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來我國吃東西感覺如何

印度人來我國吃東西感覺如何

發布時間:2024-08-28 14:28:12

『壹』 越來越多的印度人來中國旅遊,是什麼吸引了他們

越來越多的印度人來中國旅遊,昭示著印度人對我國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再停留在幾十年前,我國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震撼,使得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願意來我國看一看。

自古以來雖然我們和印度是鄰國,但是彼此之間一直親熱不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風土人情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有些習慣甚至跟中國完全相反。這讓我們在接受對方的時候會有看不慣的現象,自然也就不太喜歡。不光我們不喜歡他們,他們也同樣不是太看得上我們。

其實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吸引的又何止的印度人的到來呢?中國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正吸引著全世界的眼球。

『貳』 印度人的胃是「鐵打」的嗎

首先從生理結構上來說,印度人的胃其實和我們的胃都一樣,題主之所以這么問,大概是對印度人們看上去似乎並不那麼 健康 和衛生的飲食生活習慣感到驚訝和疑惑。


一說到印度人吃東西,首先浮現的情景就是他們手抓食物的情景。印度人進餐一般就是一隻盆子,一杯冷水把米飯或者餅放在盆內,菜和湯澆在上面,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直接用手把菜飯混合在一起送進嘴裡。


再者,印度人似乎並不害怕高糖分,高熱量,印度的甜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每一道甜食都甜得要命,而且多數印度人都非常喜歡吃甜食,吃完飯也不管胃消化的怎麼樣,很快就上床睡覺了,所以印度人大多都發胖得厲害。


還有一點,就是不得不提到的印度恆河,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母親河。但是由於環境的污染,河水變得臟臭不堪,而且印度人會選擇在恆河邊火葬和水葬,恆河上也經常會看見浮屍。盡管如此,到恆河洗浴,飲用恆河聖水,以及死後葬於恆河,仍然是印度教徒們的三大夙願。居民還把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等廢水排入恆河當中,他們相信恆河有自凈能力。


其實印度人的胃在適應著這些生活的同時,不得不說明一點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習慣存在許多 健康 的盲區,不然也不會出現居民飲用恆河水而經常引發霍亂,肝炎,傷寒等疾病的事情。


我們去外地出差、 旅遊 ,腸胃敏感的人就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上吐下瀉什麼的,其實是因為去到外地,喝的水水質和吃的東西不一樣了,腸胃裡原本平衡的菌群生態被打亂,所以拉肚子。這么想來,印度人的腸胃之所以能扛得住我們並不十分認同的飲食習慣,大概也是腸胃裡那群「看不見」的衛士在起作用。由於地理, 歷史 ,人文條件各地千差萬別,造就了印度人獨特的飲食習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大概真的有一個比較厲害的胃吧。

提到印度,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就餐全是直接用手抓,方便後還是用手撩水洗,做飯時仍然用手。可以說,印度人將手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但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能保證衛生嗎?

如果有幸去印度,這個國家的小吃還是品種多樣,非常豐富的。但賣小吃的攤點衛生狀況看起來就非常差,根本難以引起什麼食慾。如果你感覺非常飢餓,或者你對衛生條件不怎麼在乎,你的胃口又特別深的話,在路邊攤點上購買了這些東西吃,對不起,你就等著拉肚子吧。

同樣的條件,同樣的食品,印度人吃了則沒有任何反應。印度多數地區還很貧窮,冰箱之類的保鮮器具普及率還非常低,而這里一年四季天氣都非常炎熱,這對食品的保鮮預防變質就是相當嚴峻的考驗。但印度人就不信這個邪,什麼食品保鮮呀,攤點上賣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快餐形式,就是一塊做好後慢慢賣,賣不了一般也不倒掉,第二天接著賣。這在別的國家的人看來,真是難以想像,但印度當地人吃這些東西確實很少有人拉肚子。

