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但埋下印巴沖突之源,英國還埋下了啥
英國有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西方政治的核心理念。只要能獲得足夠的利益,一切都可以成為現實。因為這個原因,在改變政策上來個180度大轉彎,絕對不是偶然的。例如,在印度問題上,20世紀40年代,在英國統治英印度殖民地的危機之後,英國人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可能當時有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現在可以評價為,設計的好!
英國統治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是印度,的殖民地,幾乎覆蓋了南亞,的整個四大洲,但當英國的殖民統治結束時,另一方面,英國,建立了印-巴制度,強行將英分為印度殖民地,並將其管理成兩個國家,一個是印度另一個是巴Kistan。
西方對印度的態度讓人們深刻理解了它的含義: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⑵ 當初的印度佔英國GDP的百分之40,為什麼英國還要放棄印度呢
沒有發展前途,發展雖然GDP佔比高,但是相應的支出卻是更高,所以英國最終選擇了放棄印度。發展前途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對於印度來講的話我認為英國最害怕的就是自己付出的努力白費了。
所以英國放棄印度的原因遠遠不止我們看到的發展臟亂差,沒有發展前途,最為關鍵的還有就是英國當時答應的印度要獨立,所以英國也就信守承諾撤了出來,這件事上也是能看出來英國的誠信度還是可以的。
⑶ 印度現在有歷史遺留問題嗎都有哪些
首先最著名的就是克什米爾問題了!這是英國離開時留下來的問題——刻意留下了的問題! 錫金問題——還是「偉大」的大英帝國留下來的問題! 藏南問題——不說了,這是當年英國留下來的歷史遺留問題! 以上三個問題是英國當年留下來牽制印度的問題! 另外,印度本身就是一個歷史遺留的產物!現在印度的版圖全部是英國擴張的!現在印度有二十九個邦!但是這里邊有11個邦有叛亂!因為這十一個邦是英國搞過來的!現在個個都在鬧獨立呢! 再比如,印度的毛共產黨在幾個邦的貧窮地區鬧獨立呢!因為這些邦鬧得凶,所以印度不得不在去年12月16日將安德拉邦分裂出特侖甘納邦出來!結果呢?隨即便有16個地區要求分邦!本身,印度就是聯邦制,當年的蘇聯也是聯邦制呢!當然,現在的美國也是聯邦制,但問題在於,印度的每個邦都有很大的獨立權!甚至司法獨立權都非常大!常常幾個邦的警察搞火拚,聯邦還管不了呢!再比如印度的曼尼普爾邦,原本就不是印度領土,英國把他們全卷進去了!結果呢?他們的邦法禁止印度電影,反倒是大量引進中國電影!甚至是流行中國的流行歌曲! 呵呵!印度的問題多多,只是我們沒有足夠充分的利用罷了!
⑷ 印度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現在英國和印度的關系如何
富有洞察力的溫斯頓·丘吉爾在1931年就做出了預言:「失去印度,將是我們最後也是最致命的損失。如果在未來我們將弱化成一個次要國家,那麼這場失敗一定是對這個進程起到推動作用的」。
1947年8月14日,數千面英國國旗在印度各地永遠降下了。三個世紀以來,他們象徵著英國在世界上這個地區的統治。最後,在晚上11點58分 ,副王專用王旗,一面中央飾有「印度之星」徽章的米字旗,從德里的副王宮殿旗桿上降落下來。
幾分鍾後,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永遠結束。印度的獨立預示著英帝國即將完結。現在來看,英國仍然與印度保持著長期以及穩定的貿易夥伴以及政治聯盟關系。即便時當下,印度仍然是英國移民人口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⑸ 英國殖民印度兩百年,為何印度對英國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對於侵略者,幾乎每個國家都是深惡痛絕,但有個國家卻對曾經的侵略者英國不那麼痛恨,甚至有的還有那麼一絲感激,這個國家就是我國的鄰居之一印度。
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印度最早被殖民統治,還要追溯到17世紀,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殖民者並非是英國,而是早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與荷蘭。
