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河文明兩大古城遺跡有著怎樣的謎團
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人們發現了位於哈拉巴以南600公里處的馬亨佐達摩遺跡,這里出土的物品與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們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學家開始注意這兩個遺址間的廣大地區。這些遺址位於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據考證,遺址始建於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然而令人激動的還不僅是它的面積和年代,不久,人們就發現雖然這些遺址屬於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並不一樣,參差不齊,這是什麼原因呢?
對出土的印度印章進行研究的結果令人失望,沒有人能釋讀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經濟活動中擔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馬亨佐達摩和哈拉巴有出土,於是專家們推斷,馬亨佐達摩與哈拉巴都是都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處於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準不一樣,當然這只是這些專家的一些主觀臆斷。
這些城市的統治者是什麼人?考古學家按照慣例首先在馬亨佐達摩尋找王宮和神殿,結果一無所獲。這又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人,用什麼樣的方法統治這塊遼闊的國土?而且馬亨佐達摩和哈拉巴有著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設,難道它們都是首都?因為沒有神殿,能不能用其他古文明中的例子—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的國王同時兼任法老或祭司王來推測統治者呢?所有遺址中確實沒有發現有祭司王統治的痕跡,難道5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已經廢棄了君主制?這么大的國土不可能沒有統治者,考古學家又仔細研究第一塊和以後出土的印章,但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印章上的字還是無法讀解。那麼,它是否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如果是,這兩個城市為什麼又沒有神殿和宮殿呢?因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像,於是有人推測,這可能是宗教遺物。但也有人反駁說,這完全是家族或個人的保存品,不能說明整個國傢具有宗教性質,況且出土的近3萬枚印章有神像的只是很小部分。謎團越來越多。
為了進一步證實馬亨佐達摩和哈拉巴的都市性質,考古學家對馬亨佐達摩進行了最廣泛的發掘。馬亨佐達摩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分西側的城堡和東側的廣大市街區。西側的城堡建築在高達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內有磚砌的大谷倉和被稱為「大浴池」的凈身用建築等,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谷倉的龐大,這似乎顯示了這個城市當時的富足。不過裝滿大谷倉的穀物是怎樣徵集來的呢?市區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寬10餘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燒制過的磚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是難以置信的,因為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磚塊只用於王宮及神殿的建築。
最令考古學家驚異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統。其完善程度就連現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現代都市也未必能達到。二樓沖洗式廁所的水可經由牆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還有經高樓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從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內沉澱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縱橫交錯,遍布整個城市。
面對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們不禁瞠目結舌。住宅區各處均設有崗哨。從挖掘結果看,這是一個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設施的城市,這是一個什麼社會形態的社會呢?為什麼它沒有宮殿,所有的住房水準又都一樣?完全不同於宮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及國王、法老陵密布、貧富懸殊的埃及呢?
除了完善的公共設施之外,還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這是國內外廣泛而積極的經濟活動的表現。這所有的一切出於何人?這個設計師可以說具有現代化的頭腦。另外,整個馬亨佐達摩沒有防禦系統和攻擊武器,也沒有精美奪目的藝術作品,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惟一先例。