當然,印度人在製作食品時,為了預防腐敗變質也會採取一些措施,那就是添加大量的香料和有刺激味的佐料,比如他們做菜時一般都要放上洋蔥,而洋蔥確實具有一定的殺菌功能。不過,這些防腐措施畢竟效果有限,印度人怎麼吃都沒事,外人就不要輕易嘗試吃這些東西了。

還有一點能證實印度人胃功能強大的是,印度人認為恆河的水是聖水,他們都爭相飲用。但恆河的水質這些年變得越來越差,生活垃圾、動物糞便隨意傾倒,甚至動物和人的屍體都扔到裡面,導致水體渾到不能再渾。但是,印度人不經過處理,仍然在樂此不疲地去喝,而且喝後居然什麼事沒有!

難不成印度人的胃真的是「鐵」做的嗎?這當然是不可能了。但不可否認,印度人的胃確實是比其他國家民眾的胃功能更強,尤其是抵抗病菌侵襲能力真的無人能及。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生活習慣和環境能改變人,也就是說,印度人在長期的艱苦條件下,已經非常適應這種不講衛生的生活了。

不過,無論印度人的胃有多強大,但吃這些不衛生甚至可能腐敗變質的東西畢竟對身體沒什麼好處。所以,印度雖然實行全民免費就醫制度,但人均壽命在世界上排名都很低,僅為68歲多一點,比我國少了7、8歲,從這一點上不就很說明問題嗎?

印度人的胃是鐵打的嗎?令中國人難以理解的印度 美食 !

美食 ,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特別是中國的 美食 ,更是受歡迎。中國的 美食 即使在國際上也是很有名的食物,每年都有不少外國人來中國品嘗 美食 ,但是除了,中國的 美食 ,其他國家的 美食 也是各有各的特色的,都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國家的飲食就比較受爭議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印度人的飲食。印度人的胃是鐵打的嗎?令中國人難以理解的印度 美食 !

印度人的飲食比較出名的就是咖喱了,這是印度的一種主流的菜餚。這樣的飲食都是比較辛辣的,看起來也是黃色的糊糊狀,吃起來的口感也總是怪怪的,聞起來的味道也是很濃郁的辛辣味道,很嗆鼻子,所以,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很少有人能夠接受的了這種味道,喜歡吃的人就比較少了。不過印度的飲食都是這種帶著辛辣的味道,對於普通人,比較難以接受這種味道。

還有就是在網上還有關於印度的料理的話,就是「印度人民多奇志,萬物皆可為糊糊」,這樣的話里可以看出,印度人民的飲食不管原來是啥樣的,到了印度人民的手上都可以變成糊糊,這就是印度料理的終極形態。有很多的我們國家的 美食 到了印度人手裡就會變得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來原來的樣子,都是變成了糊糊的樣子。

比方說是四川炒飯吧,炒飯這在我們這里就是一道很簡單的食物,但是到了印度人的手裡做完之後,那就是不叫炒飯了,看到那些食物簡直能讓你懷疑人生。還有的就是煎餅了,這也是我們平常吃的食物,在印度人手裡就是餅皮包糊糊了,有時還得蘸著糊糊吃,真是萬事萬物皆可為糊糊,這話說的真是一點都不冤。

除了這些之外印度人的飲食中用的香料也是不少,做出來的成品的顏色要不就是單調的黃色系,要不就是五彩繽紛,總之就是看上去各種的可疑。不過印度人的飲食雖然簡單,但是工序也是比較麻煩的。不過印度人飲食在衛生上榜也是有點堪憂的,特別是在街上的那些小吃,有很多人在吃過印度的食物後,都會拉很長時間的肚子,這也是讓人很無奈的一種。

是不是鐵打的?不知道,但是他們的胃消化功能是很強大的。

歡迎來印度。

前提是備好治拉肚子,消炎的葯,另外必須帶好蚊帳。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隨時隨地隨處都有蒼蠅和它的小寶寶。

喔,還有一拖箱的衛生紙,不是說印度沒賣的,是印度的衛生間普遍沒衛生紙。

一般酒店裡的衛生間是配一根水管,部分酒店有衛生紙

如果可能還得備把遮陽傘,這里隨隨便便就到攝氏40度以上。

最高記錄46度,覺得在外面呆兩小時都有可能因頭腦過熱變痴呆。

外出飲用水請自備,外面飲料類的不要輕易嘗試。

因為文字的緣故,在印度只喝可樂,其它真不敢。

外出請自備餐食,街頭油炸類食品雖然經過高溫處理但不保證不致癌。

吃了一個,差點拉到回不了國。(那個在網上說這好吃的?)

