已能造的中低端武器,脆弱的軍工也無法長時間支持其損耗。所以印度無法與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持久作戰。
三、中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就連美國都承認如果在陸地上正面對抗這樣龐大陸軍對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來說都將是一場惡夢。近十年中國更是加快了陸軍建設,裝備了如T96式、T98式、T99式坦克等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武器,可以說在陸軍裝備上印度已無法中國抗衡了。而且在汶川抗震救災和後來的跨越2009大型軍事演習中可以看出,中國陸軍已擁有跨地區大量兵力快速投送的能力。面中國和印度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如果印中戰爭持續時間長了,印度將面對中國內地源源不斷開來的龐大陸軍,更不要說在四川還有連美國都感到頭痛的二炮部隊。因些說中印開戰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⑺ 印度一旦和巴基斯坦開戰,印度有能力佔領巴基斯坦么
印度真心沒有能力一口吃掉巴鐵,一是印度自身能力不行,一是巴鐵很多方面都「大」,具體有哪些,下面舉例說明幾個。
核武威懾大。印巴兩國都有核武,戰爭真到了馬上要「一口吃掉」的程度,不能保證不使用核武器,有這個「大殺器」,適度彌補了兩國常規武器的差距,有利於雙方適度控制戰爭規模。外援太強大。這是最關鍵的一條,是巴鐵幾十年來堅持反對惡鄰威脅的強大後盾,大家都懂,不贅述。
⑻ 印度所擁有的萬國武器一旦與中國發生戰爭,中國和印度勝利率各佔多少
印度:地區大國,擁有美國和俄羅斯兩大軍事體系裝備,光講常規武器性能總體比我國先進。但印度國防工業非常不完善,戰爭可持續性非常弱,加上兩大軍事體系裝備磨合難度大,裝備操作復雜等都是制約戰鬥力的因素。
1.如果印度與我國發生局部戰爭,則印度未必會吃虧。我認為至少我們沒有明顯的優勢。
分析:邊境軍事沖突或規模限制的局部戰爭由於時間短促,范圍限制所以對國力的要求相對小,也沒有相對戰略上的限制,上面說的因素一時還不會顯現出來。而印度空軍的戰機較為先進,陸軍的裝甲淵源與俄羅斯,北極熊的玩意還是有些威力的,況且地理位置上印度實際霸佔爭議區域多年,從上次的慘敗沖突中學到了一些教訓,調整了一些措施,構件了不少軍事建築、工事,因此在戰術上佔有一定優勢。
2.全面戰爭或規模大的戰役:我國完全有能力從一而終的控制住戰爭的主導權。
分析:機械時代戰爭打的是消耗,信息時代打的是科技。但不管是機械化戰爭好還是信息化戰爭好,一個國家國防軍事工業和戰爭保障體系是決定戰爭走向的決定因素。國防科技是買不來的!買來的只是一堆用的完的產品!印度與我國的軍隊都處於機械化轉向信息化建設中。一但戰爭爆發不可能有直接以標准信息化的思路進行,畢竟戰爭是務實的,要靠結合實際的來。印度既然沒有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戰爭平台,那光靠幾件信息化的武器就向抓住戰爭主動權那是不可能的。比如伊拉克戰爭中如果美國大兵背後沒有強大的信息平台,那他身上那一堆寶貝玩意可能還不如反美伊軍手裡的唯一破舊AK呢。同樣的道理,印度的空軍俄制、美製、法制戰機先進,搭上多國造的雷達、預警機,連基本的數據鏈都非常困難,何況這些連個零件自己都造不出來,一旦被消耗掉那就很難恢復戰鬥力。
講到這,還不得不注意一個問題,要拖誇印軍那就得海上封鎖。印度一面接臨我國,一面接臨巴基斯坦。巴國是印度的敵對國,印度不可能從巴國開辟出一條物資生命線。唯一的途徑就是海上。然而印度海軍看起來有些唬頭,二手航母、俄制潛艇、英制海軍航空飛機。。。等,但一樣跟前面講的道理,何況數量還不多,特別潛艇方面非常的薄弱!軍艦可不是坦克,打壞一艘,造都要一年半年的,何況還造不出啥象樣的。更何況和印度洋離美國第一島鏈較遠,我國完全可以依照國際法慣例封鎖印度領海外的國際公海區域。美國有能力監聽我國海軍的行動,我們也無法不讓美國給印度通情報,但大戰既然爆發,就沒有美國人會傻到為棋子而捲入戰爭,既然戰爭到了不可避免,那我們也不會懼怕任何藐視中華民族的勢力。只要牢牢控制住制海權,切斷印度的海上供給線,不出半年印度就會失去一切優勢。
最後值的提醒的是,這些年印度的發展全盯著我國,從這里看的出,印度人自信的缺失。我們可以想像到:那支在60年代被解放軍擊潰的烏合之眾依舊沒有該掉自己特有習性。依舊走在東並西湊,能買則買的道路上,依舊沒明白自己的信心只是在依靠人家手上棋子分量而支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