直到18世紀之時,英國藉助工業革命之勢崛起,此後萌生了吞並世界的野心,而對於印度這個西方人眼中一直的寶地,它自然是不會放過。當時的葡萄牙與荷蘭都已經衰弱,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法國,但法國顯然不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英國的對手,在經歷了一番權力角逐後,英國取得了在印度的掌控權,此後一統治就是二百年光景。
其實在此之間,印度人也從未放棄過對英國人的反抗,比如1857年曾在章西女王領導下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不過這場起義雖聲勢浩大,但結果卻事與願違,這場長達兩年的反抗斗爭最終以失利收尾。而英國在吃了這次虧之後,廢除了印度公司,再次加強了對印度地區的直接管轄。此後,印度雖小爭端不斷,但顯然都是無濟於事,直到二戰後,英國在實力下降嚴重,無力東顧印度之時,印度這才乘機得以實現國家獨立。
而從上文這段印度屈辱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印度被英國佔領時間很久,還有就是曾經多次起義反抗過。這兩個信息相當明確地告訴我們,印度對英國統治是有不滿的,所以按道理來說,他們對英國人應該會是恨之入骨,那到底是出於何種原因讓印度人後來對英國會更多是令人咋舌的感激之情呢?
其實總的來說,這是因為在英國人離開了印度之後,印度人才發現,英國在這將近200年的時間里雖然使用殘酷的殖民統治壓迫過印度人,但凡事都有個利弊,英國的統治對印度還是有不小的好處的——慢慢的,印度也在一直蛻變發展,英國在帶來災難的同時,帶來了統一,更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與認知,我們用一個常見名詞概括,那就是近代化。
接著是工業,當時經歷工業革命不久後的英國,帶來自己印度殖民地的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工業流程與儀器,雖然當時英國人將其帶來印度的目的除了方便發展經濟,還有出於先進工業國家向落後農耕國家的炫耀,但即便是這樣,印度的工業能夠成為一套完整體系依舊是離不開英國,雖然當初的英國並不是出於所謂的好心。而得益於這個英國幫助所建立的工業體系,印度如今的紡織業與精密儀器才能夠如此之出色。
二、說完了最為直觀的表現,我們再來講講深層面的,深層面的文明自然是體現在政治體系之上。如今的印度在政體之上是一個聯邦制共和國,政治制度是為議會民主制,而不管是聯邦,還是議會都是原本英國那套。雖然說這是曾經英國人為了方便自己殖民統治而做的,但是,這些確實在當時極大地推動了印度的文明近代化進程。
總結
總的來說,雖然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年時間,但是在英國的無意幫助之下,印度這個多民族國家居然相對簡單的實現了統一,而印度帶來的近代文明化(包括近代基礎設施、近代制度)更是讓印度受益匪淺。
而由於印度的近代化是英式的近代化,這種大環境下所選拔出來的印度領導階層自然也是更加看好英國,或者說對英國有認同感,畢竟沒有英國的體系,或許就沒有他們的今天。英國為印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框架,作為印度的主體領導階層又是認同英國,所以印度對英國更多是感激也就不難理解了。
⑹ 據說印度不能完成工業化,是因為英國給它們埋下了兩個雷,究竟是何
確實是這樣的。由於以前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英國還把印度社會發展的很好。所以後來印度強大了把英國的殖民者打跑後他們不甘心,就暗中使壞的來破壞印度的發展。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發展的勢頭不錯,但是印度想完成工業化確實難度太大了。這里的難度不僅有印度國內的矛盾,還有一些外界的問題。英國埋的這兩顆雷可謂是影響太大了。
當然了,印度不能完成工業化不僅與英國埋下的兩顆雷有關系,印度本身也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比如印度的宗教問題、民族問題、種族問題、種姓問題等,還有就是印度的義務教育也是非常落後的,印度社會上還有著大批的文盲、半文盲人員。所以,印度要想快速的實現工業化不僅要處理掉英國留下的那兩顆雷,還要把自身的矛盾給解決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