女生最好360度全身覆蓋,防止因皮膚外露引發的國際案件。

印度是全球強奸案件的高發區。

開車的請自備後視鏡,印度車普遍沒有後視鏡。

基本上跑的車都沒後視鏡,很不習慣。

晚上十點後請避免上街,神牛、老鼠、流浪狗可不認識外國人。

這里是老鼠的天堂,真的到處都是。

隨身物品請收好,猴子已經超小偷。

除了偷吃偷包,有時連報紙都不放過。

印度香料氣味大,不要輕易用在身上。

飯菜里也加很多,味道怪怪的。

始終保持微笑,因為印度人對外國人隨時會宰客。

注意這個托托車,宰客最狠。


看了以上這些,相信你能理解印度人的「胃」了,不單單身體的「胃」是鐵打的。很多時候「胃口」也是鐵打的。

那一天這些所謂「百毒不侵」「胃口強大」的敢犯我天威!
雖遠必誅!

每次看到印度游記里提到當地飲食,說起自己在印度時腸胃蠕動活躍的經歷,總讓我懷疑:印度人的腸道應該是有什麼過人之處的。

大部分印度料理看上去都很好消化,品相也是相對整齊且統一,參考江湖上流傳一句話:

「印度人民多奇志,萬物皆可變糊糊。」

2017年破紀錄的米豆粥/MIG

但不乏很多見過世面、經驗豐富的中國胃,到了印度也要「先拉為敬」。

1. 大部分印度料理的終極形態

說起印度料理中總能找到糊狀的東西,咖喱角覺得不公平,雖然裡面的餡料其實也是扎實一點、有顆粒感的——糊糊。

不是,不過是從小在惡劣的環境下長大。什麼都吃過,怎麼會有人的胃是鐵打的呢!

相信朋友們,在網路上看過一句話。「來!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再做印度人!」這句話調侃的是印度的恆河。那麼這條恆河究竟有臟?

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就有許多人直接舀起水喝。恆河是印度人們的母親河,但現在的恆河臟到什麼程度了你應該無法想像。

恆河流域的地形平坦,沿岸有很多的大城市。這里的人口密集,全國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恆河邊上。

印度恆河每年都有眾多的朝聖者虔誠而來。也有大量的印度教徒將親友的屍體焚燒後推進恆河裡,以期滌盪此生罪孽,換取來生的幸福安康。

在印度教徒的眼裡,恆河是凈化女神恆迦的化身,而恆河裡的水就是地球上最為聖潔的水,只要經過它的洗浴,人的靈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獲 健康 生命。

工業廢水都往恆河中排放,造成了水質很差。甚至污染了地下水源,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恆河的水質而犯病。

這里每天有無數具屍體在焚燒,焚燒後的屍體推入河中,已經嚴重影響到恆河水質。

加上恆河沿途垃圾污染和城市污水污染,恆河已經變得很臟了。

每次看到印度游記里提到當地 美食 ,總讓我懷疑:印度人的腸道應該是有什麼過人之處

大部分印度料理看上去都很好消化,品相也是相對整齊且統一,參考江湖上流傳的一句話「印度人民多奇志,萬物皆可變糊糊」但不乏很多見過世面、經驗豐富的中國胃,到了印度也要「先拉為敬」。

