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禮儀習慣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佔80%。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印度人喜歡把月亮比作一切美好事物。
印度人見面問候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通用語言。雙方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或者小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年長者的腳,這樣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印度男子是不能和婦女握手。現在印度社會還有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特別是一些有錢人家的婦女。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禮儀培訓4008 190088。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印度人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也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印度人太多數還是很保守的
印度人把牛當作是神物,印度人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牛在他們心中就是一種信仰。他們也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印度人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我們去印度旅遊或者學習工作,一定要先了解印度人的一些行為習慣,這樣在印度才不會和印度人的行為習慣起沖突。贏在舉手投足間。
你是要去印度玩兒嗎?我去年去的還不錯,空氣什麼的很好!
㈡ 印度的禮儀及禁忌須知
印度的禮儀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
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印度餐飲禮儀
1.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 文化 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
北方受伊斯林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卧兒式的,特點是多肉、穀物和麵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由於南部氣候炎熱,當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對就輕多了。
所有印度菜餚中,唯一共同點是喜歡辣味。
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 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低者才樂於吃肉食。
印度人幾乎天天吃洋蔥。
2.「牛的王國」: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根據教規,印度教教徒和錫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耆那教徒則既忌殺生,又忌肉食。印度教徒把牛奉為神明,每逢飯前都要首先敬牛。還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 最受印度人崇拜的動物是藍孔雀和黃牛。
印度人不吃牛肉,但喝牛奶。印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產奶大國,牛奶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國營奶站打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幾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幾塊餅干。愛喝茶(特別紅茶),愛甜食。喝茶加牛奶喝湯、奶豆腐、奶制甜食。
3. 宴請印度商人時,事先了解是否素食主義者。孟買60%人是素食主義者
4.在印度人家中作客,飯前要漱口和洗手。
5.在傳統的印度人家庭和農村,客人通常與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婦女則在客人用膳後再吃。不同性別的人同時進餐,不能同異性談話。
6.印度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佐料和兩三碟小菜用來蘸麵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干青酸辣菜和香菜葉。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都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色拉和酸奶。正餐之後的甜食通常是冰激凌、布丁和鮮水果等。印度人一般不喝酒,但喜歡 飲茶 ,把茶斟入盤中,用舌頭舔飲。
7.在印度人的餐桌上,主人一般會殷勤地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同時,客人不能拒絕給你的食物和飲料,食品被認為是來自上帝的禮物,拒絕它
是對上帝的忘恩負義。吃不了盤中的食品,不要布給別人,一旦你接觸到那種食品,它就變為污染物。許多印度人在就餐前還要弄清他們的食物是否被異教徒或非本社會等級的人碰過。
8.印度人喜歡吃中餐,喜歡分餐制,不習慣用刀叉和筷子。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用右手抓食(抓飯時大多隻用3個手指,那就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印度人認為吃飯中很多快感來自觸覺,更重要的是,用手抓飯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溫度。切忌用左手遞送東西,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間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對別人的侮辱,弄不好他們會把你用左手遞的東西砸爛,還可能臭駕你一通。