從馬亨佐達摩出土的人骨中,我們可以發現,這里出土的人骨,都是在十分奇異的狀態下死亡的。考古學家發現這些人是猝死的,在通常的古文明遺址中,除非發生過地震和火山爆發,否則不會有猝死的人。馬亨佐達摩沒有發生過上述兩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內被發現的,有不少居室遺體成堆地倒著,令人慘不忍睹。
最引人注目的是,有的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呈現出保護自己的樣子。如果不是火山爆發和地震,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恐怖令這些人瞬間死去呢?這在很長時間內是一個謎,考古學家們提出了流行病、襲擊、集體自殺等假說,但均被推翻了。無論是流行病還是集體自殺,都不能解釋「一瞬間」的死去。而且有誰一邊又在井邊洗物品,在浴池裡洗澡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印度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卡哈博士的報告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不用說這當然不是火葬,也沒有火災的跡像。」是什麼異常的高溫使馬亨佐達摩的居民猝死呢?人們想起了一些科學家推斷的遠古時代曾在世界不少地方發生的核戰爭。馬亨佑達摩遺址與古代假想中的核戰爭有無關系呢?事實上印亞大陸是史詩神話中經常傳誦的古代核戰爭的戰場。公元前3000年的大敘事詩《馬哈巴拉德》中記敘的戰爭景像一如廣島原子彈爆炸後之慘景,提到的武器連現代化武器也無法比擬。更重要的是如此毛骨悚然的慘痛記憶留傳至今,是非1945年「廣島」事件所能相提並論的。詩中有一點值得注意:大決戰的場地是被稱為「蘭卡」的城市,而「蘭卡」正是當地人對馬亨佐達摩的稱呼。據當地人說:1947年印巴分治後屬巴基斯坦而被禁止發掘的馬亨佐達摩,有不少類似廣島核爆炸後遺留下來的「玻璃建築」—托立尼提物質。即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托立尼提沙漠中試爆後,沙因高溫凝固成的玻璃狀物質。
還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結果,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過去、現在都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奉獻著無法取代的財富,它不僅是印度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一環,揭開它的謎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終定能揭開。
② 古印度的哈拉巴遺址中出圖的印章有哪些特點又能說明什麼
哈拉巴遺址中出圖的印章上的圖形有獨角獸、公牛和山羊等等。在圖形印章中,刻有獨角獸的最多,約佔60%;其次為刻有公牛的印章,且這兩類印章分布也較廣泛。據此,可以推測源於獨角獸氏族和公牛氏族的人在哈拉巴文明的統治階級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國家權力機構中還留有一些氏族制度的殘余。
獨角獸印章
③ 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印度文明之印章上的秘密,至今為何未破解呢
19世紀20年代之前,人們對古印度的認識僅止於雅利安人的歷史,認為這個文明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然而80年前的一個傍晚,幾位英國考古學家在一個廢舊的佛塔中偶然發現了幾枚殘破的石制印章,這幾枚印章成為打開印度歷史的鑰匙,把一個3700多年前的文明大都市從黃沙下喚醒了,這就是摩亨佐.達羅古城遺跡,人們對鯿歷史的認識被重新改寫。
透過不斷被發現的印章和文字,人們驚詫於奔涌的印度河所哺育的璀璨文化,這是一個隱忍的民族,他們沉迷於冥思遐想,探求生死輪回,對王權霸業冷淡漠然,孔雀王朝是他們的驕傲,卻不符合這個民族的生存習慣,因而迅速衰落。異族的入侵讓他們持續亡國,然而古印度在另一個層面上持續著他們的連貫和完整,同化著世界各地的入侵者,士進制的文明成果福澤於千秋萬代的人類,釋迦牟尼的修長的歷史時空里召喚著數以萬計的佛教徒,當我們沉醉於超然物外的瑜伽境界時,會不約而同地把思緒放飛到印度河流域,想像一個悲憫文化的七彩往昔------
摩亨佐.達羅的古城遺址
摩亨佐.達羅的古城遺址,證明了4000多年前的確存在著一個發達的古印度文明,這一文明被稱為哈拉帕文化。
然而直至今天,人們對這一文化的具體情況知之甚少,因為這一文化沒有留下任何典籍記載、石碑記錄和器皿文字等材料。考古學家們通過發現的古印度印章推斷這一文明大約存在於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就在它發展到非常成熟的時候卻由於至今未知的原因突然徹底消失,成為被人們遺忘的歷史,雅利安人到來後開創了全新的古印度文化,與哈拉帕文化絲毫沒有聯系,這不能不讓人感詫異。
④ 古印度印章上的字表達了哪些意思
印章並不是只存在於中國的,在古印度的各處遺址中,也發現了許多的印章。目前,印章文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文字體系,在印度一帶總計出土了兩千多枚印章,所以,有人也將印度河流域文化稱之為印章文明。那麼,在這些印章上所刻著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字,它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印章是古印度文明的結晶,如果可以將印章上的全部文字破譯的話,也許古印度文明便不會再神秘了。在印度各個文明遺址中所出土的各式印章已多達兩千五百多枚了,從材質上來看,其中有象牙的、有鋼制的、有陶土的、還有天青石的。這些印章一般都是直徑為2.5厘米的正方形,有些也為長方形。這些印章以文字元號或者刻畫圖形的方式向後人昭示著文明的准確信息。
曾有一段時間,印度的字都經歷了一個由象形文字到表音表意文字的發展過程。據專家,古印度的印章上這些文字很可能屬於印歐語系。但是這一說法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被遺棄,更多的學者開始傾向於這些語言是印度土著的達羅毗荼語。目前,對於古印章文字的研究工作還在繼續,它們所攜帶與隱藏的秘密正在被一步步地揭開