1,大部分印度料理的終極形態

說起印度料理中總能找到糊狀的東西,咖喱角覺得不公平,雖然裡面的餡料其實也是扎實一點,有顆粒感—糊糊。

煎餅,可以變成餅皮包糊糊,這都在情理之中,畢竟我們吃煎餅也要把雞蛋和佐料抹勻,但有時候乍一看好像是個正經煎餅,最後卻是滿懷虔誠的請您蘸糊糊享用。另外,印度人民對於色彩的運用是出神入化的。

2,可疑的顏色和香料

印度的飲食里,香料確實占據重要的地位:芫荽、孜然、芥菜籽、胡盧巴、羅望子、肉桂、丁香、小豆蔻和青紅辣椒—這才是基本的。

而實際情況是,長期炎熱的天氣里,如果沒有冰箱,是很難保持食物的新鮮、防止腐敗變質的。

3,別怪咖喱,印度沒有咖喱


我們常常用咖喱來概括印度飲食,將它作為印度菜的代名詞。而咖喱只是印度食物的一種形式。

體質不好的就不要去了

『叄』 在華的印度人如何評價中國菜

前言:歡迎各位讀者閱讀小編的文章!每一天,不約而至,就是一種心情;每個人,擦肩而過,就是一次緣分;每條路,寒來暑往,就是一道風景!你就是小編最美的風景!

隨著國家關系的發展有很多印度人來到我國學習或者旅遊工作,從前不曾有機會接觸中國菜現在也有時間嘗試了。因為印度在飲食習慣上和我們有很大區別,那麼他們是什麼評價中國菜?

直到目前為止,在日本自衛隊的部隊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華裔面孔的存在,現在這些人如果想回歸中國的話,決不答應!當初這些人為了日本給出的條件放棄了中國,如果戰爭一旦爆發的時候,他們難免不會再次背叛,讀者們,你們覺得呢?

結語:人只這一輩子,人就到這世上匆匆忙忙地來一次,我們每個人的確應該有個奮斗的目標。如果該奮斗的我們去奮鬥了,該拼搏的我們去拼搏了,但還不能如願以償。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人生在世,有多少夢想是我們一時無法實現的,有多少目標是我們難以達到的。上天是公平的,一個人一生一定會行一次大運。只是,有的人行得早有的人行得晚。雖然你不知道它何時會來,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它就一定不會來。看完有什麼想說的,快在下面留言吧!

『肆』 印度人吃中國火鍋,為什麼吃到最後筷子都扔了

說起印度,我們幾乎都是聯想到的就是貧窮,其次對他們的印象就是他們那邊的生活習慣跟我國那區別是相當的大,他們的飲食習慣也不例外。

不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而印度的飲食習慣也是流傳了上百年了,他們一直堅持用手吃飯,可能也是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宗教的問題,宗教的信仰也是印度人極其重視的。當然,我們也不要強迫他們改正,對於他們用手吃飯的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尊重他們的飲食習慣吧!

『伍』 曾經幾十萬的印度人生活在廣東,現在為啥都想走了

說起廣東這個地方,很多人都知道是一個比較開放包容的省份,在這里有很多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在居住生活,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風俗,有著不同的國籍膚色,但是在廣東卻能比較融洽的生活在一起。而其中,就以廣州最具代表性。

所以很多企業也更傾向於招收中國人而非印度人,印度人感覺到賺錢沒那麼輕鬆了,自然就想辦法離開了。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

『陸』 每次來中國都會購買,印度人最喜愛的2種東西是啥

如今進入信息化,全球化的社會之後,地球也就變得好像越來越小了。環游世界不在是夢想,而地球早已變成了“地球村”!