印度人如廁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
印度禮儀禁忌須知
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獨特的禮儀文化,是禮貌,是文明,是禁忌,也是獨到。無論你認可也好,覺得不可思議也罷,入鄉隨俗,你都必須遵循它。下面介紹一些與我們不一樣的印度的獨到的禁忌、禮儀文化和習慣。
其一,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其二,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其三,以右為尊,左手被視為不幹凈的象徵。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為在他們看來,人身由兩部分組成,右半邊是男性的象徵,左邊是女性的象徵,所以左手無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單用右手致意。此外,印度人便後用水沖洗,使用左手,而絕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若送人東西,大都用雙手捧著,或一手為主,另一隻手稍微接觸另一手臂,象徵雙手。否則認為不禮貌。
其四,吃飯過程中,若給對方(印度人)加飯加菜,不可用還在吃飯的那隻手直接加飯加菜,若是這樣,被認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東西,因那隻手正被用來吃飯,已接觸了食物。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換一雙未用過的筷子,給客人加飯加菜。若對方已經吃飽,不再需要,而你出於客氣,仍堅持再給,這時,你會發現對方可能把雙手捧著的碗筷(或吃飯用的盤子)一同伸到桌下,這表示不要了,見此情景,主人應當明白:不能再給客人加飯加菜。
其五,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其六,印度飲食習慣和文化。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
其七,印度的顏色、數字、談話忌諱。印度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其八,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
其九,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猜你感興趣:
1. 印度人的社交禮儀
2. 印度的習俗禮儀
3. 印度的社交禮儀
4. 關於印度餐桌上的禮儀
5. 關於印度人的禮儀
6. 印度餐桌禮儀常識
7. 印度商務禮儀
8. 印度的就餐禮儀有哪些
㈢ 各國關於茶的風俗
世界各國茶風俗
範文會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葉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的國家。世界各國的栽培茶樹、制茶技術和飲茶習慣追根溯源都是從中國傳去的。但是,茶葉風俗傳入各國後,與本國傳統風俗相結合,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又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具有本國特色的茶風茶俗,頗有趣味。
中國茶葉的外傳始於唐代。
公元805 年,中國茶種傳入日本。第二年,中國的制茶工具及茶葉蒸、搗、烘、焙技術也傳入日本,至今還保留著唐代傳入日本的珍貴茶樹。日本是受中國文化傳統影響最深刻的國家。中國茶傳入日本後,同時也將茶文化帶了進去。茶成了日本上下皆崇尚的風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須飲品。他們在繼承中國茶風茶俗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中國的茶文化,將中國的飲茶禮節發展為「 茶道」,並專門設立了茶的節日—— 茶碗節,以及其他節日的茶文化習俗。
日本的茶道,有一整套完整的飲茶禮儀, 是一種高度發展的飲食文明,是日本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舉行茶道的時間有朝茶(上午7 時),飯後(上午8 時),消晝(正午12 時)和夜話(下午6 時)。茶室的入門處一般只裝1m高的格子門,彎腰才能進去。日本人認為茶道可以培養優雅文靜的舉止和寬舒的胸懷。
公元828 年即唐大和二年,新羅(即今朝鮮) 使官由中國帶回茶種,朝鮮也開始種茶、飲茶。朝鮮人很愛喝茶,除了人們常飲的茶外,還喜歡用人參茶、生薑茶、麥芽茶。
在亞洲的其他國家,雖然茶進入的時間有先有後,但茶俗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蒙古國最愛吃的是磚茶,是他們國家三大食品之一,成為飲食風俗。
12 月17 日是不丹國慶節。在具有民族風格的傳統慶祝活動中,有一項是國王請客吃飯,參加大會的人列隊入座臨時搭起的帳篷時,國王要親自執壺給大家斟茶。陪同國王一起斟茶的還有國王的親眷和高級官員。當人們喝完摻有奶油加鹽的茶以後,才開始用餐,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最高級的禮節。
在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庫爾德人每天有喝紅茶的習慣。喝茶時,他們總是把茶熬得濃濃的,然後倒入只能容納15 ml 左右的小杯子里,再加入砂糖。他們有個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每人每次只喝一杯。紅茶也是庫爾德人招待客人的傳統飲料。外來的客人不論走到何處,熱情的庫爾德人定會端出飄香的紅茶來招待,賓主席地而坐邊飲邊聊,別有一番風趣。
土耳其人大都喜喝加白糖的紅茶。不少人一起床,首先就煮一壺茶喝,然後才刷牙、洗臉、吃早飯。飲茶是新加坡人的普遍愛好。每當家中來客,首先以茶水款待。新春佳節, 主人與客人往往共飲「 元寶茶」,寓有「 財運亨通」之意。沙烏地阿拉伯人早餐一片麵包,一杯清茶。午餐、晚餐不喝飲料,但飯後要喝茶或咖啡。
葉門人吃咖特,也叫阿拉伯茶。采咖特樹上的嫩葉,放在嘴裡嚼,因為熱性, 嚼時要喝冷水或其他冷制飲料。