在哈拉巴、摩亨佐·達羅早期文化中出土的那些印章顯得極為古樸,上面的符號也極為繁雜,而羅塔爾地區所出土的印章文字明顯地呈現為簡化狀。印章上的已經明顯簡化。印章文字的筆劃由直線和弧線組成,從右向左書寫。有些字元依然保留著象形文字的特點,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意思,但是更多的是將兩個或者更多的符號來使用,以此來表示一個復合起來的意思。
古印度印章上最值得人們注意的還是牛的形象。在摩亨佐·達羅所出土的123個鋼制人印章上面,多達36個都刻畫著牛的圖案。其中還有頭上長角的立姿人獸圖形與各種不同的抽象牛頭圖案。在印度,牛有著極為崇高的位置,人們對牛的崇拜是印度河流域文明最為突出的一道風景線。同時,出現在印章上的還有大象、羊、駱駝等。山川河流等自然物體也非常常見。其中也有一種為數不多的印章極為特別:它們或者是人獸共處、或是人獸同體,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印度河流域宗教信仰中的天神崇拜。
⑤ 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印章文字、阿育王銘文、阿育王石柱、阿旃陀、《阿闥婆吠陀》等。
1、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已發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
其中很多符號是象形的,可能還處在象形文字階段,但又因有表音節和重音的符號,所以也被認為是向字母文字過渡的表音文字。
到目前為止,共發現這種文物2500種左右,,文字元號共有400-500個。這些符號一般由直線條組成,字體清晰,基本符號有22個。
在印章上還有雕畫,這種雕畫和文字是什麼關系還不清楚,根據學者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頭銜等,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
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種雕刻藝術,反映了當時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
2、阿育王銘文
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君主阿育王在全國各處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所鐫刻的銘文,現在還有幾十個地方保存著這種石刻銘文,是古印度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文字。
銘文所用文字有兩種:一種是婆羅米文,肯起源於塞姆人的字母;其二是去盧文,可能起源於阿拉美亞字母。銘文內容大多是他頒布的詔令及對其功績的贊頌,對研究當時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孔雀王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雕刻。阿育王為銘記征略,弘揚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這些柱子一般高十幾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
在其柱頭上刻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師,中間層是飾帶,刻有一隻大象、一匹奔馬、一頭瘤牛和一隻老虎,這四種動物間都用象徵佛法的寶輪隔開;下一層是鍾形倒垂的蓮花。
整個柱頭華麗而完整,並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潤,這也是孔雀王朝時代雕刻藝術一個較為顯著的特色。
4、阿旃陀
阿旃陀(Ajanta)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東北388公里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共有29個佛教石窟,從公元前2世紀到7世紀(650年)的石窟作品。
窟內石壁,各種壁畫琳琅滿目,有的以《本生經》為題材,有的以王公貴族和宮廷生活為題材,其中1號窟中遮盧加王補羅稽舍接見波斯來使圖,尤有重要歷史意義。此外還有許多反映印度古代人民生活和花草鳥獸的壁畫。後期作品多系笈多風格。
5、《阿闥婆吠陀》
梵名Atharva -veda 。吠陀本集之一。為巫術、咒語之匯集。計收贊歌七百三十一首,其中約六分之一為梨俱吠陀中已出現者。主要為祈福禳災咒法與巫術,然亦包含若干哲學與科學之思想。
「阿闥婆」(梵Atharva )或系傳授此種吠陀的婆羅門家族之名字,一般認為該書成書年代較其他吠陀本集為遲。《阿闥婆吠陀》大體形成於後期吠陀時期。
主要集錄了用於治療疾病, 驅除災害, 恢復和睦, 戰勝詛咒的詩歌, 符咒, 咒語等, 常被巫師們用於世俗的祈禱儀式, 如誕生, 婚喪, 任職典禮等。《吠陀》是婆羅門教的聖典,也是印度文學的源頭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章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育王銘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育王石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闥婆吠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旃陀
⑥ 古印度在印度河流域發現印章都有哪些特點
印度河流域發現這些印章大部分是用皂石、瑪瑙、象牙和青銅一類材料刻制的。它們一般呈方形,但也有呈圓形的;一般邊長為3至5厘米,但也有邊長達7.5厘米的。這些印章的上部雖然大都刻有象形文字元號,並且在實際使用中可能更為重要,但動物雕刻往往佔去大半面積,因而先聲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