而且啊,我們的印度兄弟們也是非常有經商頭腦的。他們每次來中國買清涼油和泡麵可不僅僅只是為自己和家人買的!代購有沒有聽說過?這兩種東西在印度是非常受歡迎的,代購回去價格就是翻好幾倍呢!這樣掙錢的好渠道,他們當然每次來中國的時候都會買大量的泡麵和清涼油啦~

『柒』 從印度飲食做為切入點,觀察印度人的性格和其民族性大家看法

以印度飲食作為切入點,大致可以推倒出印度人的性格和民族性,有這么幾個特徵:

1,印度飲食的口味很重,普遍偏辛辣,其中的甜食也很甜。這種重口味飲食習慣,使得印度人的性格,顯現出極強的主觀個性。這也許就是導致印度成為多宗教國度,而且印度人普遍信宗教,的主要原因。

2,印度自古與我國就有交往,但是印度人吃飯不用筷子。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三百多年,但是印度人吃飯也不用刀叉。

由此可見,印度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印度人的內心,對外來影響十分抗拒。由此可見,印度 社會 並不會十分熱衷於求新求變,印度的發展只是對外部環境變化,所作出的被動反應而已。

3,印度人實行分餐制,吃飯用手抓,食物用芭蕉葉來乘放。由此可見:

①,印度人看重規矩,也注重個人意見,與人相交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

分餐制,大家互不相干,各吃各的,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活法。

②,印度人為人處世,力求簡單丶直白。

手抓飯,一人一份,抓了就吃,不用顧忌他人的用餐感受,也用不著講什麼用餐禮儀,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久而久之,印度人性情就會變得簡單丶直白,為人處世也會變得隨心隨性。

③,印度人不注重吃相,做事也只憑個人喜好,不怎麼講究。

印度人用芭焦葉承載食物,一人一份。因此一不用注意吃相,二不用關注他人,三不用吃完洗碗。久而久之,印度人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會在意別人的關切,更不會認真的對待善後問題。

4,印度人食物主要以素食為主,這就意味著,印度人雖然個性強烈,但是暴力傾向並不嚴重。通常肉食比重大的族裔,暴力傾向嚴重。

例如,俄羅斯人表面上很斯文,但是俄羅斯人也很暴力,這與俄羅斯人肉食比重大的飲食習慣,是分不開的。相對而言,以素質為主的族裔,暴力傾向要小得多。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印度人不太重承諾,不太守信用。印度人看重自己的利益,不太重視別人的合法利益。印度人有點冥頑不靈,但是印度人也不邪惡,有其寬容善良的一面。印度人很注重當下的得失,不會過於在乎過往的是非曲直。

因此,跟印度人打交道時,應該一碼歸一碼,不應該想太多。跟印度人做交易,應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要扯遠了,更不要在意什麼老客戶與新客戶,否則您十之八九會吃虧。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人生在世,生活、工作無疑是整個主線,彼此相連相交,一個國家的文化來源於民風民俗,一個國家的規矩也影響這這個國家民眾的生活習慣,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國家是走向強大,還是走向弱小,不能任由傳統的民風來自然發展,而是要改變,凡是能夠善於改變的國家,都很強大。印度,是一個另類,它也在改變,但印度特有的傳統意識阻礙著這種改變,形成了印度風格的國風、民俗。而人的行為,自然會影響到飲食,因為人的行為的一半就是生活,從生活習性也能看出工作態度和性格。

從飲食看印度的性格與民俗; 印度飲食同樣一個民族飲食習慣的傳承,印度氣候比較熱,食物存放容易霉變,因此,印度喜歡把蔬菜什麼的統統剁碎,它們喜歡把各種食物混在一起,加入食鹽、各種香料,這樣容易保存,這是印度飲食的根源。印度人不追求飲食的多樣性,也不追求色、香、味、美,印度人對於飲食不挑剔,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食物只不過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它們更習慣追求精神享受,印度人生活在精神世界裡,而不是生活在世俗世界裡。

印度人注重精神信仰,忽視現實生活,因此,它們通常不習慣循規蹈矩,更習慣鬆散、得過且過; 印度人生活在精神世界裡,受印度宗教信仰的影響,它們相信生命輪回,宗教信仰也影響到了印度人的飲食。一切簡單就好,吃飯用手抓,也使很多食品種類受到限制,不是什麼食物都能用手抓著吃的,所以,印度飲食相對簡單。你在印度打開電視,很少見到各種 美食 節目,各種吃法,各種食材,如果不控制,任何動物都能給你吃沒了。對於精神的追求,必然會對現實產生漠視,所以,印度人的性格自由散漫,缺乏上進心,得過且過,不習慣做事條理化,不講究衛生,家門口臟亂差,它們很少去打掃。印度宗教信仰把人的物質世界定義為幻覺,既然是幻覺,何必去認真對待呢?因此,印度 社會 秩序很亂,它們也不習慣遵守章程。