巴基斯坦人的主要飲料是奶茶,多以紅茶為原料。方法是先煮茶,然後取出葉子,再加進鮮奶和糖。早起喝奶茶一人一杯,加幾塊點心。機關工作人員和工廠工人,每天上下午還有法定的喝奶茶時間,有茶房專備煮好的茶,供職工飲用。
印度人喜歡喝茶和奶茶。忌用左手敬茶,認為左手是低下的、不潔的,必須用右手敬茶。印度人喜歡喝紅茶。印度教徒習慣分食,如果是別人用過的茶杯,也必須洗干凈以後再用。
斯里蘭卡4~5月月圓日的維莎迦節,即世界佛陀日,這天機關、團體和善男善女在街頭建起齋棚進行施捨。他們相信施捨可以得福。而施捨的食物中,奶茶是主要的的一種。斯里蘭卡僧伽羅人特別愛喝紅茶,1 日3 次,喝時要加糖塊,有的還加入牛奶。糖和茶是他們必不可少的食物。據統計,每年每人平均用茶葉1.5 kg。
伊朗新年的第13 天是「 避鬼日」。這天,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到公墓,在親人的墓旁煮茶做飯,陪伴長眠地下的親人度過一天。
阿富汗人也喜歡喝茶,有奶茶、磚茶等。請人喝茶往往要連喝3 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誼,第三杯是禮節性的,如果確實不想再喝,可用雙手在杯子上蓋一下,以示謝絕。有時到商店去,老闆也會請顧客喝茶。越南人特別喜歡中國茶。他們在用餐時,飯菜旁總有茶壺,供飯間或飯後喝茶。
16 世紀,中國茶開始傳入西方,茶俗也隨之傳入。西方人的茶會是一種吃喝聊天的小聚。幾個人在一起談話飲茶,主要以交談為目的。舉行茶會的時間一般在下午4 時左右,也有上午10 時舉行的。茶盤中常備有茶壺、濾茶器、茶葉缸、牛奶壺、糖缸和熱水壺等。每位茶客有一隻茶杯和茶托、茶匙。喝茶時,可以根據各人的愛好,自己加牛奶或方糖,或加一小片檸檬等。然後用茶匙輕輕攪拌後將茶匙放在小碟內;喝時右手端杯就著口喝,不能用匙舀著喝;有的是茶葉留在杯里喝,有的則先用濾茶器濾去茶葉,只將茶水倒入杯子再喝。舉行茶會不用發請柬, 只須口頭或電話邀請。茶會後也不必寫信或打電話向主人致謝。
比利時人午餐、晚餐後喜歡喝香片茶。
在西歐各民族中,英國人最喜歡喝茶。早晨起來一杯濃紅茶,午後3點多鍾喝「 午茶」,而且他們大多喝的是加味茶。如把紅茶葉子揉碎,浸泡後過濾倒出茶葉,再摻入橘子、玫瑰、糖、薄荷、檸檬、鮮奶等。英國民間有為嬰兒命名並洗禮的傳統慶禮,經過一系列程序後,孩子的父母必須舉行一次茶會招待觀禮的親友與施洗的牧師,以表示感謝。英國人碰上開會,中間也要暫時休會飲茶。
紅茶是俄羅斯人常用的飲料。而在紅茶里加入果醬是他們獨有的飲茶風俗。他們也在茶中加入牛奶、牛油、甜酒,製成奶茶、油茶、酒茶等。2月末至3 月初,是俄羅斯的送冬節,節日的傳統習俗中就有村裡人把桌子搬到街上,擺上茶水和點心,款待所有的人的習俗。
㈣ 印度人為什麼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 RT。。。。
他們在拿東西給人家或者向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左手是拿「不幹凈」的東西。
㈤ 不同國家的飲茶文化
(一)日本茶道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致的茶室里進行。室內有珍貴古玩、名家書畫。茶室中間放著供燒水的陶炭(風)爐、茶鍋(釜)。爐前排列著專供茶道用的各種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規矩比較講究,友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嘗。然後在炭爐上燒水,將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人按規程沏水泡茶,依次遞給賓客品飲。品茶時要吸氣,並發出吱吱聲音,表示對主人茶品的贊賞。當喝盡茶湯後,可用大拇指和潔凈的紙擦乾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束,客人鞠躬告辭,讓人跪坐門側相送。整個過程,都洋溢著「敬、和、清、寂」的精神。
(二)亞洲其他國家的茶文化
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習慣沖泡清飲烏龍、普洱、花茶。南朝鮮因受中國和日本雙重文化影響,興起「茶禮」習俗。港澳地區則沿襲閩粵飲茶習俗,以飲普洱、水仙、花茶為主。泰國、緬甸和雲南地區相似,習慣吃「腌茶」,將生茶腌製成酸味製品,吃時拌入食鹽、生薑、花生之類,干嚼佐餐。
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家飲甜味紅茶,或甜味紅奶茶。印度飲茶總量為世界第一位,喜歡濃味的加糖紅茶。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沖泡調飲,喜味濃的紅茶。
西亞地區的土耳其人,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紅茶,城鄉茶館普遍,出門飲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離濃味紅茶,用沸水沖泡,再在茶湯中添加糖、奶或檸檬共飲。
(三)歐洲各國的飲茶文化
英國飲茶之風始於17世紀中期,先由皇室倡導,後普及到城鄉,成為英國的社交風俗。英國人喜歡飲滋味濃郁的紅茶,並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上流社會設置家庭茶室,收集陳設名貴茶具,講求傳統身分和閑情逸致的飲茶風度,以顯示英國紳士的氣派。
愛爾蘭人飲茶之風更甚,為歐洲首位,喜歡味濃的紅碎茶。 荷蘭是西歐最早飲茶的國家。菜湯放糖,多飲襲泡紅茶和香味茶。
西歐的其他國家也都習飲高檔紅茶和甜式調味紅茶,青年人則多喜歡香味茶。
(四)美州國家的茶文化
美國的飲茶習俗與眾不同,主要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放入冰箱冷卻後,飲時杯中加入冰塊、方糖、檸檬,或蜂蜜、甜果酒調飲,甜而酸香,開胃爽口。
加拿大人多為英式熱飲高檔紅茶,也有冰茶。
(五)非洲國家的茶文化
非洲的多數國家氣候乾燥、炎熱,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不飲酒而飲茶,飲茶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無論是親朋相聚,還是婚喪嫁娶,乃至宗教活動,均以茶待客。這些國家多愛飲綠茶,並習慣在茶里放上新鮮的薄荷葉和白糖,煞煮後飲用。
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飲茶風俗,都因本民族的傳統、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異,然而「客來敬茶」卻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禮俗。