印度飲食上的隨意性,也反映在做事上,這一切和印度的宗教信仰有關系;

印度宗教倡導人生輪回,印度人認為,人的生命是可以再次來過的,既然如此,風水輪流轉,爭什麼,等著就是了,這輩子過的不好,下輩子好好過就是了。所以,印度人的性格就像處理食物一樣,吃飽了就行,印度人的性格散漫,沒有時間觀念。舉一個例子,印度是有種姓制度的,把人分成四等級(還有一個不夠等級的),即:即婆羅門(宗教:僧侶貴族)、剎帝利(軍事、行政貴族)、吠舍(普通雅利安人,主商業)、首陀羅和達利特(被征服的土著人,奴隸)。除了以上有等級的,大多數是沒有等級的第五種人,即:賤民,不可接受者;印度早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卻沒有抗爭,因此,大多數印度依然普遍遵守這個制度,所以,印度人的性格,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它們不團結,也不善於改變。

過分執著於精神世界,對現實生活的冷漠,也讓印度目光短淺,並以此為榮,迷失自我;

印度確實是一個奇葩的國家,你能想像印度人左手上廁所洗屁股、右手在盤子里抓飯吃的畫面嗎?如果你能接受這個,你就能接受印度 社會 很多奇怪的現象和習慣。

印度人崇尚自然,又追求「潔凈」,宗教思想根深蒂固,他們不用紙擦屁股而是用手洗,他們不在家裡建廁所,而是在野外隨處大小便,甚至在大街上就地解決,說這是追求自然;牛可以在大街上暢行無阻,沒有人去驅趕,牛尿當作飲料喝,牛糞用來做餅吃,說這是神的賞賜,好多的奇葩事情,不一而足,簡直刷新了我們對地球人的認知。

由此可見,印度的飲食是多麼的神奇,不僅味道有些「奇特」,而且形狀也非常的辣眼睛,都是些黏糊糊的東西,讓人充滿遐想。印度人吃飯靠右手抓,左手是用來洗屁股的,兩手不能亂用。吃飯時,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均勻,然後送入口中。如果你到了印度,你絕對難以下口,但印度人卻吃得津津有味。

印度人以吃素食為主,他們認為吃素可以使人高尚、聖潔,對 健康 有益,陶冶性情,大部分人都比較溫和謙順,缺乏抵抗和戰斗精神,從疫情期間大街上警察用棍子抽打市民就可窺見一斑,幾乎都是逆來順受,又懶散無序,印度人的性格就像他們吃的咖喱飯一樣,鬆鬆垮垮,稀稀拉拉,而且還有一股刺鼻的怪味。

吃什麼,長什麼,印度人飲食奇葩,做事也就奇葩,我們只能驚嘆,阿三真了不起!

印度飲食的特點是看似豐富多彩,其實非常單一,就各種香料醬料混合撈。作者無數次觀看各種印度食物的製作,印象是無腦,無心,只有機械的儀式感。因為無文化(作者始終認為印度的文明文化非常低級,當然佛學除外,佛學在印度已式微了),所以缺乏對食材,食材與人的關系的理解,缺乏對烹飪各環節的技術的調整,升級整合的文化指導,使大多數的印度菜都是違理的,不 健康 ,烹飪手法工序呆板不能有效利用食材和能源,不美觀,不衛生。

不過印度的傷害是好象化學腐蝕傷,很惡心,但是表面傷,但西方和日本的傷害是捅刺傷是很致命的!

我沒去過印度,對印度的了解是通過媒體,網路,去過印度的朋友介紹。長時間的聽、看,我覺得總體情況是真實的。這包括印度民間,和高種姓印度人的飲食。首先,為了迎合印度人用手吃飯的習慣,印度的菜餚都做成糊狀,這應該沒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印度菜餚的顏色和形狀和嘔吐物和排泄物相似。他們用右手將糊狀物和米飯混合一起抓入嘴中。這種低級,愚蠢的就餐方式,印度卻稱很先進,就象他們用左手擦屁股一樣,這種惡心的操作,印度人卻拿來和全世界作對,說廁紙不潔!從印度人的這些習慣我總結出,所有的愚昧、愚蠢、無知、無恥都在印度!

印度菜和印度人一樣,極具地區特定性和多樣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的 歷史 ,征服者,貿易夥伴以及印度宗教和文化習俗的影響。

印度菜的特色
盡管印度 美食 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但整體仍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全國各地的印度菜都高度依賴咖喱,以之搭配肉類、蔬菜或乳酪等,其中的香料混合物、湯汁流動性和配料等取決於地區偏好。

總體而言,印度南部地區的人比其他地區的人更偏愛大米。

所有的地方菜都愛加入豆類。印度菜使用的豆類也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菜系都要多:紅扁豆,孟加拉國豆,木豆或豌豆,黑綠豆和綠豆等等。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整豆,掰開,或磨成豆粉等等。

印度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不使用乳製品的菜餚中添加奶油,並在素食中添加蛋白質。

印度菜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香料的多樣化使用。印度香料混合物基本上要使用五種以上的香料,有時會混合更多。如辣椒、黑芥末籽、小茴香、姜黃、胡蘆巴、姜、大蒜、豆蔻、丁香、香菜、肉桂、肉豆蔻、藏紅花、玫瑰花瓣精華和細辛粉等等。恰娜·瑪薩拉(Chana Masala)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香料混合物,裡面有豆蔻,肉桂和丁香,其餘香料因地區和個人喜好而異。

外部影響
貿易帶來的影響在印度菜中表現得很明顯,某些特定地區的菜餚帶有明顯的外國印記。印度的香料深受阿拉伯和歐洲商人的追捧。作為交換,印度得到了許多影響其烹飪傳統的商品。比如葡萄牙商人帶來了西紅柿,土豆和辣椒,它們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印度菜式中。阿拉伯商人則帶來了咖啡和阿魏(asafoetida)。

印度的征服時期也極大地影響了其菜式的發展。莫卧兒征服者在15世紀初到16世紀末佔領了印度,他們給印度的烹飪傳統中注入了波斯元素,比如在醬汁中使用奶油和黃油,菜品中加入肉類和堅果等,代表菜式有比爾亞尼菜(Biryanis),咖喱卜(samosa)和老三蒲牢(pulaos)等等。

英國將湯和茶引入印度,但對印度菜的影響不大。相反,殖民過程卻將印度菜融入了英國文化中。例如雞肉蒂卡·馬薩拉(Chicken Tikka Masala)是印度的一道流行菜,實際上它是印度的產物,但卻被稱為「英國真正的民族菜」。甚至西方的「咖喱」這一概念(指大量肉汁和類似燉菜的菜餚)也源自英國的解釋。其實,咖喱粉是英國人發明的,印度的香料混合物最初是由殖民地的英國廚師配比的。
印度人的性格和民族性

印度人的性格高度多樣化,其文化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和地區特徵的影響。阿育吠陀教義強調思想、身體和精神之間的平衡,也規定了食材搭配和烹飪方式,對印度菜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對信奉者的言行舉止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外,整個印度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是素食者,這是由他們信仰的印度教、耆那教、錫克教或佛教以及其他宗教所決定的。因此,印度大部分菜式里都不放肉。此外,印度教徒信奉牛,認為牛是神聖的,而穆斯林則認為豬肉是不潔的,因此從不食用。根據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定地區的菜式里會刻意減去某些成分,以符合宗教規則,這也對信仰該宗教的印度人進行了各種規范與限制。

簡單歸納一下印度人的性格特點如下:

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孟買:有趣,不守規矩,噪音創造者;

南部各州:受過良好教育,英語普遍良好,思想開放,態度舉止是印度最佳的 ;

東北印度:男人暴力,粗魯,女孩漂亮,虛心;

北印度:粗魯,保守,好打鬥。

在長期的政治征服,價值體系, 社會 結構和 社會 化進程的 歷史 大背景下,印度人的性格跟印度菜一樣,普遍比較重口味,偏愛刺激,外加復雜多樣性,但其民族性中的團結、對宗教的虔誠及對國家的忠誠還是令人佩服的。

『捌』 印度大蝦又便宜又大,我國的吃貨為啥不喜歡

每個國家都有物種泛濫成災的經歷,就拿我們國家來說,就有過福壽螺還有一些清道夫,蝗蟲等等,這些泛濫成災給我們國家帶來了不少的危害,但是我們國家對待這些外來物種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吃,不管是什麼只要能吃就吃,吃不了就想辦法吃。

『玖』 印度「偷」回我國特產,自己種植後造成泛濫,現狀如何

大家都知道,印度和我國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兩國百姓大多都是以種植農作物為生,除了種植最基礎的農作物之外,還種植了很多可以帶來經濟價值的植物,其中有一種植物果實在中國十分受歡迎,這種果實叫做菱角,可能很多北方的人沒吃過,但卻在南方非常流行,可以說是南方的土特產了,而印度人當年嘗到這種果實之後,感覺非常好吃,就偷偷帶回自己國家種植,結果泛濫成災,我國網友非常不理解,但也紛紛表示:絕不回收。

結語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列夫·托爾斯泰

從這件事中,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要有個度,不然後果自己都控制不住,另外也不要將別人當成傻子,做那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樣走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反而會影響自己的聲譽,對於印度的這種「小聰明」,廣大觀眾是如何看待的呢?大家有沒有吃過文中所說的菱角呢?可以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評論,留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向了解更多古今中外歷史趣事,記得點贊和關注喲,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名利場》《最後的日記》

『拾』 印度大米煮熟後是散狀的,而我國的大米是膠團狀的,這是為何

很多人都沒有嘗過印度的大米是什麼味道的,但是只要一直吃我們國家的大米,隨後突然一下吃到印度的大米飯就會覺得印度的大米非常的難吃,而且看上就是粘性不高非常鬆散的米飯。那麼造成印度大米飯和我們國家大米飯有這么大的口感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然,由於每個國家的烹飪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同,我們也沒有辦法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評判到底哪個國家的米好吃,因為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發展時間相對來說更長,我們對於飲食方面會更加的挑剔,所以才會覺得印度的大米吃上去偏硬而且口感不佳。


與印度人來我國吃東西感覺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疫情為什麼控制的這么快 瀏覽:966
伊朗為什麼向美國發射火箭 瀏覽:627
義大利女郎背什麼包 瀏覽:242
怎麼查詢自己的印尼簽證 瀏覽:973
印度軍隊多少萬 瀏覽:882
伊朗人叫昂了公的是什麼東西 瀏覽:9
印尼中國人怎麼回國 瀏覽:393
伊朗人民怎麼看待 瀏覽:213
英國為什麼不曬衣服 瀏覽:389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任務是什麼 瀏覽:722
義大利什麼技術我國需要 瀏覽:932
中國銀行信用卡在英國如何使用 瀏覽:773
義大利食物有哪些英語 瀏覽:205
英國首相一共多少屆 瀏覽:583
雲南邊上挨著越南哪裡 瀏覽:91
英國皇家來復槍團有多少人 瀏覽:30
越南開美容院要多少錢 瀏覽:690
英國歷史上有多少人死於肺炎 瀏覽:943
印尼哪裡的燕窩漂亮呢 瀏覽:72
伊朗現在石油賣得怎麼樣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